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椎間盤纖維細胞的培養

椎間盤纖維細胞的培養

發布時間:2020-04-01 05:22:16

1、成纖維細胞的細胞分類

成纖維細胞是結締組織中最常見的細胞,由胚胎時期的間充質細胞分化而來。根據細胞不同的功能活動狀態,將細胞分為成纖維細胞和纖維細胞二型:成纖維細胞是功能活動旺盛的細胞,細胞和細胞核較大,輪廓清楚,核仁大而明顯,細胞質弱嗜鹼性,具明顯的蛋白質合成和分泌活動;纖維細胞(fibrocyte)功能活動不活躍,細胞輪廓不明顯,核小體著色深,核仁不明顯,細胞質少。此二型細胞可互相轉化。
在結締組織中,成纖維細胞還以其成熟狀態—纖維細胞的形式存在,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變。 不同類型的結締組織含成纖維細胞的數量不同。通常,疏鬆結締組織中成纖維細胞的數量比同樣體積的緻密結締組織中所含成纖維細胞的數量要少,故分離培養成纖維細胞多以真皮等緻密結締組織為取材部位。
在國王學院研究人員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中,發現小鼠皮膚中的成纖維細胞至少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結締組織上層的成纖維細胞,它們是皮膚毛囊形成所必須;另一種則是結締組織下層中的成纖維細胞,這部分細胞負責製造大部分的皮膚膠原纖維,觸發受損皮膚的修復。通過皮膚表皮信號的刺激可增加成纖維細胞的數量,而成纖維細胞數量的增多有助於傷口癒合過程中毛囊的形成,進而降低皮膚癒合後落下疤痕的幾率。
研究表明,皮膚的厚度和成分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改變,老年人的皮膚很容易受傷,且不易癒合,這很可能是因為上層皮膚成纖維細胞缺失所致,假設找到方法刺激這些細胞生長,就有可能恢復皮膚的彈性,同樣還能刺激毛囊形成,減少疤痕。這項研究有助於了解皮膚的復雜結構和受到傷害後的反應機制,而要驗證向人類皮膚中注入不同類型成纖維細胞的效果,則還需要進行更多的臨床試驗。

2、體外成纖維細胞與上皮細胞可以共培養嗎

體外培養細胞根據它們在培養器皿是否能貼附於支持物上生長特徵,可分為貼附型生長和懸浮型生長兩大類。貼附型細胞在培養時能貼附在支技物表面生長。如羊水細胞為貼附型細胞,常表現為成纖維型細胞和上皮細胞生長。懸浮型細胞在培養中懸浮生長。

1、成纖維型細胞

在培養中的細胞凡形態與成纖維細胞類似時,皆可稱之為成纖維細胞。本型細胞由形態與體內成纖維細胞的形態相似而得名,細胞在支持物表面呈梭形或不規則三角形生長,細胞中央有卵園形核,胞質向外伸出2-3厘米個長短不同的突起,除真正的成纖維細胞外,凡由中胚層間質起源的組織細胞常呈本類形態生長。

2、上皮型細胞

此類型細胞在培養器皿支持物上生長具有扁平不規則多角形特徵,細胞中央有園形核,細胞緊密相連單層膜樣生長。起源於內、外胚層細胞如皮膚、表皮衍生物、消化管上皮等組織細胞培養時,皆呈上皮型形態生長。

3、遊走型細胞

本型細胞在支持物上散在生長,一般不連成片。細胞質經常伸出偽足或突起,呈活躍的遊走或變形運動,速度快且不規則。此型細胞不很穩定,有時亦難和其它型細胞區別。在一定的條件下,由於細胞密度增大聯成片後,可呈類似多角型或成纖維細膩包形態。常見於羊水細胞培養的早期。

培養細胞形態分析

培養細胞隨貼附支持物形狀不同而形態各異,最常見的是貼附於平面支持物細胞。在一般光鏡下生存中的細胞是均質而透明的,結構不明顯。細胞在生長期常有1-2個核仁在細胞機能狀態不良時,細胞輪廓會增強,反差增大。若胞質中時而出現顆粒、脫滴和腔泡等,表明細胞代謝不良。

3、椎間盤細胞體外培養時,培養基雙抗濃度過高會影響細胞生長嗎?

