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間盤突出症與腰椎管狹窄症有什麼區別?
腰椎的椎管由各個腰椎的椎孔及周圍軟組織構成,容納脊髓、脊神經和馬尾神經。腰椎椎管前壁為椎體、椎間盤後面及後縱韌帶,椎管的後壁為椎板和黃韌帶,左右外側角的兩邊是椎弓根。 腰椎管狹窄症是指多種原因所致椎管、神經根管、椎間孔的狹窄,導致相應部位的脊髓、馬尾神經或脊神經根受壓的病變,多發生於中老年,而腰椎間盤突出症好發於青壯年,前者臨床上以下腰椎疼痛、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受壓以及神經源性間歇性破行(直立或行走一段時間後,下肢出現逐漸加重的憋脹疼痛、沉重感、乏力等感覺,以其他姿勢休息片刻後A狀減輕或消失)為主要特點,少有下肢放射痛,而椎間盤突出症在臨床上主要表現腿痛,腿痛以放射性疼痛為主。 由於腰椎間盤突出症和腰椎管狹窄症的治療及愈後均有明顯不同,因此對兩者的診斷必須分清,在臨床上通過詳細詢問病史、仔細查體並結合腰椎x片、CT、MRI檢查結果,可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相鑒別。
2、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可百因髓核突出部位的大小、病程長短以及個體差異而有不同的表現,主要的臨床症狀如下:(1)腰部疼痛:幾乎所有本病患者都有此症狀,主要表現為下腰部肌腰骶部的鈍痛,平卧時減輕,活動後加重,重者呈度痙攣性劇痛,這主要是神經根受壓引起的炎症性疼痛。(2)下肢放射問性疼痛或麻木: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後側至足根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嚴重者可呈電擊樣。一般多發於單側。這是由於椎間盤突出早期神經根底部的炎症化學性刺激造成的,後期炎症和消退後機答械性壓迫往往出現麻木或下肢發涼。(3)肌肉;力量減弱或癱瘓:一內般可出現脛前肌群及足背肌群麻痹,出現足下垂。繼發產生椎管狹窄可出現間歇性破行。(4)馬尾神容經症狀:中央型突出較重者,壓迫馬尾神經可出現會陰部麻木、刺痛,排便、排尿無力,女性可出現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痿。
3、腰間盤狹窄有什麼症狀?
對於病人出現了腰間盤狹窄的情況的主要症狀,主要看狹窄的程度和脊髓受壓的情況,如果說病人的腰間盤突出,導致的椎管狹窄,沒有出現明顯的脊髓受壓,這種情況主要是出現腰骶部中間部位的疼痛,並且有時勞累以後會引起雙側臀部的下墜感。
如果說腰間盤突出以後導致的椎管狹窄比較重,引起了明顯的脊髓受壓,就會出現明顯的雙下肢酸麻脹痛的情況,並且會引起間歇性跛行的情況,也就是病人不能夠長時間的走路,但走路以後需要中間間隔休息以後才可以逐漸的走路,並且嚴重後還容易引起雙下肢肌肉萎縮的情況。
4、腰椎間盤突出症與腰椎管狹窄鑒別?
