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椎間盤線瘤鏡微創手術

椎間盤線瘤鏡微創手術

發布時間:2020-04-09 18:34:09

1、椎間盤突出症最佳的微創手術方式有哪些?

1.經椎間孔鏡下顯微椎間盤摘除術:
此概念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早期,為關節鏡或內鏡下可視化手術。神經血管結構要獲得滿意的顯像需要在手術開始正確放置器械到後外側纖維環臨近椎管的部位。與髓核機械切除減壓、化學髓核溶解或激光氣化等技術相比,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術是針對性切除突出椎間盤碎片、減壓神經根的技術。
2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PLDD):
PLDD利用激光汽化導致椎間盤空化、降低椎間盤內壓力而緩解疼痛,適應證包括纖維環完整的包含型椎間盤突出伴與椎問盤病變節段相符的根性症狀,對非包含型或游離型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側隱窩狹窄等則不宜行PLDD。其並發症少見,有椎間盤炎、神經根損傷等可能。
3椎問盤內電熱療法(IDET):
又稱椎間盤內電熱纖維環成形,經插入椎間盤內的絕熱導管引入可屈式熱阻絲至纖維環內層的後外側部、後部,加熱收縮纖維環內表面膠原纖維、澆灼肉芽組織、凝固神經纖維。適應證為持續性腰痛6個月以上、保守治療無效、直腿抬高試驗陰性、MRI未顯示神經根壓迫、椎間盤造影誘發疼痛加重的椎間盤內破裂型椎間盤源性腰痛。在操作中導管常不能穿過後部纖維環中線至同側纖維環後部,此時同側纖維環後部成為熱療的「盲區」。IDET禁忌證有椎間盤感染、再手術、脊柱不穩、惡性腫瘤,椎間隙狹窄超過75%,而肥胖則為相對禁忌證。
4臭氧髓核氧化術(已基本淘汰):
臭氧能使髓核水分丟失、發生變性、乾涸、壞死、萎縮,從而解除對硬膜囊及神經根的壓迫症狀。同時還具有抗炎及鎮痛和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降低了術後椎間盤感染及症狀加重等並發症。
5化學髓核溶解術(CNL)(已基本淘汰):
木瓜凝乳蛋白酶可以使能保持髓核水分和緊張度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大分子解聚,從而降低椎間盤高度、減輕椎間盤膨出程度。化學髓核溶解術適用於有根性症狀、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影像學(MR1、CJ),和(或)脊髓造影明確為軟性椎間盤突出、經非手術治療失敗者。禁忌證包括對番木瓜過敏、馬尾綜合征、懷孕、蛛網膜炎、游離型椎問盤突出、椎問盤炎、脊髓腫瘤、中央椎管或側隱窩狹窄、糖尿病伴周圍神經病變及脊柱滑脫等。
6經皮自動腰椎間盤摘除術(APLD)
Onik等設計的經皮椎間盤自動切削系統,透視定位下插入直徑2.5mm套管,經套管引入直徑2mm、長203.2mm的探針非直視下切割與抽吸椎間盤組織,抽吸和切割同時進行。適應證為纖維環完整的椎間盤突出和輕度髓核突出,手術不進入椎管,對突入椎管的碎片無效。

2、椎間盤鏡微創手術後如何休息

這種情況可以先從保守治療為主,治療原則是知能保守不手術,能簡單不復雜,
指導意見:
可以通過局部注射道,椎管內注射,小針刀,牽引,手法整復等治療專.如經上述治療無效,可通屬過微創手術治療,如射頻,等離子,臭氧,激光,椎間盤鏡等等.恢復時間一般要1-2個月.

3、椎間盤內窺鏡微創手術有什麼後遺症

熟練的手術者施行的手術出現並發症和後遺症的機會並不多
文獻上能夠看到的並發症和後遺症有以下這些:
手術中發生的,大出血
手術後出現的,椎間盤感染,椎間盤炎
脊神經損傷
術後慢性腰痛
椎間不穩定等

4、腰椎間盤鏡手術前需要檢查什麼項目

1.椎間孔鏡手術前一般檢查項目有:MRI(核磁共振)、血常規、尿檢、心電圖。
像您說的這種微創手術,症狀輕的可以選擇:膠原酶、臭氧、激光。
各項檢測合格就可以做手術了。來回兩周左右,術後一般要住院10天左右。
2.北京的醫院掛號排隊做術前各項檢測就得一天,然後專家會診,第二天才做。您要執意去北京就得提前選好醫院最好能提前預約。這樣能減少看病時間。
3.至於費用,椎間孔鏡大約要在2萬左右,像別的微創方法不到兩萬。不管是新農合還是城鎮醫療保險,牽扯到異地報銷,一般都通過轉院手續,比較繁瑣的,農合一般報百分之六十,醫保報百分之八十到九十。
4.如果您保守治療三個月以上無效的話,疼痛難忍可以做微創。不然的話還是通過保守治療吧!比如,針灸推拿電療等。任何手術都是有風險的。

5、椎間盤鏡手術要多少錢?