雙抗濃度過高會影響細胞生長的,無論什麼細胞系都是。如果細胞間比較嚴格,操作比較規范的話,建議盡量不加雙抗。
當然如果是原代細胞,取材較難或者污染可能較大,還是可以少量加一些,但濃度也不要太大。

4、成纖維細胞功能特點

功能特點:

會製造膠原蛋白等蛋白質。成纖維細胞數目最多,胞體大,為多突的紡錘形或星形的扁平細胞,細胞核呈規則的卵圓形,細胞輪廓不清,具有突起。

成纖維細胞尚可合成和分泌膠原纖維、彈性纖維、網狀纖維及有機基質。它合成的前膠原蛋白分子經內切酶作用,聚合和重排,可形成與成骨細胞合成分泌的膠原原纖維一樣具有64nm周期橫紋的膠原原纖維。

成纖維細胞對不同程度的細胞變性、壞死和組織缺損以及骨創傷的修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4)椎間盤纖維細胞的培養擴展資料

培養方法:

1、分離培養。

成纖維細胞的分離培養一開始並不涉及成骨作用,而主要是用於研究細胞的老化、各種外來因子對細胞的損傷、細胞在體外條件下的惡性轉化、以及某些先天性代謝異常、酶缺陷等。

2、原代培養。

成纖維細胞的原代培養可用酶消化法或組織塊法,其中組織塊法又因其操作簡便、條件易於控制而應用更為普遍。

採用組織塊法則大約在接種後2~3天到1周左右,在接種的皮膚組織塊周圍長出細胞。待細胞融合成片,鋪滿培養容器底壁大部分時即可進行傳代。一般都採用胰蛋白酶(trypsin),將成纖維細胞從底壁消化下來後分瓶作傳代培養。成纖維細胞在體外培養條件下能保持良好的分裂增殖能力。

5、請問心肌成纖維細胞怎樣培養?

博凌科為生物科技-為你解答:用Langendorff灌流消化(膠原酶II)只能取得心肌細胞。建議直接將心臟剪碎,成纖維細胞我們這里一般採用0.05%胰酶消化。無菌條件 取出心臟D-hank's液(PBS也可)漂洗,剪碎心臟加入5倍體積消化液,37C水浴3-5min,反復吹打,靜置,待自然沉降後棄去上清液。剩餘沉 淀再加入約5倍體積0.08%胰蛋白酶及0.1%膠原酶II混合液,反復吹打,大約10分鍾(消化時間往往靠經驗的判斷),離心取沉澱重懸於含 20%BSA的DMEM(有條件可以用Cascade的培養液)。60-90min後更換培養液(差速貼壁,成纖維細胞比心肌細胞貼壁快)。1、胰酶的作用比較強烈,聯合使用膠原酶將膠原纖維充分消化後利於離心時細胞沉澱,提高細胞存活率。另外,消化時間不宜太長,主要憑觀察和經驗來判 斷。離心採用1000rpm 5min。2、酶的配置可以用d-Hank's液或生理鹽水都行。血清的作用主要是終止消化,用一般加了血清的DMEM就行,我們這里是20%胎牛血清。3、貼壁時間:我師兄曾經告訴我2hr,現在我覺得90min已經很好了。4、細胞可以先用台盼藍測定存活率。5、鑒定: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呈梭形、多角形,細胞質透明,細胞核大,呈橢圓形,常含有2-3 個核。IHC可以用I抗體(動物抗人B3、抗波形蛋白、抗血管平滑肌肌動蛋白)其餘基本按IHC的步驟來。

6、組成椎間盤主要是什麼

椎間盤又稱椎間纖維軟骨盤,是由纖維軟骨組成,並連接於上下兩個椎體之間。其結構成分為兩部分:

