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治療肺栓塞
絕大多數的肺栓塞都是可以治療的。其治療隨臨床類型不同而不同。近年肺栓塞的治療研究進展甚快,治療更趨規范化,接受治療的患者病死率為5%-8%,不治療者為25%一30%。
(一)急性肺栓塞的治療
1.治療的目的
(1)搜過危急期;(2)縮小或消除血栓;(3)緩解栓塞引起的心肺功能紊亂;(4)防止再發。
2.具體治療
(1)一般處理密切監測呼吸、心率、血壓、心電圖及血氣等變化。使患者安靜,絕對卧床。一3周),吸氧,胸痛重者可給止痛劑,保持大便通暢,排便勿用力,應用抗生素控制下股血栓性靜脈炎和預防肺栓塞並發感染。
(2)急救措施合並休克者給予多巴膠5-10周/kg/min、多巴酣丁膠3.5-10.0μg/kg/min或去甲腎上腺素。-2-2.0周/kg/min,迅速糾正引起低血壓的心律失常,如心房撲動、心房顫動等。維持平均動脈血壓>10.7kPa(80mmHg),心臟指數>2.50min/m2及尿量>50m14(6)。同時積極進行榕栓、抗凝治療,爭取病情迅速緩解。需指出,急性肺栓塞80%死亡者死於發病後2小時以內,因此,治療搶救須抓緊進行。
(3)溶栓治療(7)可迅速榕解血栓和恢復肺組織再灌注,逆轉右心衰竭,改善肺毛細血管容量及降低病死率和復發率。有效率在80%以上。溶栓主要用於2周內的新鮮血栓栓塞,愈早愈好。指征是:1)大塊肺栓塞;2)肺栓塞伴休克;3)原有心肺疾病的次大塊肺栓塞引起循環衰竭者。溶栓治療的具體方案,美國食品葯物管理局批準的是:①鏈激酶負荷量250 000IUAOmin,繼100 000ILIA1,維持24小時靜脈滴註:②尿激酶負荷量2000IU/1b(磅)/10min,繼2000ILIAbA,維持24小時靜脈滴註:③rt一PA10OmgAh,持續靜脈滴注(8)。我院常用的成人溶栓方法是:①尿激酶20000IU/kgAh靜脈滴注;②rt-PA50-10OmgAh,靜脈滴注,效果滿意,安全。因肺栓塞溶栓治療不同時並用肝素,故一般不需做血凝檢查,目前多用固定劑量給葯,也不需做劑量判斷。溶栓治療結束後常規繼以肝素和華法令治療。溶栓療法出血發生率為5一7%,致死者約1%。潛栓治療的絕對禁忌證有活動性胃腸道出血,兩個月內的顱內出血,顱、脊柱術後。相對禁忌證主要的有10天內外科大手術、分娩,近期嚴重胃腸道出血,肝腎功能衰竭,嚴重創傷及高血壓患者收縮壓注26.7KPa(200mmHg),舒張壓二二14.7kPa(110mmHg);次要的有心肺復甦,左房血栓,感染性心內膜炎,肝腎疾病,出血性疾病,娃振及糖尿病出血性視網膜炎等。
新老榕栓方案的比較見附表。
附表 新老溶栓方案的比較
項目 過去的 新近的
時間窗 ≤5天 ≤14天
診斷 肺動脈造影 肺掃描/超聲心動圖/增強CT
滴葯時間 較長 較短
途徑 肺動脈 周圍靜脈
實驗室檢查 多 無
場所 監護病房(ICU) 普通病房
(4)抗凝治療(9)可防止栓塞發展和再發,使自身纖溶機制溶解己存在的血栓。但單純抗凝的療效及遠期結果遠不如溶栓並用抗凝療法好,抗凝治療1-4周,肺動脈血塊完全溶解者為25%,4個月後為50%。常用的抗凝葯物有肝素和華法令。肝素常用持續靜脈滴注,負荷劑量為2000-3000IU/h,繼之750-1000IU/h或15-20IU/kg/h維持,根據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激活時間(PTT),調整劑量。亦可應用低分子量肝素。肝素一般用到臨床情況平穩,通常7一10天。肝素開始應用48小時後,加用口服抗凝劑,至少重疊4天,華法令成人首次劑量約為4.0噸,以後調整劑量,使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到正常的1.5-2.5倍(約16-20秒),凝血酶原活動度降到30%-40%,國際正常化比率至2.o-3.0之間。口服抗凝葯的療程為3-6個月,並發肺動脈高壓和肺心病者,療程延長。j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惡性高血壓、腦血管病、近期手術及有潛在出血性疾病患者忌用。
