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椎間盤連於椎體之間中間部位稱為

椎間盤連於椎體之間中間部位稱為

發布時間:2021-01-04 17:00:10

1、相鄰椎體之間連接最重要的是?

脊柱是人體的中柱,就是"大梁骨",結構復雜,具有負重、保持人體平衡、運動、保護脊髓和內臟的功能。具體說來有:支持和穩定頭部和上肢,供肋骨附著;能做較大幅度的前屈、後伸、側屈和旋轉運動,保證人體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復雜的活動;能緩解體外及身體各部傳來的沖擊力及震盪,以保護脊髓、脊神經根、胸腔臟器和腹腔臟器。脊柱在幼年時有32-34塊,即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5塊、尾椎3-5塊。成年後骶椎和尾椎分別融合為1塊骶骨和1塊尾骨,此時椎骨只有26塊。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上部長,能活動,類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相對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到下肢,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組成,共同完成人體軀乾的前屈、後伸、側屈、旋轉及各種復合運動。但這些功能的順利完成取決於脊椎骨和椎間盤的完整,相關韌帶、肌肉與脊椎骨關節間和諧的運動。健康才能和諧。

椎體為椎骨前面的短圓狀骨塊,是構成脊柱的基礎和支持體重的主要部分,表面為一層較薄的骨密質,內部由骨松質構成,在垂直與屈曲暴力的作用下,易造成壓縮性骨折。椎弓位於椎體的後方,呈半環形,兩端位於椎體,與椎體後面共同圍成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疊加成一條縱形的椎管,管內有脊髓及被膜。椎弓與椎體相連的部分為椎弓根,椎弓根的上下緣各有一切跡,分別稱為椎骨上切跡和椎骨下切跡,相鄰的兩個椎骨切跡形成椎間孔,是脊神經的通道。椎弓其餘部分較寬稱椎板。每個椎弓伸出7個突起,向後伸出的為棘突,向兩側伸出的一對為橫突,向上、下方各伸出一對分別為上關節突和下關節突。相鄰兩椎骨的上、下關節突形成關節突關節。

椎骨的連接除第一、二頸椎間連接和骶、尾骨的連接外,可分椎體間連接和椎弓間連接兩大部分。椎體間連接有椎間盤和前、後縱韌帶,椎弓間連接有關節突關節和相關韌帶。椎間盤有承受並均勻分配椎體間的壓力,減輕脊椎之間的震盪和保持脊椎的彈性和穩定性的作用。故椎間盤易發生退行性變,尤以頸、腰椎多見。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硬膜囊和神經根,引起充血、水腫、粘連,病人會出現局部及神經分布區域的臨床症狀。

2、椎間盤與椎體的定義區別

椎體是一節一節的椎骨,椎間盤是椎體與椎體之間的緩沖墊。
定義 椎間盤是位於人體脊柱兩椎體之間,由軟骨板、纖維環、髓核組成的一個密封體。上下有軟骨板,是透明軟骨覆蓋於椎體上,下面骺環中間的骨面。上下的軟骨板與纖維環一起將髓核密封起來。纖維環由膠原纖維束的纖維軟骨構成,位於髓核的四周。纖維環的纖維束相互斜行交叉重疊,使纖維環成為堅實的組織,能承受較大的彎曲和扭轉負荷。
纖維環的前側及兩側較厚,而後側較薄。纖維環的前部有強大的前縱韌帶,後側的後縱韌帶較窄、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後方突出,壓迫神經根或脊髓,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症。

椎體
定義 椎體 vertebral body 是椎骨負重的主要部分,內部充滿松質,表面的密質較薄,上下面皆粗糙,借椎間纖維軟骨與鄰近椎骨相接。椎體後面微凹陷,與椎弓共同圍成椎孔 verte foramen。各椎孔貫通,構成容納脊髓的椎管 verte canal。
椎體分為異凹型椎體,雙凹型錐體,前凹型椎體,後凹型椎體和平凹型椎體等

3、名詞解釋椎間盤

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分為中央部的髓核,富於彈性的膠狀物質;周圍部的纖維環,由多層纖維軟骨環按同心圓排列。頸腰部纖維環前厚後薄,髓核易向後外側脫出,突入椎管或椎間孔,壓迫脊髓或脊神經——椎間盤脫出症。椎間盤突出可使用健身操進行康復治療。
中醫學名
椎間盤
所屬科室
外科 - 骨科
發病部位
腰椎,頸椎
主要症狀
疼痛,麻木
多發群體
中年人,老年人
是否進入醫保

4、椎間盤由什麼構成????????????????

椎間盤又稱椎間纖維軟骨盤,是由纖維軟骨組成,並連接於上下兩個椎體之間。其結構成分為兩部分:

(1)纖維環:為椎間盤周邊部的纖維軟骨組織,質地堅硬而富有彈性。纖維環前方較厚,因此髓核偏後,故多見其向後方突出或脫出。

(2)髓核:為一種白色的類似粘蛋白物,內含軟骨細胞和纖維母細胞,含有很多水分,藉以調節椎間盤壓力。隨著年齡的增大,含水量減少。如幼年時含水量佔80%以上,老年時則可低於70%。髓核處於纖維環的包圍中,猶如一個滾珠,椎體在其上方滾動,即能將所受壓力傳遞至纖維環,因此椎間盤起著彈性墊的作用,可以緩沖外力。

(3)軟骨板:為透明軟骨,形成椎間盤的上、下壁,與椎體的松質骨相接,並與纖維環融合,將髓核密封其中,因此,當軟骨板完整時,髓核既不易突入上下椎體的松質骨內,也不易向後方突出。

