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5/S1椎間盤突出【L5/S1椎間盤突出(中央型)】
您好!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是指腰椎纖維環破裂和髓核組織突出壓迫和刺激相應水平的一側和雙側腰骶神經根所引起的以腰腿疼痛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症。本病是多發生青壯年。腰痛是最早的表現,病變發展可出現經臀部並/或向下肢後方、小腿及足部放射痛。病情常反復發作,時輕時重,往往因勞累和受涼誘發,咳嗽或打噴嚏而加重,卧床休息會減輕,此現象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腿疼痛的特點。本病臨床表現結合CT或MRI影像可明確診斷。
目前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非手術療法,包括卧硬板床休息、腰背肌功能鍛煉、配戴腰圍、牽引、推拿、理療、封閉、針灸、拔火罐及中西葯物內服外用等。另一類是手術療法,即開刀切除突出的椎間盤,解除其對神經根的壓迫。此外,還有一類介入治療方法,如髓核化學溶解術,由醫生向突出的椎間盤內注射膠原酶,使髓核溶解,代替開刀,達到治療目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原則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強調綜合治療,急性期應以緩解神經根水腫和減輕疼痛為主,恢復期要加強腰腹部肌肉的功能訓練,避免受涼和重體力勞動,防止復發。
建議您目前休息一下,去當地正規醫院系統診療,關於如何保養,請進入我的網站查閱「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項」一文,祝健康快樂!
(眭承志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從結構特點上說明椎間盤突出可能發生的途徑
什麼意思?如果是說什麼情況可以發生椎間盤突出的話,首先椎間盤是椎體之間一個彈性組織,由外層纖維環和內層充滿膠原和水分的髓核,以及上下軟骨終板組成,可以想像為一個豆沙包,起緩沖壓力的作用。椎間盤突出是一種退變表現,就相當於人老了會有皺紋一樣,通俗的說就是椎間盤老化了,當退變(老化)到一定程度,外圍纖維環破裂或椎間盤受到突發巨大壓力或長久較重負荷,就像擠壓一個豆沙包一樣,裡面的餡就會往外跑,造成椎間盤突出,由於後方就是神經脊髓,通常會引起一些神經症狀,發生在腰椎常見的就是腳麻、下肢放射痛等。
椎間盤突出只是椎間盤退變的一種表現,不代表椎間盤突出症,沒有壓迫到脊髓神經,沒有臨床症狀的話,不必太過於擔心。
3、腰椎間盤突出影像表現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影像學表現與康復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腰腿痛,肢體活動明顯受限,多發於青壯年,對社會勞動力的影響較大。醫學界一直沒有停止對新的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的追求,近年來象牽引整復術、膠原酶溶核術、激光減壓術、內窺鏡椎間盤切除術在臨床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這些效果的取得與我們針對每個病人的個性化康復護理模式是分不開的。在工作中我們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症狀與其影像學表現是密切相關的,針對患者不同的影像學表現施以不同的康復護理對患者的康復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1、腰椎間盤膨出 椎間盤膨出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病變纖維環沒有破裂,髓核沒有直接刺激神經根,纖維環向四周膨隆刺激到神經根而發生的一系列症狀。
1.1 臨床表現特點 發病緩,多有長時間的腰痛病史,腰部活動受限較輕,疼痛症狀較
輕,但下肢麻木酸脹重,與天氣變化有關,因此患者因長期疾病困擾情緒往往容易煩躁,又因活動受限不明顯,患者對該病的重視程度不夠,容易忽視腰部保護。
1.2 護理特點 做好心理護理,進行系統健康教育,告知其疾病特點,提高對該病的認
識,對過度焦慮的患者減輕其思想負擔;對重視不夠的患者應強調該病的發病原因以減少復發,尤其是年紀輕、工作壓力大的患者。腰圍固定,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負重及久坐,加強腰部功能鍛煉,可以行倒走、船形運動等力量要求較大的鍛煉。
