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风湿性质关节炎口服中草药

风湿性质关节炎口服中草药

发布时间:2020-03-10 00:57:08

1、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成药有哪些?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成药主要有以下12 种。

(1)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青风藤、桂枝、附子、生薏苡仁、鹿茸、枸杞子、黄芪、黄芩等。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稳定期。

用法用量:每次6 ~ 8 片。病情重者可加倍服用(12 ~ 16 片,不超过20 片)。每日2 ~ 3 次。

(2)痹苦乃停片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除湿,温通化阳,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寒湿偏重者。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 ~ 7 片,每日4 次,儿童酌减。

(3)麝香丸

药物组成:川乌3 枚,地龙5 条,全蝎、黑豆各21 个。

制法:上药俱生用,为细末,入麝香少许研匀,糯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效: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风寒偏盛者。症见历节诸风疼痛,游走无定,状如虫咬,昼静夜剧及一切手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 丸,甚者10 丸。夜卧令腹空,温酒下,每日3 次。

(4)血痹大易方

药物组成:萆_、山药、牛膝、泽泻各60g,地肤子、白术各15g,干漆、蛴螬、狗脊、车前子各5g,茵陈3g,山茱萸16g,干地黄75g,天雄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补益肝肾。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风邪偏重。症见疼痛,游走无定处。

用法用量:每服10 丸,每日3 次,温酒送下。用量亦可适当增加。

(5)防风丸

药物组成:防风、羌活、桂心、茯神、人参、炒枳壳、酒牛膝、五加皮、麦冬、元参、薏苡仁、生地黄、芍药、丹参、槟榔各60g,大黄、炒松子仁、木香各15g,磁石(火煅醋淬7 次)适量。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益气养阴。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偏盛,证见关节疼痛,红肿,微热等。

用法用量:每服30 丸,渐加至40 丸,空心温酒服下,每日3 次。

(6)痹隆清安片

药物组成:萆_、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定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偏于湿热者。

用法用量:每次5 ~ 7 片,每日4 次。

(7)石楠散

药物组成:石楠叶(醋炙)、山芋、葳蕤、天雄(去皮、炮)、石膏(别研)、升麻各30g,黄芪、桃花(生用)、甘草、菊花(未开花者,炒)各15g,山萸肉45g,珍珠(别研)、丹砂各7.5g。

制法:上为细末,入别研药,更研令匀。备用。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扶助正气。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肌肉热极,体如鼠走,唇口反坏,皮肤色变,并治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3g,渐加至6g,空心用温酒调下,每日3 次。

(8)燥湿化痰丸

药物组成:羌活、独活、防己、川乌、全蝎、南星、半夏、炒僵蚕、天麻、去白陈皮、猪牙皂角(炒)、酒当归、生地黄、木香、沉香各15g,土炒白术、苍术(米泔水浸)、杜仲(姜汁炒)各60g,炒巴戟天、薏苡仁、酒牛膝、川芎、破故纸(炒)各3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风除湿,搜风化痰,通经活络,滋补肝肾。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痰湿阻络,顽痰胶结所致之关节肿胀,畸形,僵硬不得屈伸,昼夜疼痛无休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 丸,空心食前酒送下,食干物压之,每日3 次。

(9)虎骨丸

药物组成:乳香、没药(各另研)、赤芍药、熟地黄、当归、虎胫骨(酥炙黄)、(狗骨代)各30g,血竭1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用木瓜一个,切破去子,纳以上药末在内,以麻线缠定,勿令透气,好酒适量煮,酒尽取木瓜,去皮研如泥,更入熟蜜少许,杵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养血活血,通经活络,宣痹止痛,强壮筋骨。

主治:经络凝滞,骨节疼痛,筋脉挛急,遇阴寒痛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50 丸。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温酒下。

每日3 次。

(10)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每片含相当于生药5g。

功效:续筋接骨,祛瘀通络。

主治: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期。亦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每次2 片,每天3 次,饭后服。

(11)益肾蠲痹丸

药物组成:地黄、当归、淫羊藿、骨碎补、蜂房、全蝎、蜈蚣等。

功效:益肾壮骨,蠲痹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关节疼痛、肿大,屈伸不利;或僵硬畸形、肌肉疼痛、瘦削、腰膝萎软者,不论寒热虚实均可服用。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6g(症重者可加至12g),每日3 次,食后服用,儿童酌减。

(12)活血丹

药物组成:熟地黄、当归、白术、白芍、川续断、人参各3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通络,补益肝肾。

主治:遍身骨节疼痛。

服法:每服100 丸,每日3 次,温酒送下。

2、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成药有哪些

1、类风湿中药之通络壮骨散

治疗类风湿疾病的中药,每包30g、用适量热开水调成稠糊状、贴于疼痛部位、然后用软塑料薄膜盖在药糊外、用布裹严;一般时长为30分钟到一个小时,以患者不能耐受为度,其后把药糊揭下。每用药一次,间隔7天

