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間盤突出做手術好嗎?
十年前我是做過腰間盤突出手術的,手術後半年疼痛有些減輕不再跛行,半年後症狀復發幾乎和術前一樣疼痛,而且因為動過手術,後來的傳統保守治療幾乎無用,長期的疼痛折磨讓人生不如死。本想第二次手術,但腰椎二次受損傷,自已的體質又是否頂得住呢?但好多人手術後恢復正常,只要不過渡勞累跟正常人沒有兩一樣。手術對做得好和保養得好很有用,手術做得不好,或者術後長期的保養做得不好反而加重苦難。讓人常想自殺或到神經醫院尋求解脫。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做腰椎間盤突出大手術,醫生即使手術成功,也不能保證腰椎不疼痛了。只能說減輕了,如果復發就倒霉了。手術協議內容講得很明白。只是手術的病人只往好處想,不想往協議內容中壞的方面去想。我明明看見協議內容中「手術後可能造成兩下肢麻痹或疼痛」這些話我卻很乾脆地簽字了。畢競長期的保守治療費用是比一次性手術貴很多的。最後,我手術了,手術也失敗了,的確生不如死。手術得看個人的體質和運氣。慎重為好。凡事都是有二面的,有的是好,有的是壞,不能一概而論。
2、錐間盤突出中央型的一定要動手術嗎?拜託各位大神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史常為反復發作的下腰痛和臀部疼痛,短期休息後緩解。疼痛可由於彎腰而突然加重,表現為突然的比腰痛更劇烈的腿痛。與腰痛的疼痛程度相當或比腰痛更嚴重(可見於許多病例)的腿痛是突出的髓核壓迫神經根而引起放射性疼痛如腿疼很輕而腰痛很重,診斷腰椎間盤突出應極為慎重。由於椎間盤突出而產生的疼痛通常是間歇性的,活動時特別是坐位時加重,休息後緩解,而勞累、打噴嚏、咳嗽時加重。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分兩大類,即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一)保守治療: 腰腿痛的非手術治療方法五花八門.從簡便的卧床休息到使用價格昂貴的牽引設備,所有這些治療都報告了令人興奮的治癒率,遺憾的是其結果大多未經科學論證。 保守治療的適應征: (1)年輕、初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 (2)休息後症狀可自行緩解者; (3)X線檢查無椎管狹窄者。 保守治療包括以下: 1 . 絕對卧床休息: 急性腰痛最簡單的治療方法是絕對卧床休息,絕對一詞強調大、小便均不應下床或坐起,這樣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卧床3周後帶腰圍起床活動,3月內不作彎腰持物動作。也有國外學者研究證明,絕對卧床2天比長期卧床能獲得更好的效果。生物力學研究證明,半Fowler卧位,或側卧位屈膝屈髖並將一枕頭墊於兩腿之間,能明顯解除椎間盤和神經根壓力。 2 . 持續牽引:採用骨盆牽引可使椎間隙略增寬,減少椎間盤內壓,擴大椎管容量,從而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孕婦、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禁用。 3 . 理療、推拿及按摩:可使痙攣的肌肉鬆弛,進一步減輕椎間盤的壓力。但應禁止暴力推拿、按摩。 4 . 非甾體抗炎葯:可減輕局部水腫,從而減輕對神經根、脊髓的壓迫。 5 . 硬膜外激素治療:長效激素結合麻醉劑的硬膜外注射,是椎間盤源性和其他性質的腰腿痛對症治療的好方法 我們建議此操作應在有復甦及監護設備的房間完成,由有經驗的麻醉醫生操作。本法可用於門診病人,但病人必須准備幾個小時的恢復時間。 6 . 髓核化學溶解療法: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或膠原蛋白溶解酶,注入椎間隙,溶解變性的椎間盤髓核,可使有手術指征病人中的3/4,免於手術而獲得治癒。但有嚴格的適應症與禁忌症,需要有經驗的醫生執行。 (二)手術治療: 1 . 後路椎間盤摘除術: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外科治療,以後路為常用方法。有全推扳切除、半推板切除和部分椎板切除(即開窗)等方法。由於前二種對腰椎穩定結構切除較多,僅在少數情況下採用,通常以椎板開窗方法就能達到治療目的。後路法具有直接摘除推向盤突出物和處理其他並存的神經根致壓物等優點.並可在手術中能直接觀察和研究病變特點及其與神經根的關系。對並有腰椎退行性變、腰椎不穩的病人需要同時做內固定,行椎間融合術。 2 . 前路腹膜外椎間盤摘除術: 前路經腹膜外椎間盤摘除術.椎間盤前部和側方顯露較清楚,可同時摘除相鄰二椎間盤,並有利於合並下腰不穩者施行前路植骨融合術。 3 . 經椎間盤鏡椎間盤摘除術: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可應用小切口經椎間盤鏡行椎間盤摘除,優點為:損傷小,恢復快;輕柔的操作硬膜囊和神經根;更好的區分解剖結構,減少操作損傷。 4 . 經皮穿刺腰椎間盤切除術:經皮椎間盤切除術系近年臨床上開展的新技術。其最大優點在於經皮穿刺,將椎間盤髓核摘除,手術創傷甚小,技術較熟練者.操作速度較快。但需一定的設備,在技術上要求較高。