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吗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吗

发布时间:2020-03-12 12:21:08

1、类风湿的前兆有哪些

2、类风湿性关节炎饮食要注意什么

3、类风湿关节炎会不会游走性的疼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会游走性疼痛。对称性侵犯关节

4、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就是影响到关节,包括双手、双腕,还有掌指关节,一个对称性的关节的肿胀疼痛,还有早上的僵硬感,这些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另外还有厌食、低热等外感症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用益肾蠲痹丸,益肾壮督治本,蠲痹通络治标,标本兼治,对症见发热,关节疼痛、肿大、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顽痹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5、类风湿性关节炎游走性疼痛有什么特点?

(1)游走性。早期关节炎疼痛(无肿胀)的游走性比较明显,游走间隔期比较短,多半在1 ~ 3 天,很少超过1 周。一旦出现关节肿胀后,多半经过1 ~ 3 个月以后才转移到另一对称或非对称关节。

其后反复发作的关节肿胀就像“接力赛”一样此肿彼消。

(2)对称性。关节炎的转移经常是对称性的,关节肿胀很少是非对称性的,除早期游走性疼痛之外,单关节炎少见。

(3)互相制约现象。第一个关节肿胀转移到另一关节上之后,该关节的肿痛较快(1 ~ 3 天)减轻,数周至数月后可完全消退,而新发病的关节肿痛渐趋严重。互相制约的特点通常是:手重足轻或相反,上肢重下肢轻或相反,左重右轻、外周关节重则中轴轻、内脏病变重则关节轻。但为什么有这样的互相制约现象目前尚不知道。

(4)关节炎游走规律。类风湿性关节炎游走的一般规律和顺序如下。

①指(趾)关节—膝—踝—髋—肩—胸骨、胸锁或颞颌关节。

②跗跖—踝—膝—手—髋关节

③桡腕关节—踝膝—肘—指关节。

④膝关节—踝—肘关节。

⑤踝关节—膝—髋—腕、指关节。

⑥髋关节—颈椎

⑦颈椎—膝—髋关节。

⑧单关节—颈椎。

6、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何会疼痛?

RA 的关节疼痛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1)早期可能由于肌肉痉挛,局部缺血,细胞代谢和破坏产物(组织胺、前列腺素E2、5- 羟色胺、乙酰胆碱、组织蛋白酶、透明质酸等)的积聚所致。给予理疗、按摩和阿司匹林等对症处理就可减轻疼痛。

(2)在病变活动期与关节内压升高有关。正常膝关节内压为0.267 ~ 0.400kPa,而RA 则显著升高,为0.533 ~ 4.80kPa,由于关节内压升高的压迫,迅速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将关节腔积液抽吸后就可迅速减轻疼痛。

(3)晚期疼痛主要由纤维组织炎引起,可刺激神经丛或神经根引起疼痛。经理疗、针灸、外敷药物等对症处理就可缓解。

(4)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关。很多现象和研究都证实了愉悦的心情可使疼痛减轻,这是因为体内分泌出一种被趣称为“愉悦素”

的肾上腺素,它具有抗炎止痛使人兴奋的作用。在忧郁、消沉、焦虑时,体内分泌出5- 羟色胺、乙酰胆碱类物质使疼痛加重。

(5)与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有关。所谓耐受性,也可以认为就是俗话说的“皮实或娇气”。

7、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类风湿?

不同类风湿患者的症状表现是不同的,一般表现为指间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足趾关节红、肿、热、痛和活动障碍,晚期关节可能会出现畸形,除了关节表现外,全身型的症状包括晨僵、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皮下结节等;

8、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不同?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如下:
1、风湿性关节炎在几十年前曾见过,而现在则较少,其表现为大关节的红肿热痛,化验结果,如抗O或某些风湿指标增高,血沉增高;
2、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在越来越多,但较多老百姓或患者未到专科医院诊治,导致误诊,或延误诊断,治疗不够规范,或不够到位,引起了一些关节的畸形甚至致残,所以呼吁这些患者需引起高度的重视。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慢性进行性发展的关节炎症,它的特点除肿痛外,它可出现关节的畸形或僵硬。诊断此种类风湿性关节炎除临床表现外,还需一些化验,及影像学检查,如类风湿因子及CCP,称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测定,结果增高,磁共振或CT可见滑膜的增生,引起关节的破坏,甚至僵硬强直。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早期诊断控制,不可等到已经畸形再去治疗,治疗措施有综合的,包括治本和治标,均能达到较好效果,专科诊治则更好。

9、类风湿性关节炎典型症状是手指疼吗?