2、腰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病變纖維環已經破裂,髓核突出直接刺激神經根產生一系列症狀。
2.1臨床表現特點 發病急,多有明顯的負重扭傷史或受涼史,腰部活動明顯受限,腰及下肢疼痛症狀較重,常處於被動體位,與天氣變化關系不明顯。
2.2 護理特點 在做好心理護理和系統健康教育的前提下,針對疼痛症狀較重的特點,給予止痛鎮靜葯物處理,可在腰下墊一3-5厘米厚的軟枕,以保持生理曲度,由受涼引起的患者可行火罐治療或寒痛樂局部外用。急性期避免功能鍛煉,勤翻身,避免褥瘡發生。飲食上由於腸道蠕動減少,消化功能減弱,注意少食油膩食品,多食蔬菜、水果等高纖維素食品,以免便秘加重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3、腰椎間盤脫出 椎間盤脫出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病變纖維環已經破裂,髓核脫出,直接刺激神經根或硬膜囊產生一系列症狀。
3.1臨床表現特點 發病或急或緩,常常有過椎間盤突出病史,在扭傷或受涼後突然加重,活動明顯受限,疼痛較重,有的伴有會陰部的麻木,甚至大小便障礙。
3.2 護理特點 本症患者痛苦大,思想負擔重,因此應著重進行心理輔導,減輕患者的思想負擔,最大程度取得患者對治療的配合。患者仰卧時可在膝下墊一軟枕,減小坐骨神經的張力。對有會陰部或下肢麻木的馬尾神經損傷症狀的患者可採用針灸治療,對有大小便障礙的患者注意清潔,避免尿路感染和褥瘡發生。
4、腰椎管狹窄 腰椎管狹窄在影像學上表現為腰椎的椎管因某些原因發生骨性或纖維性結構改變,導致椎管管腔變窄,卡壓了馬尾神經或神經根而產生的臨床癥候群。
4.1臨床表現特點 最有特徵的表現就是間歇性跛行逐漸發展到骶尾部、臀部及下肢痛。疼痛的特點多是脹痛、酸痛及行走後明顯的疲乏感,一般無腹壓增高時的放射痛。上述症狀在行走、站立或勞累時可加重,而休息時特別是在前傾坐位或蹲位時可明顯減輕或消失。
4.2 護理特點 本症患者在卧床休息時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但行走功能受限往往讓他們感到沮喪或困惑,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明白發病機理尤為重要。同時施以針灸、推拿治療,紅外線照射時間不宜超過20分鍾,以免熱量大量聚集,造成症狀加重。
5退行性改變及側隱窩狹窄 退行性改變在影像學上表現為骨贅的形成和骨密度的降低,骨贅在側隱窩位置又造成側隱窩的狹窄,從而刺激神經根引起神經根水腫而產生一系列症狀。
5.1臨床表現特點 以腰部酸痛不適伴有患側下肢的放射痛為主,病史較長的患者因神經根水腫減輕,表現為腰及下肢的酸痛不適,受涼、勞累後及陰雨天加重,休息得暖後緩解。往往時輕時重,纏綿難愈,臨床比較多見。
5.2 護理特點 本症患者可選用推拿針灸治療,配合紅外線照射。建議患者在症狀許可的前提下多參加康復功能鍛煉,加強局部肌肉力量,避免受涼及扭傷,注意飲食多樣化,適當補充鈣質或多食含鈣高的食物,如:小魚、牛奶、乾酪、酸奶、芝麻、蘿卜條、葉類蔬菜、 海藻類等。
6發育變異 發育變異在影像學上表現為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骶椎隱裂、椎弓崩解等,這些發育變異引起的腰骶椎結構的異常,使患者腰骶部的受力結構發生變化,活動度、負重能力都低於正常人,因此這些變異往往成為患者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重要原因。
6.1臨床表現特點 除腰椎間盤突出症常見的症狀外,該症患者常有長期的腰部疼痛不適,活動度輕度受限,少年時常有遺尿病史。椎弓崩解的患者常伴有腰椎滑脫。
6.2 護理特點 對本症患者首先應進行有效的系統健康教育,讓患者明白發育變異是一種先天疾患,造成的後果僅僅是比正常人負重及運動功能弱,以減輕患者的顧慮,積極配合治療。囑患者加強功能鍛煉,提高腰骶部軟組織的代償功能。伴有腰椎滑脫的患者應正確佩帶腰圍,防止因長期不當佩帶引起腰部肌肉力量減弱和活動功能下降。注意腰背部及下肢的保暖,冬季可鋪電熱毯保暖,夏天避免睡過涼的竹席,在空調卧室內可選用腰部系帶的長袍睡衣。
體會
通過臨床護理實踐,逐步加強對腰椎間盤突出症不同影像學表現的理解和認識,根據每種表現的不同特點,辨症施護,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和病情表現,使患者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牽引、葯物、針灸、理療、康復等不同的方法,盡快康復,並減少復發率是提高我們護理工作質量的保證。
4、請問腰椎間盤膨隆是什麼意思?和腰椎間盤突出有什麼不一樣?