(1)纖維環:為椎間盤周邊部的纖維軟骨組織,質地堅硬而富有彈性。纖維環前方較厚,因此髓核偏後,故多見其向後方突出或脫出。

(2)髓核:為一種白色的類似粘蛋白物,內含軟骨細胞和纖維母細胞,含有很多水分,藉以調節椎間盤壓力。隨著年齡的增大,含水量減少。如幼年時含水量佔80%以上,老年時則可低於70%。髓核處於纖維環的包圍中,猶如一個滾珠,椎體在其上方滾動,即能將所受壓力傳遞至纖維環,因此椎間盤起著彈性墊的作用,可以緩沖外力。

(3)軟骨板:為透明軟骨,形成椎間盤的上、下壁,與椎體的松質骨相接,並與纖維環融合,將髓核密封其中,因此,當軟骨板完整時,髓核既不易突入上下椎體的松質骨內,也不易向後方突出。

頸椎間盤在頸椎總長度中佔20%~40%,它是椎體間的主要連接結構,而且極富有彈性,故能使其下位椎體所承受的壓力均等,起到緩沖外力的作用,並減緩由足部傳來的外力,使頭部免受震盪。頸椎間盤還參與頸椎活動並可增大運動幅度,其前高後低的結構,使頸椎具有向前凸出的生理彎曲。

7、胚胎幹細胞培養是如何培養的?它的具體操作過程?飼養層細胞是成纖維細胞,那它的詳細作用是什麽?

【推薦】胚胎幹細胞培養標准化操作規程胚胎幹細胞培養標准化操作規程 6/28/01

目錄

一、細胞

二、一般培養-保持胚胎幹細胞處於未分化狀態
培養基
細胞復甦
凍存細胞
明膠包被
細胞傳代

三、體外分化
培養基
包被有多聚鳥氨酸/纖維結合蛋白的培養板(使用或不使用蓋玻片)
體外分化方法

四、移植細胞的准備

細胞

多能性胚胎幹細胞產生於小鼠胚泡
1.表達綠色熒光蛋白(EGFP)的B5-ES細胞。由Dr. Nagy的實驗室制備。
2.D3-ATCC; CRL-1934. 我們得到時大約傳了17代。
3.J1-由Dr. Jaenish的實驗室友情提供。我們得到時大約傳了7-9代。
4.J1rtTA-rtTA表達J1細胞,由Dr. Jaenish的實驗室友情提供。
5.表達黃色熒光蛋白的YC5-ES細胞,由Dr. Nagy的實驗室提供。

一般培養--維持ES細胞處於未分化狀態
ES細胞培養用含有ESGRO(白血病抑制因子)的高糖培養基來阻止細胞的分化。為細胞提供包被有0.1%明膠的平板作為粘附細胞的基質。建議每2-3天從達到80%-90%融合的平板按1:8的比率傳代細胞一次,細胞傳代以後,在將細胞接種在0.1%明膠包被的培養皿之前,通過預先將細胞接種在沒有經過包被的組織培養板2個小時,使分化細胞粘附,從而將分化和未分化細胞分開。將細胞全程置於37℃,5%CO2,100%濕度條件下培養。

培養基
ES:
配製一20×不含DMEM,HS,ESGRO的溶液(該溶液也能用於EB培養基--見下文)。分裝在50ml FALCON管中,(稀釋為2×,每管42ml),貯存在-20℃。通過將21ml該溶液,HS和ESGRO加入450mlDMEM中制備培養基,0.2μm濾膜過濾。貯存於4℃。 註:一瓶DMEM是500ml。

貯存液
DMEM(高糖)
馬血清(HS)
L-谷氨醯胺(200mM)
MEM NEAA(10mM)
HEPES(1M)
β-巰基乙醇(55Mm)
PEST
ESGRO

