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椎間盤鏡技術管理規范

椎間盤鏡技術管理規范

發布時間:2020-03-29 01:04:29

1、手術分級制度的分級標准

手術依據其技術難度、復雜性和風險度,將手術分為四級:

1、一級手術:手術過程簡單、技術難度較低、、風險度較小的各種手術。

2、二級手術:手術過程不復雜、技術難度一般、風險度中等的各種手術。

3、三級手術:手術過程較復雜、技術難度較大、風險度較大的各種手術。

4、四級手術:手術過程復雜、技術難度大、風險度大的各種手術。

(1)椎間盤鏡技術管理規范擴展資料

手術許可權

(一)低年資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主持一級手術。

(二)高年資住院醫師:在熟練掌握一級手術的基礎上,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可逐步開展二級手術。

(三)低年資主治醫師:可主持二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三級手術。

(四)高年資主治醫師:可主持三級手術。

(五)低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三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四級手術。

(六)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四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或根據實際情況可主持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及科研項目手術。

(七)主任醫師:可主持四級手術以及一般新技術、新項目手術或經主管部門批準的高風險科研項目手術。

(八)對資格准入手術,除必須符合上述規定外,手術主持人還必須是已獲得相應專項手術的准入資格者。

參考資料

網路-手術分級制度



2、針對機械傷害應如何處理?

1.機械傷害在工程機械零部件的拆卸、清洗、修復過程中,零部件的稜角、銳邊容易引起人員劃傷和刺傷;一些放置不穩的零部件、工具滑落易引起人員砸傷;一些露天存放的維修設備,如簡易起重機等,因鋼絲繩銹蝕極易發生斷裂。為避免這些機械傷害威脅維修人員的健康和安全,可採取以下防範措施: (1)增強維修人員的安全意識。 (2)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維修人員應對維修對象和發生傷害的可能性做好安全防護。 (3)定期對用於維修的設備、工具進行檢查更新,排除安全隱患。 2.振動和雜訊傷害振動與雜訊污染主要是由維修設備和工具產生。維修人員操作氣動、電動或沖擊工具時,強烈的振動傳遞到操作者的手臂上,久之會使人產生不適,甚至造成關節或血管等疾病。避免振動、雜訊傷害的措施如下: (1)及時維護和潤滑設備,使設備運行良好,並對鼓風機等雜訊大的設備安裝消聲器,並進行隔聲處理。 (2)改進工藝及操作方式,如用液壓代替鍛壓,用電、氣焊接代替鉚接等;採取減振、隔振技術,提高回轉件的動平衡性能,減輕振動雜訊。 3.化學物質傷害維修過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主要是油料,包括煤油、汽油、洗滌油、潤滑油、液壓油、潤滑脂、粘結劑和清洗劑。煤油揮發性較小,含鉛量高,接觸時會引發接觸部位皮膚發白,且對腦部刺激很大;汽油和洗滌油均屬高揮發性油料,用其清洗零件時,產生的油氣會強烈刺激呼吸道,造成嗅覺功能損傷,並且由於對皮膚具有脫脂作用,會導致手部乾裂;液壓油、潤滑油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容易通過皮膚滲入體內損傷神經系統;膠粘劑中的苯和甲醛,會導致神經等人體系統功能性損傷,使人出現頭痛、乏力、頭暈等症狀;此外,焊接過程中產生的電焊煙塵、金屬氣體、氟化氫、氮氫化合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也會危害維修人員的健康。為避免化學物質傷害,可採取以下防範措施: (1)優先採用污染小、傷害低的油料。維修人員要詳細了解各種油料的特性、危害機理、致病方式,並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2)應根據需要備好相應的防護裝備和用品。維修人員在接觸滲透性強的液壓油、潤滑油時,應戴上橡膠手套和護目鏡;使用煤油、汽油等揮發性較強的油,應注意防火並配備滅火設備。 (3)要盡量選擇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維修及加工工藝,如機加工中可採用干磨削和干銑削,減少油液和乳化液的使用。 (4)對產生的廢棄物要進行分類,對廢水、廢油、廢渣應採取分離凈化處理措施。 4.電磁輻射傷害工程機械表面修復新技術中的等離子噴塗、超聲波焊接、高頻感應加熱等,都存在電磁輻射污染問題。長期在電磁輻射作用下,人員會出現乏力、記憶力減退為主的症狀,還會出現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胸悶及激動和脫發等症狀。為此,應採取以下防範措施: (1)對電器設備集中的地方應設置隔離帶,從而在較大范圍內控制電磁輻射危害。 (2)將某種輻射能量吸收作用強的材料撒於電磁輻射源外圍,可將場源附近輻射降到最低。 (3)在輻射強度較高的場所作業時,要配戴防護用品。

