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治宜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防己、白术、秦艽、羌独活、桂枝、当归、茯苓、甘草各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黄芪15克。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②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苡仁、赤小豆、滑石各30克,焦山栀、连翘各15克,黄柏、防己各10克,牛膝、蚕砂各20克。
③痰瘀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制半夏、枳壳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
④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治宜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白术、独洛各10克,细辛、甘草各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党参各15克,肉桂3克,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法是怎样的?
①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治宜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防己、白术、秦艽、羌独活、桂枝、当归、茯苓、甘草各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黄芪15克。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②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苡仁、赤小豆、滑石各30克,焦山栀、连翘各15克,黄柏、防己各10克,牛膝、蚕砂各20克。
③痰瘀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制半夏、枳壳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
④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治宜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白术、独洛各10克,细辛、甘草各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党参各15克,肉桂3克。
3、中医治类风湿?
中医治类风湿和西医治类风湿,都要解决情绪的问题,患了类风湿病,没有人情绪会好,特别是刚得时候,从各个方面得到的都是负面消息,从西药角度看类风湿的发病本身又和精神刺激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有人就说是情绪不好因为的类风湿。
其实,情绪不好本身是不会引起身体疾病的,但是情绪不好却可以导致人的身体机能、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甚至严重下降。导致人体的正气不足,正气不足的时候,机体很容易被外邪侵袭,原本侵袭到身体后,不会导致疾病发生的病邪,在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病,
这是情绪不佳,或者情绪受到严重刺激后,类风湿疾病发生的一个原因。
已经发病后,许多患者被检查出来类风湿病后,情绪更加低迷,这会导致机体的抗病能力进一步受到伤害,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有哪些,哪位知道的讲讲?
?
5、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怎么治?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怎么治,中医一般是辨证论治,最常使用的就是用中药汤剂,就是自己煎中药喝,但是不同的医生所使用的方子略有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症,需要用到一些比较贵重的药材,比如蕲蛇,对风湿顽痹效果较好,因为有关节的疼痛,方子中还需要包含镇痛的药物,比如细辛或者附子,这两味药都是有点毒性的药,但是镇痛效果较好。当然,还要用到活血化瘀的药,还要用到补气的药,总之,药比较多,可以根据症状适当加减。除了汤剂,针灸,艾灸等都可以尝试,缓解关节炎症和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