復甦細胞
細胞被凍存在10%二甲基亞碸(DMSO)中防止結晶的形成,結晶的形成會損害細胞。然而,二甲基亞碸對細胞有毒性,快速的進行細胞復甦是很重要的。

步驟:
1.從液氮中取出一管細胞;
2.將凍存管置於37℃水浴中2分鍾(或放到管內溶液恰好完全溶解);
3.將細胞轉移到一15ml Falcon管中;
4.加入5ml ES培養基(用培養基沖洗凍存管);
5.離心3分鍾;
6.棄上清,用2ml ES培養基重懸細胞,至少吹打10次;
7.接種在明膠包被(見下文)的6孔或6cm組織培養皿;
8.孵育。

凍存細胞
凍存液
90%HS和10%二甲基亞碸

步驟:
1.1×PBS洗細胞並留少許PBS在培養皿內;
2.用細胞刮刀收集細胞;
3.將細胞轉入15ml Falcon管內並離心3分鍾;
4.棄去上清並將細胞重懸於冷的凍存液中(10cm的培養皿用2ml,15cm的培養皿用6-7ml。)
5.分裝於凍存管內,每管1ml;
6.置-80℃過夜,第二天移入液氮。

明膠包被
准備500ml 0.1%明膠溶液
1.將0.5g明膠溶解在500ml無鈣鎂的PBS中(50-65℃水浴15~30分鍾)。
2.最好在溶液沒有冷卻的情況下通過0.2μm濾膜過濾,貯存在4℃。
包被培養板或培養皿
1.加入足量的明膠溶液覆蓋培養平面(15cm培養皿加2ml,10cm培養皿加0.5~1ml,溶液的量並不重要,只要能完全覆蓋培養表面就行了。);
2.置室溫30分鍾;
3.去除明膠溶液,將培養板貯存在包裝袋中室溫放置,最好將板子平方,以免明膠污染蓋子和流出培養板。

細胞傳代
建議每2-3天傳代細胞一次,過度生長的細胞會降低細胞的自然分化率,我們建立了一種純化方法來去除分化細胞,在將細胞接種在明膠包被的培養板上之前,通過將分化細胞黏附在沒有包被的組織培養板上去除分化細胞。純化步驟包含在下面的方法中。

1.去除培養液;
2.1×無鈣鎂PBS洗滌;
3.加入1×胰酶EDTA(10×胰酶EDTA用PBS稀釋。)37℃孵育5分鍾。
4.加入ES培養基使胰酶失活;
5.將細胞轉入15ml離心管中離心3min;
6.去除上清,將細胞重懸於2mlES培養基,至少吹打10-20次。
如果加入培養基的量較少會比較容易將細胞團弄散分開。ES細胞有聚集成團的傾向,傳代過程中仔細將細胞弄散分開很重要。這樣可能會減少細胞的自然分化。
7.將細胞接種在沒有包被的組織培養皿中(使用和一開始同樣規格的培養皿)放入溫箱2小時(分化細胞在該時間內將黏附,而ES細胞仍將保持懸浮);
8.將含有細胞的培養基轉入明膠包被(見下文)的組織培養皿。吹打以確保細胞被分散開(前面已經提到--ES細胞有聚集成團的傾向)
9.建議按1:4-1:10的比率傳代(ATCC)
保持細胞的傳代比率很重要,以我們的經驗,1:8的比率是好的,可以使細胞的自然分化降到最低。當你使用不同規格的培養板進行細胞傳代可以使用表1來計算傳代比率。

體外分化
多能胚胎幹細胞在體內外可以分化為各種類型的細胞。我們的體外分化方法有利於神經前體細胞通過在最少量的培養基內選擇(第3步),在有bFGF存在的情況下擴增(第4步)並最終分化在第5步。細胞全程培養在37℃,5%CO2,100%濕度條件下。
時間線(總時間為27~34天)
第2步;4+1天 第3步;4-10天 第4步;4天 第5步;10-15天

