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椎間盤的ct表現

椎間盤的ct表現

發布時間:2020-04-07 10:15:16

1、CT檢驗結果:腰椎間盤突出

不算重,縮回去是縮不回去了,主要平時注意保養和鍛煉。

目前先不要運動了,好好卧床休息休息,疼痛緩解後鍛煉腰背肌;

以後需要彎腰的運動要少做,對你的腰不好。

2、椎間盤CT,請問這結論是指那幾節的椎間盤?

L

3、腰椎間盤突出影像表現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影像學表現與康復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腰腿痛,肢體活動明顯受限,多發於青壯年,對社會勞動力的影響較大。醫學界一直沒有停止對新的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的追求,近年來象牽引整復術、膠原酶溶核術、激光減壓術、內窺鏡椎間盤切除術在臨床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這些效果的取得與我們針對每個病人的個性化康復護理模式是分不開的。在工作中我們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症狀與其影像學表現是密切相關的,針對患者不同的影像學表現施以不同的康復護理對患者的康復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1、腰椎間盤膨出 椎間盤膨出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病變纖維環沒有破裂,髓核沒有直接刺激神經根,纖維環向四周膨隆刺激到神經根而發生的一系列症狀。
1.1 臨床表現特點 發病緩,多有長時間的腰痛病史,腰部活動受限較輕,疼痛症狀較
輕,但下肢麻木酸脹重,與天氣變化有關,因此患者因長期疾病困擾情緒往往容易煩躁,又因活動受限不明顯,患者對該病的重視程度不夠,容易忽視腰部保護。
1.2 護理特點 做好心理護理,進行系統健康教育,告知其疾病特點,提高對該病的認
識,對過度焦慮的患者減輕其思想負擔;對重視不夠的患者應強調該病的發病原因以減少復發,尤其是年紀輕、工作壓力大的患者。腰圍固定,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負重及久坐,加強腰部功能鍛煉,可以行倒走、船形運動等力量要求較大的鍛煉。

2、腰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病變纖維環已經破裂,髓核突出直接刺激神經根產生一系列症狀。
2.1臨床表現特點 發病急,多有明顯的負重扭傷史或受涼史,腰部活動明顯受限,腰及下肢疼痛症狀較重,常處於被動體位,與天氣變化關系不明顯。
2.2 護理特點 在做好心理護理和系統健康教育的前提下,針對疼痛症狀較重的特點,給予止痛鎮靜葯物處理,可在腰下墊一3-5厘米厚的軟枕,以保持生理曲度,由受涼引起的患者可行火罐治療或寒痛樂局部外用。急性期避免功能鍛煉,勤翻身,避免褥瘡發生。飲食上由於腸道蠕動減少,消化功能減弱,注意少食油膩食品,多食蔬菜、水果等高纖維素食品,以免便秘加重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3、腰椎間盤脫出 椎間盤脫出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病變纖維環已經破裂,髓核脫出,直接刺激神經根或硬膜囊產生一系列症狀。
3.1臨床表現特點 發病或急或緩,常常有過椎間盤突出病史,在扭傷或受涼後突然加重,活動明顯受限,疼痛較重,有的伴有會陰部的麻木,甚至大小便障礙。
3.2 護理特點 本症患者痛苦大,思想負擔重,因此應著重進行心理輔導,減輕患者的思想負擔,最大程度取得患者對治療的配合。患者仰卧時可在膝下墊一軟枕,減小坐骨神經的張力。對有會陰部或下肢麻木的馬尾神經損傷症狀的患者可採用針灸治療,對有大小便障礙的患者注意清潔,避免尿路感染和褥瘡發生。

4、腰椎管狹窄 腰椎管狹窄在影像學上表現為腰椎的椎管因某些原因發生骨性或纖維性結構改變,導致椎管管腔變窄,卡壓了馬尾神經或神經根而產生的臨床癥候群。
4.1臨床表現特點 最有特徵的表現就是間歇性跛行逐漸發展到骶尾部、臀部及下肢痛。疼痛的特點多是脹痛、酸痛及行走後明顯的疲乏感,一般無腹壓增高時的放射痛。上述症狀在行走、站立或勞累時可加重,而休息時特別是在前傾坐位或蹲位時可明顯減輕或消失。
4.2 護理特點 本症患者在卧床休息時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但行走功能受限往往讓他們感到沮喪或困惑,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明白發病機理尤為重要。同時施以針灸、推拿治療,紅外線照射時間不宜超過20分鍾,以免熱量大量聚集,造成症狀加重。

