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桑叶桑木可以治风湿吗
不可以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具有降血压、血脂、抗炎等作用
桑葚: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 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
望采纳
2、干桑叶 治疗 痛风
痛风治疗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发生障碍,血液和组织中积聚大量尿酸和尿酸盐而引起。症状是手指、脚趾、膝、肘等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变形。
痛风,是由于长期在风湿寒的环境下而导致的;因此,应该远离风湿寒的环境,生活在相对温暖干燥的环境下。痛风,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摄入盐;吃海鲜喝啤酒,会导致痛风。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可以到当地的中医院进行咨询:能否利用上面经方进行治疗。
3、风湿性关节炎能喝桑叶茶吗
4、桑树枝有什么功效
桑树枝可单独重用该品(以老桑枝为宜)治疗关节红肿热痛等属热痹的关节病变,亦可配合其他药物同用。该品主要作用为祛风通络。主治风湿痹症,而尤宜于上肢痹痛。可以祛风湿,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是关节疼痛的良好佳品。
桑枝做法指导:
1、若治风湿手臂指麻者,可与威灵仙、防己、当归等同用。
2、若偏寒者配桂枝,以增温经之功。
3、若偏热者配络石藤、忍冬藤,以增清热之效。
4、若偏气血虚者配黄芪、鸡血藤等,以增益气补血之力。
5、又有生津利水之效,用于消渴,可单用煎服;用于水肿,可与赤小豆合用。
(4)桑叶风湿扩展资料:
桑树枝: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记得偏方里是治疗小儿腹胀的!
桑树全身都是宝
桑叶:又称铁扇子(想起了铁扇公主那把能扇灭火焰山的铁扇子)。以经霜后采收的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肝阳头痛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出血及盗汗等证。现代还用于治疗下肢象皮肿。
可内服、外用,也曾被制成注射液。此外,把鲜桑叶摘破叶脉后取其渗出的白色液汁,药名叫桑叶汁,味苦性微寒,功擅解毒清热止血,主治痈疖、瘿瘤、外伤出血及蜈蚣咬伤等。桑叶的蒸馏液还可用于治疗目疾。
桑枝: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水肿、身痒等证,尤擅疗上肢痹痛。可煎汤或熬膏内服,亦可煎水外洗。
此外,把桑树的枝条烧灼后,可沥出汁液,名桑沥,《本草纲目》等书载其能治疗“大风疮疥”、破伤风、小儿身面烂疮等症。桑根,又名桑白皮:冬季采挖桑根,除去其栓皮作药用。性味甘寒,入肺脾经,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
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喘、痰多、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多入煎剂、散剂,也捣汁或煎水外用。桑根带皮用亦可入药,书载其味微苦性平,能治疗惊痫、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崩漏等。此外,全株桑树皮中的白色汁液叫桑皮汁,可治小儿口疮和外伤出血。
桑葚:桑椹又名葚、桑实、乌椹、黑椹、桑枣、桑葚子、桑粒、桑果、聚花果等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常用于治疗阴亏血虚之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及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
煎汤、熬膏、生啖、浸酒、外洗用均可桑木:桑树的木材入药有三用:一是木材所烧成的灰,叫桑柴灰,可治疗水肿、金疮出血、目赤肿痛等。二是桑柴灰加水制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的结晶状物,名桑霜,可治疗噎食积块及痈疽疔毒。三是老桑树木材上的结节,名桑瘿。古人认为能祛风除湿,疗风湿痹痛、老年鹤膝风等。
明代孙志宏撰提出桑木是最好的煎药用木柴:煎药大法用桑柴火不缓烈,取几分者,必准其数。可惜现在临床对桑木已鲜用。桑寄生: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古药书称桑耳,性味甘平,能治疗肠风、痔疮出血、衄血及妇人崩漏、带下、心腹痛等。
此外,目前临床通用的桑寄生为桑寄生科多种植物的枝叶,但古人认为寄生于桑树者为佳,其性味苦平入肝肾经,擅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及妇人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等症。