培養基
EB
配製一20×不含DMEM,FBS,ESGRO的溶液(該溶液也能用於ES培養基--見前述)。分裝在50ml FALCON管中,(稀釋為2×,每管42ml),貯存在-20℃。將21ml該溶液和50ml FBS加入450mlDMEM中制備培養基,0.2μm濾膜過濾。貯存於4℃。 註:一瓶DMEM是500ml。
貯存液
DMEM(高糖)
胎牛血清
L-谷氨醯胺(200mM)
MEM NEAA(10mM)
HEPES(1M)
β-巰基乙醇(55Mm)
PEST(P104U/mlS104μg/ml

ITSFn and N3:
配製一20×不含DMEM/F12的溶液。分裝在15ml FALCON管中,(稀釋為1×,ITSFn 7.05ml,N3 12.55ml),0.2μm濾膜過濾,貯存在-20℃。將該溶液加入DMEM/F12中制備培養基,貯存於4℃。
貯存液
DMEM(高糖)
轉鐵蛋白50mg/ml
胰島素5mg/ml
亞硒酸鈉300μM
黃體酮(20μM)
腐胺(100μM)
PEST(P104U/ml S104μg/ml)
層粘連蛋白100μg/ml
纖維連接蛋白250μg/ml
鹼性rhFGF, 10μg/ml
*在第4步將bFGF加入N3培養基使終濃度為10ng/ml。

ITSFn and N3培養基貯存液的准備
使用無菌的溶劑和稀釋液,在分裝之前要對溶液進行過濾,如果因為某些原因溶液在分裝之前沒有進行過濾,需要在管子上標明以便別人在使用時知道該溶液不能直接用於細胞培養。
貯存液 溶劑,貯存液,稀釋劑和儲存
轉鐵蛋白50mg/ml
胰島素5mg/ml
亞硒酸鈉300μM
黃體酮(20μM)
腐胺(100μM)
PEST(P104U/ml S104μg/ml)
層粘連蛋白(100μg/ml)
纖維連接蛋白(250μg/ml )
鹼性rhFGF, (10μg/ml)

包被有多聚鳥氨酸/纖維結合蛋白的培養板(使用或不使用蓋玻片)

包被液的准備
多聚-L-鳥氨酸,15μg/ml
把75ml多聚-L-鳥氨酸和425ml 1×PBS混合。貯存在4℃。
纖維結合蛋白,1μg/ml
把0.5ml纖維結合蛋白和500ml 1×PBS混合。

包被過程:
1.加入多聚-L-鳥氨酸,至少2-3小時(過夜也行)
2.吸出多聚-L-鳥氨酸
3.加入纖維結合蛋白,大約1-2小時
4.吸出纖維結合蛋白,放置30分鍾晾乾
5.貯存在4℃
24孔板用200μl,6孔板用500μl。震盪培養板確保溶液能夠覆蓋蓋玻片或培養孔。有時需要劇烈震盪培養板。

體外分化方法

第1步:ES培養基
在LIF(ESGRO)存在的條件下維持細胞培養

第2步:EB培養基
使用細菌培養皿去除LIF後胚狀體的形成需要4天。
1.分散純化細胞(參見上面的細胞傳代部分)
2.純化2小時後將細胞轉入含有ES培養基的50ml Falcon管中,計數細胞取適量體積放入15ml管中離心3分鍾。
3.用2mlEB培養基重懸細胞,吹打至少10次製成單細胞懸液
4.一個15cm的細菌培養皿接種4~5×106個細胞(1個完全融合的組織培養皿通常足以接種4個同樣規格的細菌培養皿)。
5.2天後更換培養基
將胚狀體轉入錐形管中放置3~5分鍾使細胞沉降。棄去上清,將細胞重懸於新鮮培養基並接種在新的細菌培養皿中。
6.用EB培養基培養的第4天將細胞轉入沒有包被的組織培養皿中(這即是細胞的移植步驟)。1個組織培養皿之中放置1個細菌培養皿,在進行第3步之前一天將胚狀體黏附在同樣規格的培養板上。
形成胚狀體需要4天時間。在EB培養基中再培養1天使胚狀體粘附在組織培養皿的表面。這一天被認為是第2步和第3步的分界。