5退行性改變及側隱窩狹窄 退行性改變在影像學上表現為骨贅的形成和骨密度的降低,骨贅在側隱窩位置又造成側隱窩的狹窄,從而刺激神經根引起神經根水腫而產生一系列症狀。
5.1臨床表現特點 以腰部酸痛不適伴有患側下肢的放射痛為主,病史較長的患者因神經根水腫減輕,表現為腰及下肢的酸痛不適,受涼、勞累後及陰雨天加重,休息得暖後緩解。往往時輕時重,纏綿難愈,臨床比較多見。
5.2 護理特點 本症患者可選用推拿針灸治療,配合紅外線照射。建議患者在症狀許可的前提下多參加康復功能鍛煉,加強局部肌肉力量,避免受涼及扭傷,注意飲食多樣化,適當補充鈣質或多食含鈣高的食物,如:小魚、牛奶、乾酪、酸奶、芝麻、蘿卜條、葉類蔬菜、 海藻類等。

6發育變異 發育變異在影像學上表現為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骶椎隱裂、椎弓崩解等,這些發育變異引起的腰骶椎結構的異常,使患者腰骶部的受力結構發生變化,活動度、負重能力都低於正常人,因此這些變異往往成為患者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重要原因。
6.1臨床表現特點 除腰椎間盤突出症常見的症狀外,該症患者常有長期的腰部疼痛不適,活動度輕度受限,少年時常有遺尿病史。椎弓崩解的患者常伴有腰椎滑脫。
6.2 護理特點 對本症患者首先應進行有效的系統健康教育,讓患者明白發育變異是一種先天疾患,造成的後果僅僅是比正常人負重及運動功能弱,以減輕患者的顧慮,積極配合治療。囑患者加強功能鍛煉,提高腰骶部軟組織的代償功能。伴有腰椎滑脫的患者應正確佩帶腰圍,防止因長期不當佩帶引起腰部肌肉力量減弱和活動功能下降。注意腰背部及下肢的保暖,冬季可鋪電熱毯保暖,夏天避免睡過涼的竹席,在空調卧室內可選用腰部系帶的長袍睡衣。

體會
通過臨床護理實踐,逐步加強對腰椎間盤突出症不同影像學表現的理解和認識,根據每種表現的不同特點,辨症施護,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和病情表現,使患者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牽引、葯物、針灸、理療、康復等不同的方法,盡快康復,並減少復發率是提高我們護理工作質量的保證。

4、腰椎間盤突出 磁共振還是CT

要想明確到底是腰椎間盤突出還是錯位做CT就完全可以,

但是如若確診是腰椎間盤突後,醫生可能還會讓你再做核磁。

CT主要針對硬體檢查較好,一般用於骨折檢查。

核磁則對軟體例如「髓核」「神經」的檢查更權威。

兩種檢查的側重點略有不同

5、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患者的CT片上會有何病變徵象?

常見的病變徵象大致有以下幾種:

(1)腰椎間盤膨出:在椎體邊緣以外,有一圈低密度的軟組織影。

其後緣正中直或輕度後凸,但不壓迫神經根的硬膜囊。

(2)髓核向後側或外後側突出:在椎體後緣正中或後外側,有形態不規則的一團中密度影,其基底部與椎間盤相延續,有時可見突出物鈣化。

(3)椎管內游離體:有時可在椎管內發現團塊狀中密度影,且其不與椎間盤相接連。此團影可能是突出後破碎的椎間盤,在椎管內形成游離體。

(4)硬膜囊及神經根受壓或移位:椎間盤與硬膜囊之間的脂肪層消失,硬膜囊受壓變扁,神經根消失或移位。

(5)其他徵象:或可看到腰椎管狹窄、黃韌帶肥厚、側隱窩狹窄、關節突增生退變等諸多徵象。

6、請幫忙分析腰椎間盤CT平掃報告單

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是否有腰部脹痛,下肢疼痛、麻木無力的症狀?突出4mm,而且已經壓迫到硬膜囊,硬膜囊包裹的就是脊神經,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神經,就有了發麻、發脹、四肢無力,疼痛的症狀。多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習慣造成的,不良的坐姿、站姿以及長期彎腰或重體力勞動都是發病原因。
不管腰椎間盤突出有多輕,都不可能通過口服葯物、手法按壓或外用葯讓突出的間盤回去。即使有效的腰椎牽引、理療、按摩,也只能是有效緩解症狀,突出的間盤不能回納。
根據你目前的症狀,沒有到手術的程度,因為沒有經過系統的非手術治療。
一般來說,初次發病,病史較短,未經系統非手術治療的患者,如果間盤沒有完全脫出,沒有出現大小便的異常等手術指征,系統的保守治療應該會有效緩解症狀。最好住院做系統規范的非手術治療:平卧休息、理療、牽引、手法按摩,配合應用抗炎止痛葯、消除神經根水腫葯、神經營養葯,站立時佩戴腰圍保護。
但中央型突出,是不建議作牽引的。手法按摩也要受到限制。
要根據病情適度功能鍛煉。腰背肌力量好,可加強腰椎的穩定性,緩解症狀,防止復發既加重。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腰背、腹及的功能鍛煉,這種鍛煉必須是康復醫生制訂計劃,有別於正常人的鍛煉方案。
此外,要少提重物,避免久坐,尤其是軟沙發、小轎車的座椅這一類的,會加大間盤負荷,加重病情。
要定期復診,有病情變化及時診治。
即使將來真的到了手術的情況,可根據突出的情況,選擇微創手術或傳統切開手術。
如果比較年輕,病史又短,腰椎間盤突出,但纖維環未破,髓核未完全脫出,而 且椎管狹窄是由於突出的間盤所致,不是由於骨性狹窄或有鈣化。那麼可以先考慮微創手術。目前比較推崇的是激光或等離子髓核消融、椎間盤減壓。傷口只有1個針眼,而且具有可重復性。
傳統的切開手術目前已是很成熟的手術方法,許多綜合醫院的骨科都可以做。
不要擔心,祝健康。
生活中多注意:1、防止腰腿受涼,過度勞累。2、站或坐姿勢要正確,一定要睡硬板床。3、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

7、什麼叫醫學影像學滯後現象,腰椎間盤突出剛術後的CT表現是不是屬於這種

症狀的出現遲於影像學的表現,腰椎間盤突出還是建議做磁共振檢查明確一下,平時注意睡覺卧硬板床,避免久坐或者久站及過度負重勞累。

8、怎麼看腰間盤突出的ct片

突出的表現:
1、 椎間盤後緣變形:正常情況下椎間盤後緣與椎體邊緣平行,髓核突出時,椎間盤後緣局限性凸出,形狀和邊緣不規則。
2、 硬膜外脂肪移位:正常硬膜外脂肪形態對稱,髓核突出所形成的軟組織密度影壓迫,推移硬膜外脂肪,使硬膜外脂肪所形成的透亮區不對稱
3、 椎管內異常軟組織密度影:突出髓核的密度高於硬脊膜囊和硬膜外的密度,硬膜外間隙中的軟組織密度影代表突出椎間盤的位置和大小。
4、 硬膜囊變形:正常硬膜囊前緣界面與椎體骨性關節面後緣一致。髓核突出時,光滑圓形的硬膜囊前緣受壓變形,較大的突出占據骨性椎管的大部分,是硬脊膜囊呈新月形裂隙改變。
5、 神經根鞘受壓、變形:正常神經根鞘位於骨性椎管的外側,椎弓根的內側,為類圓形軟組織密度影。當髓核向後外側突出時,壓迫、推移神經根鞘向後移位。
6、 突出椎間盤鈣化:表現為軟組織密度的突出物中有點、片狀的高密度陰影。
7、 椎間盤「真空現象」:髓核的退變導致髓核內積氣,合並髓核突出時,椎間隙內極低密度的氣體可位於椎間盤後緣以外。
8、 椎體schmorl結節:表現為椎體松質骨內類圓形低密度影,靠近椎間盤,周圍多伴有骨硬化帶,可多發。
9、 椎體骨質增生:椎體邊緣出現水平狀向外延伸的骨贅,密度不均,多伴有骨質硬化。
10、 椎小關節退變:表現為小關節突肥大。骨贅形成。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質破裂、小關節間隙變窄、關節腔內積氣、小關節囊腫脹等。
11、 黃韌帶肥厚:正常腰椎黃韌帶厚度不超過5mm,當椎間盤突出導致椎間隙變窄,黃韌帶變短,皺褶。損傷反復作用可導致黃韌帶肥厚,表現為椎板內側弧形密度增高影,壓迫硬膜囊前移,時間長者可發生鈣化,並可累及小關節囊導致腰椎管狹窄。

除此之外,還有膨出:
①輕度膨出時表現為椎間盤後緣正常腎形凹陷消失,圓隆飽滿。

②重度時彌漫膨出的間盤邊緣明顯向四周均勻一致增寬,超出上下椎體邊緣,但椎間盤仍然對稱,沒有局部突出,外形保持橢圓形,可伴真空變性。嚴重時可造成硬膜囊受壓狹窄,馬尾神經受壓。

與椎間盤的ct表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