《神农本草经》相关记载:桑根白皮 味甘寒。主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叶,除寒热,出汗。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腹痛,阴阳寒热,无子。五木耳,名薷(木旁),益气不饥,轻身强志。桑上寄生,味苦平。
主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齿发,长须眉。其实,明目、轻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生山谷。桑螵蛸 味咸平。主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生桑枝上,采蒸之。一名蚀肬。
临床应用
1、(《圣济总录》)治水气脚气:桑条60g。炒香,以水10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空心服之。方中桑枝行气消肿,为君药。
2、双桑降压汤(《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治高血压病: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5g,加水1000毫升,煎至600毫升。卧前洗脚30-40分钟后即卧。方中桑枝降血压,为君药。
3、桑枝煎(《太平圣惠方》)治紫癜风:桑枝500g,益母草150g。上药以水5斗,慢火煎至1500毫升,去渣,入小铛内,熬成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10g。方中桑枝祛风通络,为君药。
药方选录
1、治疗臂痛: 桑枝一小升.细切 炒香 以水三大升 煎取二升 一日服尽 无时.(《本事方》)
2、治疗水气脚气: 桑条二两.炒香 以水一升 煎二合 每日空心服之.(《圣济总录》)
3、治疗紫癜风: 桑枝十斤(锉) 益母草三斤(锉).上药 以水五斗 慢火煎至五升 滤去渣 入小铛内 熬为膏.每夜卧时 用温酒调服半合.(《太平圣惠方》桑枝煎)
药用知识
该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桑枝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至1.5厘米,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皱纹,或有叶痕及腋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0.2至0.5厘米,皮部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以质嫩,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桑枝食疗作用:味苦、微辛,性平。归肝、肺经。
清热祛湿通络。用于风湿热痹、四肢关节疼痛。该品能祛风通络利关节,可单独重用该品(以老桑枝为宜)治疗关节红肿热痛等属热痹的关节病变,亦可配合其他药物同用。该品主要作用为祛风通络。主治风湿痹症,而尤宜于上肢痹痛。
桑枝做法指导:
1、若治风湿手臂指麻者,可与威灵仙、防己、当归等同用。
2、若偏寒者配桂枝,以增温经之功。
3、若偏热者配络石藤、忍冬藤,以增清热之效。
4、若偏气血虚者配黄芪、鸡血藤等,以增益气补血之力。
5、此外该品能祛血中风热,对于风热入于营血所致的遍体风痒,肌肤干燥,紫癜风,则可与补骨脂、何首乌、生地黄等凉血养血祛风药配用。
6、又有生津利水之效,用于消渴,可单用煎服;用于水肿,可与赤小豆合用。
现在,在中医治疗中,桑叶作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疑难杂症的药物而使用。中医将桑树叶称为"桑叶",认为其药效极为广泛。有止咳、去热,治疗头晕眼花、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疗痢疾、浮肿,补肝、美肤等功效。
桑叶茶可以减肥,就是与桑叶"消肿、"清血"的作用有关。 桑叶茶之所以能够消肿,是因为桑叶有利水的作用。利水作用与利尿作用不同,不光可以促进排尿,还可以使积在细胞中的多余水分排走。所以桑叶茶能够改善所谓的水肿现象。
清血是指将血液中过剩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排清。血液中的中性脂肪或胆固醇增加过多就是高脂血症。所以胖人多为高脂血症患者。桑叶有改善这种高血脂的作用。 另外,高脂血症病人的血液粘度高,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特别不畅通。
毛细血管只有我们头发的1/100那么粗,所以容易堵塞。心肌梗塞和脑溢血都是毛细血管堵塞的结果。桑叶中含有强化毛细血管、降低血液粘度的黄酮类成分,所以在减肥、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时,又有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溢血的作用。
泡脚方,通血脉,御百邪。“五木水”:柳树枝、桃树枝、榆树枝、桑树枝、女贞树枝。截一寸长,各取十二节,共六十节。煮水45分钟左右(先煮开,再文火),水温不超过40℃,每晚泡脚30分钟左右。春季用“五木水”泡脚,调气活血,事半功倍。
5、桑叶可以治多汗吗?
是的,桑叶收敛止汗的功效,桑叶煎水喝治多汗盗汗有一定的作用。还可治眼疾和风湿病呢。
6、桑叶有什么药用价值?
