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椎間盤節數

椎間盤節數

發布時間:2020-04-23 23:21:37

1、請問腰椎間盤突出多少節是怎麼看呀?

你好!你的第4和第5腰椎突出;L是腰椎的百代號,S是骶椎的代號躺著時要度多反動身體,可能壓迫右邊較重些吧,所以右側症狀問明顯;可以多拉拉吊杠,把腰吊吊會好答點,慢慢恢復的專。也可以去醫院做做牽引理療,會很屬快恢復的,祝你早日康復!

2、脊椎有多少節,腰3/4椎間盤在脊椎什麼部位

脊椎一共有24塊脊椎骨組成,頸椎7節,胸椎12節,腰椎5節,骶骨一塊,尾骨一塊.你先摸到髖部骨盆的最上緣,平對的就是腰部大約腰4/5椎間隙,一般椎間盤突出,會出現相應部位棘突(彎腰時最突出部位)旁壓痛.椎間盤突出壓迫了相應的脊髓神經根故可出現下肢的放射痛.向右邊突出,痛就在右邊.
如果照你所述,腰4/5椎間盤脫出的話,考慮到你的年齡,建議你盡早行腰椎髓核摘除術.因為椎間盤突出我們描述時有膨出(較輕),突出,脫出(最重),脫出的椎間盤不手術的話是不可能再回納的.椎間盤壓迫的神經根越久,即使手術治療,術後恢復效果也不好.

3、腰椎的節數12345,是從下往上數嗎?怎麼數?

腰椎的節數是從上往下數,第1~第3腰椎的橫突逐漸增長,以第3腰椎最長,第4、5腰椎的則逐漸變短。第5腰椎椎體特別大,椎體前面特別高,當第5腰椎與骶骨相接時,構成向前凸的岬。

腰椎骨較大,特點是椎體兩側無關節面,橫突向外側,沒有橫突孔及關節面等。腰椎的椎體高大,前高後低,呈腎形。椎孔大,呈三角形,大於胸椎,小於頸椎。



(3)椎間盤節數擴展資料

成人脊柱由26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1塊、尾椎1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

頸椎骨的特點是椎體小,椎孔為三角形,棘突短,橫突中央有孔等。

胸椎骨的較頸椎大,較腰椎小,其特點是椎體象心形,兩側有關節面接肋骨頭,椎孔較小,棘突長而多斜下,橫突斜向後外側等。

骶骨是由五節骶椎骨合成,特點是底向上前與未節腰椎合成骶骨岬,分前、後及外側面。五塊骶椎的分界線為橫嵴,嵴的兩端叫骶前孔,後面正中線有縱嵴,是骶棘脊突聯合而成。嵴外側有孔叫骶後孔,第五骶椎向尾側伸出兩突起叫骶骨角,接尾骨之尾骨角。

尾骨是由四至五節尾椎聯合成的,其特點是沒有椎弓、棘突和椎孔,尾骨角接骶骨。

4、4-5節腰椎間盤突出,請問4-5節在什麼位置 請上圖標明。

四至五節腰間盤突出,請問四日吳姐在什麼位置?請上圖標明四至五幾的腰盤間盤突出在腰的網上兩三節部位。

5、腰椎有多少節

你好,腰椎是脊柱的一個組成部分,上接胸椎,下連骶椎。一般情況下,腰椎是由腰1、腰2、腰3,腰4,腰5五節椎骨構成。但萬事萬物不是固定不變的,也存在著一定變異,這種變異存在於腰椎骶化(最後面的第五腰椎變成了骶椎,這時候腰椎只有四節),也有可能存在骶椎腰化(最上面一個骶椎椎體變成了腰椎,也就是說,這時候腰椎有六節)。

6、腰推間盤有幾節?

你好,腰椎是脊柱的一個組成部分,上接胸椎,下連骶椎。一般情況下,腰椎是由腰1、腰2、腰3,腰4,腰5五節椎骨構成。但萬事萬物不是固定不變的,也存在著一定變異,這種變異存在於腰椎骶化(最後面的版第五腰椎變成了骶椎,這時候腰椎只有四節)權,也有可能存在骶椎腰化(最上面一個骶椎椎體變成了腰椎,也就是說,這時候腰椎有六節)。

7、寫有腰椎節數和其所對應的神經名稱的人體腰部神經分布圖是什麼樣的?

