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没药治类风湿

没药治类风湿

发布时间:2020-12-19 21:12:20

1、有没药能治好类风湿病?具体的药物,怎么用药??

去找附近有名望好中医,用什么中草药对症配方,才能彻底根治好你类风湿的病症。
希望采纳

2、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有哪些?

1.西医药治疗

〈1〉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又称一线药物。

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成人3~5g/日,小儿减半,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扑炎痛1.0克,每日3次。本类药副作用大,常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

吲哚类:消炎痛25mg,每日3次,饭后服用,小儿慎用。

丙酸类:布洛芬0.2g,每日3次,萘普生0.25g,每日2次。

苯乙酸类:芬布芬0.3g,每日3次,双氯灭痛0.25g,每日3次。

〈2〉二线药物

为改变病情的药物。适宜于经过一线药物治疗后不能控制病情者,或开始治疗时已有骨侵蚀者,可任选一种。一般用药3个月以上方能生效。

1.金诺芬:用法:3mg,每日2次,口服金诺芬比使用金诺芬注射剂用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2.青霉胺:0.25g/日,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g,直至0.5g/日。如3个月后仍无效,可增加至0.75~1.0g/日,维持量0.125~0.25g/日。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损害,骨髓抑制,重症肌无力等。

2.中医药治疗

〈1〉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

治法: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10克、防己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秦艽10克、羌独活各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2〉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

治法: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防己10克、蚕砂20克、苡仁30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滑石30克、焦山栀15克、黄柏10克、牛膝20克。

以上二型多见于类风湿活动期,来势较急常伴感染,故应积极寻找感染病灶,作另行处理。

〈3〉痰瘀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制半夏10克,枳壳10克。

〈4〉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

治法: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党参15克,独活10克,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各10克,细辛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各15克,白术10克,肉桂3克,甘草5克。

3、风湿类风湿都有请问用什没药好

无药可医。只有打通任督二脉可治。湿气不除啥药都没用。

4、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方有哪几种?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生主要由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风、寒、湿、热诸邪侵袭人体,流注经络,致气血闭阻而成。治疗以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大法,采用散风、散寒、祛湿、清热、活血通络等法以祛邪,佐以健脾、补益肝肾以扶正。

【方一】加减痛风方(汪履秋)

【出处】《名医名方录》

【组成】生麻黄10克,川桂枝10克,制苍术10克,熟附片10克,防风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制南星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全蝎3克,露蜂房15克,雷公藤15克。

【功用】祛风宣湿,化痰消瘀。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手指、足趾关节肿胀疼痛,甚则强硬变形,张口不利,或伴四肢关节肿痛,舌苔淡薄微腻,脉象细弦带涩。

【方解】方中麻黄发散风寒;苍术苦温燥湿;附子温经散寒;防风祛风胜湿;桂枝祛在上之风;防己除在下之湿;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脉,祛风通络;南星化痰燥湿;桃仁活血消瘀;鸡血藤活血养血;全蝎、露蜂房搜风剔络;雷公藤祛风解毒。

【药理】麻黄有解热抗炎作用,能明显降低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由致炎物角叉菜胶等引起的炎症反应;麻黄有镇痛作用;此外,麻黄可体外抑制溶血链球菌。桂枝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苍术可清除动物体内免疫复合物。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用法】水煎,每日1剂,每剂煎服2次,首次煎煮时间不少于45分钟。

【方二】热痹饮

【出处】《名医名方录第四辑》

【组成】当归12克,黄芩9克,连翘12克,忍冬藤12克,生苡仁24克,防风12克,防己12克,海桐皮12~15克,生甘草12~15克。

【功用】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为主,风寒为兼,寒热虚实错杂,气血流通不畅的热痹证者。

【方解】方中当归养血活血,善止肌肉、关节、神经痛;黄芩清热燥湿;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防风散风寒湿痹、解热镇痛,治一身尽痛;防己苦寒泄热;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消肿止痛;连翘升浮宣散,流通气血,泄诸经络之热;薏苡仁除湿而不助燥,清热而不伤阴,益气而不滋湿热;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经脉而调气血。九药合用,湿化热清,结散痹通。

