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腰椎間盤腔鏡

腰椎間盤腔鏡

發布時間:2021-05-25 04:56:39

1、什麼叫內視鏡腰椎微創手術?對椎間盤突出有幫助嗎?

骨科微創手術 (Minimally Invasive Orthopedic Surgery)

「微創」手術,絕對不只是內視鏡手術的專有代名詞!至少對骨科醫師來說是如此。而成大骨科5位教授在不同骨科次專科領域的「微創」手術上,都有獨步國內外的創見與貢獻。

想到「微創」手術時只想到內視鏡是不夠的,尤其對骨科而言,「微創」手術有更深一層的含意與內涵。內視鏡一般都需有「腔室」,才有足夠的空間讓內視鏡能夠施展得開;而骨科針對骨頭的治療,除了關節有「腔室」可容納關節鏡外,骨頭是被肌肉直接包裹住,沒有多餘的空間讓內視鏡伸入,使得內視鏡這種「微創」的利器,對骨頭病變有時也無用武之地。因此即使不藉助特殊的工具,純粹依賴經驗與技術達成的小傷口手術治療,「微創」的觀念與技術兼具,也絕對構得上是「微創」手術。

骨科的微創手術歸納分成三類:一是如外科系醫師常用的內視鏡或改良工具,二是搭配導航系統的科技輔助,三就是以改變技巧來減少對組織的傷害。

醫療的傳統基本觀念本來就是以「不傷害(do no harm)」為原則,而手術是侵襲性的治療方法,權衡治療與疾病本身的利弊得失,在「不傷害原則」的精神下,除傷口要小之外,對於正常組織的傷害也要降到最低最低。改變手術技巧也能達到這個醫療觀念的精神,自然也是「微創」。

以小兒先天性髖關節脫臼的手術治療為例,指手術部位髖關節是位於腔室較窄小的骨盆腔一隅,內視鏡的使用上比較不方便;而台灣醫療史上最早期引入傳統手術方法時,因為技法不成熟與結構不熟悉,曾經必須開刀長達8小時,且傷口超過12公分,算是不小的手術。

但近年來,有經驗的小兒骨科醫師已經可以用只有傳統手術3分之1、長僅4公分位於前上腸骨突附近的傷口,在不到1小時的時間內就完成這項手術。這種進步的原因是以解剖結構的知識為根基,既然對於患部解剖位置非常清楚,再加上了解皮膚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讓那小傷口配合手術位置的需要,移上、移下地拉到手術定位,就可以達到微創的效果。

小兒骨科曾用此開刀的病童作研究並發表在國際期刊<小兒骨科雜志>,發現提早對12至18個月大的病童手術作髖關節脫臼復位與骨盆切骨矯正術時,並不會如傳統認知以為18個月大以內的病童動手術會增加組織傷害的危險,因此讓醫師得以在12至18個月大病童的手術治療上多了一個選擇。

小兒骨折也是非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的標的。傳統對於小兒骨折的治療,是採取「手術復位內固定(ORIF)」,也就是直接打開一個傷口,在目視下進行骨折的復位,同時做骨釘的固定。這將會留下長長的傷口與軟組織破壞。小兒骨科目前的主流手術方法則是採用「徒手復位內固定(CRIF)」,骨折處不開傷口,而是透過X光機的輔助確認骨折復位之後,再由外「經皮」打入骨釘做內固定處理,術後就只會留下打入骨釘部位的小小傷口。

還有一種俗稱「軟釘子(flexible nail)」的工具與術法也頗受重視。成大醫院小兒骨科曾分析用「徒手復位內固定」的病童與「手術復位內固定」組作分析,發現術後關節活動度的恢復較快,也比較完全,傷口比較美觀,後遺症因而比較少,病童與家長的滿意指數當然比較高。

成人骨折也可以採用類似的作法。例如當必須以鋼板做骨頭固定時,林啟禎主任指出,骨科界目前發展出比較過去必須全傷口切開的手術,改為只在鋼板固定處的兩端各開一個傷口,鋼板由上位進、下位導引,再以經皮打入骨螺絲固定的間斷皮膚切開與不破壞骨膜手術法。不過,不是每種骨折固定都適用,而且優缺點各半。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充分利用豐富的經驗與術前的分析來改良傷口,就是傳統手術的「微創」經典,因為只需要6~10公分的傷口,比傳統必須15公分的切口小了一半。開口減縮了一半,對手術醫師來說,困難度自然增加,不是任何醫師都可隨便嘗試;但是考慮病人的最小傷害與最佳的預後,「微創」就是是醫師最重要的思考原則。

在人工膝關節手術上則是利用科技引導手術的「微創」經典。充分利用衛星導航的確認部位,力求手術相對位置的精準度,也讓傷口由減縮一半為6~10公分。這個新方法的高准確性很明確與實用,頗受國內外重視。

在脊椎的矯正與手術治療上,則充分利用內視鏡的特性(類似腹腔鏡與胸腔鏡)來執行,像是突出椎間盤切除、脊椎側彎矯正與壓迫性骨折灌骨水泥等手術,都可以透過內視鏡的操作,在「微創」的條件下,讓病人能獲得最好的預後,並帶來最小的傷害與術後並發症。

骨科在微創工具上還有另一項廣為人知的傳統利器──關節鏡。林啟禎主任指出,關節鏡的使用最普遍,從一開始用來檢視關節的情況,像是半月軟骨、關節軟骨與前後十字韌帶等關節腔的損傷情形,作為診斷及治療的依據,現在更在關節手術上發揮不小的功效,透過小小的傷口就能完成,例如在膝關節的關節鏡,做破裂半月軟骨的切除與修補,及前後、十字韌帶的重建,甚至在關節內作骨折的骨釘固定與移植幹細胞來修補軟骨(尚待人體實驗的新技術)等。用在肩關節上,關節鏡則可以用來修補破裂的旋轉袖肌肉及碎片的清除,還可用以削平肩胛骨鷹突做減壓手術。

