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間盤突出保守治療期間疼痛反反復復,請問這種症狀正常嗎?
正常的。腰椎間盤突出後,有神經壓迫症狀,會出現疼痛,麻木的感覺,在急性期要進行系統和保守治療,如針灸,按摩,拔罐,電療等,在治療期間,因為壓迫症狀沒有完全去除,所以會出現反反復復的疼痛,在一周左右症狀會消失,但也要再鞏固1一2次後,可保持時間長些。但要注意平時的行走坐卧及負重提物,避免對腰椎壓力大而加重病情。
2、腰間盤突出的症狀是從重到輕又從重到輕然後就康復了嗎
腰椎間盤突出症康復取決於症狀是否好轉,有無減輕,比如從重到輕,再到很少發生症狀就屬於康復。要是輕了又變重,有可能是惡化,也可能是復發,像腰突壓迫神經造成疼痛或麻木,通過種種治療感覺好點了,康復中,然後沒注意腰突必須避免的久坐,就極其容易復發!再加上重體力勞動,就會加重症狀!然後再治療好點,不注意又復發,如此反反復復。腰突康復重點在於養,三分治、七分養,不能久坐,不能做重體力勞動,不能受風受寒,帶護腰,自己做一個,就是寬腰帶,免得腰容易受傷。
3、腰椎間盤突出症恢復期如何護理
你好。你好。腰椎間盤突出一般是由於勞累、乾重活、彎腰多、腰部拉傷等原因引起。年輕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以保守治療為主。
4、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有哪些?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佔95%
5、自從得了腰椎間盤突出之後開始,就發現自己的左右腳跟疼痛!醫生說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然後做了一
我在網上搜的,希望能幫到你。 後腳跟疼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患者對病因也缺乏了解,更不會想到後腳跟疼與腰椎間盤突出有關系,為此,鄭州中醫骨傷病醫院專家對後腳跟疼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嗎進行了解答。
大部分人後腳跟疼,都以為是足跟骨刺。其實,骨刺疼痛是局部性的,疼痛只是在某一點上,這樣的人只有很小一部分,更多的人足跟痛是由於年齡的增長,腰骶部的馬尾神經受到第4、第5根腰椎退行性病變變形後引起了壓迫『竄痛』,從而導致下肢不適的。初期表現就是整個後腳跟底板疼,嚴重的還會伴有半個臀部涼、無知覺,大腿外側麻、小腿麻等症狀。
很多中老年人有後腳跟疼的問題,尤其是早起,足跟的刺痛感讓很多人站立都成了問題,活動活動後才能有所好轉,但如果走得時間長了,或是長久站立,後腳跟就沒了知覺,都不像是自己的了。
站立時前腳掌著地。人的前腳掌就如同大樹的樹根,樹有多高根就有多長,樹根是固樹之本。人的10個腳趾和前腳掌就好比樹根,可以支撐起人的身體,而且用前腳掌著地,身體會自然地挺直,對腰部是非常好的鍛煉,脊柱也是一樣挺得直直的。
骨科醫院大夫提醒,「單腿後背」也是個不錯的鍛煉方法。即身體正位不動,單腿後背,盡量向後向上抬腿,上身不要前傾,保持靜止,堅持1~5分鍾左右後換另一條腿。每天白天或晚上做一次,對腰椎、腰背部肌肉是一種綜合鍛煉,可緩解腰部許多問題。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做好這些護理保健,特別要注意預防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並發症。望採納親(*^__^*)
6、為什麼有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只有腰背痛而沒有腿痛?
壓迫的地方不同感覺就不同了,壓迫到神經根才會引起下肢的症狀
7、腰椎間盤突出症康復的康復評定
1.腰椎活動度評定
腰椎的運動范圍較大,運動形式多樣,表現為屈曲、伸展、側彎、旋轉等多方向的運動形式。L4-L5和L5-S1節段是腰椎動度最大的節段。評定主動運動時,患者取站立位,觀察患者腰椎各向動度是否受限,並觀察主動活動是否自如,是否伴有疼痛、痙攣或僵硬。若患者主動運動不受限,可在主動運動達最大動度時施加外力。如患者做某個動作時出現了症狀,應該讓患者在該誘發症狀的體位停留10s-20s,觀察症狀是否加重。
(1)前屈:腰椎最大屈曲活動度為40°-60°。腰椎的前屈與人們俗稱的彎腰動作有一定的區別。一般認為,彎腰的活動范圍較大,但是彎腰並非為單獨的腰椎前屈活動,而是腰椎和髖關節共同運動的結果。
(2)後伸:腰椎後伸的最大活動度為20°-35°。當完成這個動作的時候患者應該用雙手支撐腰部以穩定腰背部。
(3)側屈:腰椎側屈的最大活動度為15°-20°。囑患者以一側手放於下肢的側面盡力向下,測量雙側指尖距離地面的距離。脊柱側屈常為伴隨旋轉的復合動作。
(4)旋轉:腰椎旋轉的最大活動度為20°。檢查時患者取坐位以排除髖關節和骨盆運動的影響。如果站立位測量時需固定骨盆。
