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

發布時間:2020-03-08 20:23:23

1、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有哪些?

1.腰痛是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由於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經竇椎神經而產生下腰部感應痛,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2.下肢放射痛雖然高位腰椎間盤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經痛,但臨床少見,不足5%。絕大多數患者是腰4~5、腰5~骶1間隙突出,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典型坐骨神經痛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僅極少數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現為雙下肢症狀。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間盤產生化學物質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應使神經根發生化學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壓迫或牽張已有炎症的神經根,使其靜脈迴流受阻,進一步加重水腫,使得對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壓的神經根缺血。上述三種因素相互關連,互為加重因素。3.馬尾神經症狀向正後方突出的髓核或脫垂、游離椎間盤組織壓迫馬尾神經,其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臨床上少見。

2、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

你好,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表現為腰痛,反復發作,常伴有臀部疼痛。單側坐骨神經痛:病人常在一次彎腰動作中如刷牙或從地上拾東西時,突發劇烈腰痛,不能挺腰和活動,並伴有坐骨神經痛。疼痛沿臀部、大腿和小腿後側向下至足部放射。在咳嗽、噴嚏、用力排便時疼痛加重。多次發作後,少數病人可有兩側坐骨神經痛,並可伴有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礙等。
慢性和復發性腰痛及坐骨神經痛是本病的特點之一。病人腰部板硬,肌緊張,可向左或右凸。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即抬腿至20度—40度時,腿的麻痛感即加重。使用中醫驗方-腰椎*骨方世*貼-貼於腰椎間盤部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腰椎間盤突出有非常獨到的治療作用。。
感覺、運動和腱反射改變:早期為痛覺過敏,稍後為減退。腰,神經根受累時,小腿前外側感覺過敏或遲鈍;骶,神經根受累時,小腿後側及足外側感覺過敏或遲鈍。前者伴有趾的背伸乏力或不能,後者伴有趾的跖 屈乏力或不能。祝您健康。

