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腰椎間盤突出椎間盤是由髓核和纖維環及軟骨板三部分組成的,那到底腰椎間盤突出是怎麼造成的呢?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纖維環破裂後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造成的。
這么說吧,如果說腰椎間盤像個盒子,軟骨板就是固定盒子的支架,纖維環是盒子的面,髓核是盒子里的膠狀物。因為纖維環破裂,髓核就得不到束縛從破裂處脫出,壓迫腰椎中控制腰腿感覺的神經,所以出現腰腿痛。
所以實際上突出的是髓核。是長期不良的用腰習慣造成的。你應該穿平底鞋,卧床休息(硬板床)。
2、頸椎間盤的軟骨板怎樣發生變性?
頸椎軟骨板由於慢性損傷和人體自行的退化而引起軟骨板的變性,逐漸變薄,或為髓核侵蝕而發生缺損。這樣損傷的軟骨板和缺損的纖維環都失去了附著點而變弱,並失去了半透明的作用而體液營養物質的交換減少,這樣加快了纖維環和髓核的變性和壞死;而且小血管可以從松質骨向縫內生長,形成肉芽,吸收髓核物質而變為纖維組織;而且變性的嚴重程度隨年齡增大而加重。同時因為軟骨板的破裂,人體自身保持著修復作用,這種修復作用可以使大部分椎間盤纖維化,並相對加強了其穩定性。但是,在這種條件下,頸椎如有不適當的活動,就可以產生骨刺,或因為外部的力量而產生頸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頸椎椎體骨刺是怎樣形成的?
一般認為頸椎間盤發生退變之後,塌陷的椎間盤兩端椎體周圍的韌帶已經鬆弛,而前縱韌帶和後縱韌帶已失去了防止脊柱過度活動的能力,而椎體的異常活動刺激了骨膜下新骨形成而產生骨刺。
同時,椎體之間韌帶的不斷牽拉,反復創傷,而使骨刺不斷增加。
3、腰間盤突出和椎間盤突出是一個意思嗎?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佔95%。
治療
1.非手術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大多數病人可以經非手術治療緩解或治癒。其治療原理並非將退變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回復原位,而是改變椎間盤組織與受壓神經根的相對位置或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松解神經根的粘連,消除神經根的炎症,從而緩解症狀。非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①年輕、初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②症狀較輕,休息後症狀可自行緩解者;③影像學檢查無明顯椎管狹窄。
(1)絕對卧床休息 初次發作時,應嚴格卧床休息,強調大、小便均不應下床或坐起,這樣才能有比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後可以佩戴腰圍保護下起床活動,3個月內不做彎腰持物動作。此方法簡單有效,但較難堅持。緩解後,應加強腰背肌鍛煉,以減少復發的幾率。
(2)牽引治療 採用骨盆牽引,可以增加椎間隙寬度,減少椎間盤內壓,椎間盤突出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需要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3)理療和推拿、按摩 可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椎間盤內壓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導致病情加重,應慎重。
(4)支持治療 可嘗試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進行支持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與硫酸軟骨素在臨床上用於治療全身各部位的骨關節炎,這些軟骨保護劑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軟骨分解作用。基礎研究顯示氨基葡萄糖能抑制脊柱髓核細胞產生炎性因子,並促進椎間盤軟骨基質成分糖胺聚糖的合成。臨床研究發現,向椎間盤內注射氨基葡萄糖可以顯著減輕椎間盤退行性疾病導致的下腰痛,同時改善脊柱功能。有病例報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轉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5)皮質激素硬膜外注射 皮質激素是一種長效抗炎劑,可以減輕神經根周圍炎症和粘連。一般採用長效皮質類固醇制劑+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每周一次,3次為一個療程,2~4周後可再用一個療程。
(6)髓核化學溶解法 利用膠原蛋白酶或木瓜蛋白酶,注入椎間盤內或硬脊膜與突出的髓核之間,選擇性溶解髓核和纖維環,而不損害神經根,以降低椎間盤內壓力或使突出的髓核變小從而緩解症狀。但該方法有產生過敏反應的風險。
2.經皮髓核切吸術/髓核激光氣化術
通過特殊器械在X線監視下進入椎間隙,將部分髓核絞碎吸出或激光氣化,從而減輕椎間盤內壓力達到緩解症狀目的,適合於膨出或輕度突出的病人,不適合於合並側隱窩狹窄或者已有明顯突出的患者及髓核已脫入椎管內者。
3.手術治療
(1)手術適應證 ①病史超過三個月,嚴格保守治療無效或保守治療有效,但經常復發且疼痛較重者;②首次發作,但疼痛劇烈,尤以下肢症狀明顯,患者難以行動和入眠,處於強迫體位者;③合並馬尾神經受壓表現;④出現單根神經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縮、肌力下降;⑤合並椎管狹窄者。
(2)手術方法 經後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關節突切除,或經椎板間隙行椎間盤切除。中央型椎間盤突出,行椎板切除後,經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內椎間盤切除。合並腰椎不穩、腰椎管狹窄者,需要同時行脊柱融合術。
近年來,顯微椎間盤摘除、顯微內鏡下椎間盤摘除、經皮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等微創外科技術使手術損傷減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椎間盤可以再生嗎?
