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治療頸椎間盤突出中葯方劑

治療頸椎間盤突出中葯方劑

發布時間:2021-01-12 01:04:41

1、中葯熱敷治療頸椎病,奏效的方子有哪些?

說起中葯熱敷,不少人聽說過,但真沒用過,在這里要對各位頸椎病患者,尤其是那些久治不愈、反復發作的患者說,試驗下就知道它的效果了,不會讓你後悔的。

在中醫院,中葯熱敷是常用的中醫治療方法,在頸椎病的治療中受到了廣泛關注。

中葯熱敷是將中葯煎湯後,以毛巾將湯葯敷於患處的治療方案。


中葯熱敷治療頸椎病的原理是什麼?

頸椎病包括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突出症等,是神經根、血管、脊髓等受壓導致的一系列症狀。中醫認為,頸椎病屬“痹症”范疇,病因為長期慢性勞損所致風寒濕邪痹阻、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於濡養,故舒筋活血、疏通腠理是改善患者臨床症狀、減輕疼痛的關鍵。

中葯熱敷頸部能做到:

1、使葯材中有效成分迅速、直接被患處吸收,同時還能活血化瘀、止痛,有效改善頸椎病患者的臨床症狀及預後。

2、中葯熱敷安全性值得肯定。

2、簡便易行,患者在家中即可自行操作。

給大家提供一個中葯熱敷方!

該方來源於《中葯熱敷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療效》。

組方:千年健、桑枝、海桐皮、木瓜、伸筋草、葛根、路路通各15g,沒葯、透骨草、乳香、桃仁、紅花各20 g,蘇木50 g。


本中葯熱敷方劑中,千年健有舒筋活絡、消腫止痛之功;桑枝、木瓜、伸筋草、路路通有清熱祛濕、祛風通絡之效;海桐皮可補氣安神、強精滋腎;葛根有解肌退熱、升陽止瀉之功;沒葯消腫生肌,透骨草利尿解毒,乳香、桃仁活血祛風,紅花、蘇木祛瘀止痛。數葯共奏,可增強行瘀通絡之力,達驅風寒、解外邪之功。

操作方法:將以上中葯煎煮,製成葯液,將無菌毛巾置入葯液中浸泡5分鍾,保持毛巾溫度處於患者耐受范圍內,擰干後直接敷於患處,每隔20~30分鍾更換一次熱敷毛巾,避免毛巾冷卻導致的濕邪侵入。每日1次,每次敷葯4-6個小時,如時間有限,可適當縮短時間。

2、求一頸腰椎間盤突出中葯方

很多人都受到腰椎間盤突出的困擾,發作起來是疼痛難耐的,這種痛苦只會讓人坐立不安,睡不著覺。患上腰椎間盤突出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精心護理,慢慢的進行調養。但是很多人在疼痛的時候回選擇去醫院開點西葯進行止痛,但是效果只是暫時的,治標不治本,下面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四種能夠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中葯方。
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應以「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而立法。實證治療以祛邪通絡為主,分別採用疏風、散寒、除濕、清熱、活血通絡之法;虛證則以補益肝腎為要;對病久正虛邪戀者,又當攻補兼施,方不致誤。
1.肝腎虧損型
主證:腰背酸痛,喜揉喜按,遇勞加重,卧則減輕時發時止,經久不愈;或脛酸足跟痛,頭暈耳鳴;偏於肝腎陰虛者,伴心煩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紅,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偏於腎陽不足者,伴少腹拘急疼痛,下肢浮腫,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脈沉弱。
治法:滋補肝腎,強壯筋骨。
方葯:熟地黃12克,當歸12克,牛膝1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續斷12克,杜仲10克,白芍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或製成丸劑內服。
加減:偏陰虛者加六味地黃丸;偏陽虛加金匱腎氣丸。
2.氣滯血瘀型
主證:腰背疼痛如錐刺刀割,痛處固定不移,難以轉側;舌淡紫或有瘀斑,脈沉澀。
治法:活血逐瘀,通絡止痛。
方葯:當歸12克,川芎12克,白芍30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加減:上方加五靈脂9克,蒲黃9克,枳殼6克。腰痛劇烈者,加制乳香10克,制沒葯10克;兼風寒者加桂枝10克,獨活10克,羌活10克;瘀血化熱,加丹皮12克,知母12克;兼腎虛,加川斷15克,杜仲15克。
3.風寒閉阻型
主證:腰腿重著而痛,痛處局限,遇寒加重,得溫則減,患側下肢冷涼麻木,苔白膩,脈沉而遲緩。
治法:疏風散寒,通絡止痛。
方葯:獨活6克,防風6克,川芎6克,牛膝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當歸12克,茯苓克,黨參12克,熟地黃15克,白芍10克,細辛3克甘草3克,肉桂2克(沖)。水煎服,每日1劑。
加減:腰腿冷痛,加桂枝10克,制草烏10克;兼血瘀,加赤芍12克,紅花12克,乳香10克,沒葯10克下肢麻木,加雞血藤15克,桑枝10克。
4.濕熱壅滯型
主證:腰腿沉重困痛,痛有熱感,遇熱或潮濕加重患側下肢麻木;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方葯:

3、求頸椎病中葯方子

椎動脈型頸椎病屬中醫「眩暈」范疇年來筆者採用中葯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35例,取得顯著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般資料 本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最小22歲,最76歲,病程最短8天,最長3年。診斷標准發作性眩暈、復視,有時猝倒,伴惡心嘔吐、頸肩痛或頸枕痛。所有病例均經X線或CT檢查,提示頸椎椎體骨贅形成。
    1.2 治療方法 採用中葯內服,基本方為丹參20 g,葛根30 g,雞血藤30~40 g,黃芪20 g,威靈仙15 g,鉤藤10 g,赤芍10 g,紅花10 g,當歸10 g,川芎10 g,頭痛重加白芷10 g,血壓高加夏枯草10 g,耳鳴加僵蠶10 g,嘔吐甚加法半夏10 g,水煎服,每日1劑,10劑為1療程。
    1.3 治療效果 臨床痊癒:臨床症狀消失,可正常工作或勞動,隨訪6個月未復發共19例。有效:臨床症狀基本消失,僅偶有突然轉側致輕度眩暈14例。無效:臨床症狀無明顯改善2例。療程最短5天,最長28天,總有效率94%。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65歲。主訴:近1個月來頭暈,惡心嘔吐,反復發作,每於突然搖頭時出現,伴頸肩疼痛、頭痛。查血壓130/70 mm Hg,頸椎X線攝片提示2~5椎體後緣見骨贅形成,診斷為椎動脈型頸椎病。採用上法治療,葯用葛根20 g,雞血藤30 g,丹參20 g,黃芪20 g,赤芍10 g,威靈仙15 g,當歸10 g,川芎10 g,紅花10 g,白芷10 g,法半夏10 g,僵蠶10 g,共5劑,每日1劑,水煎服。並囑適度活動頸部。再診僅見輕度頭暈,續方加減服15劑,諸症消失。隨訪6個月未復發。
    3 體會
椎動脈型頸椎病屬中醫「眩暈」范疇,其發病原因中醫認為是肝陽上亢、氣血虧虛、痰濕中阻所致。現代醫學認為是由於頸部長期勞損,其椎間盤組織以及骨與關節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影響附近的神經、脊髓、椎動脈而出現各臨床症狀。方中丹參、葛根、紅花、鉤藤擴張血管,增加腦血流量,黃芪補氣扶正,雞血藤補血、活血、壯筋骨,當歸、川芎、赤芍活血養血,威靈仙、白芷、僵蠶祛風通絡止痛,全方共奏益氣補血、活血通絡止痛之功。筆者認為,該方可以改善微循環,增加腦部供血量,消除組織水腫,緩解肌肉痙攣。所以對於椎動脈型頸椎病投之往往獲得良好的效果。
椎間盤治療
內服中葯 自擬活血舒筋湯:
牛 膝30g 桑寄生30g 白 芍30g
獨 活30g 秦 艽15g 土鱉蟲10g
沒 葯10g 蜈 蚣1條 血竭3g(沖)
甘 草15g
每日1劑,水煎2次,取500ml,分早晚2次溫服。加味:有明顯外傷史者加三七粉6g(沖);兼濕熱者加黃柏15g,蒼術10g;兼寒邪者加制川烏6g(先煎),細辛3g;下肢麻木肌力減弱者加雞血藤30g,全蠍3g.