第3步--ITSFn培養基
在最少量培養基中選擇神經前體細胞
1.在胚狀體接種在組織培養皿一天後將培養基換成ITSFn培養基
2.並非所有胚狀體在這一時期都已經發生粘附,因此在移除培養基時要小心謹慎以使大部分胚狀體留在培養皿內。
3.保持細胞在ITSFn中培養大約10天,根據需要更換培養基--大約每隔一天。
觀察細胞形態,神經樣細胞大約出現在第4到第7天。當神經樣細胞能夠被鑒別時,轉入到第4步。步驟的轉換應該在神經前體細胞出現第一個清晰的標志幾天以後,通常是在第3步的第6到第10天。

第4步-N3培養基+bFGF
通過將神經前體細胞培養在含有10ng/ml bFGF的培養基中進行擴增。
1.PBS洗滌,加入2ml 1×胰酶(1個15cm的培養皿所需胰酶的量根據前文表中的體積)(10×胰酶EDTA用PBS稀釋)
2.37℃孵育5分鍾
3.用4mlEB培養基終止胰酶活性,將細胞轉入錐形管中放置3~5分鍾移出細胞團,將上清移入一新的離心管離心。
4.將細胞重懸於含有bFGF的N3培養基。
5.將細胞接種在包被多聚-L-鳥氨酸/纖維連接蛋白的蓋玻片上(最好將蓋玻片放於24孔培養板或6孔培養板,6孔培養板中每孔放置5個蓋玻片如果是塑料的放置4個,以使最大可能的獲得樣品數量)。24孔板接種3.5×105/孔或6孔板1.7×106/孔。
6.2天後更換培養基

第5步-N3培養基
通過撤除bFGF使神經前體細胞分化
1.細胞被接種在蓋玻片上4天後將培養基換成不含bFGF的N3培養基
2.根據需要換液(大約每隔一天)
3.分化10~15天後固定細胞
移除培養基
PBS洗滌
加入4%福爾馬林
室溫放置30分鍾
PBS洗滌2次
儲存於PBS。長期儲存使用含0.01%疊氮化納的PBS
移植細胞的准備
細胞在胚狀體形成4天以後被移植(相應於體外分化過程中的第2步末細胞被轉種到組織培養板)。正如在前文體外分化中所描述的在移植之前4天開始形成胚狀體。通常再需要一天時間以便將胚狀體移植入一10cm的培養皿。

移植
1.將胚狀體轉移至一15ml 圓錐形管中放置3~5分鍾使胚狀體沉降下來。
細胞被離心3分鍾會更好。放置使之沉降將會去除更多的單個細胞(包括死細胞)而這些細胞可以被離心下來。
2.去除上清將胚狀體重懸於無鈣鎂離子的1×PBS中
3.離心3分鍾
4.去除上清加入1×胰酶(10cm的培養皿加1ml)
5.37℃水浴5分鍾
6.加入5mlEB培養基小心吹打約10次
小心處理細胞很重要,進行細胞傳代分散細胞時不可劇烈吹打。
7.離心2分鍾
8.吸出上清將細胞重懸於500μl EB培養基
9.用光滑的巴斯德吸管小心吹打5次
10.離心2次
11.吸出上清將細胞重懸於100μl EB培養基