國外報告的手術成功率在70%一90%之間,有的作者報告,不少病例術後仍有下腰痛症狀,因而在應用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 回答者:塞上馬檗下琴 - 魔法師 四級 12-12 10:01 腰椎間盤突出手術適應證為: ①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復發,症狀較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者。 ②神經損傷症狀明顯、廣泛,甚至繼續惡化,比如象樓主所說的狀況,疑有椎間盤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 ③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礙者。 ④合並明顯的腰椎管狹窄症者。 術後半年內應避免重體力勞動。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可能出現的並發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椎間盤摘除手術,是一種開展時間較長,療效較為肯定的手術。但即使如此,手術過程中及術後,還是可能出現一些並發症,影響手術效果,增加病人痛苦,有時甚至導致患者因手術並發症死亡。醫生和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都應對此手術的常見並發症有一定了解。 (1)感染:感染是所有外科手術共有的並發症。腰椎間盤摘除手術除可能並發手術切口感染外還可能發生椎間隙感染。 (2)神經損傷:手術中在硬膜外或硬膜內都有可能損傷神經根。 (3)大血管損傷:最常見的是經後路手術時損傷腹後壁大的血管。 (4)粘連與瘢痕:手術部位的神經根與椎板切除後硬脊膜的暴露部分常發生粘連與瘢痕,會留有腰痛或神經根放射痛。 (5)脊柱不穩:部分病人術後腿痛消失而腰痛持續存在,拍腰椎功能性運動X線片時,有明顯的脊柱異常活動。 (6)臟器損傷:血管損傷時可能伴有其他臟器損傷,如膀胱、輸尿管或小腸等。一旦發現應立即剖腹探查,及時修補受損臟器,以免發生腹膜炎。 當然,只要有嚴格的無菌操作、輕細准確的手術技巧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就能盡量避免並發症的產生。對已發生的並發症,應給予及時准確的處理,以減輕其不良後果。 60歲以上的老人一旦決定採取手術方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一定要到正規的治療醫院並且醫患兩方面均需為此做充分准備。 (1)醫生應仔細研究患者病情,根據病人病史、症狀、臨床檢查、X線片、MRI、CT、造影等臨床資料,作出明確的診斷,選擇最佳術式。同時還應向患者及家屬充分說明有關手術的各種情況。 (2)患者應明確手術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以便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取得最佳療效。 (3)同其他大手術一樣,術前應對心、肺、肝、腎功能及全身情況做仔細檢查,並除外局部感染。另外還需檢查血沉等常規化驗項目。手術一般出血不多,可根據患者病情及所選術式決定是否備血。 (4)術前手術區局部應用肥皂清洗,去除污垢。 (5)對腰3以上的椎間盤突出或腰椎先天發育異常者,術前應採用各種手段定位。總之,充分的准備能提高手術的成功率。不能因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方法較為完善和成熟,就疏於准備,以免增加出現意外情況和各種並發症的機會,影響療效。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手術後的注意事項: 有些腰椎問盆突出症患者手術後,認為引起疾病的病灶已清除,身體即可恢復如正常人一樣健康。其實,手術只是將腰椎間盆突出的那部分,也就是無法還納回原位的那些突出物除去,是加速治療進程的一種方式,也就是使症狀較為嚴重的患病機體恢復到一個理想的程度,以利於患者進一步用其他康復手段來鞏固和增強療效。 手術後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手術後患者需嚴格卧床休息,床鋪最好用硬板床,卧床時間約為4-5周.可根據患者年齡、體質及切除組織范圍而定。 ②手術後早期翻身應由護理人員協助,不宜自行強力翻轉,以保證腰部筋膜、肌肉、韌帶癒合良好。 ③充分卧床休息後,可在合適的腰圍保護下.下地做輕度活動,如果手術中有植骨,則宜用石膏背心固定3—4個月,待植骨完全癒合後再下地活動。 ④在恢復期,患者要逐漸加強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鍛煉並注意糾正不良姿勢,注意腰背活動的自我保護,以防止疾病復發。 ⑤手術後,腦力勞動者2—3個月後逐漸恢復工作,體力勞動者3—4個月後才能開始工作。工作應由輕到重,工作時間由短到長,並避免做強烈的彎腰成負重活動。 ☆補充老年性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治療108例治療效果.
