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湿用山姜泡什么酒好
风湿还是用正午阳光的远红外磁疗贴 效果不错的。
2、人为什么会头晕?
头晕
头晕,很多人认为是小毛病,饿时会头晕、经期前后会头晕,蹲久了站起来会头晕。间中头晕,应无大碍。不过,如果长时间头晕,就当小心,因为可能是重病的先兆。
感冒时,可能会附带有头晕的病徵,部分女性有时会将血虚与感冒混淆,因为两者都有疲惫、头晕、作闷徵状。血虚的情况,容易在女性怀孕期间出现,贫血者亦经常有此问题。不过,要提醒各位,头晕并非女性专利,大男人同样有机会。当然,女性患头晕的比例较高,确是事实。
西医将原因不明的头晕,归类为耳水不平衡,但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情况往往是因压力太大、或睡眠长期不足,一时虚弱所致。其他不可不防的头晕病因包括:
脑瘤:压着脑神经,造成各种不明症状
血压高
肝风内动:患者经常自觉口乾口苦、燥热万分。遇有这情况切忌进补,否则愈补愈晕。
颈椎骨退化:由於长期姿势或睡姿不良,造成颈椎增生、变形、退化,颈部肌肉扯紧,动脉供血受阻。这情况非药物能治愈,必须由改善姿势入手,加以推拿、针灸等治疗。
愈补愈晕
很多人或会认为,头晕皆因体虚引致,因而一觉得头晕,就马上进补。不过,站在中医的角度来看,并非所有头晕症状都受得起补品,不少情况是愈补愈晕的,例如:
感冒:不论是风寒或风热、畏冷还是发烧,暂时都不宜进补;
血压高:不论是虚证或实证,都不宜进补,因为补品均会助长血压上升。极度阴虚火旺者,更要远离补品,因为补药一方面会刺激血压,同时助长阳火,吃了有弊无利。
肝风内动:患者体内盛热,经常自觉口乾口苦、燥热。
我曾有一名病人,20来岁,一个月内连晕数次,跌至头肿面瘀,一次晕倒醒来,已身在医院。家人有见及此,常常给他吃川芎、白芷鱼头汤,以及猫头鹰天麻汤,谁知他愈吃愈晕。
我第一次见他,他双眼满布红丝,嘴唇焦黑、面呈瘀红色,感到头部胀痛,一边耳朵听觉有困难。原来这小子一向不吃蔬果,只爱吃煎炸食物,致令情况如此恶劣。我给他的药,非但不补,而是属於极寒之药,例如生地、麦冬、丹皮、灯芯花、淡竹叶、莲芯、白芍、石决明、黄柏,主力清热泻火。因为此证属於热极生风,热到头胀、血管不流通。如果再给他吃补药,肯定会出事。
止晕有方
有条止晕方,非常出名,就是川芎、白芷煮鱼头,以及猫头鹰配天麻。
说是治晕方,但偏偏很多人越吃越晕,却不明所然。其实,这两条方本身并无问题,只是热盛的人不宜吃,因为有热在身,血管已呈胀大,再用药催谷,只有更晕。
我用的止晕基本方万变不离其宗:天麻、白芷、蒿本各叁钱、川芎一钱,再因应病人不同需要配搭用药-
血虚、低血压型头晕
配八珍汤(即归头、川芎、白芍、熟地、党参、白术、云苓、炙甘草),但只宜无热在身者服用
肾虚阴虚、高血压型头晕
配以六味地黄(即山药(准山)、云苓、泽泻、山萸、丹皮及熟地,为免过分燥热,可改用生地)。
颈椎型头晕
先治理颈椎毛病,再以基本方配牛大力、千斤拔、桑寄生、宽根藤等,舒筋活络。
3、风湿重要处方,求翻译,谢谢!
1、当归12 2、防风15 3、黄芩15 4、葛根12 5、苍术12 6、白术?12 7、苦参15 8、知母12 9、?15 10、续断15 11、桑寄生15 12、薏苡仁15 13、羌活12 14、独活12 15、海桐皮10
两个不确定,字迹实在潦草,看看其他能人吧!
4、脾虚湿气重该怎么调理?