【药理】当归对急性渗出性炎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变态反应性炎症也有一定影响,并可镇痛。黄芩抗炎,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继发性损害有预防保护作用,能抑制骨质退化和破坏;并对链球菌有体外抑制作用。连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显著抑制炎性渗出、水肿。防风、防己亦有抗炎作用。

【用法】水煎,1剂煎2次,上午煎头煎,下午煎二煎,煮开煎半小时,每次煎成1小碗,饭后1小时服,1日1剂。

【方三】乌头细辛汤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

【组成】黄芪60克,白术、枸杞、豨莶草各30克,制川乌、制草乌、红花各12克,生石膏50克,知母20克,制乳香、制没药、秦艽各15克。

【功用】清热祛风,散寒止痛,攻补兼施。

【主治】寒热错杂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方中川乌、草乌散寒止痛;秦艽、豨莶草祛风除湿;黄芪、白术、枸杞益气养血,扶助正气;生石膏、知母清热解毒滋阴,并可制约二乌的偏性;乳香、没药、红花活血通络。

【药理】黄芪、白术、枸杞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制川乌对于实验性关节炎具有消炎和镇痛作用。豨莶草抗炎、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乳香、没药、红花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血氧供给,促进炎症吸收。

【用法】每日1剂,浓煎2次,每剂药煎1小时,煎取药液300毫升,日服3次,每次100毫升,饭后温服。

【方四】痹通汤

【出处】《光明中医》

【组成】乌梢蛇15克,炙僵蚕10克,炙地鳖虫10克,炙蜂房10克,广地龙10克,当归10克,威灵仙30克,鸡血藤30克,甘草6克。

【功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涤痰化瘀。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方中乌梢蛇、威灵仙祛风除湿、蠲痹通络止痛;地鳖虫、鸡血藤、当归散瘀通络、舒筋活血;炙僵蚕化痰消坚、通经活络;广地龙清热解毒,泻热通络;蜂房兴阳起痹,散肿定痛;甘草调和诸药药性。诸药合用,益肾壮督,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涤痰化瘀。

【药理】僵蚕在体内外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地龙直接抑制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具有很好的抗凝、抗血栓之功。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方五】独活寄生汤加味

【出处】《中国中医急症》

【组成】独活35克,桑寄生20克,杜仲15克,牛膝20克,细辛5克,秦艽20克,茯苓20克,肉桂5克,全蝎5克,蜈蚣3条,防风20克,川芎15克,红参20克,甘草1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黄15克。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肝肾两亏、气血不足之证。

【方解】方中独活为君,取其理伏风,善祛下焦与筋骨间风寒湿邪;伍以细辛发散阴经风寒,搜剔筋骨风湿而止痛;防风祛风胜湿;秦艽除风湿而舒筋;桑寄生、杜仲、牛膝祛风湿兼补肝肾;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养血活血;红参、茯苓补气健脾;肉桂温通血脉;全蝎、蜈蚣通络止痛。

【药理】药理研究显示,独活寄生汤有抗炎作用,对角叉菜胶和甲醛所致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镇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用法】每日1剂,文火煎取汁250毫升,早晚分服。

【方六】独仙子汤

【出处】《光明中医》

【组成】独活10克,威灵仙12克,制马钱子1克,竹茹10克,松节15克,防风10克,川断15克,骨碎补12克,桂枝9克,白芍12克,穿山甲10克,地龙10克,全蝎10克,当归12克,乌梢蛇10克。

【功用】祛风除湿,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方中独活、威灵仙、松节、防风祛风除湿;川断、骨碎补益肾养精;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祛风活血;当归养血活血;马钱子搜风活络,散结开痹;地龙、全蝎、穿山甲、乌梢蛇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竹茹祛湿调胃。

【药理】独活抗炎,所含成分可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并有镇痛作用。马钱子通络散结止痛与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镇痛、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有关。骨碎补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并有一定的改善软骨细胞功能、推迟细胞退行性变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两煎,每煎1小时。早晚分服,疗程三个月。

【按语】服药后一旦出现恶心、眩晕等不适感时,可去马钱子或减量。

【方七】桂枝芍药知母汤

【出处】《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组成】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麻黄12克,白术12克,知母12克,防风10,炮附子10克,生姜15克。