桑叶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桑叶内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纤维。现代科学表明, 桑叶是上好的功能食品,它能降压、降脂、抗衰老、增加耐力、降低胆固醇、抑制 脂肪积累、抑制血栓生成,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繁殖,抑制有害的氧化物生成,最突出的功能是防止糖尿病。
据现代研究,干桑叶中含粗蛋白25-45%,碳水化合物20-25%,粗脂肪5%,以及丰富的钾、钙和维生素C、B1、B2、A等,还有各种微量元素铜、锌、硼、锰等物质。桑叶中含有蜕皮固酮、羽扁豆酮以及靶香甙、桑甙等许多氨基酸、维生素、绦原酸、叶酸、延胡索酸、内消旋肌酸、植物雌激素等人体所物质,具有抗应激、抗衰老、增强肌体耐力,调节肾上腺素功能等效果。
在90年代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新疆某县长寿者较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里普种桑树,当地群众习惯于用桑叶代茶泡喝外,还常年吃桑椹。桑叶含有较多的叶酸,每克桑叶含有叶酸105微克,这是一种医药原料,参与核酸的合成,有抗各种贫血和促进生长的作用,并能治疗胃癌、肠胃管道障碍、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和疮疹性皮炎等,对人体健康意义重大。
http://www.csyst.cn/sk13.asp
桑叶一直是非常贵重的东西。在中医学里,很早以前就着眼于桑叶了。<BR><BR> 2世纪完成的世界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中,已记载了桑叶的药用价值。现在,在中医治疗中,桑叶作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疑难杂症的药物而使用。中医将桑树叶称为"桑叶",认为其药效极为广泛。有止咳、去热,治疗头晕眼花、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疗痢疾、浮肿,补肝、美肤等功效。 <BR><BR> 桑叶茶可以减肥,就是与桑叶"消肿、"清血"的作用有关。<BR><BR> 桑叶茶之所以能够消肿,是因为桑叶有利水的作用。利水作用与利尿作用不同,不光可以促进排尿,还可以使积在细胞中的多余水分排走。<BR><BR> 所以桑叶茶能够改善所谓的水肿现象。 清血是指将血液中过剩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排清。血液中的中性脂肪或胆固醇增加过多就是高脂血症。所以胖人多为高脂血症患者。桑叶有改善这种高血脂的作用。 <BR><BR> 另外,高脂血症病人的血液粘度高,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特别不畅通。毛细血管只有我们头发的1/100那么粗,所以容易堵塞。心肌梗塞和脑溢血都是毛细血管堵塞的结果。桑叶中含有强化毛细血管、降低血液粘度的黄酮类成分,所以在减肥、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时,又有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溢血的作用。
7、桑叶治什么病
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霜叶霜、桑叶蜜、桑叶、冬桑叶
【别名】铁扇子,家桑叶,枯桑叶,荆桑叶,桑椹树叶,桑树叶,黄桑叶,霜桑叶,冬桑叶,白桑叶,鸡桑叶,子桑叶,山桑叶,金桑叶,晚桑叶,老桑叶,双叶,双桑叶,童桑叶,神仙叶。
【商品名】冬桑叶:又名霜桑叶、晚桑叶、老桑叶。为晚秋至初冬经霜后采收的桑叶。以叶大而肥,色黄橙者为佳。
嫩桑叶:又名新桑叶。为春季桑叶茂盛时采收的桑叶。长于清肝明日。以叶大而肥、色碧绿者为佳。
【处方名】桑叶,霜桑叶、冬桑叶,双叶,双桑叶、炙桑叶,蜜桑叶、炒桑叶等。
处方中写桑叶、霜桑叶、冬桑叶,双叶,双桑叶均指生桑叶。为原药材去杂质生用入药者。
炒桑叶为桑叶甩文火徽炒,至深黄色取出摊晾入药者。
炙桑叶又名蜜桑叶。为桑叶用蜂蜜炙后入药者。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叶。
【植物形态】小乔木或灌木,高达15m。树皮灰黄色或黄褐色;幼枝有毛。叶互生,卵形至阔卵形,长6~15cm,宽4~12cm。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齿,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绿色,脉上有疏毛,脉腋间有毛;叶柄长1~2.5cm。雌雄异株,骨朵花序腋生;雄花序早落;雌花序长1~2cm,花柱不明显或无,柱头2。聚花果(桑椹)熟时紫黑色或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植物体含乳液。树皮黄褐色,枝灰白色或灰黄色,细长疏生,嫩时稍有柔毛。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最长可达20厘米,宽5~11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心脏形或不对称,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或圆齿;叶柄长1.5~4厘米;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花黄绿色,与叶同时开放;雄花成柔荑花序;雌花成穗状花序;萼片4裂;雄花有雄蕊4;雌花无花柱,柱头2裂,向外卷。聚合果腋生,肉质,有柄,椭圆形,长1~2.5厘米,深紫色或黑色,少有白色的。花期4~5月。果期6~7月。
全国各地有栽培。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
本植物的根(桑根)、根皮(桑白皮)、嫩枝(桑枝)、树皮中的白色液汁(桑皮汁)、叶中的白色液汁(桑叶汁)、果穗(桑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下列同属植物.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鸡桑,具细长2裂的花柱(参见"小叶桑"条);蒙桑,叶缘锯齿常具刺毛;华桑,叶缘具钝圆锯齿,幼叶两面密生细毛。
【采集】10~11月间霜后采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上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色较浅,叶脉突起,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药材】干燥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3厘米,宽7~11厘米。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有时作不规则分裂,基部截形、圆形或心脏形。上面黄绿色,略有光泽,沿叶脉处有细小毛茸;下面色稍浅,叶脉突起,小脉交织成网状,密生细毛。质脆易碎。气微,味淡,微苦涩。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为佳。习惯应用桑叶以经霜者为好,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部育蚕区产量较大。
