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頸椎間盤突出症手術治療主要有,激光消融術、膠原酶溶解術等,兩種方法有著共同點就是創傷小、康復快、不開刀、無痛苦、時間短。主要缺點是價格昂貴、有一定風險性、術後會復發等。意見建議:腰椎間盤突出手術主要有後路單純髓核摘除術和椎弓根釘內固定,前者因為椎間盤摘除,畢竟是破壞了腰椎的正常生理結構,術後一段時間,穩定性較查建議至少卧床休息1個半月,後者因為有堅強的內固定恢復,術後恢復得更快
2、怎樣進行頸椎病的預後呢
頸椎病屬於骨科疾病,由於頸椎發生了退行性的改變,日積月累所導致的,和椎間盤的變化也有一定關系,頸椎病病人一般有從急性發作到緩解、再發作、再緩解的規律,一般經過治療之後就可以康復,頸型頸椎病預後良好,雖有反復發作之憂,但對腦力和體力不會造成嚴重損害,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中葯治療預後較好,脊髓型頸椎病對患者的體力損害較為嚴重,如不積極治療,多致終生殘疾,但對腦力的影響小,神經根型頸椎病預後不一,其中麻木型預後良好,萎縮型較差,根痛型介於二者之間,因此大家對於頸椎病不能忽視,車早治癒之後才可以健康生活。
3、頸椎間盤突出的治療預後怎麼樣
頸椎間盤突出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可引起頸肩部以及上肢疼痛,治療方法包括口服葯物、局部理療、微創治療,80%-90%的患者可以治癒。發病與長期不良習慣、姿勢有關,治癒後需要注意生活習慣以及頸部的使用情況,避免疼痛再次出現。近年來常用微創介入方法,如膠原酶溶解椎間盤突出,可以將突出物溶化,但仍有復發的可能,術後需要注意養護。
4、頸椎間盤突出術後要注意什麼 頸椎間盤突出手術後的
不管用什麼療法,都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外傷以及受涼,避免枕頭太高太軟,避免長期低頭,養成良好的習慣,慢慢才會好轉
5、頸椎術後後遺症
你好,頸椎病手術本身是治療頸椎病的一種方式和方法。手術本身並沒有明顯的後遺症的。有後遺症的,一般是手術過程中有可能並發的疾病和頸椎病本身的損傷引起的。
6、頸椎間盤手術有什麼後遺症?
時會發生一些難以控制和難以預料的並發症和手術意外,但是只要操作者熟悉手術步驟等,一般還是比較安全的,成功率還是相當高的。 正常情況下頸椎間盤手術是不會遺留有後遺症的,除非原有的症狀經過手術治療後沒有改善。 主要的是有些人在手術時會發生一些難以控制和難以預料的並發症和手術意外,但是只要操作者熟悉手術步驟等,一般還是比較安全的,成功率還是相當高的。 手術只不過是將腰椎間盤突出的那一部分,難還納回原位的那些突出物除去。以加速治療進程的一種方式。換句話說,也就是使症狀較重的患者機體恢復到一個較理想的程度,以有利於患者進一步應用其它手段來鞏固或增強療效,這才是手術的真正含義。 手術現在雖然已很成熟,但對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沒有任何幫助,同時還會增加腰椎的不穩定性。 產生腰突的原因是: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髓核含水量降低,引起椎節失穩、松動等小范圍的病理改變,纖維環韌度降低。手術對這些都沒幫助。 我們的中醫葯才有幫助,中葯可以恢復正常的骨血循環,來修復和改善病理環境,既能治標又能治本。只是療程要長些,大約兩三個月。中葯的治癒率在98%以上。所以,手術不要盲目。
7、頸椎病的預後與轉歸怎樣?
頸椎病的預後與轉歸與其病理改變及診斷、康復治療是否及時、正確有密切關系,僅有一般頸部症狀或伴有肩、背、頭部反射性疼痛,而無器質性改變者多見於中青年,約半數可自愈。脊神經根型頸椎病,其症狀特點是波動性大,經正規的康復治療效果都較佳;脊髓型頸椎病主要引起椎體束症狀,表現為四肢癱瘓,如治療不及時,由於脊髓長期受壓繼發變性改變者多預後不佳。
8、頸椎病手術後恢復情況如何?
特約專家:
阮狄克教授海軍總醫院骨科主任,對脊柱創傷、脊柱畸形、脊柱生物力學等有深入的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椎間盤移植的工作,曾發表論文五十二篇。
李景雲副主任醫師海軍總醫院骨科副主任,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骨科臨床教學科研18年,對骨科的確良顯微手術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主持人:請專家介紹一下頸椎的結構?
阮狄克:脊柱解剖圖譜,從前面看脊柱是直的,從側面看脊柱呈S型,從後面看脊柱是有豐富的解剖結構的。脊柱是由頸椎(7節)、胸椎(12節)、腰椎(5節)、骶椎和尾椎組成,每節之間就是椎間盤,它的兩邊有豐富的神經和血管通過,它的作用是進行上下接連和緩沖墊。
主持人:頸椎病是哪個位置發生病變了呢?