採納哦
3、頸椎突出,做手術會有後遺症嗎?
建議:應該是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最安全的手術是頸椎前路手術,就是從頸前,氣管旁進入,摘除間盤髓核,但是手術難度大,對醫生要求高,(也就是說沒能力的醫生,不會做,但是對於神經來說更安全)。至於後路手術最安全的方法是開窗減壓,只是加大頸髓的生理空間,變相減輕壓迫,方法簡單安全,效果一般。頸椎手術最大的風險就是,頸段脊髓受刺激,導致生命中樞反應,心跳呼吸驟停。至於癱瘓問題,要看手術技巧,有的硬膜囊與椎弓板粘連,分離不充分,導致神經損傷,但是幾率可控。
4、前路手術包括哪些種類?
頸椎前路手術方法較多,尤其是近年來由於脊柱外科的發展而日新月異,當前較為成熟和常用的術式有以下幾類。
(1)髓核摘除術。主要用於頸椎間盤突出症或脫出症者。術中切開纖維環後,用薄型髓核鉗呈閉合狀通過纖維環外口進入椎間隙,分次摘除髓核。單純髓核摘除術目前已少用。
(2)椎間盤摘除、椎體間植骨融合術。主要用於頸椎間盤突出症伴有椎體間關節松動不穩者。根據術者習慣不同可選用局部旋轉植骨法(直角鑿法)、環鋸法、U型鑿法等,植骨塊可選用局部骨塊、髂骨塊或異體骨塊,仍以自體髂骨塊最為常用。
(3)頸椎前路擴大減壓術。即在上述手術的基礎上擴大手術范圍,把突向椎管或椎間孔的骨贅切除,開大椎間隙以擴大椎管矢狀徑,開大椎間孔以減除神經根的壓迫,同時做椎體間植骨融合術,也稱頸椎骨性減壓術,手術難度較大,有損傷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的可能,但由於切除骨贅而直接解除壓迫,手術顯效較為迅速。切除骨贅的方法因設備不同而有所不同,常用的方法有刮匙法、骨鑽法、環鑽(鋸)法、氣鑽法等。
(4)頸椎椎體開窗術。即對相連的多椎節椎體後緣有骨性增生,及發育性椎管狹窄症者,從前方將兩節以上椎體及椎間關節做一相連的槽形切除減壓,以達到徹底減壓的目的,又稱開槽式減壓術。
常用術式有環鋸連續鑽孔法,也可選用骨鑿、刮匙或頸椎骨鑽等對病變椎節連續開窗,並切除椎體後緣骨質及椎間盤。
(5)頸椎人工椎間關節植入術。選用高強度鈦合金或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加工成Ω 形並經特殊工藝處理,將其植入切除後殘留的椎間隙深部,用以取代植骨融合術,具有一定的撐開作用,還保留或增加了患節的活動度,具有穩定頸椎和保留頸椎活動的雙重作用。
但該法僅適用於單一節段的椎間盤病變,多節段病變則不適合。
5、頸椎間盤突出怎麼治療
頸椎間盤突出治療可以採用保守治療的方法通過服用葯物緩解局部神經的壓迫從而改善症狀可以嘗試服用中葯和針灸的方法;目前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如果症狀加重葯物和物理療法治療無效的話往往需要通過手術的方法來達到治療的目的平時注意頭部的姿勢不要過度的活動
6、椎間盤突出症最佳的微創手術方式有哪些?