【功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寒热错杂证。

【方解】方中桂枝、白芍、甘草、生姜相伍调和营卫;桂枝、麻黄、防风相配疏风散寒;白术健脾燥湿;桂枝与炮附子温经通络;知母养阴清热,兼制诸药温燥。

【药理】桂枝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桂枝总挥发油对急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过敏性炎症模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有抑制作用。白芍调节免疫,白芍总苷及芍药苷有镇痛作用。知母有解热抗炎作用,对大肠杆菌所致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对鹿角菜胶性大鼠脚爪水肿及棉球性肉芽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方八】乌附三虫汤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制川乌(先煎)10克,熟附子(先煎)10克,全蝎8克,蜈蚣2条,穿山甲10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砂仁(后入)8克,炙甘草6克。

【功用】温经通络,化痰祛瘀,养血柔筋,健脾补肾。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附子逐寒,乌头去风,二药合用,温经散寒、蠲痹通络;全蝎、蜈蚣、山甲破痰逐瘀,搜剔逐邪;熟地黄、当归补肾养血柔筋,取辛温入脾胃肾之砂仁,专入中、下二焦,温补脾胃,更引药入肾,三药合用,肝脾肾并补;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并缓解诸药的偏性和毒性。

【药理】制川乌对于实验性关节炎具有消炎和镇痛作用。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所含生物碱对渗出性炎症有抑制作用,此外还具有镇痛作用。全蝎具有抗凝及促纤溶作用,能抗血栓形成;且蝎毒含有镇痛活性多肽,对多种疼痛模型均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用法】水煎400毫升,分2次服,日1剂。

【方九】黄芪桂枝汤加味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黄芪、熟地黄各20克,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各10克,片姜黄、茯苓各15克。

【功用】益气温阳,养血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气阳两虚型。症见关节肿痛,遇寒加重,肤色暗紫或苍白,面色苍白,肢冷畏寒,疲乏无力,纳差,小便频数,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方解】黄芪补气健脾,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桂枝温经通阳,使阳气直达病所,驱寒邪外出;白芍养血益营,姜枣调和营卫,血气盛则正气足,营卫实则抵御外邪再次入侵;片姜黄活血通络;茯苓健脾化湿,防熟地黄滋阴腻脾,又可祛除寒湿之邪。全方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具有抗炎作用,对角叉菜胶性足肿胀、二甲苯所致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使偏亢的免疫功能降低;还具有抗链球菌及镇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

5、求治《类风湿》的方法

你好,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有游走性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晚期则表现为关节僵硬和畸形,功能丧失,导致残疾.若不能及时控制或治愈,终将导致残废.类风湿在没有变形之前是可以治愈的,如果变形就只能控制不发展. 治疗从提高免疫系统和滋补肝肾着手全面调理,配合调和脾胃.去风通络,活血散寒,消肿止痛。治疗用纯中药追风舒筋疗法就可以,没有任何副作用,疗效好,疗程短。不要用西药,副作用太大,不要用冷水,注意防寒保暖,不要劳累,注意休息。保持好心情.

6、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治疗方法?

(1)西医药治疗。

①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又称一线药物。

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成人每日3~5克,小儿减半,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扑炎痛1克,每日3次。本类药副作用大,常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

吲哚类:消炎痛25毫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小儿慎用。

丙酸类:布洛芬0.2克,每日3次;萘普生0.25克,每日2次。

苯乙酸类:芬布芬0.3克,每日3次;双氯灭痛0.25克,每日3次。

②二线药物:为改变病情的药物。适宜于经过一线药物治疗后不能控制病情者,或开始治疗时已有骨侵蚀者,可任选一种。一般用药3个月以上方能生效。

金诺芬:每次3毫克,每日2次,口服金诺芬比使用金诺芬注射剂用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青霉胺:每日0.25克,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克,直至每日0.5克。如3个月后仍无效,可增加至每日0.75~1克,维持量每日0.125~0.25克。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损害、骨髓抑制、重症肌无力等。