一般來說,大約20000元是可以的完成的,這只是個小切口,但是不建議你做椎間盤切除術。因為椎間盤內窺鏡的操作不是絕對徹底的,最起碼它有微創的概念,能稍微改善一點,傳統手術現在對脊柱的穩定性沒有影響,至少切口稍微大一些。

6、腰椎間孔鏡和椎間盤鏡以及開放手術相比有何區別?如何選擇?

腰腿痛是中國常見多發病,很少有成年人沒有受過腰痛的困擾,一部分人由於嚴重的腰痛或者伴隨下肢放射痛來醫院就診,經一系列檢查之後發現腰椎間盤突出一般情況下,開放手術是指在背部後方相應的手術部位切開3-5cm的皮膚切口,隨即深入切開背部肌肉,顯露出椎板,再用專門的器械將椎板咬一個小窗,顯露出椎管與神經,隨後進去把神經牽開,顯露出下面的突出椎間盤,再將椎間盤切除,最後逐層縫合組織,結束手術。整個手術在連續硬膜外麻醉(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下進行。椎間盤鏡手術其實就是縮小版的開放手術。它只需要2cm的切口,然後將一個工作管道放置到椎板表面,隨後的步驟與開放手術一樣:椎板開窗——牽開神經——切除椎間盤——縫合組織——結束手術。整個手術同樣在連續硬膜外麻醉(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下進行。椎間孔鏡手術有兩種入路,一種是從背部側方,一種和椎間盤鏡手術一樣,從背部後方。無論那種方式,都是以穿刺的方式直接進入椎間盤突出部位,逐步建立工作管道,通過這個直徑約為0.6cm的工作管道,放入同軸內窺鏡,在內鏡直視下觀察椎管內情況,取出突出的椎間盤組織。由於工作管道僅0.6cm直徑,所以手術切口也僅需要約0.6cm,基本保護了所有椎間盤外的組織,最大限度的減少了身體額外損傷。整個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即可。對於以上三種手術方式,可以簡單歸納如下(當然不適用於所有情況):1.開放手術基本可以被椎間盤鏡手術取代。因為兩者原理一樣,而後者創傷更小。2.如果可以選擇椎間孔鏡手術,就不選擇椎間盤鏡手術。因為椎間孔鏡手術的損傷還要遠小於椎間盤鏡手術,很多病人術後疼痛立刻消失並立即可以下地行走,椎間盤鏡手術後很少能達到這樣的條件。3.不是每一個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都可以做椎間孔鏡手術,有些突出伴鈣化,或者腰椎管嚴重狹窄的病人就不合適。具體情況需要醫生進行判斷。4.開放手術和椎間盤鏡手術可以將還沒有突出的椎間盤也切除一部分,這樣減少了椎間盤再突出發生的概率。椎間孔鏡手術由於管道細小,很難做到既切除突出椎間盤,又將未突出的椎間盤切除,所以突出復發率應該會略高於開放手術和椎間盤鏡手術。話說回來,椎間盤具備了重要生理功能,切除多了將導致椎間隙加速狹窄,腰椎老化提前出現,這是很多老年性腰痛的根源。所以到底切不切未突出的椎間盤,切多少,醫學界還沒有定論。我認為最理想的情況是將突出壓迫神經的椎間盤切掉,不壓迫神經的椎間盤則保留(哪怕在形態上,它也可能表現為輕微突出)。但這僅僅是理想,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總結一下前面的內容後,我個人的觀點是:盡量採用最小創傷的方法解決問題。能椎間孔鏡不椎間盤鏡,能椎間盤鏡不開放手術。只切引發症狀的突出椎間盤,如果從此痊癒,那是最好的結果;如果復發,則再次選擇最小創傷的方法進行手術(越微創的手術,重復實施對人體的影響越小),痊癒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如果無效,則升級為創傷較大的手術,直至取得相應的好的療效。

7、腰椎間盤微創手術後多久恢復

你好,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的一種綜合征,手術之後恢復得好的話半個月可能就會好,但這個一定要注意多躺著休息

與椎間盤線瘤鏡微創手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