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間盤突出,骨變成了黑色.請問什麼原
<
2、在目前的人生經歷過的最遺憾的事是什麼?
如果說起來最遺憾的事情,可能就是自己在初高中的時候沒有好好鍛煉身體,所以現在總覺得自己心肺功能不太好。初中的時候因為得了心肌炎,被告誡不能夠進行劇烈運動,所以長時間內自己都沒有進行太多的運動,每每到了體育課的時候我都告訴自己可以借著生病的借口不去參加這些活動。結果就是越不參加身體就越不好,身體越不好就越不想參加,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等到上了大學之後才開始意識到鍛煉的重要性,開始每天晚上去操場跑步,身體才有所好轉。一開始是只能跑兩圈,後來逐漸漲到五圈、六圈,最多的時候可以跑十多圈,不過因為是在北京上學,所以到了冬天之後有些時候實在是沒辦法運動。
而且我發現,我的心肺功能真的比較差,可能連續跑步會讓我的心肺功能逐步恢復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但是只要停止運動了,過幾個月就回到原樣了,又得從3圈-5圈-6圈這樣的順序緩慢往上爬,每次這個過程都很痛苦。
相反,有的同學可能過一個冬天之後,開春接著鍛煉可以直接從10圈開始跑,比我效率高多了。
但是我這個人比較容易認命,知道自己做出來的選擇肯定都不是完美的,會因為當時自己認識的局限而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所以我很能夠接受自己這些不完美的選擇,即便是自己沒有在初高中的時候養成一個好身體對我來說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但是我也不會感覺有什麼大遺憾。
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重新養成好好鍛煉的習慣,然後每天堅持,希望自己的身體還可以鍛煉出來吧!另外,我覺得室內運動只要方法得當,可以得到跟室外運動差不多的效果,比如說我現在在練習的HIIT,這樣我運動受天氣的影響就比較小了。總之,不讓以後的自己再遺憾是我現在要做的呢。
3、椎間盤發黑是怎會事,磁共振34節突出且發黑,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怎麼
你好,磁共振看不出椎間盤的顏色!你說的黑色是片子的顏色,不同時項意義不同,
4、怎樣補元氣?
元氣是一個熟悉而模糊的概念,我們常常聽說,元氣不足、要補元氣。究竟什麼是元氣?用現在的語言怎麼表達?
元氣是中醫的一個概念,流傳了兩千多年,用現代的西醫語言來描述元氣就應該是這樣說:每個人的生命力是不同的,這個生命力是人體的各臟器功能的綜合指標。人體的各臟器功能都有一個健康指標,它包括:最佳的健康指標——健康指標的上線;最低程度的健康指標——健康指標的下線;和閾值——就是健康上線和健康下線中間的值,閾值越大,代表人的調節能力越強。一般來說:健康值的上線越高,往往代表人的健康越強,人的生命力越強;如果健康下線程度偏低,並且低過下線的值,人體就進入了亞健康狀態。近年新興起了一個新的名詞——亞健康,這個亞健康狀態用中醫來講,就是「虛」。人體的各臟器雖然沒有產生重大疾病,但卻有常期的不適症狀,也就是:人體的各臟器雖然沒有疾病,但卻功能不足。這種亞健康狀態,它的起引往往是精神壓力過大,思想負擔過重,思慮過度,神經內分泌系統損耗過多,用中醫的概念來講,一句話:喜、怒、憂、思、悲、恐、驚。
這種亞健康狀態,也就是中醫的「虛」。它的特點是:往往是多系統、多臟器、多功能的虛弱。而不是單一系統、單一臟器的功能不足。
具體的來說:往往由於精神壓力大,導致神經系統過度虛弱。最初引起的症狀往往是:很想睡,但睡眠質量不高,近一步嚴重,就會產生多夢、易醒;再進一步嚴重,就會產生早醒、睡眠時間反而過度偏短;更為嚴重時,就容易出現夢中驚醒的情形。當出現夢中驚醒的次多較多之後,就容易產生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
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是一個完整的整體,神經系統的種種症狀往往導致內分泌的失調,因此,神經系統虛弱的人往往伴有痛經、經量增多或減少,月經顏色偏暗,月經提前與延後,也就是說,往往伴有月經不調的種種症狀。進一步加重,就會導致子宮或卵巢等的病變,也容易出現青春痘、黃褐斑、皮膚粗糙等內分泌失調疾病。
神經內分泌失調,從中醫的概念上來講,是屬於腎陰與腎陽的不平衡,中醫認為腎主筋骨,因此,往往還會出現腰、關節酸痛、膝關節酸痛,過度勞累的從事辦公室的人員,還容易產生頸椎病和肩周炎及胸椎疼痛的疾病,如腎陽虛,就容易出現冬天腿腳過度感到寒冷;如腎陰虛,則出現口乾、潰瘍等症狀。
亞健康狀態,也就是中醫的「虛」。當然還會出現其它臟器功能不足的表現,如:脾胃功能虛弱,則容易產生胃脹、不消化、便秘等症狀;如肺功能虛弱,則容易產生疼天寒咳、皮膚粗糙等症狀……
這種亞健康狀態,也就是元氣不足的表現,是不能用傳統的補養來治療的。因為,它們並不是由於各臟器功衰退而導致的疾病。它們的真正原因是:各臟器功能的不足,導致了各臟器功能的失調。也就是說:失調才是亞健康狀態、「虛」的狀態的真正原因。
因此,中醫認為「虛不受補」,事實也如此,這種情況的體質,如果使用黃芪、人參、當歸、甘草等補養形的中葯。反而會導致失調的加據。表現為:虛火加重、神經異常興奮性提高、心跳容易加快、多夢現象加據等等。
西醫是以治病為主,以消除體內的疾病為主要目標,而中醫是以補養和調理為主,因此,對於亞健康狀態、對於虛的症狀、對於元氣不足的症狀,最佳的辦法是中醫的調理,而不是治療。
補元氣的辦法,當然不能用苦參、玄參、太子參這些寒冷的參,那樣會使虛弱的身體更加虛弱,而且濕寒加據;也不能用人參、紅參、黨參這些大補的參,那樣會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導致上火、興奮、失眠等症狀。補元氣還是要用補元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