(5)復合動作檢查:腰背部的損傷很少由單一的動作引起,因此檢查時需要讓患者進行復合動作,如前屈時側屈、後伸時側屈、前屈和旋轉、後伸和旋轉等。如小關節突綜合征的患者,作後伸和旋轉復合動作會引起症狀的加重。
2.腰椎肌力和耐力評定
(1)軀干屈肌肌力評定:患者仰卧,屈髖屈膝位,雙手抱頭能坐起為5級肌力;雙手平伸於體側,能坐起為4級肌力;僅能抬起頭和肩胛為3級肌力;僅能抬起頭部為2級肌力;僅能捫及腹部肌肉收縮為1級肌力。
(2)軀干伸肌肌力評定:患者俯卧位,胸以上在床緣以外,固定下肢,能對抗較大的阻力抬起上身為5級肌力;對抗中等阻力抬起上身為4級肌力;僅能抬起上身不能對抗阻力為3級肌力;僅能抬起頭為2級肌力;僅能捫及腰背部肌肉收縮為1級肌力。
(3)腹內和腹外斜肌肌力評定:用以測定一側的腹內斜肌和對側的腹外斜肌的共同肌力。患者仰卧位,囑患者盡力抬起頭和一側的肩部,雙手抱頭能屈曲旋轉腰椎為5級,雙臂胸前交叉能屈曲旋轉腰椎為4級,雙臂前伸能旋轉屈曲腰椎為3級,僅能抬起頭部為2級,僅能捫及肌肉收縮為1級。
(4)軀干屈肌耐力評定:患者仰卧位,雙下肢伸直,並攏抬高45°,測量能維持該體位的時間,正常值為60秒。
(5)軀干伸肌耐力評定:患者俯卧位,雙手抱頭,臍以上在床緣以外,固定下肢,測量能保持軀干水平位的時間,正常值為60秒。
3.腰椎特殊檢查
(1)直腿抬高試驗:又稱Lasegue試驗(圖1),檢查時患者雙下肢伸直仰卧,檢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其膝關節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並徐徐將之抬高,直至患者產生下肢放射痛為止,記錄此時下肢與床面的角度,即為直腿抬高角度。正常人一般可達80度左右,且無放射痛。在此基礎上可以進行直腿抬高加強試驗(圖2),即檢查者將患者下肢抬高到引起放射痛的高度後,慢慢放下腿至患者主訴症狀消失,然後讓患者盡量屈曲頸部或將足背屈,或二者同時進行,如能引起下肢放射痛即為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陽性。
在較為嚴重的患者中,不僅患側的直腿抬高試驗呈陽性,連健側的直腿抬高試驗也可以為陽性,稱為間接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圖3)。這是由於健側下肢抬高時可使神經根牽動硬膜囊,從而相應改變了對側神經根與突出物的相對位置,而誘發了疼痛。
(2)股神經牽拉試驗:是腰腿痛檢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在俯位、仰卧位或側卧位進行。在保持髖關節適度的過伸時,將患側膝關節最大限度屈曲,腹股溝或大腿前側疼痛視為陽性,交叉股神經牽拉試驗則為健側屈膝時患側出現症狀。股神經牽拉試驗有兩種做法:一是病人俯卧位,患側膝關節伸直,檢查者將患側的小腿上提,使髖關節處於過伸位,出現大腿前方痛者為陽性;二是患者俯卧位,兩下肢伸直,檢查者站於患者側旁,以手握住患者檢查側踝部,屈曲膝關節,使足跟盡量貼近臀部,出現被檢測大腿前方牽拉痛,大腿前方或後方放射痛,或骨盆抬離床面為陽性。此試驗原理是牽拉了腰大肌及股四頭肌中的股神經而使上位腰神經根緊張,產生疼痛。
(3)「弓弦」試驗:患者行直腿抬高試驗至產生疼痛,此時保持大腿位置不變,檢查者輕度屈曲患者膝關節,症狀減輕。然後用拇指在患者腘部加壓,如再次出現放射性疼痛,則弓弦試驗陽性,說明坐骨神經在其走行區受到壓迫(圖4)。
(4)屈頸試驗(Linder test):患者仰卧位,四肢平放,檢查者一手按其胸前,一手置其枕後,緩慢屈其頸部,若出現腰部及患肢後側放射性疼痛則為陽性,提示坐骨神經受壓。此試驗原理是:患者屈頸時,可使脊髓上升25px~50px,同時向上牽拉神經根及硬膜,在腰骶神經有病變時,可因牽拉神經根而產生大腿後放射痛,嚴重者可引起患側下肢屈起,此即為陽性。
(5)屈膝試驗:如果患者主訴站立時有坐骨神經痛,讓患者向前彎腰伸手去觸摸自己的腳尖。如果患者彎腰時受影響,患側的膝關節屈曲,則認為屈膝試驗陽性,坐骨神經根受到壓迫。
(6)腰部過伸試驗:患者俯卧位,雙下肢伸直。檢查者一手將患者雙下肢向後上方抬高,離開床面,另一手用力向下按壓患者腰部,出現疼痛者為陽性。多見於腰椎峽部裂。
(7)拾物試驗:將一物品放在地上,令患者拾起。脊椎正常者可兩膝伸直,腰部自然彎曲,俯身將物品拾起;如患者先以一手扶膝、蹲下、腰部挺直地用手接近物品,屈膝屈髖而不彎腰的將物拾起,此即為拾物試驗陽性,表示患者脊柱有功能障礙,多見於脊椎病變如脊椎結核、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間盤脫出,腰肌外傷及炎症等。
(8)背伸試驗:患者站立位,囑患者腰部盡量背伸,如有後背疼痛為陽性。表明患者腰肌、關節突關節或棘上、棘間韌帶等有病變,或有腰椎管狹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