5、女人吃当归,有什么好处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通常补血用当归身,活血用当归尾,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功能主治: 1.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用于心肝血虚,面色zd萎黄,眩晕心悸等。 2.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为妇科要药。o草木有情o建议您在月经期间不要吃当归,当归是活血补血的,适合月经来前或过后吃。祖国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版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治疗。当归还可以这样吃当归瘦肉汤, 功效:此汤具有权补血、特别是针对贫血、神经衰弱的女性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功效,而且制作方法很简单只要买个炖锅基本上就成事了。当归党参炖猪心,功效:此汤虽然做起来有点麻烦,但是其养生功效还是相当强悍的,具有益气、补血、养血之功效。另外针对轻度神经衰弱、精神压力大的女性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功效。
6、对于已经越来越年轻化的痛风,究竟该怎样预防?
随着气温的日渐增高,夏日已然来临,夏天天气炎热,许多朋友喜欢喝啤酒、吃海鲜、猛吹空调来缓解夏日的炎热,殊不知这些不良行为,会导致一种严重病症的发生,它在医学上被称为“痛风”。再加上夏天经常阴天下雨,对于痛风患者来讲,简直生不如死。痛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
痛风最早见于七千年前的古埃及古希腊神医希波克拉底的《论圣病》中,在东方痛风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典籍里,称为“痛痹”。
从西医角度讲,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特点。痛风性关节炎以关节肿痛、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学“痹症”的范畴,因痛风引起肾结石者,则属中医学“石淋”证,而痛风性肾病致肢体浮肿者,又当归属“水肿”范畴。
痛风在欧美地区的患病率为0.2%~1.7%。在我国,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普通人群患病率约1.14%,其中台湾和青岛地区是痛风高发区,18岁以上台湾土著居民患病率约11.7%。痛风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约占90%,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0:1。
痛风,在中医疾病分类中属于"痹症"。各种类型的关节炎都属中医痹症。按照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关节炎偏于风者,祛风为主。偏于寒者,散寒为主。湿邪偏胜者,化湿为主。热邪偏胜者,清热为主。痛风病人应根据其关节炎的症状特点与是否急性发作等决定痹症的性质,是属于风寒湿痹,还是风湿热痹,有无痰瘀痹阻证,然后再对症下药。
近年来,痛风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此病在青年人中有发病率增高趋势,诱发本病的原因众多,因此,目前临床上并未有行之有效的疗法出现,但中医对于痛风的认识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痛风的治疗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中医讲究辨症施治,不同类型的痛风治法也不一样,那么中医对于痛风有哪些分类和治法呢?
中医对痛风的辨证施治
从中医角度分析,痛风的主要病机是肝肾不足,脾胃损伤,痰瘀互阻。治疗当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以治本,清肾泻火,化痰泄浊,化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治,灵活加减。
湿热血瘀型
临床表现: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关节红肿疼痛,皮肤发红发热、组织肿胀,全身发热,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尖红、苔黄厚,脉数而有力。
治则:清热祛湿、化瘀通络。
方药:祛痹痛风饮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12克,黄芩15克,葛根30克,山慈菇12克,金果榄12克,木贼15克,大黄9克,两头尖12克,薏苡仁30克,甘草10克。
加减运用:血瘀明显时,去金果榄、黄芩,加白芍、桃仁、刘寄奴等。
有痛风结石时加陈皮、蛤蛎、浙贝母等软坚散结之品。
湿热明显时加生石膏,重用大黄。
气滞血瘀型
临床表现:痛风性关节炎慢性迁延期,关节发紫发暗,疼痛肿胀减轻,组织发硬加重,舌质紫暗,脉弦数。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祛痹痛风饮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12克,黄芩15克,葛根30克,山慈菇12克,金果榄12克,木贼15克,大黄9克,两头尖12克,薏苡仁30克,甘草10克。
加减运用:血瘀明显时去金果榄、黄芩,加茜草、泽兰、桃仁。
有痛风结石时加陈皮、蛤蛎、浙贝母等软坚散结之品。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脾虚血瘀型
临床表现: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多见于久病反复发作之患者,面色黄白,体质虚弱,关节疼痛较轻,肌肉僵硬较重,脉多细数,舌淡、苔薄白。
治则:温肾健脾、化瘀通络。
方药:健脾固肾痛风饮加减。
药物组成:当归20克,熟地15克,川芎15克,党参15克,茯苓20克,苍术15克,山慈菇12克,葛根30克,木贼20克,生首乌30克,甘草10克。