煙酸己可鹼標記ES細胞進行移植
1.准備一10μg/ml的煙酸已可鹼染液(雙苯醯亞胺,在冷凍室118)
2.加入1mg(你能稱到的最小量)到5ml EB培養基(製成200μg/ml)
3.將溶液稀釋成10μg/ml (100μl 200μg/ml 溶液和1.9ml EB培養基)
4.如前所述將細胞重懸於2ml煙酸已可鹼染液而不是EB培養基中制備ES細胞懸液,
5.將懸液置於室溫(或冰上)30分鍾
6.離心2分鍾
7.吸出上清將細胞重懸於2ml EB培養基
8.重復一次
9.離心2分鍾
10.吸出上清將細胞重懸於100μl EB培養基並置於冰上。 這是我最近翻譯的一篇有關胚胎幹細胞的文章,譯的不好,但是意思應該還算準確。不好意思,有兩個表格沒有發上,哪位老師告訴我該如何編輯表格。謝謝了! 謝謝,頂! 我也頂 很好的帖子哦!我查了好久終於找到了.萬分感謝! 謝謝,現在還沒用到,就當先了解一下好了。再次謝謝! 謝謝非常感謝 有原文嗎?
如果有可以發到我郵箱(j3104@163.com)嗎?謝謝!! 好貼!

能將英文原文貼上嗎?或者發到我的信箱:adjfchen@hotmail.com

謝謝! 不錯不錯,我這里發一些關於幹細胞的相關知識
幹細胞的概念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的細胞。它包括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幹細胞的發育受多種內在機制和微環境因素的影響。目前人類胚胎幹細胞已可成功地在體外培養。最新研究發現,成體幹細胞可以橫向分化為其他類型的細胞和組織,為幹細胞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基礎。
在胚胎的發生發育中,單個受精卵可以分裂發育為多細胞的組織或器官。在成年動物中,正常的生理代謝或病理損傷也會引起組織或器官的修復再生。胚胎的分化形成和成年組織的再生是幹細胞進一步分化的結果。胚胎幹細胞是全能的,具有分化為幾乎全部組織和器官的能力。而成年組織或器官內的幹細胞一般認為具有組織特異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細胞或組織。
然而,這個觀點目前受到了挑戰。
最新的研究表明,組織特異性幹細胞同樣具有分化成其他細胞或組織的潛能,這為幹細胞的應用開創了更廣泛的空間。
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Self-renewing),能夠產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細胞。幹細胞按照生存階段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 。
1.1 胚胎幹細胞
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細胞)
當受精卵分裂發育成囊胚時,內層細胞團(Inner Cell Mass)的細胞即為胚胎幹細胞。胚胎幹細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並具有分化為體內所有組織的能力。早在1970年Martin Evans已從小鼠中分離出胚胎幹細胞並在體外進行培養。而人的胚胎幹細胞的體外培養直到最近才獲得成功。

進一步說,胚胎幹細胞(ES細胞)是一種高度未分化細胞。它具有發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體動物的所有組織和器官,包括生殖細胞。研究和利用ES細胞是當前生物工程領域的核心問題之一。ES細胞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由於畸胎瘤幹細胞(EC細胞)的發現開始了ES細胞的生物學研究歷程。
目前許多研究工作都是以小鼠ES細胞為研究對象展開的,如:德美醫學小組在去年成功的向試驗鼠體內移植了由ES細胞培養出的神經膠質細胞。此後,密蘇里的研究人員通過鼠胚細胞移植技術,使癱瘓的貓恢復了部分肢體活動能力。隨著ES細胞的研究日益深入,生命科學家對人類ES細胞的了解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98年末,兩個研究小組成功的培養出人類ES細胞,保持了ES細胞分化為各種體細胞的全能性。這樣就使科學家利用人類ES細胞治療各種疾病成為可能。然而,人類ES 細胞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全世界范圍內的很大爭議,出於社會倫理學方面的原因,有些國家甚至明令禁止進行人類ES細胞研究。無論從基礎研究角度來講還是從臨床應用方面來看,人類ES細胞帶給人類的益處遠遠大於在倫理方面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因此要求展開人類ES細胞研究的呼聲也一浪高似一浪。
1.2 成體幹細胞
成年動物的許多組織和器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統,具有修復和再生的能力。成體幹細胞在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在特定條件下,成體幹細胞或者產生新的幹細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細胞,從而使組織和器官保持生長和衰退的動態平衡。過去認為成體幹細胞主要包括上皮幹細胞和造血幹細胞。最近研究表明,以往認為不能再生的神經組織仍然包含神經幹細胞,說明成體幹細胞普遍存在,問題是如何尋找和分離各種組織特異性幹細胞。成體幹細胞經常位於特定的微環境中。微環境中的間質細胞能夠產生一系列生長因子或配體,與幹細胞相互作用,控制幹細胞的更新和分化。
1.3 造血干細
造血幹細胞是體內各種血細胞的唯一來源,它主要存在於骨髓、外周血、臍帶血中。今年年初,協和醫大血液學研究所的龐文新又在肌肉組織中發現了具有造血潛能的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的移植是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先天性遺傳疾病以及多發性和轉移性惡性腫瘤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8、纖維環有沒有再生功能?

