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风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良会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新陈代谢不良会导致人体的营养缺失,造成体重过轻,从而导致类风湿的产生。
2、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会导致人体患上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免疫系统的疾病,人体的淋巴细胞出现问题是导致疾病的根源。
3、内分泌失调是导致类风湿的一个重要因素,内分泌失调常会出现在女性中,所以女性患有类风湿的概率更大。
4、现在工业很发达但同时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这会造成人体的毒素增多,影响人体的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造成类风湿。
5、饮食的不规律和食物的污染也是导致类风湿产生的重要原因,这相当于人体服用激素,严重损伤人体的肾上腺。
6、过敏也是导致类风湿的一个原因,医学研究表明类风湿的病变机理和过敏很相似,所以认为过敏是一个因素。
2、什么是风湿病?
3、类风湿疾病有哪些的病因
风湿、类风湿治疗
痹症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以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病变症候群。其临床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侵及人体,留注关节,阻遏经脉,致使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急,侵及大关节,反复发作。多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有关,发病年龄多为青少年,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质酸酶均阳性。以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活动期过后,受累关节不遗留病理性损害,如治疗失宜,可累及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慢,首侵小关节或脊柱,可造成关节变形,骨质损害,类风湿因子阳性。病情缠绵,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状。后期因关节变形僵硬,身体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询中医师。
4、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的局部表现,呈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炎。特征是病程慢,关节痛和肿胀反复发作,关节畸形逐渐形成。常见的局部表现为关节隐痛和关节僵硬,早晨起床时特别明显。关节呈梭形肿胀,有压痛,活动范围受限。晚期可表现为关节强直和畸形。
一、病因病机中医学对该病早有精辟的记载,古代医家所称的“白虎历节”、“痛风”、“痹”等都像这类疾病,认为多由风寒湿邪气乘虚侵入人体,或素有蕴热,风寒湿郁久化热,留滞经络,闭塞不通而成,若日久不愈,肝肾亏损,筋骨失于濡养,以致关节畸形僵硬。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2)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3)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多增快。
(4)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表现。
2.诊断对具备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类风湿因子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
三、辨证施治
1.风寒湿邪侵及经络型
【辨证】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得温或活动后症状减轻。风偏胜者关节多窜痛;寒偏胜者疼痛较剧,遇寒冷加重;湿偏胜者肿胀明显,酸楚重着。舌体正常或胖大,舌质淡红或淡白,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弦滑或弦紧。
【施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黄芪、牛膝、桑寄生各15g,姜黄、茯苓、当归、赤芍各9g,防风、羌活、甘草各6g,秦艽12g,细辛3g。
【加减】见寒邪较重,疼痛较甚者,可加川乌、草乌以温经散寒;风邪较重,以关节窜痛为主者,可加荆芥以祛风;见湿邪较重,以关节肿胀,肢体重着为主者,可加薏苡仁、苍白术以除湿。
2.湿热阻经,毒邪炽盛型
【辨证】关节肿胀微热或红肿灼热,疼痛较甚,触之加剧,活动不利,筋脉拘急,得热痛剧,得冷痛减,身热,体重乏力,纳呆欲呕。舌红、苔白干或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沉数。
【施治】清热利湿,解毒凉血。
【方药】四妙散和犀角汤加减:犀角(水牛角15~30g代),栀子、黄芪、黄柏、苍术各9g,大黄6g,海桐皮、威灵仙、薏苡仁各15g,忍冬藤15~30g。
【加减】若见壮热烦渴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热止渴;见大便秘结者加大大黄用量,并加芒硝以泻火解毒、通便;热盛伤津者加玄参、生地、沙参以养阴生津;偏上肢者加桑枝、姜黄,偏下肢者加川牛膝以引药直达病所。
3.痰瘀凝滞,筋脉痹阻型
【辨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僵硬变形,不得屈伸,关节周围皮色黯滞,疼痛较剧,停著不移,或肢体重着,麻木不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涩或沉弦。
【施治】化痰祛瘀,舒筋通络。
【方药】二陈汤合活络效应丹加减:半夏、陈皮、胆南量、白僵蚕、当归各9g,茯苓12g,丹参15g,制乳香、制没药、五灵脂、全蝎各6g,大蜈蚣3条。
【加减】若见气虚者加生黄芪、党参;见关节肿胀僵硬、风痰明显者加天麻、牙皂、白附子。
4.肝肾亏虚,邪气留恋型
【辨证】痹证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着疼痛,肢体活动不便,筋脉拘急,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持续低热,或畏冷喜暖,遇劳遇冷加重。舌质淡或淡红,苔薄或薄白而干,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
【施治】补益肝肾,祛风除湿。
【方药】虎潜丸加减:虎骨(可用狗骨15g代替),杜仲、牛膝各15g,熟地、当归、秦艽、自芍、锁阳各9g,鸡血藤、伸筋草各30g,姜黄、威灵仙各12g,桃仁、红花各6g。
