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椎管」、「椎間孔」、「椎間盤」、「肋弓」、「胸骨角」、「翼點」這六個的名詞解釋分別是什麼?
椎管、椎間盤
椎間孔
肋弓
胸骨角
翼點
椎管:全部椎骨的錐孔共同串成一條管稱為椎管,管內容納脊髓及其被膜等結構。
椎間孔:由相鄰椎骨的上下切跡圍成,內有脊神經。
椎間盤:連結相鄰兩個椎體的纖維軟骨盤,由外周部的纖維環和中間部的髓核構成。
肋弓:由第8-10對肋骨的前端藉助軟骨連於上位肋骨形成。
胸骨角:是胸骨柄和胸骨體相接處的向前突起的角,是計數肋骨的重要標志,兩側平對第二肋,第四胸椎的下緣正對胸骨角的水平。
翼點:是額骨、頂骨、顳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處所形成的「H」形骨縫,位於顳窩內,顴弓中點上方兩橫指處,此處骨質薄弱,內有腦膜中動脈前支通過。
2、名詞解釋椎間盤
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分為中央部的髓核,富於彈性的膠狀物質;周圍部的纖維環,由多層纖維軟骨環按同心圓排列。頸腰部纖維環前厚後薄,髓核易向後外側脫出,突入椎管或椎間孔,壓迫脊髓或脊神經——椎間盤脫出症。椎間盤突出可使用健身操進行康復治療。
中醫學名
椎間盤
所屬科室
外科 - 骨科
發病部位
腰椎,頸椎
主要症狀
疼痛,麻木
多發群體
中年人,老年人
是否進入醫保
是
3、名詞解釋 脊椎
脊椎也稱脊柱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
脊柱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4、解剖學 椎間盤的名詞解釋是什麼?謝謝!~
1、解剖學是涉及生命體的結構和組織的生物學分支學科,可以分為動物解剖學和植物解剖學。解剖學的主要分支有比較解剖學、組織學和人體解剖學。在解剖學研究中,研究大體器官常利用剖割的方法,組織、細胞、胞器的觀察則會利用顯微鏡。
2、椎間盤兩個相鄰椎骨的椎體之間的軟骨連結稱椎間盤。由外圍的纖維環和中心的髓核組成。
(4)名稱解釋椎間盤擴展資料
預防椎間盤脫出:
1、睡床要軟硬適中,避免睡床過硬或過軟,使腰肌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腰部受到風、寒侵襲,避免腰部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肌力不平衡,造成腰的勞損。
2、腰的應用:正確用腰,搬抬重物時應先下蹲,用腰時間過長時應改變腰的姿勢,多做腰部活動,防止逐漸發生勞損,因工作性質而用腰過度或已產生輕度勞損時,可服用對症中葯,避免勞損進一步加劇,而最終引起腰椎退性改變。
3、腰部保健運動:堅持腰的保健運動,經常進行腰椎各方向的活動,使腰椎始終保持生理應力狀態,加強腰肌及腹肌練習,腰肌和腹肌的力量強,可增加腰椎的穩定性,對腰的保護能力加強,防止腰椎發生退行性改變。
5、名詞解釋 1、椎間盤 ;2、齒狀線;3肺門和肺根;4、胸導管;5小腦扁桃體;
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分為中央部的髓核,富於彈性的膠狀物質;周圍部的纖維環,由多層纖維軟骨環按同心圓排列.頸腰部纖維環前厚後薄,髓核易向後外側脫出,突入椎管或椎間孔,壓迫脊髓或脊神經——椎間盤脫出症.
齒狀線——直腸與肛管交界處:位於肛管內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圍成的一個鋸齒形環形線,它是粘膜和皮膚的分界線,其上、下的組織來源、血供、靜脈迴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經管理均不同肺的內側面中央有一橢圓形的凹陷稱為肺門hilus of lung,hilum pulmonis,是主支氣管、肺動脈、肺靜脈以及支氣管動、靜脈、淋巴管和神經進出的地方。 肺根:出入肺門的結構(主支氣管、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動靜脈、神經、淋巴管)被結締組織包繞連於縱隔稱肺根,肺根對肺起固定、支持作用。內結構自前向後為上肺靜脈、肺動脈、主支氣管。胸導管thoracic c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長30~40cm,該管的直徑約3mm,管腔內瓣膜較少,收納約佔全身3/4部位的淋巴。
小腦扁桃體不清楚.應該是靠近枕骨大孔的解剖結構.祝好,信息來自SOSO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