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师麻片与阿司匹林哪个治疗风湿效果好
第二个药物治疗风湿效果好。
2、阿斯匹林有什么功效?
镇痛、解热 该药对钝痛的作用,优于对锐痛的作用。故该药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钝疼痛,如头痛、牙痛、 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因治疗。 消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本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关节炎 除风湿性关节炎外,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本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抗血栓 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 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斯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预防消化道肿瘤 长期规律的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大大降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
3、阿斯匹林的作用
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复方阿斯匹林由阿斯匹林、非那西汀和咖啡因三种药物组成。因为这三种药的拉丁文字头分别为A、P、C,所以又叫APC。
2300多年前,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腊生理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已发现,水杨柳树的叶和皮具有镇痛和退热作用,但弄不清它的有效成份。
1827年,英国科学家拉罗克斯首先发现柳树含有一种叫水杨甙的物质。1853年,德国化学家杰尔赫首次合成水杨酸盐类的前身—纯水杨酸。它具有退热止痛作用,但毒性大,对胃有强烈的刺激。
1897年,另一位德国化学家霍夫曼为解除父亲的风湿病之苦,将纯水杨酸制成乙酰水杨酸,这即是沿用至今的阿斯匹林。它保持了纯水杨酸的退热止痛作用,毒性和副作用却大为降低。
1899年,德国化学家拜尔创立了以工业方法制造阿斯匹林的工艺,大量生产阿斯匹林,畅销全球。
至今,阿斯匹林仍是一种使用广泛、疗效肯定的药物。阿斯匹林在人体内的作用
抗凝血:阿斯匹林进入循环系统后,可作用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心。此中枢会监视血液的温度,及引发身体产热或散热的反应。阿斯匹林因此有退烧的作用。它也可产生发汗、毛囊竖立和最重要的血管收缩或扩张作用。
消炎: 阿斯匹林常用来治疗风湿症,减轻炎症反应。类风温性关节炎病人血中前列腺素的浓度比正常人高出甚多,使得关节滑液改变(左图),阿斯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因而减轻发炎与疼痛。
解热: 阿斯匹林作用在血小板上,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因此外科手术前一周不可使用阿斯匹林。但是它对凝血引起的血栓症具有疗效。左图是血管出血后发生的凝血现象。
4、何为阿司匹林?有何功效?
英文名称: Aspirin 其他名称: 乙酰水杨酸,醋柳酸。 适应症: 阿司匹林是使用最多、使用时间长的解热、镇痛和消炎药物,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PGE1)合成、释放减少,从而恢复体温中枢的正常反应性,使外周血管扩张并排汗,使体温恢复正常。本品尚具抗炎、抗风湿作用,并促进人体内所合成的尿酸的排泄,对抗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解热,减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炎、神经痛、肌肉痛、头痛、偏头痛、痛经、牙痛、咽喉痛、感冒及流感症状。 禁忌症: (1)特异质、有过敏史或哮喘病者禁用。 (2)妊娠期妇女尽量禁止使用。 (3)10岁以下儿童患流感或水痘者忌用本品,因偶可诱发瑞氏综合征(症状为肝损害、肝性脑昏迷等),严重者可致死亡。 (4)有出血性溃疡病或其他活动性出血者禁用。 (5)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者禁用。 相互作用: (1)本品与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磺胺类降血糖药、巴比妥、苯妥英钠 、甲氨蝶呤合用时,可增强它们的作用或毒性。 (2)本品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可能使胃肠出血加剧。 (3)本品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合用,可促进本品的排泄而降低疗效。 (4)本品可使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的血液浓度明显降低,二者不应合用。 (5)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用,有引起肾脏病变的可能。 不良反应: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较少引起不良反应,但长期大量用药则较易出现副作用。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较少或很少见的有胃肠道出血或诱发溃疡 、支气管痉挛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及肝、肾损害。 注意事项: (1)特异体质者易对本品过敏,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 其中哮喘最多见。 (2)老年体弱者,解热时宜用小剂量,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 (3)饮酒后不宜服用本品,否则易因损伤肾粘膜导致出血。 (4)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者应慎用或不用。如需用应与抗酸药同服或应用肠溶片。 (5)痛风、肝肾功能减退、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患者慎用。 (6)哺乳期妇女慎用,因大量长期使用可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剂型剂量: 片,水溶片,肠溶片,栓,剂,缓释片,复方。
5、阿司匹林对风湿有用吗
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复方阿斯匹林由阿斯匹林、非那西汀和咖啡因三种药物组成。因为这三种药的拉丁文字头分别为A、P、C,所以又叫APC。
2300多年前,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腊生理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已发现,水杨柳树的叶和皮具有镇痛和退热作用,但弄不清它的有效成份。
1827年,英国科学家拉罗克斯首先发现柳树含有一种叫水杨甙的物质。1853年,德国化学家杰尔赫首次合成水杨酸盐类的前身—纯水杨酸。它具有退热止痛作用,但毒性大,对胃有强烈的刺激。
1897年,另一位德国化学家霍夫曼为解除父亲的风湿病之苦,将纯水杨酸制成乙酰水杨酸,这即是沿用至今的阿斯匹林。它保持了纯水杨酸的退热止痛作用,毒性和副作用却大为降低。
1899年,德国化学家拜尔创立了以工业方法制造阿斯匹林的工艺,大量生产阿斯匹林,畅销全球。
至今,阿斯匹林仍是一种使用广泛、疗效肯定的药物。阿斯匹林在人体内的作用
抗凝血:阿斯匹林进入循环系统后,可作用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心。此中枢会监视血液的温度,及引发身体产热或散热的反应。阿斯匹林因此有退烧的作用。它也可产生发汗、毛囊竖立和最重要的血管收缩或扩张作用。
消炎: 阿斯匹林常用来治疗风湿症,减轻炎症反应。类风温性关节炎病人血中前列腺素的浓度比正常人高出甚多,使得关节滑液改变(左图),阿斯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因而减轻发炎与疼痛。
解热: 阿斯匹林作用在血小板上,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因此外科手术前一周不可使用阿斯匹林。但是它对凝血引起的血栓症具有疗效。左图是血管出血后发生的凝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