4、治療頸椎病的中葯方

治療頸椎病較常見的有中葯治療、推拿、按摩只能暫時緩解疼痛症狀,達不到治療目的,葯物用多了對臟器、器官會有一定的影響,不規范推拿,按摩會加重頸椎病病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頸椎病的症狀不同,採取相應的個性化治療方法,頸椎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郁等症狀,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在選擇治療時應根據自身的具體病情,採取相對應的治療方案,才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5、治療頸椎病.腰間盤突出如下葯方.中醫關照!!!

原方:載於《中國中醫秘方大全》中卷913頁。
功能與主治:補腎活血、理氣止痛。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症。
處方組成:核桃仁210克、黑芝麻210克、杜仲60克、元胡30克 川續斷30克、木瓜30克、香附30克 菟絲子60克、當歸60克。除核桃仁、黑芝麻外,余葯均曬干,研磨過篩備用。將黑芝麻於碾槽內碾碎,再放入核桃仁一起碾,當用手摸無顆粒時,與經過篩的葯面一起倒入盆中,以煉蜜250克分數次加入盆內攪拌,反復揉搓成團塊,再取團塊7克製成丸子。丸子可放入冰箱內貯存。每日服2次,每次服一丸,黃酒20毫克送下。連服100丸為一療程。
臨床療效:治療腰突症15例。年齡14-51歲,病程1-14年。結果痊癒14例,顯效1例。隨訪5-10年,均未見復發。
方劑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513醫師郭大平。

6、誰知道治頸椎病的中葯配方?

跑步效果最好,多按摩,我老公也是頸椎疼得頭暈,切身感受跑步最好

7、頸椎病常用的中葯方葯有哪些?

頸椎病的中醫分型為辨證施治提供了依據。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同屬於根型或椎動脈型或脊髓型的患者,因其有不同的病因、徵象和脈象,所以按中醫分型可能屬於不同的類型,其治則不同,用葯也不一致。

(1)外傷型。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葯:姜黃10g,甘草10g,羌活15g,海桐皮12g,當歸15g,赤芍12g,白術12g,伸筋草15g,川芎12g,桂枝10g。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沒葯,久病體虛者加首烏、枸杞子等。如傷後著寒或宿傷而有風寒者可用麻桂溫經湯,葯方如下:赤芍12g,麻黃10g,桂枝12g,紅花6g,白芷15g,細辛3g,桃仁12g,甘草10g。水煎服。

(2)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祛風除濕,溫經活絡。

方葯:羌活10g,獨活15g,蒿本10g,防風15g,甘草10g,川芎12g,蔓荊子10g。水煎服。

如兩手麻木為主,說明氣虛,可用人參益氣湯,方劑如下:

黃芪20g,炙甘草10g,升麻10g,五味子15g,柴胡12g,生甘草10g,人參5g,白芍12 克。水煎服。

(3)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滋補肝腎,益氣活血。

方劑:獨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風15g,細辛3g,當歸15g,白芍12g,川芎15g,地黃15g,杜仲12g,牛膝15g,黨參20g,茯苓12g,炙甘草10g,桂枝15g。水煎服。

