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遂治疗腹水的用法
甘遂为泻水之峻药,尤长于泻下胸腹间之积水。可与大戟、芫花、版大枣同用。本品多权入丸、散剂,汤剂少用。散剂轻用0.5~1克,重用1~1.5克;汤剂1.5~3克。本品入药宜先用醋制过(浸、煮)或用面粉裹煨,以减其泻下之力及毒性。
2、甘遂大戟白芥子三味药加在一起是治疗什么病的?(可以去除体内虚火吗?)
不能,合在一起是温阳逐水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以滥服
3、中药甘遂有什么作用?有毒性吗
甘遂属峻下逐水药。
为苦寒之性,有毒之品。(内服宜醋制减毒)
功效有:泻水逐饮,治疗水肿,鼓涨,停饮;消肿散结,治疗疮痈肿痛。
不宜与甘草同用,它们是相反的,会产生毒。
4、风湿很痒怎么办
类风湿和风湿有某些相似之处,如都有风、寒、湿外因及关节疼痛,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风湿病含义广泛。
一、病因不同:
风湿病系患者感受风寒湿等邪气导致,不累及心脏、不破坏骨质、绝大多数可治愈,有少数风湿热病人系链球菌感染所致,而类风湿属自身免疫病。虽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
二、病理
类风湿病理基础是滑膜炎和血管炎。风湿病没有明确的病理基础。
三、症状不同
风湿病关节一般不变形,累及大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则属于早期症状多为关节疼痛、肿胀、发僵、活动不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初期手指、足趾小关节呈现对称性肿胀,后期关节变形,虽然少数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绝大多数病人无心脏症状,
四、诊断不同
类风湿关节炎
1.晨僵关节及其周围僵硬感至少持续1h(病程≥6周)
2.3个或3个以上区域关节部位的关节炎
3.手关节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炎中,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病程≥6周)
4.对称性关节炎 (病程≥6周)
5.类风湿结节医生观察到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关节周围有皮下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
7.放射学改变
风湿病关节炎没有诊断指标,类风湿因子阴性、没有放射学改变。
五、治疗法则不同:
风湿病用一般西药没有治疗用药,采用中医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药常能速愈,而类风湿需要正规采用西药治疗,联合中药可以减少西药剂量和副作用。
六、愈后
风湿病可以治愈,而类风湿只能缓解。
5、甘遂的作用?
甘遂的作用有泻水逐肿、消肿散结等功效,主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回、癫痫、喘咳答、大小便不通等症。
1.利水除湿
甘遂味苦能降泻,根药主下沉,归肺、脾、肾诸经皆与水液气化调节相关,故功专行水而为泻水除湿峻品,常用于水湿壅盛以致的水肿胀满,二便不通。
2.消肿散结
甘遂味苦而甘,性寒有毒。苦能降泄燥湿,寒能清热泻火,有毒则可攻毒。故本品研末调敷外用,有消肿散结之功,可用于疮毒痛胂诸证。
3.消痰
甘遂味苦性寒,降泄除热,入脾肺诸经则可制其痰源,理其痰器。能去痰水,故为涤痰逐饮之要药。适宜痰多喘咳。
4.缓急止痛
甘遂善泄经隧水湿而通脉络;又兼甘味,更可缓解痉挛拘急。故外用贴敷患处,有缓急止痛之功,尤对痰湿阻滞经络,导致肢体麻木痛者适宜。
5.解治蛇毒
甘遂苦寒有毒,既能泻火解毒,又能以毒攻毒。故用本品研末外敷,可治毒蛇咬伤。
6、甘草和甘遂同用可治肝腹水吗?如何去肝腹水
你好,甘遂和甘草合用对腹水有一定治疗作用的。但是要掌握适应症而使用,不能说一定会有效果。腹水的治疗一方面要针对病因治疗,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利尿,腹水浓缩回输,放腹水治疗,补充白蛋白等治疗方法。
7、白甘遂和甘遂是同一种东西吗
白甘遂名叫蚤休(zǎo xiū)是一种中药材,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及其数内种同属植物的根茎。其功容能有: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熄风定惊。主治:痈肿,疔疮,瘰疬,喉痹,慢性气管炎,小儿惊风抽搐,蛇虫咬伤。
而甘遂为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甘肃、山西、陕西、宁夏、河南等地,多生在低山坡、荒坡、沙地、田边和路旁等,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通俗讲就是泻药,治疗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
8、请问长期服用制甘遂得坏处是什么,年纪大了会不会出现副作用?
制甘遂相对甘遂毒性降低了。
长期复方服用,要看方子中其它药有无相制相克的。
中药也不推荐长期服用的。
9、生甘遂怎么使用 生甘遂用于肝腹水肝硬化怎么使用?内服还是外用们都是怎么样使用的?
生甘遂有逐水之功复,一般入丸剂或研末制服,0.5-1克,生用毒性强,醋制或面裹煨后可减低毒性,多用枣汤送服。体弱者或孕妇忌服。
建议楼主还是使用正确的中药配伍来治疗肝硬化腹水,不但可以很快消除腹水,还可以有效的恢复肝脏。
甘遂也许可以去一些腹水,但起不到根本的治疗作用,且毒性大,不懂者用错了会有危险。
10、甘遂和羊油外用
用于制肥皂抄、硬脂酸、甘油、脂肪醇、脂肪胺、脂肪酸、润滑油等。 新鲜的酯经精制后可供食用。 还有补虚、润燥、祛风、化毒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虚劳、消瘦、肌肤枯憔、久痢、丹毒、疮癣等症。 内服可烊化冲服,外用熬炼入膏药涂敷。外感不清、痰火内盛者忌作药用。有补虚、润燥、祛风、化毒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虚劳、消瘦、肌肤枯憔、久痢、丹毒、疮癣等症。 内服可烊化冲服,外用熬炼入膏药涂敷。外感不清、痰火内盛者忌作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