导航:首页 > 风湿 > 类风湿中药如何治疗

类风湿中药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2021-03-31 18:58:43

1、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怎么治?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怎么治,中医一般是辨证论治,最常使用的就是用中药汤剂,就是自己煎中药喝,但是不同的医生所使用的方子略有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症,需要用到一些比较贵重的药材,比如蕲蛇,对风湿顽痹效果较好,因为有关节的疼痛,方子中还需要包含镇痛的药物,比如细辛或者附子,这两味药都是有点毒性的药,但是镇痛效果较好。当然,还要用到活血化瘀的药,还要用到补气的药,总之,药比较多,可以根据症状适当加减。除了汤剂,针灸,艾灸等都可以尝试,缓解关节炎症和肿痛。

2、中医治类风湿?

中医治类风湿和西医治类风湿,都要解决情绪的问题,患了类风湿病,没有人情绪会好,特别是刚得时候,从各个方面得到的都是负面消息,从西药角度看类风湿的发病本身又和精神刺激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有人就说是情绪不好因为的类风湿。
其实,情绪不好本身是不会引起身体疾病的,但是情绪不好却可以导致人的身体机能、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甚至严重下降。导致人体的正气不足,正气不足的时候,机体很容易被外邪侵袭,原本侵袭到身体后,不会导致疾病发生的病邪,在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病,
这是情绪不佳,或者情绪受到严重刺激后,类风湿疾病发生的一个原因。
已经发病后,许多患者被检查出来类风湿病后,情绪更加低迷,这会导致机体的抗病能力进一步受到伤害,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中药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因无特效药,在治法上应对症治疗,宜用增强体质的药。中药方面多为健脾胃、养气血、补肝肾等常用扶正大法。如金匮肾气丸、山楂丸、龟灵集、人参蜂王浆等可用于急性期以后各期,有增强体质,调解代谢,提高抗病能力的功效。

4、类风湿怎么治啊,好辛苦,有没有中药调理的

你好
类风copy湿是比较难缠的病,中医关于类风湿也是有相关记载的,但是现代医家对这个病方法不是很多、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如果你想要中医治疗、需要下苦功夫寻找了。能治这个病得真不多,而且拿中医当幌子的骗子确很多。
一两年前我看过一篇报道,文章的名称叫做《走出中医治疗类风湿误区》。你找找看下、对你会有帮助。

5、请问类风湿中药如何辨证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之邪所致,患者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是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因素,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此,贵阳中医风湿病医院刘春勇专家认为其病因大体可概括为正虚、邪盛、痰瘀、毒损等四个方面。
疏风祛邪: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四肢关节,病位在四肢小关节。八邪是以祛除邪气而得名,且治疗局部手指麻木或关节肿痛;八风是以疏散外风、平息内风而得名,且治疗局部足趾关节麻木或疼痛;故选用八邪、八风“急则治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总病机为“不通则痛”,外关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阳维脉具有维系联络各阳经的作用,与阴维脉共同溢蓄气血,故特色选用此穴不仅可治疗局部手臂疼痛,而且可调和气血,畅通经脉,达到“治病求本”目的。
辨证配穴:再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辨证施治,加以配穴,达到随证选穴。运用麦粒灸对关节疼痛点进行灸治,因艾绒“温而不燥,润能通经”的特性,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究其根本是正虚邪盛,经脉痹阻,故艾绒恰如其分地发挥了扶助正气,温通经络以驱散邪气的作用,且在疼痛点局部阿是穴上施灸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加之持续地温灸也可彻底祛除邪气,加强治疗效果。麦粒灸补泻兼施,既有局部作用,更具整体调节优势。

6、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药怎么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又称一线药物。

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成人3~5g/日,小儿减半,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扑炎痛10克,每日3次。本类药副作用大,常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

吲哚类:消炎痛25mg,每日3次,饭后服用,小儿慎用。

丙酸类:布洛芬0..2g,每日3次,萘普生0..25g,每日2次。

苯乙酸类:芬布芬0.3g,每日3次,双氯灭痛0..25g,每日3次。

〈2〉二线药物

为改变病情的药物。适宜于经过一线药物治疗后不能控制病情者,或开始治疗时已有骨侵蚀者,可任选一种。一般用药3个月以上方能生效。

1.金诺芬:用法:3mg,每日2次,口服金诺芬比使用金诺芬注射剂用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2.青霉胺:0.25g/日,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g,直至0.5g/日。如3个月后仍无效,可增加至0.75~10g/日,维持量0.125~0.25g/日。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损害,骨髓抑制,重症肌无力等。

2.中医药治疗

〈1〉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

治法: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10克、防己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秦艽10克、羌独活各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2〉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

治法: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防己10克、蚕砂20克、苡仁30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滑石30克、焦山栀15克、黄柏10克、牛膝20克。

以上二型多见于类风湿活动期,来势较急常伴感染,故应积极寻找感染病灶,作另行处理。

〈3〉痰瘀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制半夏10克,枳壳10克。

〈4〉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

治法: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党参15克,独活10克,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各10克,细辛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各15克,白术10克,肉桂3克,甘草5克。

7、中医怎么治类风湿?

?

与类风湿中药如何治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