3、用金山是么?呼嘯戰神3的屬性和技能怎麼改?我只會改錢

天啊,還有人在玩這個,真的好感動,好久不玩了,希望你不要去改,那會很無聊的,戰略游戲玩的就是思路,都改滿了是毫無樂趣的。

4、請問北京膝關節游離體關節鏡手術的大概費用、比較好的醫院

你好,如果是單純的膝關節游離體.治療起來還是很方便快捷的.一般三級以上醫院(有骨科的)都可以做.如果說比較專業的話,還是去北京積水潭醫院.
http://www.baidu.com/s?cl=3&wd=%B1%B1%BE%A9%BB%FD%CB%AE%CC%B6%D2%BD%D4%BA
其他一些還應該包括:
1、韌帶半月板在檢查時不知道有沒有問題?如果沒有的話,那麼手術清除游離體是簡單而又快捷的事情。沒有意外的話,採用關節鏡手術,術後4天出院,不影響走路,膝關節會短期無力,不過慢慢就好了,而且也不會有任何並發症,費用1萬上下。
2、如果膝關節受過傷,影響到膝蓋的活動度,那麼可以判斷韌帶或者半月板可能受損,一樣可以採用關節鏡手術,修復半月板或者韌帶,並且清理游離體,不過術後要1周才能出院,而且恢復期要長一些,費用從1萬到2萬不等,視病情而定。
PS:本人做過關節鏡手術,不過病情比較嚴重,韌帶重建,術後8天出院,2個月扔拐,3個月正常生活了。同病房的很多人做半月板修復、游離體清除等小手術,所以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只要經濟條件允許,盡快手術,像你這種手術術後沒幾天就和正常人一樣了,沒任何影響的,只要切忌半年內不要做對抗運動,1年後就又生龍活虎了,不要擔心。
祝你母親健康長壽,祝你快樂.

5、椎間盤內窺鏡微創手術有什麼後遺症

熟練的手術者施行的手術出現並發症和後遺症的機會並不多
文獻上能夠看到的並發症和後遺症有以下這些:
手術中發生的,大出血
手術後出現的,椎間盤感染,椎間盤炎
脊神經損傷
術後慢性腰痛
椎間不穩定等

6、本人急需一些去野外生存,探險的基本求生技能,越多越好,謝謝!

級別:新手
7月15日 12:17 1. 野外險情的預防和處置

(1)如何避免雷擊

野外活動中存在遭受雷擊的危險性。但是通過採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可以顯著地降低這種危險性:①預知打雷和雷擊。先看到亂積雲變大,不久即變成雷雲,趕緊到安全地方躲一躲。收音機中有刺耳的雜音、忽下大粒雨滴也是打雷的預兆。②跑 向低地。③遠離高樹或密葉樹林。④遠離鐵塔,去除身上的金屬物,裝入塑料袋中。⑤如在水域活動,要趕緊上岸。⑥不要聚集在一起,應分散開。⑦小屋內、汽車內、岩背陰處或凹處也是很好的躲避之處,但注意不要靠牆。

(2)應對落石、雪崩

由高處掉落的一塊小石頭有時也會嚴重傷人,甚至致人死亡。因此在山間行走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落石標志,要仔細觀察,分辨浮石,一般講在多石頭的地方,浮石的顏色比周圍石頭新;通過易發生落石區域時,應戴好安全帽或用厚衣服蒙住頭,快速通過;盡量提早發現落石,及時避讓,避免意外傷害;行走中不小心踏落石頭時,要立刻喊出聲,通知下面的同伴。

雪崩的威脅非常大。因此,進行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時,首先要向當地住戶打聽哪些地方有潛在危險,以避開經常發生雪崩的地區。由地貌特徵也能判斷雪崩常發地區,如山坡上有雪崩大槽,山坡上方有懸浮的冰川,山脊上有雪檐等。雪崩前,有雪塊、冰片落下,這時要確認冰落的方向,然後再決定逃離方向。一旦來不及逃脫而捲入雪崩,手腳要快速地像游泳一樣運動,盡量使頭部浮在雪上,同時拋出身上攜帶的一些物品作為標識物,以便別人知道你被雪埋的具體位置,及時營救。

(3)迷路時

在山野,尤其是在深山密林中行走時,稍不留神就會發生迷路,這時要保持沉著冷靜,然後採取適當的措施。①回到認識的地方。平時在行進的休息間歇要多注意周圍的風景和標志,一旦迷失方向,最好回到自己認識的地方,用羅盤和地圖確定所處的位置及目的地方位,重新開始行走。折返時不要直走下坡路,因為下坡路視野小,方向不易確認,這是很危險的。②做好山路標志。在山野行進時要注意曾經走過的人留下的用塑料帶、樹枝或石頭作的記號。走在前面開路的人,遇到特殊狀況時,要做標志通知後面的人。③如果迷路時天色已晚或從山崖落下受傷,動彈不得,無法按照預定時間到達目的地,這時應做深呼吸,保持鎮靜,不要冒然離開,在原地露宿,減少體力消耗,同時想辦