(5)外科治療
1)肺動脈血栓摘除術:用於伴有休克的大塊肺栓塞,收縮壓低到13.3kPa(100mmHg)以下,中心靜脈壓增高,腎功能衰竭,內科治療失敗或不宜內科治療者。手術死亡率較高。
2)用豬尾旋轉導管破碎巨大肺栓塞,同時也可合用局部溶栓(10)。48小時後肺功脈平均壓明顯下降,有效率為60%,死亡率為20%。多用於榕栓和抗凝治療禁忌患者。
(6)DVT的治療約70%-90%急性肺栓塞的栓子來源於DVT的血栓脫落,特別是下肢深靜脈尤為常見,因此,對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療絕不能忽視DVT的檢查和處理,以防肺栓塞的再發。DVT的治療原則是卧床、患肢抬高、抗凝(肝素和華法令)、榕栓(個體化)、消炎及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葯等。這些在急性肺栓塞的治療中多巳兼顧,但具體用法仍有某些不同。為防止血栓脫落肺栓塞再發可於下腔靜脈安裝濾器,如抗凝治療禁忌或有並發症或血栓栓塞復發,或有高危近端靜脈血栓形成或肺栓塞,或有肺動脈高壓的慢性復發性栓塞及肺栓塞外科手術患者(11)。
(二)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治療
1.肺動脈血栓內膜剝除術療效頗好,手術死亡率已降到10%以下(12)。我國少數醫院業已開展13。手術的指征是:(1)肺血管阻力大於30Odyn.s-m-5;(2)手術可及的較大肺動脈的栓塞;(3)心功能E-凹級;(4)無明顯合並症。
2.抗凝治療常用的葯物為華法令,療程6個月以上或終生抗凝。
2、肺栓塞護理措施有哪些
建議:肺栓塞的一般護理知識
1.適宜的治療、休息環境 患者的房間應該舒適、安靜,空氣新鮮。
2.絕對卧床休息 防止活動促使靜脈血栓脫落,發生再次肺栓塞。
3.注意保暖。
4.止痛胸痛輕,能夠耐受,可不處理;但對胸痛較重、影響呼吸的患者,應給予止痛處理,以免劇烈胸痛影響患者的呼吸運動。
5.吸氧。 6.監測重要生命體征:如呼吸、血壓、心率、心律及體溫等。
7.定期復查動脈血氣及心電圖。
8.觀察用葯反應。
3、急性肺栓塞治療後的注意事項和護理
1心理護理 肺栓塞發病急,且持續胸悶、胸痛、低氧血症加之對本病缺乏了解而易產生恐懼、焦慮情緒,對預後感到失望,給患者帶來瀕死感。護理人員應細致耐心的講解該病有關知識及治療方法,使患者情緒穩定,減少神經體液反應對肺動脈和肺血管的不良刺激,減少耗氧量,使其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 2嚴密觀察症狀、體征 肺栓塞臨床表現多樣化、無特異性,其呼吸困難、胸痛、咯血典型的三聯征所佔比例不到1/3[因此,接診護理人員除詢問患者現病史外,還應了解其基礎疾病。目前已知的肺栓塞危險因素包括靜脈炎、靜脈血栓、血液黏滯度增加、高凝狀態、惡性腫瘤、術後長期靜卧、長期使用皮質激素等3生命體征的監測 專人持續多參數監護儀監護,每15~30分鍾記錄1次,嚴密觀察患者血壓、心率、心律、呼吸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平穩後測P、R、BP,1次/h。 4溶栓前准備 詳細詢問患者病史,檢查出凝血常規及肝腎功能。採用淺靜脈留置管連接三通管以防止反復抽血增加患者痛苦和加重局部出血的並發症,每次從三通管處取血,取血後用肝素鹽水封管。准備好吸引器、除顫器、氣管插管等溶栓及搶救葯品和物品。 5溶栓、抗凝護理 肺栓塞一旦確診,最有效的方法是採用溶栓、抗凝法使栓塞血管再通,維持有效的肺循環血量,迅速降低右心前阻力。溶栓開始前絕對卧床休息12~14d並加強生活護理。溶栓前測凝血酶,溶栓期間嚴格執行溶栓葯物劑量、滴速,選擇粗直血管,避開關節防止葯物外滲。溶栓治療後每4小時測凝血酶1次,並動態觀察凝血功能。出血特別是胃腸道、顱內出血是溶栓治療的最主要並發症[4],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腹痛、頭痛症狀。觀察注射部位、皮膚、粘膜有無出血點。囑患者勿用力咳嗽以防咯血,勿挖鼻,選用軟質牙刷,不用鋒利的剃須刀。 6出院健康指導 囑患者禁煙,多進食含粗纖維豐富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減少脂類、糖類食品的攝入以控制肥胖;按時服葯,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服葯後可能出現的出血或再栓塞情況,指導患者自我監測,出現不適及時就醫。