李景雲: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兩椎體之間碰墊發生衰老退化,每節之間的高度就變低變薄了,從而引起周圍組織結構的鬆弛產生晃動,造成韌帶肥厚、骨質增生(骨刺),椎間盤老化後還會向周圍膨脹,這些病理的變化都會壓迫刺激神經根和椎動脈等。
主持人:椎間盤的衰老退化現象是不是只發生在老年期呢?
李景雲:椎間盤是全身最早老化的部位,一般30歲左右就開始老化了,50歲中老年人發病率為25%,60歲發病率為50%,70歲發病率就接近100%,可見發病率相當的高。
主持人:頸椎病的感覺為什麼不同呢?
阮狄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大概分為五種:頸型頸椎病,表現為反復落枕;神經根型頸椎病,表現為胳膊和手指發麻,伴有持續時間較長的疼痛,由於體位不良引起的發麻在活動後可以緩解,所以和頸椎病的麻木感覺是有區別的;脊髓型頸椎病,表現為雙腳發麻、胸悶、走路不穩;非動脈型頸椎病,表現為頭暈、頭痛;上述症狀有兩種的話,就是混合型頸椎病。
主持人:如果進行檢查呢?
李景雲:病人首先應該去大醫院的專科(骨科)進行檢查,像X光片檢查、CT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等。
主持人: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阮狄克:治療方法分為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非手術治療:頸椎牽引(最好在醫院進行)、頸部圍領制動(限制脖子的活動度、減少對神經和脊髓的刺激)、功能鍛煉(脖子做曲仰、聳肩、肩膀迴旋,每個動作做8—10次)、手法推拿按摩(注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不適宜)、中西葯內服外用(貼膏葯、服止痛葯)、理療、針灸。
李景雲:手術治療: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間植骨融合術、椎體次全切除術、後路椎管擴大成形術、椎板切除減壓術、椎動脈減壓術。
主持人:什麼是頸椎病手術的適應症?
阮狄克:原則上講一般病人通過非手術治療就可以得到緩解,只有脊髓型、神經根型和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主持人:甘肅王女士患頸椎病1年多,經頸椎牽引感覺效果還可以,請問是否還需要手術治療?
李景雲:如果非手術治療效果不錯的話,就可以繼續,但如果是脊髓型頸椎病的話,就應該早進行手術比較好,因為這種類型的疾病發展較快,所以早做比晚做的效果和恢復都要好。
主持人:江西羅女士得頸椎病10多年,剛開始頭痛,最近1年多頭暈得很厲害,走路不穩,請問該如何治療?
阮狄克:她可能是混合型頸椎病,首先應該進行檢查,如果是以脊髓型為主的頸椎病的話,我建議就應該進行手術治療。
主持人:海南李先生患血壓高,葯物控製得不錯,有時有頭暈的現象,請問如何與頸椎病的症狀區分?
李景雲:頭暈發作時應該進行血壓監測,一般高血壓引起的頭暈和血壓的波動有關系,是頭痛大於頭暈,而頸椎病是以頭暈為主,同時伴有肢體麻木、行走不穩等,兩者的治療方法也不同。
主持人:陝西李先生雙下肢麻木,酸痛不適伴有走路不穩5個月了,經醫院診斷為脊髓型頸椎病,對手術有顧慮,覺得自己還能工作,所以一直拖著沒有手術,1個月前開始做推拿按摩,現在卻感到下肢乏力加重,摔過二次,上下自行車及騎車困難,做核磁檢查結果是脊髓中出現損傷信號,請問這種情況是否要立即手術?
阮狄克:脊髓型頸椎病我們建議病人應該馬上進行手術治療,而且注意是不能進行推拿按摩的,以免加重病情。
主持人:河南李先生脖子轉動時總能聽到響聲,有時還伴有頭痛,請問是頸椎病嗎?該怎麼治療?
李景雲:響聲是肌腱和骨骼之間發出的聲音,是一種老化退形性的改變,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
主持人:貴州段先生被診斷為頸椎病,大夫說要做融合固定術,聽說做此類手術後脖子活動不靈活,請問是否還有其它手術方法?
阮狄克:如頸椎前路減壓融合術圖,就是把病變的椎間盤切除後再將骨盆上的骨頭切下進行貼粘,但融合後是不能活動的,現在進行頸椎間盤移植術,將異體椎間盤移植,是可以活動的,效果還不錯。
主持人:異體移植會不會有排異的問題?
李景雲:異體椎間盤移植是沒有免疫排斥反應的。
主持人:移植的效果如何呢?
李景雲:據觀察來看還是不錯的。
主持人:河南郭先生得糖尿病10年,最近又患了頸椎病,大夫建議手術治療,請問現在適合手術治療嗎?
李景雲:糖尿病並不是外科手術的禁忌症,只要術前控制好血糖,術後預防感染就可以了。
主持人:內蒙孔女士症狀與前面幾位相同,但醫生的診斷是頸椎管狹窄症,請問如果手術的話做什麼手術合適?