如四肢痿軟症較重,宜用加味四物湯,方劑如下:當歸15g,熟地12g,白芍10g,川芎12g,五味子10g,麥冬12g,黨參20g,黃柏10g,黃連15g,知母10g,杜仲12g,牛膝15g,蒼術12g,黃芪20g。水煎服。

(4)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理氣化痰,通經活絡。

方劑:姜半夏6g,陳皮10g,茯苓12g,炙甘草10g。水煎服。

如患者氣虛,加黨參、白芍、黃芪;肢體麻重,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如患者手足麻木伴兩目畏光、忌目視物昏花、睛痛難開者可用神效黃芪湯,方劑如下:蔓荊子10g,陳皮10g,人參5g,炙甘草10g,白芍15g,黃芪20g。水煎服。

(5)外用熏洗葯。

方劑:獨活、秦艽、防風、艾葉、透骨草、劉寄奴、蘇木、赤芍、紅花、甲珠、靈仙、烏梅、木瓜,各9g。水煎趁熱熏洗患處。

8、我頸椎盤突出求葯方。

指導意見:
沒有任何一種葯可以治癒椎間盤突出,目前治療椎間盤突出的葯,無一例外都是對症治療,暫時緩解症狀。

9、頸椎病中葯方有哪些

頸椎病屬中醫學痛證范疇,由於外感風寒合而為痹,或勞損、外傷,或姿勢不良等引起頸部經絡失常而發病。中葯治療則採用補肝益腎、益氣活血、祛風通絡方法治療。

葯方一
組成:川桂枝、羌活、威靈仙、秦艽、川芎、當歸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功效:羌活、靈仙、天麻、秦艽可祛寒除濕止痛;川芎、天麻治療頭痛;桂枝、川芎、歸尾、赤芍、炮甲珠有溫經活血、通絡作用;葛根用於解痙;神曲用以健脾和胃;甘草起到調和諸葯作用。
適應證:多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頭痛、枕部疼痛、頸部僵硬,肩臂及手指酸痛發麻;頭疼牽涉至上背痛,身體冷濕,畏寒,頸椎旁可觸到軟組織腫脹結節。
葯方二
組成:天麻、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熟地、砂仁、當歸、白芍、雞血藤。
功效: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用於補氣;熟地、川芎、白芍、當歸有養血功效;天麻、川芎、雞血藤可安神健腦、通血活絡;砂仁有理氣和胃導滯作用。
適應證:多用於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視物目痛、身軟乏力、納差、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
葯方三
組成:威靈仙50g,當歸15g,細辛15g,乳香15g,姜黃15g,丹參15g,白芷15g,透骨草15g,自然銅15g,木瓜15g,三七10g,冰片5g,紫草5g,蜈蚣3條。
製法:將上述葯材浸泡於2000ml、75%酒精中,4天後過濾,留取葯液備用,過濾後葯渣用2000ml75%酒精浸泡4天,然後過濾,過濾後於葯液混合攪勻。
用法:用時取葯酒加熱塗於患處。
葯方四
組成:當歸50g,川芎50g,葛根50g,紅花50g,白芷50g,羌活50g,乳香50g,沒葯50g,伸筋草50g,大腹皮50g,澤瀉50g,丹參50g,透骨草50g,威靈仙50g,熟地黃50g,桂枝30g,麻黃30g,白芍30g,川烏30g,細辛25g,全蠍20g。
製法:將上述葯物製成細末,混勻,用時取50-100g加陳醋調勻,放置20-30分鍾。
用法:外敷於頸後部。塗葯後用燈照射30分鍾,每日1次。
葯方五
成分:威靈仙、當歸、赤芍各12g,五加皮、五味子、生山楂各15g,紅花、羌活、獨活、防風各10g,制附子5g,花椒30g。
製法:將上述葯裝入紗布袋,放入盆中,加水煎煮30分鍾。
用法:稍涼後,托敷患部,每次30分鍾,每日2次。

與治療頸椎間盤突出中葯方劑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