4、腰椎間盤突出住院,沒有做任何手術,第四天輸液時死亡,院方說是急性肺栓塞(沒有吐血),可能嗎?
?
5、肺栓塞的病人的護理診斷有哪些
圍手術期護理
(一) 手術前期病人評估及護理
1.手術前期的護理重點
(1) 評估並矯正可能增加手術危險性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幫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體護理。
(2) 向病人和家屬提供有關手術的衛生指導。
(3) 幫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態改變的調適計劃。
2.手術前期病人的評估
(1) 一般資料。
(2) 既往史及健康狀況。
(3) 病人心理狀況進行評估。
(4) 詢問親屬對手術的看法是否支持、關心程度及經濟承受能力。
(5) 評估病人對手術的耐受性、實驗室檢查結果及重要臟器功能。
3.手術前期病人護理措施
@pagebreak@
⑴ 心理准備:術前心理准備的意義是減輕焦慮;促進術後脈搏和血壓的穩定;減少術中麻醉劑的用量,減少病人術後對止痛劑的需求;增加病人術後活動的主動性;降低手術後感染的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心理護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視病人的情緒反應,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焦慮,感受或疑問,給予支持和疏導。
術前病人常見的心理問題:誇大手術的危險性;不理解麻醉的過程;不知道疼痛的程度;對預後悲觀。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強 病人的控制感。進行術前教育,安排病人參加娛樂活動都可以達到較好效果。
⑵ 環境准備:病房溫度應保持在18℃~20℃,濕度50%~60%,減少陪護。對新入院的病人,護士要介紹病區環境。
⑶ 身體准備:幫助病人完善各種檢查,護士向病人講解各項檢查的意義,幫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檢查。對於留取樣本的血,尿,便化驗檢查,應向病人交代各種標本的採集要求。
皮膚准備:清除皮膚上的微生物,減少感染導致傷口不癒合的機會。皮膚准備一般在術前一天進行。病人清潔皮膚,修剪指(趾)甲,並備皮。備皮的范圍需要大於預定的切口范圍。
呼吸道准備:目的是改善通氣功能,預防術後並發症。主要措施是戒煙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訓練。如病人患有呼吸系統疾病,術前應行體位引流,霧化吸入,必要時應用抗生素。
胃腸道准備:目的是減少麻醉引起的嘔吐及誤吸,也可以預防消化道手術中的污染。①禁食禁飲: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6小時開始禁止飲水。腸道手術前3天起進少渣飲食,術前1天改流食。②灌腸:除急診手術病人嚴禁灌腸外,普通病人於術前晚常規用0.1%~0.2%肥皂水灌腸一次或使用開賽露,腸道手術時需清潔腸腔。③放置胃管或腸管,一般在術日晨放置。④排便練習。
增加機體抵抗力,加強營養,促進休息和睡眠。
為適應手術,術後變化的練習。
⑷ 手術晨護理:測量生命體征並做好記錄,注意有無異常。
檢查皮膚及胃腸道准備。
囑患者排尿,決定是否置胃管和導尿。
取下發夾,假牙及身上飾品。
@pagebreak@
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