阮狄克:她可以進行「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手術,如水平剖面圖。
主持人:江蘇張女士父親今年70多歲了,得頸椎病3年,醫生建議手術,擔心手術後出現癱瘓,請問手術風險大嗎?
李景雲:隨著年齡的增長手術的風險也就會增大,建議病人去大醫院找有經驗的醫生來進行手術。
主持人:手術的成功率是多少?
阮狄克:一般術後85%—90%的人症狀都可以緩解。
主持人:手術採用什麼麻醉呢?
阮狄克:手術麻醉根據不同醫院選擇的方法也不同,一般為分局麻、頸叢麻醉和全麻。全麻將逐漸取代另兩種麻醉。
主持人:手術需要多長時間呢?住院需要多久?需要輸血嗎?
阮狄克:一般需要2—3個小時,住院時間為3周左右,如果病人出血量不超過300—400毫升的話,就不採用輸血的方法,而用血漿來替代。
主持人:手術的費用是多少?
阮狄克:手術費用在全國各地的差距相當大,我院的全部費用為1萬元左右。
主持人:山西吳先生患頸椎病2年,4個月前出現心肌梗塞,去醫院看有的醫生說現在不適合手術,有的醫生說可以手術,請問像這種情況應該手術嗎?
李景雲:手術主要看發病時間,原則上講發病6個月以上手術最安全,但如果病情較重的話,也還是可以進行手術的。
主持人:天津李女士患頸椎間盤突出和椎管狹窄,現在頭暈好多了,但還有耳鳴,請問與頸椎病有關系嗎?怎麼治療?
阮狄克: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等,可以進行局部牽引的治療或貼膏葯等,如果症狀不能緩解的話,就建議去耳鼻喉科檢查一下。
主持人:北京宋先生經常頸肩部疼痛,但都能自行好轉,也曾去過醫院看過大夫,大夫說是頸椎骨刺增生,請問骨刺需要手術切除嗎?
李景雲:骨刺是椎間盤老化形成的病理改變,如果它壓迫神經和血管的話,就可以進行手術切除,如果沒有引起任何症狀的話,就不需要治療。
主持人:天津江先生患頸椎病十多年,經常頭暈、頭痛,診斷為頸椎管狹窄、頸椎動脈血流量不足,請問手術治療好嗎?
阮狄克:他這種情況是應該進行手術治療的,而且術後還可以改善腦部供血不足的現象。
主持人:內蒙崔女士93年做過頸椎病手術,現在感覺腿不太靈活,請問這是手術後遺症嗎?
李景雲:這就很難說了,術後症狀就應該緩解,也可能是相鄰的椎間盤出現了病變,建議進一步檢查一下。
主持人:黑龍江王先生3年前因為外傷導致頸椎病,現在手麻,有一次右下肢沒有溫度的感覺,請問不用手術能否治療?同時還有腰間盤突出,是不是頸椎病引起的?
阮狄克:建議上肢可以進行牽引治療,如果效果不好的話,也可以進行手術治療,而下肢則需要先做X光和CT的檢查,再選擇治療方法。
主持人: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症之間互有影響嗎?
阮狄克:有的醫生稱這種情況為頸腰綜合症,但大部分醫生還是認為兩者都是獨立的疾病,但是有一定影響的。
主持人:吉林趙女士頸部椎管內有腫瘤,該怎麼治療?手術比較危險,請問有沒有葯物可以治?
阮狄克:椎管內有腫瘤就不屬於頸椎病的治療范圍了,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如果臨床症狀不重的話,就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再選擇治療方法,如果是惡性腫瘤的話,建議就應該盡快手術治療為好。
主持人:山西王先生雙手麻木2年,時重時輕,沒有去醫院就診,可自行緩解,近2個月胸部發緊,感到胸部被什麼東西捆住似的,並且同時有走不平路的感覺,腳部發緊,不錄活,過門檻時有腳尖碰檻的現象,請問是頸椎病嗎?
李景雲:這位病人的病程比較長了,神經根和脊髓都受到壓迫和刺激,可能是脊髓型頸椎病,建議馬上去醫院進行檢查。
主持人:江蘇張女士近兩年覺得頸部十分不舒服,有時頭昏,請問往後會發展為頸椎病嗎?
阮狄克:經常伏案工作的人都比較容易患頸椎病,但她的情況還不像是患了頸椎病,建議她做頭頸部的鍛煉,或去醫院進行檢查。
主持人:陝西沈女士患頸椎增生20年,後背痛,現在肩胛骨痛得厲害,經按摩可緩解一些,但過後還是痛,請問這種症狀可以手術治療嗎?
李景雲:建議她進行非手術治療,像理療、針灸等。
主持人:遼寧鄭女士做頸椎手術已經半年了,請問醫生在睡覺時要採取什麼姿勢?用什麼樣的枕頭?選擇什麼樣的床?
阮狄克:術後原則上講枕頭高低問題都不大,只要自己睡著合適就行,一般枕高以肩寬為標准,但長期高枕對椎體是有損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