3、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腰椎間盤突出症特殊檢查方法有:
(1)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具體作法如下:患者雙下肢伸直仰卧,檢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其膝關節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並徐徐將之抬高,直至患者產生下肢放射痛為止,記錄下此時下肢與床面的角度,即為直腿抬高角度。正常人一般可達80度左右,且無放射痛。在此基礎上可以進行直腿抬高加強試驗,即檢查者將患者下肢抬高到最大限度後,放下約10度左右,在患者不注意時,突然將足背屈,若能引起下肢放射痛即為陽性。
本試驗的原理是:當下肢抬高時,坐骨神經受到牽拉,加重了突出的腰椎間盤對神經根的刺激。
在直腿抬高試驗中,下肢抬高在0~20度時,並不引起神經根在椎管內的移動,因此在此范圍內的受限,多為腘繩肌痙攣所致。在下肢抬高超過30度以後,即可引起神經根的牽拉或向下移動,其中受牽拉最大的是腰5神經根,其次是腰4神經根。當抬高角度超過60度時,腰5神經根所受拉力達到最大程度,並足以使之在椎管內向下移動。由於腰5、腰4神經根受到的牽拉力較大,故腰5~骶1、腰4~5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直腿抬高試驗多為陽性。
在較為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中,不僅患側的直腿抬高試驗呈陽性,連健側的直腿抬高試驗也可以為陽性,這是由於健側下肢抬高時可使神經根牽動硬膜囊,從而相應改變了對側神經根與突出物的相對位置,而誘發了疼痛。
直腿抬高加強試驗可以用來區別神經根性或是肌肉因素所引起的直腿抬高受限。一般由於髂脛束、腘繩肌或膝關節後側關節囊緊張所造成的直腿抬高試驗受限,在作加強試驗時可呈陰性。
雙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提示中央型突出的可能性;多數患者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陽性。
應注意的幾個問題:①應先檢查健側,並以健側為標准進行比較,低於健側的抬高角度出現疼痛才是陽性。正常人下肢抬高范圍是60~120度,一些運動員、女性即使有腰椎間盤突出,直腿抬高也可以大於90度,這些人應以疼痛是否存在為標准。②腰骶部病變及骶髂關節病變,本試驗也可以陽性。
(2)仰卧挺腹試驗陽性(又稱挺腹、憋氣試驗)。可讓患者處於仰卧位,兩手置於體側,以枕部及兩足跟為著力點,將腹部向上抬起,如可感到腰痛及患側下肢放射痛,即為陽性。如不能引出疼痛,可在保持上述體位的同時,深吸氣並保持30秒,至面色潮紅,患肢放射痛即為陽性;或在挺腹時用力咳嗽,出現患肢放射疼痛者也為陽性。如上述方法均不能引發患肢疼痛,還可以在患者挺腹時,以雙手壓迫其頸靜脈,此時若出現患肢疼痛,仍是陽性體征。此試驗原理是通過增加腹內壓力而增加椎管內壓力,以刺激有病變的神經根,引發腰痛及患側下肢疼痛。
(3)屈頸試驗(Linder征)。讓患者平卧,四肢自然放平,檢查者一手托於患者枕部,另一手按於患者胸前。徐徐將患者頸部屈曲,若能夠引發患者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即為陽性。
此試驗原理是:屈頸使枕部離開床面,可令脊髓上升2cm左右,並使硬膜及神經根受到牽拉,加重了已經發生病變的神經根的緊張程度。
(4)弓弦試驗可陽性,患者仰卧位,將其患側髖關節及膝關節均屈曲到90度,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直到出現坐骨神經痛為止。此時將膝關節稍屈曲,坐骨神經痛則明顯減輕或是消失。檢查者以手指壓迫股二頭肌腱內側的脛神經,若可以誘發疼痛則為陽性,此試驗可以用來鑒別因腰椎間盤突出而引起的腰腿痛和因肌肉因素而引起的腰腿痛。又被稱為卧位弓弦試驗。
(5)健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當健肢被動直腿抬高時,患肢坐骨神經分布區出現疼痛為陽性。可能為中央型突出或突出椎間盤在神經根的腋部時。
(6)股神經牽拉試驗(Ely)試驗陽性,多見於高位腰椎間盤突出時。腰大肌、骶髂關節、腰椎有病變時,亦可呈陽性。其操作方法是:患者俯卧檢查者一手按壓骨盆,另一手將一側下肢抬起,使膝關節屈曲,髖關節過伸,若腹股溝或大腿前方和小腿前內方放射痛,為陽性。
(7)納夫齊格爾氏征又稱為頸靜脈壓迫試驗。其操作方法是: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或卧位,檢查者用手壓迫患者兩側頸靜脈,或用血壓計橡皮囊纏繞頸部,加壓至5.3~8.0Pa(40~60mmHg),使其顱內壓升高,進一步引起腦脊液壓力增高,硬膜囊擴張,從而將神經根推向外側,使其受壓加重,出現患肢疼痛、麻木等症狀,這種症狀可以自上而下發展,也可以自下而上發展。其中以站立位時,檢查出的陽性率最高,且尤適於檢查腰4~腰5椎間盤突出者。

4、腰椎間盤突出症狀初期中期後期都啥反應?

腰椎間盤突出長期從事坐位工作的人,容易引起腰部疲勞。故久坐久站後要注意活動腰部,工作間操、課間操就是很好的預防方法。提前兩天打他們電話呀!鈴二久吧吧六靈武貳鈴二。

5、腰椎間盤突出症常見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常見症狀有以下幾種:
1、腰部疼痛:通過臨床觀察,發現幾乎每個患者都會出現了數周或數月的腰痛,或有反復腰痛發作,是常見的症狀。腰痛程度輕重不一,嚴重的患者可影響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後,不良症狀表現有所減輕,咳嗽、噴嚏或大便時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劇。
2、腰椎間盤突出會導致患者的腰部出現活動障礙:在運動時患者的腰部活動在各方面均受影響,尤以後伸障礙為明顯,少數患者在前屈時明顯受限的典型症狀。
3、下肢放射性疼痛: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多發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間隙,而坐骨神經正是來自腰4、5和骶1-3神經根,所以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經痛或先有臀部開始,逐漸放射到大腿後外側、小腿外側、足背及足底外側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雙側坐骨神經痛。當咳嗽、打噴嚏及大小便等腹內壓增高時傳電般的下肢放射痛加重。腿痛重於腰背痛是腰椎間盤突出對病人的害處之一。