腰椎管狹窄症的臨床表現包含四個症狀。
(1)間歇性跛行。患者直立或行走時,下肢發生逐漸加重的疼痛、麻木、沉重感、乏力等不同的感覺,以至於不得不改變姿勢或停止行走,蹲下或休息片刻後症狀可減輕或消失,繼續站立或行走,症狀再次出現而被迫再次休息。因反復行走與休息,其行走的距離則逐漸縮短。在爬山、騎自行車時,可不出現間歇性跛行。
(2)下腰痛。大多數腰椎管狹窄症患者都有下腰痛的病史或伴有下腰痛。疼痛一般比較輕微,卧床休息則減輕或消失,腰前屈不受限制,後伸活動往往受限。
(3)神經根壓迫症狀與體征。神經根管狹窄引起相應的神經根受壓迫或受刺激症狀及體征。有些患者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另一些表現為持續性放射性神經根症狀,多為酸痛、麻痛、脹痛、竄痛,疼痛的程度不同。神經根症狀的部位與受壓神經根有關,表現為相應的神經根性分布區針刺覺減弱、痛覺異常、肌肉力量減弱及腱反射異常。
(4)馬尾神經壓迫症。腰椎管狹窄症可導致馬尾神經受壓迫,出現馬鞍區的症狀與體征以及括約肌的症狀,嚴重時可出現大小便及性生活障礙症狀。
腰椎管狹窄症的診斷:應根據臨床表現選擇適當的輔助檢查方法,如各種投照方法的X 線平片、脊髓造影、計算機斷層掃描、計算機斷層掃描脊髓造影、核磁共振等,以做出精確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診斷。
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最大區別是:腰椎間盤突出症一般不具備間歇性跛行,主訴與客觀檢查不符、腰部後伸受限三大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屈頸試驗和直腿抬高試驗多為陽性,而腰椎管狹窄則為陰性。此外,腰椎管狹窄症在影像學上與腰椎間盤突出症有較明顯的區別,即腰椎管狹窄症在計算機斷層掃描、核磁共振、脊髓造影等檢查時均顯示椎管矢狀征小於正常,而腰椎間盤突出症則無。二者是單獨的兩種疾病,但同時還有一定聯系,可以相伴發生,而且伴發比例相當高,這也是人們易將二者混淆的原因。因為在腰椎間盤突出症後期,由於相應的小關節發生滑膜炎性滲出反應、關節軟骨磨損及碎裂,導致在椎體側後緣及關節突處出現增生的骨贅,繼發腰椎管狹窄症。在兩病同時發生時,患者可同時表現兩者的症狀及體征,臨床診斷多無困難。
5、腰椎間盤狹窄起因和注意事項
1.腰椎椎管狹窄症的非手術療法
(1)傳統的非手術療法:主要強調:
①腹肌鍛煉:以增加脊柱的穩定性。
②腰部保護:包括腰圍外用、避免外傷及劇烈運動等。
③對症處理:理療、葯物外敷等。
(2)葯物療法:目前尚無特效葯物,大多選用具有活血化淤功能的丹參類葯物,包括復方丹參注射液等,可酌情選用。
2.腰椎椎管狹窄症的手術療法
(1)手術病例選擇:
①非手術療法無效者:此組病例大多系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症患者。
②經常發作者:指凡發作頻繁、已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的病例。
③根性症狀較明顯者:宜及早施術,以免繼發蛛網膜粘連。
6、腰間盤狹窄是什麼意思?具體有什麼治療的有效方法呢?
這個好不好說那就要看你何不合作,治癒速度與否取決於您對疾病的態度,像您這樣的情況我見得是數不勝數,您的可能性最大就是長期負重或者勞累過度導致椎間盤壓縮或者突出,可能因為您的年齡(這是由關聯的),建議您首先正規醫院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不要盲醫!以免沒必要的麻煩!下面呢我有些使用的招!您不妨一試!至於精油的話還是免了,其中原委非三言兩語能訴盡,恕我不一一講解,因為您能不能看完下文給不給我面子還是一回事!還不說我打字心不辛苦!非手術治療也稱保守治療,常用的方法有:中葯直接外敷祛、各種中、西葯物治療、牽引治療、推拿手法治療、物理治療、針灸治療、中葯外敷熏洗,甚至單純的卧床休息也是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經長期發展已經較為成熟,手術療法則包括融合術、減壓術、後路手術等.副作用就是手術畢竟有一定風險而且費用較高,手術後也存在復發的可能因素。此外,還有介於手術和非手術之間的介入治療,如經皮髓核抽吸術,膠元酶溶解術,椎間盤激光溶核術等。副作用也是有一定風險且治療費用也相對較多。