三十歲過後,人的關節纖維變性,彈性減弱,關節軟骨的延伸能力逐漸弱化,恢復原狀的能力減弱,再加上關節液減少使關節軟骨變得乾燥,因此人到一定年齡,關節軟骨就容易受到損傷、磨損,而引發退行性關節炎等疾病。對於因為軟骨磨損、損傷、變形而引起的各種關節疾病,傳統醫學通常使用的是緩解疼痛的葯(如氨基葡萄糖、玻尿酸、止痛貼等),此外還有熱敷、按摩、電療等療法。但是問題是,這些療法不能使人體的軟骨恢復再生。對於後期患者,醫學上還可以採用關節手術。但是,關節手術除了價格昂貴外,並不能完全消除疼痛,而且人工關節終究是「身外之物」,運動受限,撞擊後容易出現脫臼,誤傷等意外,幾年過後還要再手術。 鑒於這種情況,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正逐漸尋找新的辦法,期待人體軟骨的再生。80年代開始,以歐美日為中心,採用純天然鯊魚軟骨粉----特別是純天然鋸峰齒鮫在臨床上取得了關節軟骨再生的驗證,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代替療法的潮流。當然,這種療法同樣也存在缺點,首先,並非所有鯊魚都有療效而註定了它選材困難。其次,純天然鋸峰齒鮫的有效成分為蛋白質,很容易在加工中因受熱變性而喪失療效因此工藝考究。這些都註定了它價格稍顯昂貴。但是,盡管這樣,我們依然期待,軟骨再生療法的普及將不再遙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早日康復!
5、腰椎間盤的形態構造怎樣?
腰椎間盤由透明軟骨(也叫軟骨終板)、纖維環和髓核三部分構成,纖維環由堅硬的密膠質纖維形成,圍以髓核。
透明軟骨板即椎體的上、下軟骨面,在解剖上屬於椎體各部分,但臨床上與椎間盤病變密切,可視為椎間盤的一部分。透明軟骨板作為髓核的上、下界,與相鄰椎體分開。在椎骨發生過程中,椎體的上、下面各有一次級骨化中心,其周圍雖然成骨,形成骺環,但其中心仍一直保留為軟骨,5 歲以前椎體上下的骨骺和骨體相融合,軟骨板的大小和形狀與上下相連的椎體相當,椎體上下無血管的軟骨板如同膝髖關節的關節軟骨,可以承受壓力保護椎體,防止椎骨遭受壓力,只要軟骨板保持完整,椎體就不會因壓力而發生吸收現象,軟骨板還可視作半滲透膜,在滲透壓下,水分可以擴散至無血液的椎間盤。
纖維環在上下透明軟骨板的周圍有一圈堅強的纖維組織,由膠原纖維及纖維軟骨組成,成為纖維環,是椎間盤的最主要維持負重的組織,與上下軟骨板和脊柱前、後縱韌帶緊密相連,纖維環作同心層排列,各纖維的方向彼此交錯,猶如肋間內外肌排列一樣。相鄰兩層之間借黏合劑樣物質相連,纖維環的前部及外側部較後部約寬一倍,後部各層較窄,層次少,相鄰層的纖維接近平行,連接的物質較少,最內層的纖維與髓核的細胞間基質相融合,無明顯界限,成人纖維環由一系列板層構成,形成不完全的環,每個板層的纖維在兩個椎體間斜行,並以一定角度(30 ~ 60 度),越過鄰近板層的纖維,有的甚至垂直。纖維環相鄰纖維層的交叉排列,可能與髓核對其所施內部壓力有關,短纖維較長纖維更易遭受巨大的壓力,不利於兩椎骨間的運動,可引起放射狀撕裂,纖維環連接相鄰兩椎體,使脊柱在運動時作為一個整體,纖維環甚為堅固,緊密附著於軟骨終板上,保持脊柱的穩定性,脊柱外傷時,必須有巨大力量,使纖維環廣泛撕裂,才能引起椎體間脫位,纖維環的特殊排列方向,使相鄰椎體可以有輕度活動,但運動到一定限度時,纖維環緊張,又起節制的作用,限制旋轉運動。
髓核在出生時比較大而軟,位於椎間盤的中央不接觸椎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髓核位置有變化,椎體後面的發育較前面為快,因此至成年時髓核位於椎間盤偏後,髓核是一種富有彈韌性半液體的膠狀物質,約占椎間盤切面的50% ~ 60%,髓核由軟骨樣細胞組成,分散於細胞間基質,其中有分化較差,不太緻密的膠原纖維網覆以多糖蛋白質復合物,這個多糖,硫酸軟骨素由於其羥基能使髓核與水分結合,細胞間基質形成三維乳膠體系統。髓核含有85%的水分及退化的脊索殘余,髓核一般位於纖維環的中部,較偏後,並不絕對中心。髓核隨外界的壓力而改變其位置及形狀,其位置在不同椎有所不同,如在頸椎即靠前。髓核的形成由周圍的纖維環及上下軟骨板所固定,它為同質的基質,原纖維結構無一定排列。
6、人體的椎間盤上下都有軟骨板、透明軟骨覆蓋於什麼之上?