不是的。
一,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
1.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
2.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20~4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我国人群的总发病率约为0.5%。
3.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及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4.类风湿关节炎常见于手指、膝、髋、肘等部位的关节,并左右对称分布。主要表现有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活动困难等。
5.本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因而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6.类风湿关节炎直接影响关节的功能,从而影响正常工作和活动。病情严重时,还会引起血管炎、类风湿结节、肺炎、肾炎、心包炎等并发症。
7.类风湿关节炎虽然很难根治,但是只要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多数人经过治疗后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二,怎么知道得了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的起病比较缓慢,常在双手、手腕、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等部位逐渐出现游走性疼痛、晨僵、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的症状。
关节症状。清晨醒来关节部位有发紧和僵硬感,关节有疼痛和压痛,关节肿胀,关节畸形,活动困难。
关节外症状。发热,疲乏无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医生是怎么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
现多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颁布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修订诊断标准。具备以下七项中的四项标准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1.晨僵至少1小时,病程超过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超过6周。
3.腕、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肿超过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超过6周。
5.皮下小结。
6.手部X线片改变。
7.类风湿因子阳性。

10、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开始往往是关节局部比较轻微的酸痛和僵硬,病情交替地缓解与复发,逐渐加重,常伴有倦怠乏力、食欲减退、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1)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①晨僵现象与关节僵硬。所有类风湿患者都有这种表现,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其特点是于早晨或睡醒后出现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严重时可有全身僵硬感,起床后经活动或温暖后,即觉缓解或消失。晨僵现象表明类风湿病变在活动,晨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病变严重程度是一致的。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发冷和麻木感。晨僵可分为三度:轻度晨僵,起床活动1 小时内晨僵缓解或消失;中度晨僵,起床后活动1 ~ 6 小时内晨僵缓解或消失;重度晨僵,起床后6 小时以上,晨僵缓解或消失,或终日晨僵。

②关节肿胀或疼痛。这也是几乎所有类风湿患者的必备症状。

绝大多数患者是以关节肿胀开始发病的。肿胀是由关节腔内渗出液增多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改变而致,表现为关节周围均匀性肿大,手指近端指关节的梭形肿胀是类风湿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关节疼痛的轻重通常与其肿胀的程度相平行,关节肿胀愈明显,疼痛愈重,甚至剧烈疼痛。由于剧疼,当别人伸手去触摸他的关节时,患者就用手挡起来保护或回缩。若让其主动活动关节,有时还可勉强地伸屈。

临床上要注意有无自发痛与活动痛。自发痛即关节不活动时或在安静自然位置状态下也痛,有时甚至从睡眠中疼醒,这表明病变发展较快或急,且较严重;活动痛即当活动关节时才觉疼痛,这表明关节炎症比较轻或趋于缓解。

类风湿关节痛的特点是活动后减轻,休息后刚开始活动时又加重,如久坐后站立起步和行走则困难,患者常“坐下起不来,起来坐不下;手指与肘屈曲过久以后,刚伸直时疼痛加重。”但这些现象经活动片刻后即减轻,逐渐活动自如,走路的步伐也可加快。关节晨僵和肿痛严重时,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自理生活的能力。关节痛在早晨、夜里和阴天下雨、寒冷、受冻尤其是感冒时加重。

检查时可见关节肿胀,局部多半不红,呈皮肤本色;也有发红或微紫的,这多见于小儿的足拇或手指关节肿胀时。关节触之发热,触疼或明显压疼。关节积液时有明显的波动感,尤以膝关节明显。

关节肿胀在四肢小关节最易检查出来,而肩髋关节肿胀却不易查出。

③受累关节。类风湿病可累及人体全身187 个滑液关节的任何一个,包括构成关节的滑膜、软骨、骨及肌腱韧带、滑囊、肌膜都可受到侵犯。常见受累发病的关节是指趾、拇、踝、腕、肘、膝、髋、颞颌、胸肋、颈和肩。有人统计,约有30% 的患者首起发病的是指关节;26% 的患者首起发病的是膝关节;10% 的患者首起发病的是腕关节。类风湿起病时多为1 ~ 3 个关节,以后受累关节的数目绝大多数患者为4 ~ 10 个以上关节。据记载,类风湿极少侵犯远端指、趾关节。