【加减】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或持续低热者加龟版、鳖甲;见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者加补骨脂、淫羊藿、骨碎补;见上肢痛甚者加羌活、桑枝,下肢痛甚加重牛膝用量,并加川木瓜以引药直达病所;疼痛较剧属寒湿过盛者加川、草乌。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风湿寒痛片(适用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稳定期)。
(2)痹苦乃停片(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寒湿偏重者)。
(3)麝香丸(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风寒偏盛者)。
(4)血痹大易丸(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风邪偏重)。
(5)防风丸(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偏盛,证见关节疼痛,红肿,微热者)。
(6)痹隆清安片(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偏于湿热者)。
(7)石楠散(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8)燥湿化痰丸(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痰湿阻络者)。
(9)虎骨丸(适用于经络凝滞,骨节疼痛,筋脉挛急,遇阴寒痛甚者)。
(10)昆明山海棠片(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期)。
(11)益肾蠲痹丸(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关节疼痛、肿大,屈伸不利者)。
(12)活血丹(适用于遍身骨节疼痛)。
2.验方
(1)蚂蚁、何首乌、熟地黄、人参、五味子各30g(适用于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2)制乌头(先煎)9g,桂枝6g,芍药12g,穿山龙、地龙、黄芪、青风藤、钻地风、僵蚕、乌梢蛇各15g,蜂房9g,甘草6g(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期)。
(3)牛蒡子90g,新豆豉(炒)、羌独活各30g,为末,每服6g,白汤下(适用于历节肿痛,风热攻手指,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则大便秘)。
(4)血竭、硫黄末各30g,每次温酒服3g(适用于风痛走注,两膝热肿者)。
(5)没药15g,虎胫骨(酥炙为末)90g。每服6g,温酒调下(适用于骨节疼痛,昼夜不止)。
3.针灸疗方主穴取大椎、身柱、至阳、筋缩、肝俞、肾俞、委中、太溪。上肢病变加天宗,下肢病变加秩边。配穴,上肢病变加肩髃、曲池、阳溪、阳谷、阳池、八邪,下肢病变加内外膝眼、膝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寒湿兼血瘀型,主穴用轻捻浅刺补法,背部督脉经刺络拔罐。配穴用提插捻转相结合泻法、深刺;湿热兼血瘀型,主穴用先深后浅徐疾泻法,背部督脉经刺络拔罐。配穴用提插捻转相结合泻法、深刺;气血亏虚兼血瘀型,主穴用轻捻浅刺加足三里补法,背部督脉经刺络不拔罐。配穴提插捻转相结合泻法、浅刺。每3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4.外治方
(1)生姜250g(取汁),乳香为末、没药为末各15g,麝香3g,真牛皮广胶60g。先将姜汁并广胶溶化,方下乳香、没药调匀,待少温,下麝香成膏。摊贴患处(适用于风寒湿毒型者)。
(2)牛皮胶6g(水溶代膏),芸薹子、安息香、川椒(生用)、生附子各15g。共为细末,入胶中和成膏,备用。摊纸上,随痛处贴之(适用于风邪走注疼痛,上下不定者)。
(3)生地、马鞭草各250g,吴茱萸、白面各90g,骨碎补、龟版(酒炙)各120g,鳖甲(酒炙)3个,蒲黄60g。共为细末备用。用米粉、醋调药末似膏子,火上温热,摊于疼处,用纸裹,候冷再烘,于避风处用(适用于一切风湿,走注疼痛)。
五、调护
(1)在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2)遵医嘱服药,消炎镇痛药应于饭后服用。有溃疡病、胃肠出血史及其他胃肠病者应慎用消炎镇痛药。
(3)在疼痛减轻时,应进行有规律、有计划的功能锻炼,保持关节的活动范围,保持肌力,防止畸形和肌萎缩。
(4)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为主,食物应含高蛋白质、大量维生素、钙和铁质等。
(5)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感染。
(6)对于肿胀的关节,可用轻质夹板或支具固定,以防止关节挛缩畸形,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退,改善功能。
(7)在关节固定期应积极进行肌肉舒缩锻炼,并定期拆去固定物,作关节的功能锻炼。
5、类风湿病因是什么,有什么治疗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蚀性的关节滑膜炎和可能多系统受累为特征。目前就是使用免疫抑制剂,还有可以是用生物制剂治疗控制,可以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片的,一般需要连续用药四五年的时间的,控制稳定之后逐渐的减量。
6、类风湿的病因有哪些
这个类风湿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和自身免疫系统有关系,如果确定了是类风湿的问题,疼痛明显,可以吃一些止痛药,比如芬必得,另外就是可以去一些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比如雷公藤多苷片,目前的情况胳膊酸痛不一定是风湿
7、类风湿有哪些病因
类风湿的病因是比较复杂而且比较多的,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抗病能力差,受风寒湿等因素引起的。
8、类风湿关节炎病因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仍无定论。发病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许多年来,感染曾被怀疑为本病的病因。因为这也有一定证据:
本病的发热、白细胞增多、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炎症现象,都与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十分相似。有关报告提到过的病原体种类甚多,如类白喉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支原体(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和风疹病毒等,尤其是猪支原体感染后所发生的关节炎与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极为相似。但这些微生物都不能经常地被培养出来或被移植。用抗生素或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和病程无直接影响。有人曾将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或血浆输入健康志愿者身上,并未引起类似的疾病。近年来有人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与EB 病毒有关。至今,感染因素仍受到不少学者的重视。