法發出求救信號靜待救援。

(4)溺水時

在江河湖海中遇到復雜水情而無法駕馭時,千萬不要慌張著急,想辦法讓自己浮在水面上,保持浮姿,任水沖流,並注意水波流向,再一點一點由水平方嚮往岸邊移動。在拯救溺水者時,首先考慮用竹竿、樹枝、繩索拖拉,或者用大木頭、塑料桶等能很好地浮於水面的物體作為浮具實施間接救護,實在無法解決問題了才入水施行直接救護。如果被救上岸的溺水者神志不清,就要採取急救措施,施行心肺復甦術(CPR)。

2. 野外傷病的急救

在野外生存生活實踐中,常會遇到一些意外受傷和突發疾病,掌握一些常用的傷病急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感到身體不適時

身體不舒服,感到頭昏腦脹時,應放鬆心情,躺卧下來,解開束縛身體的衣物或包袱。告訴同行者自己的症狀是發冷還是發熱、何處發痛?然後再考慮處理辦法。如果臉色發紅,呼吸急促,不出汗,這很可能是中暑,應將不適者抬到樹蔭下休息,並將頭部墊高,身體平卧,保持安靜,注意降溫,同時可服用人丹、十滴水、淡鹽開水等。有嘔吐症狀時,要取俯卧姿勢,右手放在下巴下作枕頭,放鬆身體,嘔吐後應漱口,並安靜休息,如症狀加重,則趕快送醫院。打噴嚏、發寒、頭痛是感冒初期的症狀,使用普通感冒葯,多休息即可治癒,如果在野外露營時患感冒,應注意多吃溫熱食物,保暖,早睡,讓身體出汗,症狀就會有好轉,如果遲遲不退燒,可服用解熱劑。腹痛的原因很多,依部位判斷,左下腹部發痛,可能是食物中毒,或者身體受涼,服用正露丸這類葯品,並注意保暖腹部,放鬆靜躺休息即可痊癒;右下腹部發痛,有闌尾炎的危險,可先服用止痛劑,並迅速送醫院治療;胃部發痛、發燒、惡心時,可服用腸胃葯治療。

(2)被昆蟲叮咬或蜇傷

一般情況下,被蚊子、跳蚤、臭蟲等叮咬,野蜂、毛毛蟲等蜇傷,蜈蚣、螞蟥等咬傷,塗上風油精、萬金油,或口水、肥皂,即能起到消炎、止癢作用;被野蜂蜇傷後,會產生劇痛、眼花惡心等症狀,如果發現蜂尾部的毒腺及螫針還留在傷口上,應該用小鑷子或小鉗子拔除,不要用手掐。隨後用醋酸塗擦傷口,消腫止痛,也可用野菊花葉、夏枯草搗爛敷傷口;遭到螞蟥叮咬時,不要使勁往外拉,以免拉斷而將螞蟥的吸盤留在傷口內,引起傷口發炎、潰爛。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用手掌在旁邊拍擊,螞蟥受到驚嚇會自動調下來,也可用風油精、食鹽灑在螞蟥身上,或用煙頭燙;人的皮膚受到毛毛蟲身上毒毛的侵害,會感到辣、癢、痛,並伴有紅腫症狀。這時應小心地將毛毛蟲從身上清除,再用膠布粘在皮膚上,揭下時可以將毒毛去除。還可以采些馬齒莧、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熱解毒的草葯搗爛後塗擦或外敷。如果全身出現皮疹,可服用撲爾敏等抗過敏葯;由於毒蠍子、毒蜈蚣等的毒性比較大,遭到襲擊後應採用對付蛇傷的方法處理。