1.經椎間孔鏡下顯微椎間盤摘除術:
此概念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早期,為關節鏡或內鏡下可視化手術。神經血管結構要獲得滿意的顯像需要在手術開始正確放置器械到後外側纖維環臨近椎管的部位。與髓核機械切除減壓、化學髓核溶解或激光氣化等技術相比,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術是針對性切除突出椎間盤碎片、減壓神經根的技術。
2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PLDD):
PLDD利用激光汽化導致椎間盤空化、降低椎間盤內壓力而緩解疼痛,適應證包括纖維環完整的包含型椎間盤突出伴與椎問盤病變節段相符的根性症狀,對非包含型或游離型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側隱窩狹窄等則不宜行PLDD。其並發症少見,有椎間盤炎、神經根損傷等可能。
3椎問盤內電熱療法(IDET):
又稱椎間盤內電熱纖維環成形,經插入椎間盤內的絕熱導管引入可屈式熱阻絲至纖維環內層的後外側部、後部,加熱收縮纖維環內表面膠原纖維、澆灼肉芽組織、凝固神經纖維。適應證為持續性腰痛6個月以上、保守治療無效、直腿抬高試驗陰性、MRI未顯示神經根壓迫、椎間盤造影誘發疼痛加重的椎間盤內破裂型椎間盤源性腰痛。在操作中導管常不能穿過後部纖維環中線至同側纖維環後部,此時同側纖維環後部成為熱療的「盲區」。IDET禁忌證有椎間盤感染、再手術、脊柱不穩、惡性腫瘤,椎間隙狹窄超過75%,而肥胖則為相對禁忌證。
4臭氧髓核氧化術(已基本淘汰):
臭氧能使髓核水分丟失、發生變性、乾涸、壞死、萎縮,從而解除對硬膜囊及神經根的壓迫症狀。同時還具有抗炎及鎮痛和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降低了術後椎間盤感染及症狀加重等並發症。
5化學髓核溶解術(CNL)(已基本淘汰):
木瓜凝乳蛋白酶可以使能保持髓核水分和緊張度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大分子解聚,從而降低椎間盤高度、減輕椎間盤膨出程度。化學髓核溶解術適用於有根性症狀、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影像學(MR1、CJ),和(或)脊髓造影明確為軟性椎間盤突出、經非手術治療失敗者。禁忌證包括對番木瓜過敏、馬尾綜合征、懷孕、蛛網膜炎、游離型椎問盤突出、椎問盤炎、脊髓腫瘤、中央椎管或側隱窩狹窄、糖尿病伴周圍神經病變及脊柱滑脫等。
6經皮自動腰椎間盤摘除術(APLD)
Onik等設計的經皮椎間盤自動切削系統,透視定位下插入直徑2.5mm套管,經套管引入直徑2mm、長203.2mm的探針非直視下切割與抽吸椎間盤組織,抽吸和切割同時進行。適應證為纖維環完整的椎間盤突出和輕度髓核突出,手術不進入椎管,對突入椎管的碎片無效。
7、頸椎椎間盤突出切除手術之後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附
病情分析:頸椎間盤突出症手術治療主要有,激光消融術、膠原酶溶解術等,兩種方法有著共同點就是創傷小、康復快、不開刀、無痛苦、時間短。主要缺點是價格昂貴、有一定風險性、術後會復發等。意見建議:腰椎間盤突出手術主要有後路單純髓核摘除術和椎弓根釘內固定,前者因為椎間盤摘除,畢竟是破壞了腰椎的正常生理結構,術後一段時間,穩定性較查建議至少卧床休息1個半月,後者因為有堅強的內固定恢復,術後恢復得更快
8、經皮內窺鏡髓核摘除術;可以用於頸椎嗎
內窺鏡下髓核摘除術常見問題與對策
作者:王麓山(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用冰鹽水沖洗有助於止血及防止神經再灌注損傷,術後及時使用激素和脫水葯物亦有助於減輕再灌注損傷程度。
術後出現神經根性損傷的症狀處理起來十分棘手,脫水及大量的激素沖擊治療是常規方法,後期切開松解神經外膜的方法療效目前不十分肯定,理療及神經營養葯物可以對神經功能恢復有所幫助。
1 5 腦脊液漏
比較常見的並發症,本組出現了4例,佔15 4%。尤其在之前的治療過程中作過膠原酶注射的病例,更易發生,應該注意如下幾點:開窗進入時第1點靠近中線,這里有無效腔,特別在L3、4、L4、5,可避免撕破硬膜;第1點進入後可做黃韌帶與硬膜潛行分離,松解和去除粘連帶;牽拉神經根時應注意根袖與周圍的粘連,應該仔細分離。如術中發現硬脊膜已破,可用明膠海綿壓迫,關閉傷口應更緊密,拔除引流管也應縫合,術後應俯卧,頭低足高位。如仍出現腦脊液漏,可置管引流〔3〕,同時加強抗生素應用防止感染。
1 6 椎間隙感染