准確及時給予麻醉前用葯。
將病歷,X-線片,術中特殊用葯等一並清點,交給手術室接送人員。
記下家屬姓名,聯絡方式。
4.手術前病人健康教育
對病人健康教育的技巧是: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言語進行交流;告 病人各種事項,動作的理由或原因;多種教育方法並用。
術前病人應掌握的術後基本活動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痰,體位改變和肢體功能鍛煉,練習床上大小便。
(二) 中期病人評估及護理
1.手術室的環境 手術室應鄰近手術科室和相關科室。手術室分為無菌區,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適宜溫度為20~24℃,濕度為50~60%。
2.手術中病人的護理 包括評估及文件記錄,體位準備和手術過程中的觀察。
(1)手術體位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證病人的舒適與安全;有利於暴露手術野,方便術者操作;對呼吸、循環影響最小;不使肢體過度牽拉或壓迫而受損;肢體不可懸空放置,應有托架支脫。
常用的手術體位:仰卧式、頸仰式、頭低仰卧式、俯卧式、腎手術式和膀胱截石位。
(2) 手術野皮膚消毒:消毒用葯液不可過多;從手術中心開始/,用力穩重均勻環行塗擦;消毒范圍應超過手術切口所需面積。
(3) 手術過程中的觀察:巡迴護士應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及時發現病人的不適,或意外情況,防止並發症的發生,確保病人的安全。
(三)手術後期病人的評估及護理
1評估
@pagebreak@
(1) 麻醉恢復情況。
(2) 身體重要臟器的功能。
(3) 傷口及引流物情況。
(4) 情緒反應。
2.護理診斷
(1) 焦慮、恐懼:與術中放置引流管、術後身體不適有關。
(2) 自我形象紊亂:與手術有關。
(3) 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與術後禁食、嘔吐有關。
(4) 軀體移動障礙:與傷口疼痛、管道約束有關。
(5) 自理缺陷:與術後疼痛、虛弱、活動受限有關。
(6) 活動無耐力:與手術創傷、機體負氮平衡有關。
(7) 腹脹、便秘:與術中操作、術後活動減少有關。
(8) 尿儲留:與麻醉、排尿習慣改變,直腸、肛門手術後傷口疼痛有關。
(9) 有感染的危險:與手術有關。
(10) 清理呼吸道無效:與麻醉和疼痛有關。
(11) 低效型呼吸形態:與疼痛、敷料包紮過緊有關。
(12) 疼痛:與手術創傷有關。
(13) 知識缺乏:與缺乏術後康復知識有關。
@pagebreak@
(14) 潛在並發症:出血、感染等。
3.護理措施 主要是維持各系統的生理功能;減輕疼痛和不適;預防術後並發症;實施出院計劃。
(1) 術後病人的卧位:麻醉未清醒前取側卧或仰卧位,頭偏向一側。腰麻病人術後去枕平卧6小時,硬膜外麻醉病人平卧4―6小時。麻醉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後,顱腦部手術可取15°~30°頭高腳低斜坡卧位,如病人伴有休克,應取仰卧中凹位,即下肢或床腳抬高20度,頭部和軀干同時抬高15°的體位。腹部手術後,多取低半坐位卧式或斜坡卧位,以減少腹壁張力,脊柱或臀部手術後可採用俯卧或仰卧位。
(2) 生命體征的觀察:大手術後一般每15~30min測量脈搏、血壓、呼吸一次,至少連續4次,直至生命體征平穩。後可改為每60min測量一次。小手術後可每1~2小時測量脈搏、呼吸、血壓一次,平穩後可改為每4小時一次。體溫一般為每2~4小時測量一次。
(3) 正常生理功能的維護
1)維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有嘔吐物及時清除。給氧。如發現病人煩躁不安、鼻翼煽動、呼吸困難,應立即查明原因,盡快處理。病人生命體征平穩後,鼓勵床上翻身、變換體位,鼓勵其做深呼吸和咳嗽咳痰.