2、类风湿中药之防风薏米煎

这种药物具有散风除湿的作用,薏米30克,防风10克。薏米洗净,与防风共煎,取药汁约200毫升。每日1剂,1次服完,连用1周,停3日后可再用

4、类风湿中药之痹苦乃停片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除湿、温通化阳、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寒湿偏重者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7片,每日4次,儿童酌减

5、类风湿中药之麝香丸

药物组成:川乌3枚、地龙5条、全蝎、黑豆各21个

制法:上药俱生用、为细末、入麝香少许研匀、糯米糊为丸、跟绿豆一般大

功效: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风寒偏盛者。症见历节诸风疼痛,游走无定,状如虫咬,昼静夜剧及一切手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甚者10丸。夜卧令腹空,温酒下,每日3次

6、类风湿中药之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青风藤、桂枝、附子、生薏苡仁、鹿茸、枸杞子、黄芪、黄芩等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稳定期

用法用量:每次6~8片。病情重者可加倍服用(12~16片,不超过20片)。每日2~3次
也可以选择吃氨糖,它可以修复骨关节、缓解骨关节疾病、增加骨密度等……氨糖能够加快软骨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刺激软骨弹性组织的修复、再造。
适宜人群:
1、骨骼僵硬、运动量大、关节容易劳损的人群;
2、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坐骨神经痛、痛风、椎间盘突出的人群;
3、肩周炎颈椎炎、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及各种关节疼痛肿胀的人群;
4、骨质退化的中老年人群;
5、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
6、长期伏案工作者

3、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草药,按其主要功用分为以下几类。

(1)疏散风邪。独活、羌活、防风、麻黄。

(2)温经散寒。熟附子、川乌、草乌、桂枝、细辛。

(3)除湿蠲痹。苡仁、防己、苍术、萆_、蚕沙、木瓜、茯苓、猪苓、泽泻、滑石。

(4)清热通痹。知母、黄柏、石膏、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忍冬藤、生地、赤芍、丹皮。

(5)通经活络。_莶草、络石藤、忍冬藤、秦艽、松节、伸筋草、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龙、姜黄。

(6)搜风剔络。全蝎、蜈蚣、地龙、蕲蛇、乌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蚕、蜂房。

(7)活血化瘀。桃仁、红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五灵脂。

(8)化痰散结。半夏、茯苓、陈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贝。

(9)益气养血。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鸡血藤。

(10)补肾壮骨。熟地、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狗脊、续断、杜仲、桑寄生、牛膝、仙灵脾、鹿茸、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

4、类风湿关节炎吃西药好,还是中药好

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
但是风湿病分很多种,大关节为主的比较常见的有反应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还应该查一查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ke 是xungufeng 膏

柿子,是柿科植物干果类水果,成熟季节在十月左右,果实形状较多,如球形、扁桃、近似锥形、方形等,不同的品种颜色从浅橘黄色到深橘红色不等,大小从2厘米到10厘米,重量从100克到450克。柿树树冠开张,叶大光洁绿树浓影,夏可遮荫纳凉;入秋碧叶丹果,鲜丽悦目,晚秋红叶可与枫叶比美,也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树木。

柿树柿科柿属植物。又名朱果,猴枣。

落叶大乔木,上冬芽先端钝落,小枝密被褐色毛。叶阔椭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革质,入秋部分叶变红,叶痕大、红棕色,维管束痕呈凹入状。花雌雄异株或杂性同株,单生或聚。

生于新生枝条的叶腋中,花黄白色。果形因品种而异,橙黄或红色,萼片宿存大,先端钝圆。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柿已有300年栽培历史,其栽培品种约有900个以上,都是作为果树栽培的。在绿化造林中也作为观果树和色叶树应用。

花雌雄异株或杂性同株,单生或聚生于新生枝条的叶腋中,花黄白色。

果形因品种而异,大、小;厚、薄;扁、圆不一,色橙、黄、艳红,未成熟都是青色。当今柿树也在绿化造林中作为观果树和色叶树应用。

叶阔椭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革质,入秋部分叶变红,叶痕大、红棕色,维管束痕呈凹入状。

5、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药怎么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又称一线药物。

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成人3~5g/日,小儿减半,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扑炎痛10克,每日3次。本类药副作用大,常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

吲哚类:消炎痛25mg,每日3次,饭后服用,小儿慎用。

丙酸类:布洛芬0..2g,每日3次,萘普生0..25g,每日2次。

苯乙酸类:芬布芬0.3g,每日3次,双氯灭痛0..25g,每日3次。

〈2〉二线药物

为改变病情的药物。适宜于经过一线药物治疗后不能控制病情者,或开始治疗时已有骨侵蚀者,可任选一种。一般用药3个月以上方能生效。

1.金诺芬:用法:3mg,每日2次,口服金诺芬比使用金诺芬注射剂用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2.青霉胺:0.25g/日,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g,直至0.5g/日。如3个月后仍无效,可增加至0.75~10g/日,维持量0.125~0.25g/日。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损害,骨髓抑制,重症肌无力等。

2.中医药治疗

〈1〉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

治法: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10克、防己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秦艽10克、羌独活各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2〉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

治法: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防己10克、蚕砂20克、苡仁30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滑石30克、焦山栀15克、黄柏10克、牛膝20克。