理論上有。
纖維環,位於椎間盤的周緣部,由纖維軟骨組成,纖維環的纖維在椎體間斜行,在橫切面上排列成同心環狀。(來自網路)
纖維環細胞密度為9000個細胞/mm,其外層的細胞呈梭型,主要屬於纖維細胞,內層細胞呈圓形,主要屬於軟骨細胞。(來自網路)
一般來說,只要不是神經細胞,都可以再生。就是說,構成纖維環的細胞是可以再生的,也就是說纖維環理論上可以再生。
但是這種自然再生的速度是非常緩慢的。
樓上那位很好心,只是理解有誤。說去做核磁的,其實那是為了醫生讓你明確椎管內的情況。而神經什麼的,是說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這個也還是突出的問題~~!

9、成纖維細胞可以與內皮祖細胞共培養嗎

神經元與膠質細胞共培養用什麼培養基培養基的選擇:細胞培養是實驗室里最常見和最基本的實驗了,但卻不是最簡單的。別小看細胞培養,這里可蘊含著大學問。有時候細胞狀態不好,轉染、葯篩這些實驗根本就沒法做。影響細胞培養的因素很多,讓我們先從培養基和血清說起。◆MEM是由Eagle』s基礎培養基(BME)發展而來的,其中增加了組分的范圍及濃度。◆改良的BEM(DMEM)培養基是為小鼠成纖維細胞設計的,現在常用於貼壁細胞的培養。DMEM的氨基酸濃度是MEM的兩倍,維生素濃度是MEM的4倍,採用雙倍的HCO3-和CO2濃度起到更好的緩沖作用。最初的配方中葡萄糖含量為1000mg/L,後來為了某些細胞的生長需要,將葡萄糖含量又調整為4500mg/L,這就是大家常說的低糖和高糖了。◆aMEM含有附加的氨基酸、維生素以及核苷和脂肪酸,它可廣泛應用於各種細胞類型,包括對營養成分要求苛刻的細胞。◆Ham』sF12是為在低血清濃度下克隆CHO細胞而設計的,現在也廣泛應用於克隆形成率的分析及原代培養。F12還可以與DMEM等體積混合使用,得到一種高濃度與成分多樣化相結合的產物,這種培養基已應用於許多原代培養及更難養的細胞系的培養。◆RPMI1640培養基是專為淋巴細胞培養而設計的,現在已廣泛應用於懸浮細胞的培養。准備幾種培養基,然後花大約兩周的時間做一個簡單的細胞生長實驗,來選擇其中最適合的。以前大部分實驗室都是用乾粉培養基,但配製過程就較為繁瑣,要溶解、調pH值,過濾,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濃度誤差,而且有些實驗室的水質並不理想,所以培養的效果會有差異。

10、為什麼體外培養成纖維細胞,要加谷氨醯胺

L-谷氨醯胺脫掉氨基後,L-谷氨醯胺可作為培養細胞的能量來源、參與蛋白質的合成和核酸代謝。L-谷氨醯胺在溶液中經過一段時間後會降解。L-谷氨醯胺的降解導致氨的形成,而氨對於一些細胞具有毒性。所以最好用的時候補加。

與椎間盤纖維細胞的培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