加减运用:肾虚明显时加用黄精、玉竹。
脾虚明显时加用白术、陈皮、薏苡仁。
血瘀明显时加用水蛭、炮山甲等。
中医技术博大精深,讲究辨证施治,且因人因病而治,方法各不相同。当前关于痛风中医治疗依然成为主流方式,由于其安全,高效,无毒副成为众多患者的首选。
痛风石瘘证
其属久病气衰,阴寒内积、寒阻血凝、肌肤失养、破溃成瘘。
治以济生肾气丸内服,每次1丸,每日2次,外敷回阳玉龙膏,以暖血生肌。
以干姜、肉桂、草乌、南星化寒痰,活死肌。
以赤芍、白芷散滞血,生肌肉。
肝肾亏虚型
痛风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着疼痛,腰膝酸软,肢体活动不便,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
治以补益肝肾,除湿通络,独活寄生汤加减。
用药:独活、防风、川芎各10克,秦艽、当归、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鸡血藤各15克,细辛3克,肉桂、人参各5克,甘草6克,寄生20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寒湿痹阻型
寒湿痹阻型痛风的症状主要有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红肿不甚,得热则减,关节曲伸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红苔白,脉弦紧。
用药:川乌头、麻黄各6克,黄芪20克,炒白芍、鸡血藤、当归、生苡米、萆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细辛3克,土茯苓30克,生姜3片。
脾虚湿阻型
关节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关节畸形、僵硬,有痛风石。
自觉气短,纳呆不饥,舌淡红苔白腻,泄浊通络,运脾渗湿汤(经验方)加减。
用药:萆、白术、川牛膝、石韦各20克,猪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麦、车前子(包煎)、熟大黄、红花、穿山甲、当归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土茯苓50克。
湿热痹阻型
此类型的痛风主要症状有关节红肿热痛,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下床活动,日轻夜重,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宣痹汤加减。
用药:防己、杏仁、连翘、蚕沙、赤小豆、姜黄、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灵仙、泽泻各15克,山栀、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除了以上痛风的内治疗法外,中医还有外敷疗法,内外兼治对于痛风的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治痛风的外敷方法
外敷方一、硫磺软膏
配药:选冰硼散20g,硫磺软膏15g。
用法:将以上药物调匀后直接外敷于患处即可,每天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活动不便者服用,有活血解毒之功效,一般3到5个疗程即可见效止痛。
外敷方二、栀子蛋清
配药:取栀子花30个,鸡蛋清15g。
用法:将以上物质用高度酒调匀为浆糊状,敷于患处,外面用纱布包好,每两天一次。
功效:适用于痛风石及晚期痛风患者使用,可酌增加剂量。敷药时期,不宜饮酒吃火锅。 一般2至3天即可见效,无任何副效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外敷方三、蜂蜜桂圆膏
配药:选桂圆肉30g,蜂蜜15g。
用法:将桂圆肉捣碎后用蜂蜜调匀敷于患处用干布包好即可,每天两次。
功效:使用于慢性期痛风患者使用对慢性关节炎及晚期痛风石有较好效果。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发现,痛风分型复杂,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都不尽相同。痛风发作给患者造成巨大的伤害,建议患者务必早发现早治疗,以上疗法,对症治疗效果更好,患者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药不对症,影响效果。
痛风的预防和护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夏季是痛风的高发季节,因此,患者务必要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提醒大家,夏季预防痛风首先必须忌口,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痛风的发生与人体的代谢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人体的代谢能力,从而导致痛风的发作。
2.杜绝高嘌呤饮食:痛风本是因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升高而引发的一种疾病,为了使其在源头上得到控制,我们只有减少对高嘌呤饮食的摄入,比如动物内脏、海鲜、牛羊肉、浓肉汤等。
3.远离酒精:科学证明,酒精会使人体内乳酸堆积,并且可以抑制尿酸的排泄,对预防痛风极为不利!有酗酒习惯的朋友,应减少或避免饮酒。
4.多吃碱性食物,多喝水:所谓碱性食物,是指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最终的代谢产物常呈碱性,如,蔬菜、水果、奶制品等。多吃碱性食物会帮助人们拥有健康的体质,并可中和体内尿酸。另外,还要每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多排尿可以促进尿酸的代谢,对痛风的恢复有益!
中医常说:“防大于治”,所以很多疾病我们都应该在没有发生的时候懂得预防,而不是疾病来了再去寻医问药,身心还饱受折磨。许多疾病都是可以提前预防的,只要您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大部分疾病都会被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