總之,醫生和患者應根據具體的病理變化和症狀表現以及經濟條件,選用適當的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多採用盡量減少病人損傷的方法進行治療,故常被稱為「保守治療」。80%~90%的病人可經非手術方法治療而愈,此方法對於患者而言最為安全,治療費用也較為低廉且療效較佳。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理基礎是退變、損傷。
退變是隨年齡增長而逐步出現的退行性改變,它隨身體素質的強弱和勞損程度的不同,以及對養生觀念是否重視,或早或晚地發生。20歲左右的椎間盤已有退行性改變,20-30歲間已有明顯磨損而出現裂隙。有文獻報道,腰椎間盤突出症21-40歲發病者佔70%左右。
1.中醫中葯療法:
由於退變及損傷造成的腰椎間盤膨出或髓核突出後,不僅對竇椎神經纖維和脊神經根產生機械性壓迫,尚可引起局部組織的無菌性炎症與粘連,還有髓核的失膨脹形成的脊柱不穩等均可刺激竇椎神經和神經根而引起腰腿痛,所以用中醫中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具有明顯的優勢。
中醫中葯治病求本,針對其退行性改變的病理學基礎,扶正祛邪,用「強筋壯骨濃縮劑」(又名「抗退變方」)補益肝腎,活血化瘀,提高人體自身素質,驅邪於外,可從根本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具有手術適應症的腰椎間盤突出症,還應盡早手術治療,當突出的髓核及變性的間盤組織摘除後,椎間隙變窄,可見腰椎不穩。Vanakkerrecken追蹤隨訪了腰間盤手術的病人,發現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坐骨神經痛消失,而腰痛持續存在,並表現為腰部酸軟無力。腰椎不穩還能加速相鄰椎間盤的退變。為防止其他間隙再突出,鞏固手術療效,維持脊柱的內外平衡,服用「強筋壯骨濃縮劑」(又名「抗退變方」)是十分必要的。
2.牽引、推拿、封閉療法:
牽引、推拿、溻漬及硬膜外封閉等治療腰間盤突出症,可以起到松解粘連,消炎鎮痛的作用,對早期的腰間盤突出症都有一定的效果。體質較好的患者愈後也可以維持較長的時間。至於「能夠使腰椎間盤復位」之說,尚待商榷。腰間盤突出在早期復位的說法,在理論上還有一定道理。中後期的腰間盤突出症,用牽引推拿方法,是否可將突出的髓核還納復位還需要進一步的證實。即使可以復位,如何使破裂的纖維環修復如初,來承受上半身的重力,又是一個需要探討的理論問題。
我認為:突出物直接壓迫神經引起臨床症狀,只是原因之一。髓核突出,合並腰椎其它穩定器的退變等復合因素,所造成的腰腿痛更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推拿牽引、硬外封閉、熏蒸溻洗、中醫中葯才能夠取得一定療效。如果是以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為主要原因,或合並椎管狹窄壓迫較重的話,不手術減壓是不可能治癒的。這就是經保守治療無效的一部分需要手術的病人。
葯膳:
1.穿山龍75克,川草烏20克,威靈仙15克。將上葯加水500毫升,煮成250毫升。渣再加水250毫升,煮成125毫升,將先後煮好的葯水放人煲內,再加小公雞1隻去腸雜,同煮熟,臨食時加酒適量(五加皮酒或當歸酒更好)。連肉及湯,分2次服完。適用於寒濕型腰痛,有滋養強壯作用。
2. 杜仲20克,威靈仙55克。分別研粉,後混合拌勻,再取豬腰子(豬腎臟) 1--2個,破開,洗去血液,再放入葯粉;攤勻後合緊,共放人碗內,加水少許,用鍋裝置火上久蒸。吃其豬腰子,飲其湯,每日1劑(孕婦忌用)。主治腎虛型腰間盤突出症,有補腎壯骨強腰之作用。
7、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 ?
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1.間歇性跛行:表現為下肢疼痛、沉重隨行走距離增長而加重,下蹲、脊柱前屈休息後,症狀可暫時緩解。
2、坐骨神經痛: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臨床上表現下肢坐骨神經走行、支配區域疼痛。
3、麻木:腰突症患者除有坐骨神經痛支配區域疼痛以外,還常表現下肢麻木。引起下肢麻木的主要原因是腰臀部軟組織損傷,出現肌痙攣或肌緊張,刺激神經根或神經干所致。
4、腰骶疼痛:腰突症患者,絕大部分有腰骶疼痛,腰骶疼痛一般出現在腿痛之前,臨床上常表現"先腰痛、後腿痛",雖然腰突症主要以下肢痛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