以上二型多见于类风湿活动期,来势较急常伴感染,故应积极寻找感染病灶,作另行处理。

〈3〉痰瘀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制半夏10克,枳壳10克。

〈4〉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

治法: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党参15克,独活10克,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各10克,细辛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各15克,白术10克,肉桂3克,甘草5克。

6、风湿性关节炎吃中药哪些东西不能吃

中医认为发病原因与身体虚弱肝肾不足精血亏虚,风寒湿之邪乘虚侵入,关节肌肉出现的发病部位---肿胀疼痛关节变形,屈伸不利为主要发病特点,西医认为是免疫功能低下,频繁感冒感染出现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建议您口服强筋健骨丸,外用扶他林软膏配合烤电治疗,食疗大牲畜骨头汤加黄芪红参肉桂生姜枸杞大枣各适量配合熬汤喝
风湿患者忌吃1、高脂肪类食品: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2、患者忌吃海产类食品:病人不宜多吃无鳞鱼及海产品,如鲶鱼、泥鳅、黄鳝、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3、患有类风湿禁止吃过酸、过咸类食品: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

7、类风湿性关节炎吃中药最佳时间

首先,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不能治愈的疾病,所以往往是需要终身治疗的。当然,只要经过合理有效的治疗,是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另外,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能仅用中药治疗的,也是达不到理想疗效的。
因为类风湿关节炎目前治疗方案中,主要还是依靠合理有效的西医药物治疗,可以配合一些中医中药来辅助治疗,但是不能仅用中药来治病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会导致关节的病变,也会出现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所以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往往是需要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来共同治疗的,能够提高疗效并且能够延缓病情的进展。当然,还可以使用生物制剂来治疗的。

8、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中成药有哪些?

中成药有经济、省时、服用方便的特点,对需长期服用中药治疗的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尤为适宜。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配合西药治疗也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疏风定痛丸。功能温经散寒,散风除湿,通络止痛,兼能强壮筋骨。适用于关节肌肉酸痛,遇寒加重,屈伸不利,肢体重着,四肢麻木,腰膝酸软者。每次1 丸,每日2 次。

与疏风定痛丸功用相类似,能治疗风寒湿痹而偏重于风寒的还有风湿骨痛片、九味羌活丸、散风活络丸、小活络丸、祛风舒筋丸、换骨丹以及_莶丸等。临床均可选用。

(2)寒湿痹冲剂。功能温阳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肢体冷痛沉重,或肿胀,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紧或沉迟者。

每次10 ~ 20g,每日2 ~ 3 次。

具有上述症状的患者还可选用大活络丹、舒筋丸、活络丹等。

(3)寒热痹冲剂。功能温经除湿,散风清热,凉血通络。适用于肌肉关节肿痛,触之发热,但喜暖畏寒,或肌肉关节肿痛,触之不热,但自觉有热者。每次10 ~ 20g,每日2 ~ 3 次。

(4)湿热痹冲剂。功能疏风清热,利湿通络。适用于肌肉关节酸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近,得冷则舒,伴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者。每次10 ~ 20g,每日2 ~ 3 次。

此外还可选用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当归拈痛丸等。

(5)瘀血痹冲剂。功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肌肉关节疼痛剧烈,为刺痛,或久痛不已,或痛处不移,拒按,局部肿胀可有硬结,或瘀斑,或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干燥,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者。每次10 ~ 20g,每日2 ~ 3 次。

具有类似功用的还有百宝丹、跌打丸、骨刺丸、舒筋活血丸等。

(6)_痹冲剂。功能补肝肾,强筋骨,散风除湿,通经活络,蠲痹止痛。适用于痹证久病不愈,肌肉关节轻度肿胀、重着、麻木,腰膝酸软,畏寒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滑细者。每次1 ~ 2袋,每日2 ~ 3 次。

(7)祛风止痛片。功能祛风止痛,散寒除湿,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适用于关节疼痛重着或麻木,遇阴寒天气疼痛加重,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者。每次6 片,每日2 次。

健步虎潜丸、金刚丸等除具有祛风散寒功用之外,又能补肝肾,亦适用于痹证日久兼见肝肾不足的患者。

(8)独活寄生丸。功能祛风除湿散寒,补气血,益肝肾。适用于腰膝酸软而痛,关节酸楚,屈伸不利,喜暖恶寒,肢末欠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每次1 丸,每日2 次,温开水加黄酒少许,空腹冲服。

薯蓣丸、人参再造丸、再造丸、回天再造丸、补肝丸等均具有祛风湿,补气血的功用,可随证选用。

9、推荐一个专治风湿关节炎的中成药?

治疗风湿关节炎的中成药雷公藤总苷和芍药总苷这两味药具有很好的抗风湿作用,但效果慢些,需要口服三个月以上。或者选择祛寒除湿功效的中成药,如天麻丸,木瓜丸,复方小活络丸,骨刺片,痹祺胶囊等。

10、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成药有哪些?

目前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成药有益肾蠲痹丸

与风湿性质关节炎口服中草药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