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分為中央部的髓核,富於彈性的膠狀物質;周圍部的纖維環,由多層纖維軟骨環按同心圓排列.頸腰部纖維環前厚後薄,髓核易向後外側脫出,突入椎管或椎間孔,壓迫脊髓或脊神經——椎間盤脫出症. 椎間盤是位於人體脊柱兩錐體之間,由軟骨板、纖維環、髓核組成的一個密封體。上下有軟骨板,是透明軟骨覆蓋於椎體上,下面骺環中間的骨面。上下的軟骨板與纖維環一起將髓核密封起來。纖維環由膠原纖維束的纖維軟骨構成,位於髓核的四周。纖維環的纖維束相互斜行交叉重疊,使纖維環成為堅實的組織,能承受較大的彎曲和扭轉負荷。 纖維環的前側及兩側較厚,而後側較薄。纖維環的前部有強大的前縱韌帶,後側的後縱韌帶較窄、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後方突出,壓迫神經根或脊髓。 髓核是一種彈性膠狀物質,為纖維環和軟骨板所包繞。髓核中含有粘多糖蛋白復合體、硫酸軟骨素和大量水分,出生時含水量高達90% ,成年後約為80%。 綜上所述椎間盤具有彈性。
7、軟骨板破裂型腰椎間盤突出如何治療?
想真正治癒嘛,還是用中醫外敷療法吧,你可以試試一種拍的中葯,通過手掌上下輕拍的方法,使塗抹在患處的中醫葯劑透皮吸收,進入患處發揮療效。先輩們幾千年經驗的結晶,治療過的人都說效果很好。但拍時會有點疼痛,很正常,要治好會疼點的。另外配合日常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康復的。可以到我博客,了解葯理,拍時的注意事項及各治療方法的比較,祝早日康復!!!
8、組成椎間盤主要是什麼
椎間盤又稱椎間纖維軟骨盤,是由纖維軟骨組成,並連接於上下兩個椎體之間。其結構成分為兩部分:
(1)纖維環:為椎間盤周邊部的纖維軟骨組織,質地堅硬而富有彈性。纖維環前方較厚,因此髓核偏後,故多見其向後方突出或脫出。
(2)髓核:為一種白色的類似粘蛋白物,內含軟骨細胞和纖維母細胞,含有很多水分,藉以調節椎間盤壓力。隨著年齡的增大,含水量減少。如幼年時含水量佔80%以上,老年時則可低於70%。髓核處於纖維環的包圍中,猶如一個滾珠,椎體在其上方滾動,即能將所受壓力傳遞至纖維環,因此椎間盤起著彈性墊的作用,可以緩沖外力。
(3)軟骨板:為透明軟骨,形成椎間盤的上、下壁,與椎體的松質骨相接,並與纖維環融合,將髓核密封其中,因此,當軟骨板完整時,髓核既不易突入上下椎體的松質骨內,也不易向後方突出。
頸椎間盤在頸椎總長度中佔20%~40%,它是椎體間的主要連接結構,而且極富有彈性,故能使其下位椎體所承受的壓力均等,起到緩沖外力的作用,並減緩由足部傳來的外力,使頭部免受震盪。頸椎間盤還參與頸椎活動並可增大運動幅度,其前高後低的結構,使頸椎具有向前凸出的生理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