(2)中医药治疗。

①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治宜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防己、白术、秦艽、羌独活、桂枝、当归、茯苓、甘草各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黄芪15克。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②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苡仁、赤小豆、滑石各30克,焦山栀、连翘各15克,黄柏、防己各10克,牛膝、蚕砂各20克。

③痰瘀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制半夏、枳壳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

④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治宜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白术、独洛各10克,细辛、甘草各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党参各15克,肉桂3克。

7、有没药能治好类风湿病?具体的药物,怎么用药??求大神帮助

目前药物只能减轻类风湿,治疗完全好可能性不大,建议找个民间治风湿医生进行治疗。

8、怎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西医药治疗

〈1〉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又称一线药物。

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成人3~5g/日,小儿减半,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扑炎痛10克,每日3次。本类药副作用大,常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

吲哚类:消炎痛25mg,每日3次,饭后服用,小儿慎用。

丙酸类:布洛芬0.2g,每日3次,萘普生0.25g,每日2次。

苯乙酸类:芬布芬0.3g,每日3次,双氯灭痛0.25g,每日3次。

〈2〉二线药物

为改变病情的药物。适宜于经过一线药物治疗后不能控制病情者,或开始治疗时已有骨侵蚀者,可任选一种。一般用药3个月以上方能生效。

1.金诺芬:用法:3mg,每日2次,口服金诺芬比使用金诺芬注射剂用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2.青霉胺:0.25g/日,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g,直至0.5g/日。如3个月后仍无效,可增加至0.75~10g/日,维持量0.125~0.25g/日。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损害,骨髓抑制,重症肌无力等。

2.中医药治疗

〈1〉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

治法: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10克、防己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秦艽10克、羌独活各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2〉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

治法: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防己10克、蚕砂20克、苡仁30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滑石30克、焦山栀15克、黄柏10克、牛膝20克。

以上二型多见于类风湿活动期,来势较急常伴感染,故应积极寻找感染病灶,作另行处理。

〈3〉痰瘀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制半夏10克,枳壳10克。

〈4〉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

治法: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党参15克,独活10克,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各10克,细辛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各15克,白术10克,肉桂3克,甘草5克。

9、百度您好请问我犯类风湿11年了很痛苦这病真的没药治吗

是的,这病无药可治,只能控制,除非医学发达到换头手术!

10、乳香和没药治什么病 - 百度

1.《本草衍义》:没药,大概通滞血,打扑损疼痛,皆以酒化服。血滞则气壅凝,气壅凝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痛且肿。凡打扑着肌肉须肿胀者,经络伤,气血不行,壅凝,故如是。
2.《医学入门》:东垣云,没药在治疮散血之科。此药推陈致新,故能破宿血,消肿止痛,为疮家奇药也。
3.《本草纲目》: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4.《本草经疏》:《本草经》,没药味苦平无毒。然平应作辛,气应微寒。凡恶疮痔漏,皆因血热瘀滞而成,外受金刃及杖伤作疮,亦皆血肉受病。血肉伤则瘀而发热作痛,此药苦能泄,辛能散,寒能除热。水属阴,血亦属阴,以类相从,故能入血分,散瘀血,治血热诸疮及卒然下血证也。肝经血热,则目为亦痛、肤翳,散肝经之血热,则目病除矣。
5.《药性论》:主打扑损,心腹血瘀,伤折跌损,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
6.《海药本草》: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研烂,以热酒调服。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
7.《日华子本草》:破症结宿血,消肿毒。
8.《开宝本草》:主破血止痛。疗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9.王好古:治心胆虚,肝血不足。
10.《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
11.《本草述》:久服舒筋膜,通血脉,固齿牙,长须发。
没药配乳香:活血散瘀,行气舒筋;配穿山甲: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没药配血竭:活血散瘀、止痛;
没药配雄黄:消肿生肌,燥湿解毒。
没药----药性:苦;性平。归经:肝;脾;心;肾经。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
乳香----药性:辛苦,温,微毒。归经:入足太阴、手少阴,兼入足厥阴经。主治: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乳香与没药区别:皆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但乳香辛香,以行气活血为主长于止痛;没药苦泄,以活血散瘀为要,长于消肿。

与没药治类风湿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