較開放手術雖發生率更低,但一旦出現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本組發生1例。對椎間隙感染的原因還有爭議〔4〕。預防應注意無菌操作、止血、沖洗椎間隙、術後引流及抗生素的預防使用。處理上早發現十分重要,患者疼痛緩解後加重、拒動,可無發熱,患者抬臀試驗、振床試驗陽性,一般血沉升高,應馬上使用大量抗生素、制動、軸線翻身,第2 d加用地塞米松,但不能長時間應用。對於經上述治療無效、反復者,考慮經皮穿刺椎間隙沖洗〔5〕,只有極少的需病灶清除,抗生素的使用時間要長,一般在4~6周以上。
2 遠期並發症
2 1 術後症狀復發
這是MED術最常見並發症,本組出現8例,占所有並發症的30 7%,要防止這種情況出現從3個方面考慮。
2 1 1 手術中變性髓核取出量不夠與後縱韌帶下殘留
在這個問題上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張朝躍〔6〕認為年輕人因活動量大,殘余的髓核再突出的可能性大,應該盡量多取。而年齡大的患者活動量小,可少取。作者認為髓核的性狀和變性程度是決定髓核取出量的依據〔7〕,對於術前MRI顯示髓核脫水、變性不嚴重,僅有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者,一般是病程短、起病急或年輕有腰部扭傷史的患者,術中將突出直接壓迫物取出,神經根鬆弛即可;但對於MRI顯示髓核變性嚴重、碎裂,合並後縱韌帶鈣化,CT片上見纖維環破口大、基底較寬者,一般是病程長、反復,治療過程復雜的患者,術中需進入椎間隙掏取,應盡量摘除干凈。在一些椎間盤突出症反復發作的病例,變性髓核可向一側脫出,也可以是脫出並附著於後縱韌帶下並與之緊密粘連,沒有完全取出,這樣術後再次突出的可能性較大。因此熟練的「神經根下技術」和「後縱韌帶下技術」可有效地達到徹底減壓目的。
2 1 2 術後的康復及下床的時間
目前認為MED對腰椎結構破壞少,可早期下床,有的人認為第2 d可以下床,但作者認為在這個方面應適當保守些,因為纖維環的牢固再封閉需要2~3周,作者主張根據術中的情況不同指導病人在床上行腰背肌功能鍛煉,相對卧床時間長些,同時避免過早扭曲彎屈及負重等動作有助於防止復發。
對於術後症狀已緩解,有誘因或沒有誘因再次出現了根性症狀的患者,應行MRI或CT檢查,一旦確認為再突出後,應果斷再次手術,最好選擇開放手術,本組8例復發病例經再次手術後均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
2 2 術後腰椎失穩症
較之開放手術,MED對腰椎骨性結構破壞少,從而對於腰椎穩定性的影響亦相對較小。對於腰痛大於腿痛的患者,術前腰椎動力位片檢查可以排除下腰椎失穩、機械性腰痛的存在,從而幫助確定手術適應證。最新開展的椎間盤鏡下Cage置入術,既可去除變性、突出的椎間盤髓核,又可解決腰椎失穩的問題,有望擴大MED術式的適應范圍。
MED術者術前嚴格培訓〔6〕、手術正規帶教是避免手術失敗的重要經驗。多中心臨床研究表明,一般而言,前50例出錯的可能性遠遠大於技術成熟後出錯的可能性〔9〕。因此,了解可能出現的並發症有助於初學者少走彎路盡快成熟,同時,正確、及時地處理並發症,對於患者的康復和醫生技術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開林.後路顯微椎間盤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圍手術期並發症的防治[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2,10(9):879 881.
〔2〕劉成,卡索,陳德玉,等.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後馬尾神經損傷綜合征[J].頸腰痛雜志,2003,24(1):33 34.
〔3〕張海兵,王文軍,易紅衛.持續腰穿引流治療脊柱手術後腦脊液漏[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4,14(11):656 657.
〔4〕宋超敏,趙呂國,蔚凡.腰椎間盤炎的預防及治療[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3,11(23):1592 1593.
〔5〕劉雷,張聰,衡代忠.經皮穿刺腰椎間盤切吸術後椎間隙感染[J].臨床骨科雜志,2001,4(2):106 107.
〔6〕張朝躍,詹瑞森,彭耀慶.顯微內窺鏡椎間盤突出症鏡下手術標準的探討[J].中國內窺鏡雜志,2001,7(6):23 24.
〔7〕王文軍,周江南,余建民.經皮穿刺間盤鏡下髓核分級摘除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症[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