(3)被蛇咬傷

①如何判斷是否被毒蛇咬傷。從外表看,無毒蛇的頭部呈橢圓形,尾部細長,體表花紋多不明顯,如火赤練蛇、烏風蛇等,毒蛇的頭部呈三角形,一般頭大頸細,尾短而突然變細,表皮花紋比較鮮艷,如五步蛇、蝮蛇、竹葉青、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等(但眼鏡蛇、銀環蛇的頭部不呈三角形);從傷口看,由於毒蛇都有毒牙,傷口上會留有兩顆毒牙的大牙印,而無毒蛇留下的傷口是一排整齊的牙印;從時間看,如果咬傷後15分鍾內出現紅腫並疼痛,則有可能是被毒蛇咬了。②被毒蛇咬傷後的急救。咬傷後不要劇烈奔跑,以減慢人體對蛇毒的吸收和蛇毒在人體內的傳播速度,減輕全身反應;記住傷口的形態,詳細告知急救的醫務人員,如果把蛇打死,則帶上死蛇,以便醫務人員及時、正確地給以治療;被毒蛇咬傷後,應立即用柔軟的繩或帶結扎在傷口上方,以阻斷靜脈血和淋巴液的迴流,減少毒液吸收,防止毒素擴散;應急排毒。立即用冷茶、冷開水或泉水沖洗傷口,有條件的話可用生理鹽水、肥皂水、雙氧水、千分之一的過錳酸鉀溶液、四千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沖洗。施行刀刺排毒,用清潔的小苗刀、痧刀、三棱針或其它干凈的利器挑破傷口,不要太深,以劃破兩個毒牙痕間的皮膚為原則,或在傷口周圍的皮膚上,用小苗刀挑數孔,刀口如米粒大小,這樣就可防止傷口閉塞,使毒液外流,刀刺後應馬上清洗傷口,從上而下向傷口不斷擠壓15分鍾左右,擠出毒液。如果傷口裡的毒液不能暢通外流,可用吸吮排毒法,採用拔火罐、針筒前端套一條橡皮管來抽吸毒液,無工具時可直接用嘴吸吮,但必須注意安全,邊吸邊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內服、外敷葯物,具體用什麼蛇葯,應根據當時當地能立即採到為原則,靈活運用。③避免被蛇咬,在山野中行走時,不要隨便將手插入樹洞或岩石空隙等蛇在白天的休息之處,手中持一小棍或樹枝,行走時「打草驚蛇」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避免被蛇咬的方法。

(4)損傷出血的急救法

在野外,有時因意外而造成身體某部位損傷出血,小的出血無需特殊處理可以自行癒合,而嚴重出血常會危及生命,須採用緊急的止血措施。如果是一點傷口,用手指或清潔布塊直接壓在傷口上面即可止血,血滲透布塊應反復替換,直到出血減弱,這時才用消毒紗布蓋好,綳帶固定。如果是切傷或砍傷,血流不止,這是動脈出血,危險性很大,必須用止血帶止血,但注意止血帶扎緊後應有間隔的松開再扎緊,以免被捆紮處以下的肢體血液循環完全中斷而引起肢體壞死。另外還可用清潔的紗布或止血棉等止血劑填塞在傷口內,再用加壓綳帶固定。

(5)骨折及扭傷

野外生存生活實踐中,腳滑倒或身體失去平衡而摔倒很容易發生骨折、脫臼或扭傷。發生骨折或扭傷時,首先應保持安靜休息,不要勉強走動,使傷口惡化。接著可用河水、冰、雪等冷卻患部,千萬不要按摩。然後用木板或代替物夾住患部,用綳帶加壓固定。抬高患部,超過心臟。最後送往醫院,搬運時應小心謹慎,一般可採用兩人做手椅、單人背負、兩人攙扶、擔架搬運的方法。對於脊椎受傷的患者,一定要放在平坦而堅固的擔架上固定後送往醫院,身體不能彎曲,否則可能會造成脊髓損傷而導致癱瘓。

3. 求救信號的發放與識別

遇難時獲救的首要前提是與外界取得聯系,使他人知道你的處境。SOS(Save Our Soul)是國際通用的求救信號,可以在地上寫出或通過無線電發報,也可用旗語通訊方式打出或者通過其他方式發出代碼。另外,幾乎任何重復三次的行動都象徵著尋求援助。如點燃三堆火,製造三股濃煙,發出三聲響亮的口哨、槍響或三次火光閃耀。如果使用聲音或燈光信號,在每組發送三次信號後,間隔1分鍾時間,然後再重復。

(1)煙、火信號

燃放三堆煙、火是國際通行的求救信號。將火堆擺成三角形,間隔相同最為理想,可方便點燃。在白天,煙霧是良好的定位器,所以火堆要添加膠片、青樹葉等散發煙霧的材料,濃煙升空後與周圍環境形成強烈對比,易受人注意。在夜間或深綠色的叢林中亮色濃煙十分醒目。添加綠草、樹葉、苔蘚和蕨類植物都會產生濃煙。黑色煙霧在雪地或沙漠中最醒目,橡膠和汽油可產生黑煙。

信號火種不可能整天燃燒,但應隨時准備妥當,使燃料保持乾燥、易於燃燒,一旦有任何飛機路過,就盡快點燃救助。白樺樹皮是十分理想的燃料。為了盡快點火,可以利用汽油,但不可直接傾倒於燃料上。要用一些布料做燈芯帶,在汽油中浸泡,然後放在燃料堆上,將汽油罐移至安全地點後才能點燃。切記在周圍准備一些青綠的樹皮、油料或橡膠,以放出濃煙。