對壓迫正中神經的腕道癥候群與成人的扳機指攣縮,利用其獨創的手術工具,進行傷口很小的減壓與松筋「微創」手術,這兩種手術方法在臨床效果與研究成果上都有傑出論文,受到國內外重視與稱許。

另一個「微創」的重要概念,就是「微創」不只是計較傷口較小,而且還計較對組織的傷害較小。他說,像針對腦性麻痹兒童所做的「腿肌腱延長術」,是希望能夠放鬆患者的不正常腿部肌肉攣縮,雖傳統手術的傷口本來就不大,但是做「V或I」字型的連續切法對肌腱的傷害較大;他自己則發明採取「網狀(Mesh)腿肌腱延長術」來做治療,其間斷切法對肌腱的傷害較小、效果更好,恢復到可復健、練習行走與比術前更有力且穩定的時間可以快上一倍以上,腦麻兒術後不必因為被限制在石膏內的時間長而心情沮喪及生理萎縮,家長與復健醫師比較不會對骨科手術採取負面態度,對腦麻兒的治療整合便有提升作用。這個新方法與成果因為很明確與實用,2007年9月在亞太骨科醫學會拿到牆報論文首獎。

醫學的觀念在修正提升,醫療技術與工具也與日俱進,而其中「微創」正是必然的核心技巧與理念。對於未來骨科在「微創」上的發展,林啟禎主任表示,與組織工程的結合,將會是目前最令人期待但尚待研究突破的主流趨勢,例如在退化或受傷的關節軟骨部位,利用植入幹細胞來激發軟骨組織自然修補或改善組織的傷害,或許可以改善老人常見之軟骨老化與退化關節炎的現象,並提升這些銀發族的行動能力與生活質量。如此就能把最小傷害的醫療目標與理想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並對高齡化社會的特殊醫療生態改變作出實質的貢獻。

2、腰間盤突出用腰椎固定器有用嗎?

腰間盤突出了可以採用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即椎間孔鏡,創傷更小,而且比常規手術時間短、療效快,病人恢復得也會快一些。皮質激素硬膜外注射治療,皮質激素是一種長效抗炎劑,可以減輕神經根周圍炎症和粘連。

3、腰椎間盤突出又閃了下不能動了?

你提供的信息太少,雖然你有腰間盤突出,但是不意味著這次也是因腰突發病,我曾經多次遇到類似病歷,比如骨盆錯位,受寒涼後肌肉緊張,壓迫神經,都會產生類似的症狀,所以要實際檢查後才知道。

4、請問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方法都有哪幾種?

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有以下幾種治療方法
1、中葯治療:曾經我差點因腰突癱瘓,花費無數,天不負有心人,好在遇到了韓積霖百,用中葯療法精心幫我恢復好了,非常感謝他,希望有腰突煩惱的朋友也能早日擺脫痛苦。
2、牽引治療:牽引治療是腰間.盤突出的另一方法,也叫盆骨牽引法,相當把頸椎.暫時拉開,讓「髓核」回縮復位,當然這個需要在醫院醫度生指導下進行。
3、推拿按摩:注意理療推拿最好到醫院理療科進行,不專業的推拿是會導致全身癱瘓的,特別有腰間盤突出的患者更容易出問題。
4、髓核化學溶解法:髓核化學.溶解法這個醫學手段也回是比較新的,注入葯物,溶解部分突出的「髓核」來達到治療的目的。但風險也比較大。
5、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激光氣化術、髓核切吸術等手段,其實答簡單的理解就是削掉多餘的「髓核」讓髓核不突出頂到神經。但這種方式你想想.就知道有多悲劇了,只不過是暫時的控制,一個不好就導致徹底癱瘓了,多少人就是因為這樣導致癱瘓的。我身邊的朋.友的親戚就是這樣。

5、進口椎間孔鏡有哪些品牌?

這是德國費格椎間孔鏡注冊證,正在銷售的產品,並不是沒有證件。

6、怎樣理解脊柱微創手術(椎間孔鏡技術)?完全不同於介入技術。

脊柱微創手術技術(椎間孔鏡技術):如同關節鏡,腹腔鏡,胸腔鏡技術一樣利用管道鏡下通過 屏幕直接觀看病變組織而取出病變組織的技術。介入技術:(一)膠原酶化學溶解術原理:溶解椎間盤髓核的蛋白多糖,使椎間盤體積小而減輕或者解除神經壓迫。(二)經皮穿刺腰椎間盤切除術(PLD)(三)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PLDD)原理:利用激光能量,達到自動汽化椎間盤部分髓核,以降低椎間盤內的壓力從而降低椎間盤突出對脊髓神經的壓迫,達到治療目的。(四)溫控熱波椎間盤修補術(IDET)(五)等離子消融術原理:利用70度熱凝使髓核內的膠原纖維氣化、收縮和固化,使間盤總體積縮小,從而降低盤內壓力,減輕間盤組織對神經根的刺激,達到治療目的。(六)臭氧消融術原理:氧化髓核細胞,從而使突出的髓核回縮,盤內壓力降低,緩解對椎間盤痛覺感受器和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達到治療目的。(七)射頻靶點技術原理:利用一個高頻率交替變化的電場而產生高頻振盪而摩擦產熱,致使細胞變性凝固,發生物理化學變化,達到損毀靶點區組織的一種治療技術。

與腰椎間盤腔鏡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