④关节炎转移。即关节炎从一个关节发展到另一个关节,有以下三个特点。

游走性:早期关节疼痛(无肿胀)的游走性比较明显,游走间隔期比较短,多半在1 ~ 3 天,很少超过1 周。一旦关节出现肿胀后,则肿胀在这个关节上持续的时间较长,首先发病后的第一个关节肿胀多半持续3 个月至一年以上,这一点是区别其他关节炎的重要特征。第一个关节肿胀发病后,多半经1 ~ 3 个月才能转移到另一个或另一对关节,即关节肿胀的游走间隔期在1 个月以上,这是区别于其他关节炎的另一重要特点。此后,关节肿痛像“接力赛”一样,这个肿痛还未消失,另一个或几个关节又开始发生肿痛。

对称性:关节炎的游走(转移)经常是对称性的,除早期游走性疼痛之外,关节痛很少是非对称的。单关节炎少见。

相互制约现象:第一个关节肿胀转移到另一个关节之后,该(第一个)关节的肿痛较快(1 ~ 3 天)减轻,数周至数月后可全消退,而新发病的关节肿痛渐趋严重。

⑤关节摩擦音。类风湿的关节炎症期,运动关节时检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细小的捻发音或有握雪感,以肘、膝关节为典型,此表明关节存在炎症。有的关节炎症消退后,活动关节可以听到或触到嘎嗒声响,这在指和膝关节、髋关节最明显,可能是类风湿伴有骨质增生所致。

⑥关节功能与活动受限。在早期,关节发生肿胀时,多数患者因剧痛不敢活动,关节功能受到限制,一般来说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与炎症程度相一致。晚期关节活动受限,主要由于关节强直和各种畸形所致。关节强直和畸形的程度与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医疗指导、是否注意功能锻炼、病情进展的快慢等因素有关。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时,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或卧床不起,患者翻身、起床、穿衣、结解纽扣、梳头、刷牙、拿碗拿筷、吃饭、洗衣、弯腰、行走都发生困难。

常见的畸形有“类风湿手”“类风湿足”等。类风湿手的畸形特征如下。

鹅颈畸形: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关节过伸和远端指关节屈曲,从侧面看手指的形状很像鹅的颈部。

扣眼畸形:近端指关节屈曲,远端指关节过伸,手呈扣眼状。

鳍形手:初起仅见掌指关节与近端指关节梭形肿胀,以后逐渐向尺侧偏斜,形如鱼鳍,严重者可向腕关节发展。类风湿足的畸形特征为跖趾关节半脱位及拇趾关节外翻,以及向腓侧偏移和跖趾关节偏向跖侧,可引起严重的疼痛及步行困难。

(2)关节周围病变

①类风湿皮下结节。多见于类风湿高度活动,血沉持续增快和类风湿因子阳性时,是确定类风湿与判断病变活动的标准之一。类风湿皮下结节的发病率为5% ~ 25%,其大小约为0.2cm ~ 3cm,犹如扁豆、花生米、胡桃,呈圆形或卵圆形,通常如骨样坚硬,无痛,可活动。其数目一至数十个不等,多见于关节周围,尤其是肘关节鹰嘴处、腕关节、指关节伸侧。另外,全身的结缔组织均可出现。

②关节附近肌肉萎缩及肌无力。关节附近的肌肉萎缩和肌无力出现的速度较快,有的于10 ~ 12 天即可发生,数周后多半是明显的,并以伸肌萎缩为著。肌萎缩常伴有疼痛、灼热感、僵硬、无力、知觉过敏或减退、肌肉紧张或压痛。肌无力常表现为握力减退,两下肢行走不能持久、发软或膝有突然跪倒现象。因此,临床上将双手握力和步行时间作为治疗效果的指标。在肌萎缩的基础上,会发生肌硬化和挛缩。由于肌萎缩、挛缩和关节脱位,致使指、趾或四肢关节向外侧偏位。

③骨受累。类风湿患者可发生股骨头和其他部位的骨无菌(缺血)性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残废。类风湿严重的骨质疏松,常引起骨痛、关节活动受限、自发性骨折

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疼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