(2)地對空信號

尋找一大片開闊地,設置易被空中救援人員觀察發現的信號,信號的規格以每個長10米,寬3米,各信號之間間隔3米為宜。「I」——有傷勢嚴重的病人需立即轉移或需要醫生;「F」——需要食物和飲用水;「II」——需要葯品;「LL」——一切都好;「X」——不能行動;「→」——按這一路線運動。

(3)其他信號

①光信號。利用陽光和一個反射鏡或玻璃、金屬鉑片等任何明亮的材料即可反射出信號光。持續的反射將產生長線和圓點,這是莫爾斯代碼的一種。②旗語信號。左右揮動表示需救援,要求先向左長劃,再向右短劃。

4. 組織實施時的安全措施

在組織野外生存生活綜合訓練過程中,作為組織實施者應有考慮周詳的安全措施。

(1)作好縝密完整的訓練計劃和充分的物質准備,包括活動目的、路線、日期、分工、紀律、裝備、物品、學生檔案、如何總結等,並讓每位學生徹底了解。

(2)健康管理。長距離和高難度的教學訓練,出發前應對學生進行健康檢查,尤其是對那些平時運動較少的學生,更需認真檢查,如有不適宜的情況,則應停止野外生存生活訓練。

(3)組織必要的體能、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培訓。

(4)組織者與保險公司的業務部門直接商定參加普通意外傷害保險或特種意外傷害保險事宜,從而使組織者和參與者獲得較大的風險保障。

(5)組織隊伍。將隊伍分成5~12人一組,安排有經驗、有責任感的教師或學生擔任組長,整個隊伍不可拉得太長,應經常保持前後呼應的狀態,要約定一些聯絡信號。還應安排有責任感、對活動計劃十分了解、有經驗的人擔任留守。配備醫務人員。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中遇到安全問題時,至關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如果你冷靜地把你能做的安全措施都做好了,很有可能會轉危為安。否則,把時間用於無謂的害怕和恐懼上,可能會帶來本不應有的災難。另外,本文所述及的是一些處置安全問題的基本常識,是否能靈活運用,在遇險時採取最為適當措施,就要看臨場經驗和意志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措施只是臨時的應急辦法,最終要請醫務人員或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7、濟南武警總醫院的基本信息

簡介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山東省總隊醫院始建於1950年,
是一所集醫療、保健、預防、科研、教學為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院。 醫院設備先進,設施齊全,擁有核磁共振機、多排螺旋CT、數字胃腸機、C型臂X線機、數字式攝片機、東芝8000彩超、電子胃鏡、經顱彩色多普勒機、多功能麻醉機,椎間盤鏡、腹腔鏡、關節鏡、胸腔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大型高、精、尖醫療設備,確保了各種疑難病症的診斷和治療的需要。
醫院十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採取內引外聯、多種渠道培養的途徑,使一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醫學人才成為醫院專家群的骨幹力量。現有高級職稱人員72名,中級職稱人員122人。有12名專家因有特殊貢獻被國家和軍隊年終獎享受特殊律貼。高素質的專家隊伍增強了醫院的科研力量,近年來,醫院的醫療成果先後榮獲國際金獎2項、國際銀獎2項、武警部隊及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2項,二等獎52項,三等獎74項,獲國家專利28項,發表醫學論文819篇,名列武警部隊前茅。
現代化的設備、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醫院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之相伴而來的是醫療技術的長足進步。該先後開展了冠狀動脈造影、心臟血管支架術、腦血管疾病造影、融栓、支架介入治療技術、體內伽瑪刀治療腫瘤技術、腹腔鏡診療技術、鼻內窺鏡治療技術、顱腦腫瘤外科技術、內窺鏡下消化系統疾病診療技術、骨性畸形矯治術等多項高新技術,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醫院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心內科、消化內科、骨科、泌尿外科、耳鼻喉頭頸外科、眼科、腫瘤科是重點科室,在行業內及人民群眾中享有良好的聲譽。
醫院擁有現代化的舒適、優雅的檢查場所。醫院的功能科室候診環境明亮舒適,設備配套先進、潔凈明亮、布局合理。此外還配備高質量的消毒供應室,並實現了信息化管理。 醫院黨委「一班人」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把握時代的脈搏,適應醫療市場的新變化、新需求,狠抓以深化改革、質量建院、科技興院、更新觀念為主要內容的四項工程建設,不斷創新管理機制和服務理念,大興名醫、名科、名院戰略,形成了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良好格局。
醫院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尊嚴和就醫權利,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讓來院的患者隨時、隨處感受到人性化服務帶來的方便。門診各樓層都設有導診員,醫療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對住院患者實行全程優質服務。特別是急救中心24小時向群眾提供免費接診服務,受到群眾的歡迎。

8、控制手臂力量的神經是什麼神經?