腰椎間盤突出:一、人體的脊柱一共有26塊脊椎組成,其中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1塊,尾椎1塊。脊柱從側面看呈S型生理曲度,共有四個生理曲線,即:頸曲、胸曲、腰曲、骶曲。人體的生理曲度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撐人體的上半身重力和緩解人體在運動過程中由於震動對人體器官的傷害,其中人的腰部連接著上半身和下半身,支撐著人體上半身的全部重力,同時由於人體的腰部運動周圍幅度大,易受傷的特點造成人體的腰部如果不注意保養就極易造成腰部疾病的發生。
二、椎間盤就是椎體與椎體之間的部分,是一種軟骨組織,其主要有髓核、纖維環、軟骨板(軟骨板由前縱韌帶和後縱韌帶組成)組成。當不正確的站立姿勢和職業習慣的影響使人體長時間保持某一姿勢,就會造成椎體與椎體之間的壓力長時間保持在超負荷的狀態,椎間盤的長時間的受到擠壓,和人體腹壓的壓迫,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養就會造成椎間盤的損傷,後縱韌帶的彈性勢能的減弱和髓核的長時間的向後面的纖維環壓迫。
三、人體的脊柱是人體神經傳輸的通道,當髓核長時間的向後面的纖維環壓迫,就會刺激神經,使患者感到腰部的不適和疼痛。髓核長期的壓迫纖維環產生腰部的病痛稱為腰間盤膨出;髓核沖破纖維環的包圍稱為腰椎間盤突出;髓核完全沖破纖維環的包圍,而被擠壓出來稱為腰椎間盤脫出。
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疾病就是要通過恢復人體的生理曲度,從而達到從根本上治癒腰間盤突出的目的。
1.傳統的治療腰間盤突出的方法有葯物治療、貼膏葯、牽引、理療、封閉等保守治療方法,保守的治療方法治標不治本,療效短,易反復加重,並不能從根本上減輕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也不能使椎間盤還納復位,因此並不能從根本上治癒腰間盤突出。
2.手術療法,創傷大、風險大、費用大,手術治療通常就是摘除突出的髓核,這樣就會造成患病部位的髓核的萎縮,使椎間盤承受人體重力和緩解運動對人體器官的震動的作用減弱,這樣就會造成其他椎體間的椎間盤的承受的重力不均產生病變,引發其他椎間盤並發症。同時手術治療需要考慮許多因素,如:身體素質、性別、年齡、自然環境、經濟的等因素。手術治療是對人體髓核組織的一種破壞,對人體組織的破壞肯定會造成不利的影響,患者可以權衡一下。
3.要間康順勢整骨療法:要間康多功能脊柱治療儀汲取物理療法、整骨療法、接觸療法、指壓療法的精華,自成一家成為「順勢整骨療法」,巧妙地藉助自身重力和人體生理曲線模型,二度順勢,整骨牽引,科學營造能量康復場,激活骨免疫,促進人體健康平衡。
順勢整骨療法與傳統的葯物療法和手術療法的本質區別是,順勢整骨療法最終目的是恢復人體正常生理曲線,並且通過中醫滲透緩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病痛,促進人體脊椎的恢復從而治癒腰間盤等腰部疾病。
5、簡述椎間盤的位置,結構及易脫出部位,方向
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分為中央部的髓核,富於彈性的膠狀物質;周圍部的纖維環,由多層纖維軟骨環按同心圓排列。頸腰部纖維環前厚後薄,髓核易向後外側脫出,突入椎管或椎間孔,壓迫脊髓或脊神經——椎間盤脫出症。
6、腰椎間盤的形態構造怎樣?