6、腰椎間盤突出症會出現哪些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生於35~50歲的中年人,男性較多。往往有急性腰部扭傷或慢性勞損的經歷,有的起病突然,有的緩慢。

通常表現為單側腰腿疼痛,從一側下腰部經臀部向下肢後方放射,直至踝關節、足背或足底。並有同側小腿及足部的皮膚感覺減退,感到麻木。咳嗽,打噴嚏或用力排便時更為明顯。平卧休息後症狀可減輕,行走、站立時加重。病情較輕者,仍能從事中等程度的體力勞動;病情較重者,連輕工作也不能堅持,甚至終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許多人症狀常有變化,反復發作,病程可達數月、幾年甚至十幾年之久。

症狀重的病人,因為疼痛,自然而然要採取一種保護性姿勢,樣子很特別:一側肩部聳起,臀部上撅,患側下肢跛行。脫去衣服,觀察病人的背腰部,可見正中的脊柱溝不像正常呈一條直線,而是帶有彎曲。病人向前,向兩側彎腰的活動幅度變小,或幾乎不能做這些活動,活動即會引起症狀加重。疼痛一側的腰部常有明顯的壓痛點,最常見的位置在相當於大腸俞和關元俞的穴位。根據突出的部位不同而局限於其中一點或兩點。用拇指按壓這個點,可引起下肢的疼痛和麻木。

病程長者,可見疼痛一側的小腿肌肉萎縮,周徑變細。如果仔細檢查,用大頭針尖輕刺或用棉簽輕觸患側小腿及足部的皮膚,並與對側相對照,可以發現痛覺或觸覺減退。

另外一個簡單常用又頗有價值的檢查方法叫直腿抬高試驗。病人平卧在床上,膝關節保持伸直位慢慢抬高,一般人能抬高到與床面成80°~90°的角度,如抬高不到這個角度而發生坐骨神經痛,就是陽性,提示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坐骨神經的根部。需要說明的是,其他原因如病人年齡較大、關節活動度減少,直腿抬高就不一定能達到80°~90°。所以要與對側相對照。

以上介紹的是比較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病早期,一般僅有腰痛,無腿痛的症狀。也有少數病人,發病突然,表現為大小便困難和雙足麻痹、癱瘓,需要立即手術。

7、什麼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佔95%

8、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有哪些?

本病患者感腰腿痛,疼痛可隨步行、彎腰、伸腰、坐起及咳嗽、噴嚏等動作加劇。嚴重者,影響坐卧翻身、站立,甚則出現步態跛行。疼痛可以呈持續狀,也可以呈間歇狀。腰腿痛多呈單側狀(側偏型),也可呈雙側或馬鞍區(中央型),或是兩側交替發作。但腿痛呈逐漸向下行放射狀。一般先由臀部開始,再向大腿後側、小腿外側至足(足踝、足外側至小趾、足背及拇趾等)。多表現為脹痛、刺痛、麻痛。久病則可出現放射疼痛區域的感覺麻木,如小腿外側、足背小趾、足掌、大趾等。

本病急性期疼痛劇烈者應絕對卧硬板床休息2~3周,不可坐起或下地站立,進餐、排便均應取卧姿,以減少脊柱垂直壓力。

9、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 ?

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1.間歇性跛行:表現為下肢疼痛、沉重隨行走距離增長而加重,下蹲、脊柱前屈休息後,症狀可暫時緩解。
2、坐骨神經痛: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臨床上表現下肢坐骨神經走行、支配區域疼痛。
3、麻木:腰突症患者除有坐骨神經痛支配區域疼痛以外,還常表現下肢麻木。引起下肢麻木的主要原因是腰臀部軟組織損傷,出現肌痙攣或肌緊張,刺激神經根或神經干所致。
4、腰骶疼痛:腰突症患者,絕大部分有腰骶疼痛,腰骶疼痛一般出現在腿痛之前,臨床上常表現"先腰痛、後腿痛",雖然腰突症主要以下肢痛為主。

10、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區別

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有以下一些症狀:
(1)腰痛。(2)下肢放射痛。(3)下肢麻木、冷感及間歇性跛行。(4)馬尾神經症狀。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全性癱瘓

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