軀體運動神經。

9、治療腰間盤突出最好的葯

該病治療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尤其對症狀較輕,病程較短的患者首選非手術治療包括(生活管理,物理治療,葯物治療)對於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患者,可以根據病情考慮進行脊柱微創技術治療,尤其是經皮脊柱內鏡治療,而對於部分病情嚴重無微創技術治理適應症的患者可以考慮開放手術治療

對於初次發作或者症狀較輕,病程較短的患者,休息後症狀可以自行緩解的患者,由於全身疾病或者局部皮膚疾病不能實行手術者,不同意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以採用保守治療具體治療方案包括:
卧床休息一般卧床3-4周,腰圍保護,適當下地活動;
使用消炎鎮痛葯物治療;

靜脈輸入甘露醇減輕神經根水腫治療;

牽引治療,其中骨盆牽引最常用;
理療針灸,按摩(專業醫生指導下)運動治療,醫療體操等。。

10、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體質特徵,工具製作技術,生活情況和用火,穿著

元謀人
中國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化石。它是迄今所知中國境內年代最早的直立人。1965年5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在雲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附近發現。這里地處元謀盆地邊緣,盆地內出露一套厚達695米的河湖相沉積。從下到上分為4段28層。元謀人牙發現於第4段第22層中。此後,又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製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元謀人的地質時代屬早更新世,據古地磁斷代,年代為距今170萬年。

元謀人化石包括兩枚上內側門齒,一左一右,屬於同一成年人個體。齒冠保存完整,齒根末梢殘缺,表面有碎小裂紋,裂紋中填有褐色粘土。這兩枚牙齒很粗壯,唇面比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復雜,具有明顯的原始性質,被命名為 「元謀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俗稱「元謀人」。(見彩圖元謀人牙齒化石)

先後出土的石製品共7件,人工痕跡清楚。原料為脈石英,器型不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們和人牙雖不居於同一水平面上,但層位大致相同,距離又不遠,應是元謀人製作和使用的。發現的炭屑多摻雜在粘土和粉砂質粘土中,少量在礫石凸鏡體里。炭屑大致分為3層,每層間距30~50厘米。炭屑常常和哺乳動物化石伴生。最大的炭屑直徑可達15毫米,小的為1毫米左右。在4厘米×3厘米的平面上,1毫米以上的炭屑達16粒之多。此外還發現兩塊黑色的骨頭,經鑒定可能是被燒過的。研究者認為,這些是當時人類用火的痕跡。這一發現,和在距今約180萬年前的西侯度文化中發現的燒骨,如確系人工用火證據,則把人類用火的歷史大大提前。

與元謀人共生的哺乳動物化石,有泥河灣劍齒虎、桑氏縞鬣狗、雲南馬、爪蹄獸、中國犀、山西軸鹿等29種,絕種動物幾乎佔100%,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佔38.8%,這表明元謀人的生存時代不會晚於早更新世。有人根據動物化石及植物孢粉分析,認為當時的自然環境呈森林草原景觀,氣候比現在涼爽。關於元謀人的「絕對」年代問題,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用古地磁方法測定,為距今170±10萬年;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根據古地磁分析和對比,認為是164萬年。但也有人認為不應超過73萬年,即可能為距今60萬至50萬年或更晚一些

北京人
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化石。屬直立人。發現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堆積中,同時出土大量石製品、骨器和用火遺跡。北京人的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的明德-里斯間冰期,據鈾系法斷代、裂變徑跡法斷代及古地磁斷代,年代為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