2)維持有效循環血量和水電平衡:給與靜脈補液。記每小時出入液量,保持各種管道通暢。記錄尿液的顏色、性質和量,檢查皮膚的溫度、濕度和顏色,觀察敷料滲血情況,每日計算24小時出入液量,根據中心靜脈壓、肺動脈契壓、尿量、尿比重、脈搏的變化調整補液量。定期取血了解電解質與酸鹼平衡情況,及時糾正失衡。
3)重建正常飲食和排便形態:術後飲食形態的恢復步驟由麻醉方法、手術的種類、病人的反應來決定。要鼓勵病人及早恢復經口進食。腹部手術,尤其是胃腸道手術後帶有胃腸減壓者,術後24~72小時禁食、禁水,經靜脈補充營養,待腸道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後拔除胃管,試行進食。
術後需觀察病人排尿情況,記錄自行排尿的時間。
4)控制疼痛、增進舒適:麻醉作用過去之後,切口開始感覺疼痛,術後當天下午或晚上疼痛最為劇烈,24~48小時後痛感會逐漸減輕。切口痛與切口的大小、切口地部委、體位和情緒狀態等因素有關。
控制疼痛的措施包括取合適體位、葯物止痛和減輕焦慮。
使用要物止痛是術後24小時切口疼痛最有效的止痛措施。
止痛劑的作用時間因葯物、劑量不同,以及病人的疼痛強度,對葯物的吸收、轉換和排泄能力的不同而異。
@pagebreak@
對執行的各種處理和操作向病人進行解釋,教導病人自我處理疼痛的方法。
5)引流管的護理:妥善固定;保持通暢;每日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按需要進行特殊護理,如沖洗;不過久留置各種引流。
6)並發症地觀察及預防
呼吸道並發症 :肺不張、肺部感染、肺水腫、肺栓塞、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症等,最常見的有肺不張和肺炎。
呼吸道護理問題的主要相關因素;(1)有吸煙史。(2)術前有呼吸道感染。(3)術後有導致呼吸道感染的因素。(4)麻醉劑、氣管內插管和氧氣吸入導致支氣管分泌物增多。(5)術後疼痛劇烈,或有胸部或腹部高位切口。(6)術後缺乏活動。(7)開胸手術導致肺泡萎陷。(8)麻醉性止痛劑的應用。
呼吸道並發症的主要預防措施:(1)術前做好呼吸道准備。(2)術後協助病人早期活動,卧床病人做床上移動和翻身。(3)鼓勵病人每小時需要重復做深呼吸5~10次,至少每兩個小時作咳嗽咳痰一次。(4)觀察痰液的外觀、性質。痰液粘稠,帶有顏色,或有氣味,給予霧化吸入、局部或全身用葯稀釋痰液、控制感染。(5)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6)避免術中術後嘔吐物誤吸,防止繼發感染。(7)評估病人是否有呼吸不暢和咳嗽抑制現象。給止痛葯物之前數呼吸,若呼吸次數低於12次每分鍾,不能給葯。(8)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術前積極控制感染,術中盡量不用吸入麻醉。
胃腸道並發症:多見腹部手術後,常見並發症包括惡心、嘔吐、腹脹、便秘和急性胃擴張,多數為麻醉反應以及術中暴露,手術操作刺激的神經反射性反應。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缺氧,精神心理因數也可能是術後胃腸道並發症的原因。
腹腔手術後胃腸道功能的正常恢復往往需要一定時間。一般情況下腸管功能的恢復在術後12~24小時開始。此時腸鳴音可以聞及,術後48~72小時整個腸道蠕動可恢復正常,肛門排氣和排便。由於術後禁食或進食過少,術後早期便秘屬正常情況,不需處理。如果術後已進食多天而不能排便,則需要採取通便措施。
胃腸道並發症的主要預防措施:①胃腸道手術術前灌腸,放置胃管。②麻醉前給葯。③維持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及早糾正低血鉀、酸中毒等。④術後禁食,留置胃腸減壓3~4天。⑤卧床病人取半卧位,坐床上移動和翻身,腹部按摩。⑥協助病人早期進行術後活動、下床行走。⑦嚴密觀察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⑧給予心理支持,消除緊張情緒。