腰椎間盤由透明軟骨(也叫軟骨終板)、纖維環和髓核三部分構成,纖維環由堅硬的密膠質纖維形成,圍以髓核。
透明軟骨板即椎體的上、下軟骨面,在解剖上屬於椎體各部分,但臨床上與椎間盤病變密切,可視為椎間盤的一部分。透明軟骨板作為髓核的上、下界,與相鄰椎體分開。在椎骨發生過程中,椎體的上、下面各有一次級骨化中心,其周圍雖然成骨,形成骺環,但其中心仍一直保留為軟骨,5 歲以前椎體上下的骨骺和骨體相融合,軟骨板的大小和形狀與上下相連的椎體相當,椎體上下無血管的軟骨板如同膝髖關節的關節軟骨,可以承受壓力保護椎體,防止椎骨遭受壓力,只要軟骨板保持完整,椎體就不會因壓力而發生吸收現象,軟骨板還可視作半滲透膜,在滲透壓下,水分可以擴散至無血液的椎間盤。
纖維環在上下透明軟骨板的周圍有一圈堅強的纖維組織,由膠原纖維及纖維軟骨組成,成為纖維環,是椎間盤的最主要維持負重的組織,與上下軟骨板和脊柱前、後縱韌帶緊密相連,纖維環作同心層排列,各纖維的方向彼此交錯,猶如肋間內外肌排列一樣。相鄰兩層之間借黏合劑樣物質相連,纖維環的前部及外側部較後部約寬一倍,後部各層較窄,層次少,相鄰層的纖維接近平行,連接的物質較少,最內層的纖維與髓核的細胞間基質相融合,無明顯界限,成人纖維環由一系列板層構成,形成不完全的環,每個板層的纖維在兩個椎體間斜行,並以一定角度(30 ~ 60 度),越過鄰近板層的纖維,有的甚至垂直。纖維環相鄰纖維層的交叉排列,可能與髓核對其所施內部壓力有關,短纖維較長纖維更易遭受巨大的壓力,不利於兩椎骨間的運動,可引起放射狀撕裂,纖維環連接相鄰兩椎體,使脊柱在運動時作為一個整體,纖維環甚為堅固,緊密附著於軟骨終板上,保持脊柱的穩定性,脊柱外傷時,必須有巨大力量,使纖維環廣泛撕裂,才能引起椎體間脫位,纖維環的特殊排列方向,使相鄰椎體可以有輕度活動,但運動到一定限度時,纖維環緊張,又起節制的作用,限制旋轉運動。
髓核在出生時比較大而軟,位於椎間盤的中央不接觸椎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髓核位置有變化,椎體後面的發育較前面為快,因此至成年時髓核位於椎間盤偏後,髓核是一種富有彈韌性半液體的膠狀物質,約占椎間盤切面的50% ~ 60%,髓核由軟骨樣細胞組成,分散於細胞間基質,其中有分化較差,不太緻密的膠原纖維網覆以多糖蛋白質復合物,這個多糖,硫酸軟骨素由於其羥基能使髓核與水分結合,細胞間基質形成三維乳膠體系統。髓核含有85%的水分及退化的脊索殘余,髓核一般位於纖維環的中部,較偏後,並不絕對中心。髓核隨外界的壓力而改變其位置及形狀,其位置在不同椎有所不同,如在頸椎即靠前。髓核的形成由周圍的纖維環及上下軟骨板所固定,它為同質的基質,原纖維結構無一定排列。
7、椎體間的連結結構有哪些
椎體之間的連接由前、後縱韌帶和椎間盤構成。
前縱韌帶位於椎體的前面,上起枕骨的咽結節和寰椎前結節,下至S1~2,在其行程中借纖維束緊密附著於各椎體邊緣,但與椎體連接疏鬆。
後縱韌帶比較薄弱,位於椎體的後部,上起樞椎,下達骶骨,最上部延展為覆膜。
間盤即椎間纖維軟骨,除C1~2之間外,其他椎體之間包括L5與S1之間均有這種結構,因此成人的椎間盤總數為23個。
(7)椎間盤結構特點擴展資料:
椎間盤的功能:
1.椎間盤不但是椎體間主要的堅強連系與支持結構,同時也是脊柱運動和吸收震盪的主要結構,起著「彈性墊」的作用。
2.能承受身體的重力,將施加於脊柱的力吸收並重新分布。椎間盤能保護和控制脊柱各種活動,有平衡緩沖外力的作用。
3.椎間盤受到壓縮或牽引後,能很快恢復原來形狀。
4.正常椎間盤髓核各方面的壓力均相等,中心重力可使椎間盤向各方向膨出。
參考資料:
椎體連接-網路
8、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
你好,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表現為腰痛,反復發作,常伴有臀部疼痛。單側坐骨神經痛:病人常在一次彎腰動作中如刷牙或從地上拾東西時,突發劇烈腰痛,不能挺腰和活動,並伴有坐骨神經痛。疼痛沿臀部、大腿和小腿後側向下至足部放射。在咳嗽、噴嚏、用力排便時疼痛加重。多次發作後,少數病人可有兩側坐骨神經痛,並可伴有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礙等。
慢性和復發性腰痛及坐骨神經痛是本病的特點之一。病人腰部板硬,肌緊張,可向左或右凸。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即抬腿至20度—40度時,腿的麻痛感即加重。使用中醫驗方-腰椎*骨方世*貼-貼於腰椎間盤部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腰椎間盤突出有非常獨到的治療作用。。
感覺、運動和腱反射改變:早期為痛覺過敏,稍後為減退。腰,神經根受累時,小腿前外側感覺過敏或遲鈍;骶,神經根受累時,小腿後側及足外側感覺過敏或遲鈍。前者伴有趾的背伸乏力或不能,後者伴有趾的跖 屈乏力或不能。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