【化学成分】叶含芸香甙、槲皮素、异槲皮甙、槲皮素-3-三葡糖甙、微量的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β-谷甾醇、β-D-葡糖甙、蛇麻脂醇、内消旋肌醇、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和蜕皮甾酮、溶血素、绿原酸。挥发油成分中有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异己酸、水杨酸甲酯、愈创木酚、酚、邻苯甲酚、间苯甲酚、丁香油酚等,又含草酸、延胡索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棕榈酸、棕榈酸乙酯、三十一烷、羟基香豆精、蔗糖、果糖、葡萄糖、天门冬氨基酸和谷氨酸等氨基酸。并含维生素C-200~300毫克%,谷胱甘肽140~400毫克%,叶酸105微克%,5-甲酰四氢叶酸22微克%,维生素B1-460微克%,维生素B2-300~800微克%,腺嘌呤、胆碱、胡芦巴碱,以及铜10p.p.m.、锌16p.p.m.、硼35p.p.m.、锰270p.p.m.。
【药理作用】以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肾上腺素高血糖的测定作指标,桑叶有抗糖尿病作用。国内在用桑叶注射液治疗下肢象皮肿时测定了它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很小;在亚急性试验中,用10%桑叶注射液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内脏器官无损害,如超过人用量的250倍以上,则对肝、肾、肺等有一定损害(变性、出血);桑叶注射液无刺激性,不引起溶血及过敏反应。桑叶水煎剂高浓度(31毫克/毫升)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芸香甙和槲皮素的药理参见"槐花"条,丁香油酚的药理参见"丁香"条。
【炮制】桑叶:拣去杂质,搓碎,簸去梗,筛去泥屑。蜜桑叶:取净桑叶,加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叶100斤,用炼熟蜂蜜20~25斤)
【性味】苦甘,寒。
【功用主治】祛风清热,凉血明目。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①《本经》:"除寒热,出汗。"
②《唐本草》:"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
③孟诜:"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④《本草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
⑤《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罯;蛇虫蜈蚣咬,盐挼敷上。"
⑥《本草图经》:"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
⑦《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凋服,止盗汗。"
⑧《本草蒙筌》:"煮汤,洗眼去风泪,消水肿脚浮,下气,利关节。"
⑨《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⑩《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⑾《百草镜》:"治肠风。"
⑿《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
⒀《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疮出血。"
⒁《山东中药》:"治喉痛,牙龈肿痛,头面浮肿。"《神农本草经》:气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热出汗。
《本草拾遗》:桑叶、汁,主霍乱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疮。又主小儿吻疮,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椹,利五藏关节,通血气。
《日华子本草》:暖,无毒。利五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春叶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风。
《开宝本草》:霜后叶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殊胜。
《本草经疏》:《本经》无气味。详其主治,应是味甘气寒性无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原禀金气,故又能除风。经霜则兼得天地之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发者,血之余地,益血故又能长发,凉血故又止吐血。合痈口,罨穿掌,疗汤火,皆清凉补血之功也。
《本草纲目》: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止消渴。
《本草蒙筌》:采经霜者煮汤,洗眼去风泪殊胜。盐捣敷蛇虫蜈蚣咬毒,蒸捣罯扑损瘀血带凝。煎代茶,消水肿脚浮,下气令关节利;研作散,汤调。止霍乱吐泻,出汗除风痹疼。炙和桑衣煎浓,治痢诸伤止血。
《本草备要》:甘寒,手足阳明之药。大肠、胃。凉血刀斧伤者,为末,干贴之妙。燥湿,去风明目。采经霜者煎汤洗眼,去风泪;洗手足,去风痹。桑叶、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湿去风,乌须明目。末服止盗汗,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本经逢原》:桑叶清肺胃,去风明目。取经霜者煎汤,洗风眼下泪。同黑芝麻蜜丸久服,须发不白,不老延年。《本经》言除寒热出汗,即《大明》蒸熟捣盦风痛出汗之谓。煎饮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酒服,治一切风。桑根烧灰淋汁,与石灰点面上风,灭痣,去恶肉。
《本草崇原》:《夷坚志》云:严州山寺有一游僧,形体羸瘦,饮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湿透,如此二十年无药能疗,期待尽耳。监寺僧曰:吾有药绝验,为汝治之,三日宿疾顿愈,其方单用桑叶一味,乘露采摘,焙干碾末,每用二钱,空腹温米饮调服。或值桑落时,干者亦堪用,但力不如新采者,桑叶是止盗汗之药,非发汗药。《本经》盖谓桑叶主治能除寒热,并除出汗也。恐人误读作发汗解。故表而明之。