@pagebreak@
泌尿道並發症:包括尿瀦留、尿路感染。術後8小時病人仍未排尿,恥骨上有明顯濁音區,既表明有尿瀦留。尿路感染多發生在膀胱,感染蔓延後可形成腎炎或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一般無全身反應,主要表現為排尿困難或膀胱刺激征,尿液檢查可發現紅細胞或膿細胞。
術後尿路感染的主要相關因素:①尿瀦留。②留置導尿③攝入水分不足。
秘尿道並發症的主要預防措施:①術前鍛煉床上排便。②術後鼓勵和協助不習慣床上排尿者在床沿,或站立排尿。③給予鎮痛葯物控制疼痛。④積極解除排尿困難,防止尿瀦留誘發尿路感染。⑤對留置導尿病人操作時注意無菌原則⑥鼓勵留置導尿病人飲水,沖洗秘尿道。⑦觀察排尿情況
切口並發症:切口感染和切口裂開。切口感染在手術後3-4天內最明顯。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及切口局部變化。術後初期病人底於38℃的發熱,較為常見,這是由於破壞組織的分解產物及局部滲液、滲血吸收後出現的反應,稱為外科熱或吸收熱,不需處理。若術後3~4天體溫恢復正常後再次出現的發熱,應及時檢查切口部位有無紅、腫、熱、痛和硬結或波動感。切口裂開發生與手術後6―9天,腹部切口裂開較常見,多發生於體質差、營養不良或是過度肥胖。切口感染、切口縫合不佳也是切口咧開的主要原因。
切口並發症的主要相關因素:①病人體質差、慢性貧血、營養不良或是過度肥胖。②切口有血腫、死腔。③術後切口保護不良。④術後嚴重腹脹使腹壁切口張力增大。⑤術後劇烈咳嗽、噴嚏、嘔吐,用力排便增加腹壓。⑥縫合技術不佳。
切口並發症的預防:①嚴格無菌操作。②增加病人的抵禦能力。③避免和及時處理術後腹脹、嘔吐等導致腹內壓增高因素。④肥胖病人可用張力縫線或延長拆線時間,拆線後繼續腹帶加壓包紮傷口。⑤觀察體溫等生命體征的改變及傷口局部變化,化膿的切口需及早間隔拆除部分縫線,引流膿液,防止切口裂開。
其它並發症:手術後常見並發症還有褥瘡、下肢靜脈血栓和化膿性腮腺炎。褥瘡和下肢靜脈血栓均與術後卧床、缺乏活動有關。一般手術病人均應鼓勵於術後24―48小時內下床活動,但循環呼吸功能不穩定、合並休克、極度虛弱,或是血管手術、成型手術、骨關節手術後病人應根據情況選擇活動的時間。下床活動要循序漸進,可由第一天在床上坐起開始,逐漸增加活動量至坐床邊椅上數分鍾,然後再開始床邊、房間內和走廊走動。
(4)實施出院計劃:出院計劃的目的是讓病人及家屬做好出院准備,保持醫療、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完整性。實際上出院計劃的制定再病人入院後、手術前即已開始。
6、肺栓塞如何治療
你好確診是肺栓塞,這個應該是腰椎間盤術後引起的並發症.情況已經穩定的話,建議繼續抗凝治療.溶栓的話時間時間已經長了,可能效果不行.必要時可以採取介入手術治療.所以,建議在主治醫生指導下治療生活護理:祝早日康復
7、腰椎間盤突出長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怎麼治療?
你好 現在深靜脈血栓形成,至今原因也不是很明確的
意見建議:建議:1、行下肢深靜脈造影檢查,明確血栓形成范圍及程度 2、視造影表現確定是否行介入置管溶栓治療,深靜脈血栓是必須要行介入置管溶栓治療(最佳時間為半個月內,一個月內還可以,超過一個月血栓機化一般沒辦法完全消融,長期以後一般五年左右會出現血栓形成後遺症)。 3、建議盡快於當地市級以上大醫院介入科就診治療(一般市級大醫院才開設介入科,不是血管外科治療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