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生于女性,怀孕期间关节炎症状常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本病等,认为内分泌因素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似有一定关系。但根据研究,患者的肾上腺结构及其他内分泌功能多属正常。
9、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从其发病和临床表现分析,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的范畴。《素问痹论》对本病的病因、发病原理、症候分类及其演变等内容均有论述。如论病因说,“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所论述的“历节”比较近似本病:“历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诸肢节疼痛”,并认为其禀赋不足或因调摄不慎、嗜欲无节逐渐致肝肾气血亏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既成此病,并提出用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治疗本病。
正气素虚,卫外不固: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筋骨既赖肝肾精血津液的充养,又赖肝肾阳气的温煦,肝肾亏损可致营卫气血涩滞不行,遏于骨节周围而化热,使关节变形疼痛,屈伸不利;又因卫外不固,风、寒、湿之邪阻遏营卫,涩滞经络,深入筋骨、关节、肌肉而成痹。
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由于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错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成痹证。由于感邪偏重不同,临床表现也就有所差别。风性善行而数变,故痹痛游走不定,而成行痹;寒气凝滞,使气血滞塞不通,故痛剧烈而成痛痹;湿性黏滞重着,故使肌肤及关节麻木、重着,痛有定处而成着痹;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感受外邪之后易从热化,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邪留经络关节,郁而化热,以致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症而形成热痹。
10、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仍无定论。发病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许多年来,感染曾被怀疑为本病的病因。因为这也有一定证据:
本病的发热、白细胞增多、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炎症现象,都与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十分相似。有关报告提到过的病原体种类甚多,如类白喉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支原体(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和风疹病毒等,尤其是猪支原体感染后所发生的关节炎与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极为相似。但这些微生物都不能经常地被培养出来或被移植。用抗生素或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和病程无直接影响。有人曾将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或血浆输入健康志愿者身上,并未引起类似的疾病。近年来有人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与EB 病毒有关。至今,感染因素仍受到不少学者的重视。
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生于女性,怀孕期间关节炎症状常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本病等,认为内分泌因素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似有一定关系。但根据研究,患者的肾上腺结构及其他内分泌功能多属正常。
另外,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有人认为可能与遗传有关。
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主张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提出自身免疫学说,目前已为多数学者所承认。
人们认为,本病起病为先有感染原(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关节腔,以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滑膜或局部引流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 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抗体即转变为异体,再刺激浆细胞就会产生新的抗体,这就是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结合成免疫复合物,这种物质能激活身体内的另一部门——补体系统,释放出炎症介质如组织胺,引起关节滑膜和关节腔内炎症,从而促发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滑膜细胞的吞噬作用。这些吞噬免疫复合物的细胞称为类风湿细胞。
为了消除这种免疫复合物,类风湿细胞自我破裂,释放出大量的酶,这些酶叫作溶酶体酶,其中就包括多种酸性水解酶,它们专门破坏滑膜、关节囊、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基质,造成关节的局部破坏。
一般来说,受凉、潮湿、劳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外伤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光华医院曾对100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统计,以寒冷(42%)和潮湿(27%)诱发者占绝大多数,此外,尚有感染(10%)和外伤(8%)及无明显诱因可查者(13%)。
中医学对该病早有精辟的记载,古代医家所称的“白虎历节”“痛风”“痹”等都像这类疾病,认为多由风寒湿邪气乘虚侵入人体,或素有蕴热,风寒湿郁久化热,留滞经络,闭塞不通而成,若日久不愈,肝肾亏损,筋骨失于濡养,以致关节畸形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