脊髓神經,由脊髓發出的成對神經。人體共有31對,其中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

每一對脊神經由前根和後根在椎間孔處合成。前根由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的軸突及側角的交感神經元或副交感神經元的軸突組成。纖維隨脊神經分布到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體,支配控制肌肉收縮和腺體的分泌。後根上有脊神經節,是傳入神經元細胞體聚集而成,後根由感覺神經元的軸突組成,其末梢分布全身各處,能感受各種刺激。

脊神經是混合神經,典型的脊神經含有四種纖維成分:軀體運動、軀體感覺、內臟運動、內臟感覺纖維。脊神經出椎間孔後即刻分為前支、後支,每支內均含傳入、傳出纖維。後支一般細小,分布於脊柱附近較小區域內的皮膚和肌肉。前支粗大,分布到頸部以下其餘各部位的皮膚和肌肉。

其中除第2~11對胸神經前支沿肋間分布外,其餘神經的前支都先交織成叢,再由此叢發出分支分布於所支配的區域。這些脊神經分別形成頸叢、臂叢、腰叢和尾叢,而且均左右成對。

(7)椎間盤節數擴展資料:

腰神經:

共5對,發自脊髓的腰節。腰神經各自穿出椎間孔後,即分為後支和前支。

腰神經的後支,在橫突間內側肌的內側向後行,即分成內側支和外側支。各腰神經後支的內側支,皆分布於多裂肌。下3對腰神經,還發出細支到骶部的皮膚。上3對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斜行向外,發支支配附近的豎脊肌;其皮支穿背闊肌腱膜,在豎脊肌的外側緣,跨過髂嵴後部,至臀部皮下,稱臀上皮神經。

第1腰神經的外側支較小,分布於臀中肌表面的上部;第2腰神經外側支,分布於臀中肌表面下部和臀大肌淺層;第4腰神經外側支細小,終於骶棘肌下部;第5腰神經外側支,分布於骶棘肌,並同第1骶神經相交通。

腰神經的前支,由上而下逐漸粗大。第1~4腰神經的前支,大部分組成腰神經叢(有50%的第12胸神經的前支分支加入腰叢)。第4腰神經的小部分和第5腰神經合成腰骶干,參加骶神經叢的組成。

8、人的頸椎有幾節? 背椎幾節?腰椎幾節?一共多少節?

有7節頸椎骨、5界腰椎骨,一共33塊人體脊柱。

脊椎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

(8)椎間盤節數擴展資料:

頸椎的日常防護:

頸部保暖保暖是頸椎疾病預防非常重要的措施。頸部受涼會導致肌肉相對僵硬,活動靈活性下降,更容易受傷。如果頸部本身就有問題,受涼後症狀會明顯加重。所以夏天應避免頸部空調直接吹,冬天避免頸部外露,可以穿高領衣物或絲巾、圍巾等保護頸椎。

睡眠姿勢主要是睡眠時頸椎的姿勢,和枕頭關系密切。睡眠是人體休息的時間,如果枕頭不合適,就會導致頸肩部周圍肌肉的緊張和痙攣,輕則引發落枕,久而久之則成為頸椎病。

正常頭在頸椎的正上方,頸椎周圍肌肉最省力,睡眠時最好也保持頸部肌肉放鬆,枕頭過高或過低都會引起肌肉不適,枕頭高度一般和自己的拳頭高度差不多,且枕頭的弧度最好能夠和頸椎及顱骨後枕部比較貼合。

9、人體的脊椎一共有幾節

人類脊柱有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塊脊椎組成的)。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

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骶部完全不動,胸部運動很少,頸部和腰部則比較靈活。

人在立正姿勢時,通過身體所引的垂直重力線經過頸椎體的後方,在第7頸椎和第1胸椎處通過椎體,經胸椎之前下降,再於胸腰結合部越過椎體,經腰椎後方並穿過第4腰椎至骶骨岬再經骶骨前方、骶髂關節而傳至下肢。脊柱的彎曲,特別是頸曲與腰曲,隨重力的變化而改變其曲度。

(9)椎間盤節數擴展資料

出生時的椎骨在椎體和兩側椎弓各有一個骨化中心。生後一年,胸、腰椎兩側椎弓完全融合。頸椎第2年初融合。骶骨較晚,約在7~10歲融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與椎體的融合,在頸椎為3歲,胸椎為4~5歲,腰椎6歲,骶椎7歲或更晚。次發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現。

脊柱的分節和包繞神經管,是一個復雜的演化發育過程,在發育過程中脊椎的發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見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見的發育障礙是兩側椎弓對合障礙形成的脊柱裂。

較輕的脊柱裂多為腰骶椎骨的後弓沒有合並,但脊神經正常,表麵皮膚正常或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著及毛發,因臨床無症狀,常在X線片中發現,稱隱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時有脊神經、脊膜或脊髓的膨出,產生相應的脊神經功能障礙。

在胚胎1~3個月時,脊髓和脊柱的長度一致,在以後的發育過程中,脊柱的生長迅速超過了脊髓,致脊髓末端在椎管內上升。在出生時其末端位於腰3(第3腰椎,下同)水平,至成人末端在腰1下緣,腰2以下的脊膜稱為終絲,仍連於尾骨水平。

隨著這種生長不相稱的結果,腰骶脊神經就從脊髓的發出處,斜行到相應的脊柱節段出椎間孔處,脊髓以下的神經呈馬尾狀,稱為馬尾神經。腰椎穿刺,碘水造影,均在此水平以下進行,以免刺傷脊髓。

與椎間盤節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