頸椎間盤在頸椎總長度中佔20%~40%,它是椎體間的主要連接結構,而且極富有彈性,故能使其下位椎體所承受的壓力均等,起到緩沖外力的作用,並減緩由足部傳來的外力,使頭部免受震盪。頸椎間盤還參與頸椎活動並可增大運動幅度,其前高後低的結構,使頸椎具有向前凸出的生理彎曲。

5、椎骨之間的連接結構有哪些

椎骨 椎骨共24個,可分為頸椎(7個)、胸椎(12個)和腰椎(5個)。它們都具有類似的形態和功能,但又有各自的特殊之處。
椎骨的一般形態
一般椎骨都有一個椎體和一個椎弓,椎弓上有七個突。
椎體約呈短圓柱狀,內部為骨松質,外為薄層骨密。上、下椎體以軟骨連成柱狀,支持體重。椎弓在椎體後方,與椎體相連的部分叫椎弓根,稍細,上下各有一切跡,下切跡較明顯。相鄰椎骨之間在椎弓根處形成椎間孔。椎弓的後部呈板狀,叫椎板。左右椎板相連形成完整的椎弓。椎體和椎弓共同圍成椎孔,24個椎骨的椎孔連成貫穿脊柱的椎管以容納保護脊髓。椎弓上有七個突:向後方伸出的一個叫棘突,多數可在背部正中線摸到;左右各伸出一個橫突,棘突和橫突都有韌帶和肌肉附著;椎弓上下各有一對突起,叫上、下關節突s,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突相對,以關節面組成關節。
頸、胸、腰椎的主要特徵
⑴頸椎(如圖:頸椎上面、第7頸椎上面),共7個,第1、2頸椎屬特殊椎骨,將單獨介紹。一般頸椎的椎體較小,近似長方形,其上面的左右兩端上翹,與上位椎骨椎體側緣構成關節,有病變時可致椎間孔狹窄壓迫脊神經,產生症狀。頸椎椎孔較大。橫突生有橫突孔,是頸椎最顯著的特點。橫突孔內有椎動、靜脈走行。橫突末端可分前後兩個結節,特別是第六頸椎,前結節肥大,又叫頸動脈結節,頸總動脈在其前方經過。頸椎關節突不明顯,關節面近於水平位。頸椎棘突一般短而平,末端分叉。第7頸椎棘突不分叉且特長,在頸部皮下,容易捫到,故又名隆椎。
⑵胸椎(如圖:胸椎上面、胸椎側面)共12個。從上向下椎體逐漸增大,橫截面近三角形。椎體的後外側上下緣處有與肋骨頭相接的半關節面叫肋凹。橫突的前面也有橫突肋凹,與肋結節形成關節。棘突長,伸向後下方,鄰位椎骨的棘突依次掩疊。呈瓦楞狀排列。關節突明顯,其關節面位於冠狀方向。
第1胸椎體的肋凹有一個圓形的全肋凹和一個半圓形的下肋凹;第10胸椎只有一個上肋凹;第11、12胸椎各有一個全肋凹,橫突無肋凹。
⑶腰椎(如圖:腰椎上面、腰椎側面)共5個。椎體大,約呈蠶豆形。椎孔大。棘突為板狀,位於矢狀方向平伸向後。上、下關節突的關節面近矢狀方向。
特殊椎骨
⑴寰椎atlas(如圖:寰椎上面、寰椎下面)是第1頸椎,呈環形。分前弓、後弓和左右側塊。前弓較短,內面有關節面叫齒突凹。側塊上面有橢圓形關節凹,與枕骨髁構成環枕關節,下有圓形關節面與第2頸椎連接。上關節凹後方有椎動脈溝,椎動脈出橫突孔經此溝而入枕骨大孔。後弓長,中點略向後方突起,叫做後結節。環椎無椎體、棘突和關節突。
⑵樞椎axis(如圖)為第2頸椎。椎體上方有齒突,與環椎齒突凹形成關節。在發生學上齒突來自第1頸椎椎體。樞椎其餘形態同一般頸椎。
椎骨的常見變異
椎骨在動物進化(種系發生)和個體發育過程中,都經過由間充質至軟骨,再由軟骨骨化的階段。脊柱的分段也是逐漸由魚類只分軀干椎和尾椎的階段到陸生動物分化出頸、胸、腰、骶、尾5段的過程;人類出生前脊柱只有一個向後凸彎的彎曲,出生後隨著抬頭和坐立姿勢的發展,才相繼出現向前凸彎的頸曲和腰曲。
在脊柱各段落之間的椎骨形態變化,是逐漸過渡的。在過渡處常發生變異,如腰椎和骶骨的節數可互有增減,形成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這類變異可導致慢性腰痛。
椎骨的骨化可因某些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畸形,如椎弓由左右各一骨化點骨化,最後在正中線癒合而形成,但於腰下部和骶部,常見兩側椎弓骨化點不癒合,造成椎管後壁裂縫或敞開,僅由軟組織覆蓋,這種異常叫脊柱裂,嚴重者有腦膜膨出甚至神經功能障礙。

6、腰椎間盤

腰椎間盤位於兩個椎體之間,是一個具有流體力學特性的結構,由髓核、纖維環和回軟骨板三部答分構成,其中髓核為中央部分,纖維環為周圍部分,包繞髓核,軟骨板為上、下部分,直接與椎體骨組織相連,整個腰椎間盤的厚度為8mm~10mm。

7、簡述椎間盤的位置,結構特點及臨床意義

為相鄰兩個椎體間的連結,由髓核和纖維環構成。由於纖維環後外側較薄弱,如猛力彎腰或腰肌勞損,可引起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向椎間孔或椎管,壓迫脊神經和脊髓,形成椎間盤突出。

與椎間盤連於椎體之間中間部位稱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