發現和意義 1918年,中國北洋政府礦政顧問、瑞典地質和考古學家安特生在周口店發現一處含動物化石的裂隙堆積。1921年,安特生和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等人在當地群眾引導下,在龍骨山北坡又找到一處更大、更豐富的含化石地點,即後來聞名於世的北京人遺址——「周口店第 1地點」。1921和1923年,先後發掘出兩顆人牙,並定為人屬。由於這一發現,1927年在周口店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系統發掘,由瑞典古脊椎動物學家B.步林和中國地質學家李捷主持。當年又發現 1顆人的左下恆臼齒。北京協和醫學院解剖科主任、加拿大籍解剖學家步達生,對先後發現的 3顆牙齒進行了研究,給這一從未見到過的古人類定了個拉丁語化的學名——Sinanthropus pekinensis(曾譯「北京中國猿人」,原意應為「北京中國人」)。美國古生物學家葛利普(1870~1946)則給了它一個俗名:「北京人」(Peking man)。現在已把他的「屬」、「種」和爪哇人合並,另建立了一個「亞種」,改稱為「北京直立人」(Homo erectus pekinensis)。1929年,在中國考古學家裴文中獨自主持下,於12月2日下午發現了一個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這一消息的公布,震動了世界學術界。在此之前,雖然德國的尼安德特人、爪哇的「直立人」(見爪哇人)和德國的海德堡人的遺骨已經問世,但這些發現由於保守思想的束縛並未得到學術界的公認;即使在持進化論的學者當中,對於人類的起源問題和這些發現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地位,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自從北京人頭蓋骨發現以後,特別是隨後又發現了石器和用火遺跡,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肯定,從而基本上明確了人類進化的序列,為「從猿到人」的偉大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1937年,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了侵華戰爭,周口店的發掘工作被迫中斷。當時已發現的北京人頭蓋骨共有5個,此外還有頭骨碎片、面骨、下頜骨、股骨、肱骨、鎖骨、月骨等以及牙齒147顆。這些珍貴的標本,於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全部在幾個美國人手裡弄得下落不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口店的發掘得到恢復。多次發掘,又發現北京人的牙齒5顆,下頜骨一具;1966年還從靠頂部的堆積中發現一個殘破的頭蓋骨。此外,又從1937年前發現的碎骨中認出一段上臂骨和一段脛骨。如果把前後的發現都計算在內,總共得到了屬於40多個個體的北京人化石。同時,發現了不下10萬件石製品,以及豐富的骨器、角器和用火遺跡。北京人遺址的材料,在全世界發現的同一階段人類遺址的材料中,是最豐富也是最系統的,為研究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及其文化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地層堆積和年代 北京人遺址的堆積物厚40米以上。上部的34米為含化石的堆積,依岩性變化自上而下可分為13層,主要由洞內崩坍的石灰岩碎塊和流水帶入洞內的粘土、粉砂等殘積物構成。在堆積物中還有北京人用火留下的灰燼。較大的灰燼層有4個,第4層的灰燼最厚處超過6米。從第13層以上發現動物化石,這一層還出土了幾件石器,表明已有早期人類活動。

根據動物化石的性質,第11~13層的時代與遺址以南約 1.5公里的周口店第13地點相當。後者亦為洞穴堆積,發現有石製品、灰燼、燒骨和哺乳動物化石,是周口店一帶最早的遺存。和北京人遺址第1~3層時代大體相當的,有周口店第15、第4和第3等地點。其中周口店第15地點出土的材料最豐富,有大量動物化石和石製品,還有灰燼和燒骨。另外兩個地點遺物不多,但在第4地點曾發現一顆人牙,從而成為周口店地區除北京人遺址、山頂洞遺址以外又一個出土人類化石的地點。這3個地點的時代,有的研究者根據存在赤鹿等時代較晚的化石的事實,認為可能已經到了晚更新世的初期

對於北京人遺址時代問題的研究有一個發展過程。當初,安特生和師丹斯基認為是上新世。到了20年代末,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1881~1955)和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家楊鍾健等,以動物群的性質為主要依據,判明這個遺址屬於比泥河灣期晚而比黃土期早的中更新世。60年代藍田人遺址發現後,有人提出將華北中更新世劃分為早、晚兩期的主張,早期以含公王嶺動物群的藍田人遺址為代表,晚期以含周口店動物群的北京人遺址為代表(見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1976年後,採用鈾系法、裂變徑跡法、古地磁法等多種方法,測定了北京人遺址的年代,得知第13層以上為距今70萬至20萬年左右,第14層以下早於距今70萬年。

體質特徵 北京人頭骨的最寬處在左右耳孔稍上處,向上逐漸變窄,剖面呈拋物線形。這與現代人頭骨的最寬處上移到腦顱的中部不同,和尼安德特人相比也低一些。北京人的頭蓋骨低平,額向後傾,雖已比猿類增高,但低於現代人,比尼安德特人也稍低。北京人的腦量平均為1043立方厘米,介於猿和現代人之間。他們的頭蓋骨比現代人約厚一倍。眉嵴粗壯,向前突出,左右互相連接。顱頂正中有明顯的矢狀嵴,頭骨後部有發達的枕骨圓枕。北京人面部較短,吻部前伸,沒有下頦。有扁而寬的鼻骨和顴骨,顴骨面朝前,這表明他們有寬鼻子和低而扁平的面孔。下頜骨的內面靠前部有明顯的下頜圓枕。他們的牙齒,無論齒冠或齒根都比猿類弱小,齒冠的紋理也簡單,但比現代人粗大、復雜得多。另外,犬齒和上內側門齒的舌面,有由底結節伸向切緣的指狀突;上內側和外側門齒的舌面為明顯的鏟形。北京人的頭部保存的原始性質和爪哇人相似,因而它們同屬於直立人發展階段。北京人的門齒呈鏟形,有寬鼻子和低而扁平的面孔,下頜骨內面靠前部有下頜圓枕等,又表明他們具有明顯的現代蒙古人種的特徵

