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风湿因子和类风湿因子

风湿因子和类风湿因子

发布时间:2021-01-21 17:05:19

1、类风湿因子?

你好,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要做风湿四项:抗O,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病变部位x线片,相应的症状如手指、脚趾等关节肿胀,疼痛,早晨僵硬等,针对你目前的病情情况,建议去正规风湿免疫科或专业医院进行系统化治疗,精准祛炎、消融病变滑膜,阻断病情发展。

2、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IgA类、IgD类和IgE类。

3、类风湿因子的正常值是多少

?类风湿因子,大家都知道它可以用来检测人体中是否有风湿性的疾病出现一个重要的依据,但是大家对于它的正常值了解的却很少,呢?听一下专家的介绍吧。

4、什么是类风湿因子呈阳性和阴性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有些病人,甚至有些基层医院的医生看到化验报告上报告类风湿因子阳性,就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这是错误的。因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黄建林第一,严格说类风湿因子不应只报告阳性,而应该报告滴度是多少。每个医院的化验室应该有自己的阳性判断标准,不报告滴度的类风湿因子没有参考价值,反会误导。第二,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也有5%左右低滴度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第三,类风湿因子阳性除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外,还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肺结核、高球蛋白血症等其他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有7项,至少符合4项才能诊断,而类风湿因子只是其中的一项而已,因此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阳性就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反之,是不是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以排除类风湿关节炎呢?也不是,因为只有60%—80%患者有高水平类风湿因子(RF),上面介绍过类风湿因子有4种,一般只化验IgM型类风湿因子,所以类风湿因子阴性只代表IgM型类风湿因子阴性,有可能IgG型类风湿因子、IgA型类风湿因子阳性,它们对诊断更特异。 抗角质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CCP抗体)等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但敏感性仅在30%左右。

5、类风湿因子正常值是多少?

你好,类风湿因子正常值在0-20之间范围,超过此范围显示类风湿因子正常值偏高,类风湿患者中约有60%能够检查出类风湿因子值高出正常范围。

6、类风湿因子高就是类风湿病吗?

在评价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典型和肯定的类风湿病人的RF阳性率仅在80%左右,不典型和初患病例的阳性率较低;②RF阳性也可出现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其他慢性炎症及恶性肿瘤,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牛皮癣、结节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麻风、矽肺、膀胱肿瘤、白血病等;③正常人群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在5%左右,老年人的阳性率可达20%左右;④类风湿因子多见于具有关节外病变的类风湿病人,如皮下结节、血管炎、心肺损害等;⑤类风湿因子的滴度越高,出现越早,则病变越可能向严重方向发展,故RF也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由此看来,把RF阳性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绝对证据是不对的,而有些人看到RF阳性的结果时忧心忡忡,以为自己患了类风湿,这显然也是不正确的。这一切都是“类风湿因子”这一名称造成的误会。我们知道,类风湿因子是一种抗IgG免疫球蛋白,任何能引起抗IgG的免疫球蛋白增高的疾病,都可以造成类风湿因子阳性,并非只见于类风湿病人。 所以根据这些无法判断您是否是风湿,建议到医院详细咨询下医生。祝您早日康复。

7、类风湿因子和疼痛有什么关系?

西医认为关节肌肉的疼痛中与类风湿因子本身关系不大,主要是严重渗出刺激导致。
但是中西医角度看,疼痛和类风湿因子有一定的关系。类风湿因子实际上凝集激活因子。这种因子可以促进血液中的红细胞发生聚集。甚至使可能发生溶血的红细胞发生聚集。
红细胞聚集后在中医的角度属于“淤”的范畴。“淤”则气血容易不畅通,不通则通,容易产生疼痛。所有虽然;类风湿因子本身不会直接刺产生疼痛,但是类风湿因子高的患者中许多人会出现疼痛,而且原因和类风湿因子高是息息相关的。单纯的止痛药物并不会治疗类风湿因子高,只能缓解疼痛。治疗中可以加上直接诊断类风湿因子的药物。

8、类风湿因子偏高怎么办

你好,类风湿因子高,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有游走性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晚期则表现为关节僵硬和畸形,功能丧失,导致残疾。若不能及时控制或治愈,终会导致残废。类风湿在没有变形之前是可以治愈的,如果变形就只能控制不发展。治疗从提高免疫系统和滋补肝肾着手全面调理,配合调和脾胃,去风通络,活血散寒,消肿止痛。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用冷水,注意防寒保暖,不要劳累,注意休息。

与风湿因子和类风湿因子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