《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去风明目,《圣济录》治吐血不止,晚桑叶焙研,凉茶服三钱,只一服止,后用补肝肺药。《千金方》治头发不长,用桑叶、麻叶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长数尺。《集简》治风眼下泪,用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扶桑丸除风湿,乌须明目,用黑芝麻同桑叶等分为丸。震亨曰: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
《得配本草》:甘,寒。入手足阳明经。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去风热,利关节,疏肝,止汗。得生地、麦冬,治劳热。配生地、阿胶,治嗽血。肝燥者禁用。
《本草经解》:桑叶气寒,秉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苦甘有小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而有燥湿之性,入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太阳者,行身之表,而为一身之藩者也,太阳本寒标热,所以太阳病,则发寒热。桑叶入太阳,苦能清,甘能和,故降寒热。汁者,心之液,得膀胱气化而出者也,桑叶入膀胱而有燥湿之性,所以出汗也。”
《本草新编》:桑叶之功,更佳于桑皮,最善补骨中之髓、添肾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脑明目,活血生津,种子安胎,调和血脉,通利关节,止霍乱吐泻,除风湿寒痹,消水肿脚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却老,老妇人可以还少生儿。…桑叶采叶如茶,种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又次之。与其小,无宁大也。过大,则止可煎汤以入药,有堪为丸散矣。洗目,宜取老桑叶,自落者无用矣。
《本草分经》:苦甘而凉。滋燥凉血,止血去风,清泄少阳之气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①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②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濒湖集简方》)
③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味,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炖热,再洗,每日洗三、五次。(《养素园传信方》)
④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净)四两,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
⑤治吐血: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入麝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圣济总录》独圣散)
⑥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⑦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胜金方》)
⑧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罨纳之。(《仁斋直指方》)
⑨治穿掌毒肿:新桑叶研烂盫之。(《通玄论》)
⑩治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
⑿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⒀治头目眩晕: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水煎代茶饮。(《山东中草药手册》)
⒁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下肢象皮肿
采用10%桑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5毫升,每日1~2次;或25~50%溶液4毫升,每日1次。15~21天为一疗程,必要时间隔10天后再给以第二或第三疗程。在注射三天后同时开始绑扎患肢。临床观察各期象皮肿病人共512例计352条腿,经一疗程后基本治愈(腿围缩小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皮肤变薄,皮下组织极度松软,自觉症状消失,劳动力完全恢复)者计38条腿,占10.2%;显著进步(腿围显著缩小,皮肤、皮下组织大部松软,自觉症状显著改善,劳动力有所提高)者计166条腿,占47.2%;进步(腿围稍有缩小,皮肤、皮下组织略感松软,自觉症状稍减,劳动力稍微增进)者计149条腿,占42.3%;无效者仅1条腿,占0.3%。凡一、二期象皮肿患者,治疗后多数腿围能接近正常或明显缩小,三期以上病人则多难恢复到健肢水平。亦有单用桑叶注射液观察20例,结果证明对丝虫病的淋巴管炎有肯定疗效,对象皮肿有一定的软化及消肿作用。经验认为,"绑扎"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可昼绑夜松,绑扎得好的腿围缩小较快,如绑扎不紧、走路过多或不能长期坚持者,则疗效不佳。如能同时绑扎踝部及足背,易于取得确实效果。疗程结束后仍需长期坚持绑扎。副作用:注射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发冷、发热、头晕等反应(可能与制剂不纯有关),一般较轻微,不影响治疗;个别病人注药后发生全身不适,腰、背及下肢疼痛、不能活动,需卧床1~2日,可逐渐减轻。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经霜则兼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发者血之余也,益血故又能长发,凉血故又止吐血。合痈口,罨穿掌,疗汤火,皆清凉补血之功也。"
②《重庆堂随笔》:"桑叶,虽治盗汗,而风温暑热服之,肺气清肃,即能汗解。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者尤为要药。"
③《本草撮要》:"桑叶,得麦冬治劳热;得生地、阿胶、石膏、枇杷叶,治肺燥咳血;得黑芝麻炼蜜为丸,除湿祛风明目。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治盗汗,洗眼去风泪。"
④张寿颐:"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故入药用冬桑叶,亦曰霜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