北京人的下肢骨髓腔較小,管壁較厚(股骨的髓腔只佔骨幹最小直徑的三分之一,現代人則佔二分之一;脛骨的髓腔更小),但在尺寸、形狀、比例和肌肉附著點方面都已和現代人相似,這證明他們已經善於直立行走。北京人的上肢骨除了髓腔較小管壁較厚外,和現代人的接近程度更甚於下肢骨,說明他們的上肢已能進行與現代人十分相似的活動。北京人的身高,從發現的一條比較完整的股骨長度推算,約為1.56~1.57米。

北京人的文化 北京人的文化遺物包括石製品、骨角器和用火遺跡。石器以石片石器為主,石核石器較少,且多為小型。原料有來自洞外河灘的脈石英、砂岩、石英岩、燧石等礫石,也有從兩公里以外的花崗岩山坡上找來的水晶。北京人用礫石當錘子,根據石料的不同,分別採用直接打擊法、碰砧法和砸擊法打制石片。其中,用砸擊法產生的兩極石核和兩極石片,在全部石製品中佔有很大比重,並構成北京人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第二步加工多用石錘直接打擊,以一面打制為主,並且絕大多數由破裂面向背面加工。

北京人的石器有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錘和石砧等多種類型。他們挑選扁圓的砂岩或石英礫石,從一面或兩面打出刃口,製成砍斫器。這類石器的尺寸較大。「刮削器」系用大小不同的石片加工而成,有盤狀、直刃、凸刃、凹刃、多邊刃等形狀,是石器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尖狀器」和「雕刻器」數量不多,但製作比較精緻,尺寸小,有的只有一節手指那麼大小,製作程序和打制方法比較固定,反映出一定的技術水平。(見彩圖「北京人」的尖狀器)在世界上已知的同時期的遺址中,還從沒有聽說過精緻程度堪與相匹的同類石器。石錘和石砧是他們製作石器的工具。從石錘上留下的敲擊痕跡可以看出,北京人善於用右手操作。此外,在一些未經第二步加工的石片上,往往也發現使用過的痕跡

北京人的石器

以細小石器為主要成分的北京人石器,是華北舊石器時代兩大文化傳統之一,即「周口店第1地點(北京人遺址) -峙峪系」的主要組成部分。這個傳統不但在華北,而且自舊石器時代中期以後在西南、東北等地區也有著廣泛的影響(見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

北京人的洞穴堆積中,有許多破碎的獸骨。有的研究者認為,其中某些是北京人製作和使用過的骨器。例如,截斷的鹿角根既粗壯又堅實,可以當錘子使用,截斷的鹿角尖可以作挖掘工具。從這些鹿角上可以看出,北京人已掌握了在要截斷的地方先用火燒,使之容易截斷的方法,又例如,許多鹿頭骨只保留著象水瓢似的頭蓋,上邊有清楚的打擊痕跡,多數經過反復加工,保留部分的形狀也相當一致,可以看作是舀水的器皿。有的肢骨順長軸劈開,把一頭打擊成尖形或刀形;有的骨片在邊緣有多次打擊痕跡,也可作工具使用。不過,有些學者對北京人是否製作和使用骨器持相反意見。

在北京人洞穴里的灰燼層中,發現許多被燒過的石頭、骨頭和朴樹籽,還有一塊紫荊木炭。灰燼有的成堆,說明他們已能很好地管理火。雖然目前還無法證明北京人已能人工取火,但他們顯然學會了保存火種的方法。

自然環境 北京人住地的北面是重疊的高山,西面和西南為低緩的群山所環繞,東南方是廣大的平原,在龍骨山的東邊有一條河流。北京人在這里居住的時期,氣候和自然環境屢經變化。早期偏冷,可能還處於明德-里斯間冰期的初期,喜冷的動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動物化石中占優勢。中、晚期較溫暖,喜暖的動物如竹鼠、碩獼猴、德氏水牛、無頸鬃豪豬等占優勢。由於發掘出安氏鴕鳥和巨副駝等動物化石,證實這里有過乾旱的時期,出現過草原甚至沙漠。而水獺、居氏巨河狸、河狸等喜水棲動物的發現,又表明這里也曾出現過大面積的水域。

生活 北京人穴居,從事狩獵和採集。在灰燼中發現的敲破的燒骨,表明他們已經知道熟食。在嚴峻的自然條件下,北京人依靠群體的力量進行著艱難的生存頭爭。季節變化、自然災害、猛獸侵襲、疾病困擾,無一不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威脅。從化石測知的數十個北京人個體的年齡告訴我們,他們的死亡率極高,這也可反映出他們的生活條件相當惡劣。

與椎間盤鏡技術管理規范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