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病到什麼程度需要牽引??
頸椎牽引是在國內外廣泛流行的一種治療頸椎病的傳統方法,對某些病例,如果運用得當,可獲得一定的療效。頸椎牽引通過牽引力與反牽引力(即病人自身的重力)的相互作用,可逐漸緩解痙攣的頸部肌肉,減輕疼痛。
頸椎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椎間盤退變,致使椎間隙狹窄以及椎間孔變小。通過適當的牽引力,可使患部椎間隙被逐漸牽開。這樣就降低了椎間盤內壓,甚或使之形成負壓,既可回復向周圍膨脹的纖維環,又可吸納微小突出的椎間盤。對於早期頸椎病出現的頸椎生理曲線變直,頸椎列線不正等情況,通過牽引可逐漸加以矯正。
在狹窄的椎間隙被牽開的同時,兩側狹窄的椎間孔和小關節間隙亦被牽開,減輕或解除了神經根等組織的壓迫或刺激。並可有效地制動,減少因頸椎異常活動所造成的摩擦或刺激,便於肌肉、滑膜、神經根、脊髓等組織炎性水腫的消退與吸收。
隨著頸椎椎管縱徑的拉長,椎動脈痙攣、曲折的現象可逐漸改善;腦脊液和脊髓的血液循環亦會變得通暢。這樣,大腦與脊髓的缺血、缺氧現象就會得到糾正。
頸椎牽引方法一般分為兩種,即坐位牽引和卧位牽引。通過枕頜布吊帶套在病人的枕部和下頜部進行牽引。重量從4kg開始,隨療程逐漸加至10kg。牽引時間為每日20~40分鍾,10次為一療程。根據情況可治療1~3個療程。
坐位牽引時,患者坐於牽引架下椅子上,套上枕頜布吊帶,牽引繩通過兩個滑輪後,尾端接上牽引重量。
卧位牽引時,患者仰卧於床上,抬高床頭20cm,患者頭下置一薄枕,套上枕頜布吊帶,牽引繩通過床頭牽引架上的滑輪,尾端接上牽引重量。因摩擦力緣故,卧位牽引重量需略大於坐位牽引時的重量。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醫學知識廣泛普及的今天,經醫生指導,在家庭進行頸椎牽引是安全可靠、簡單易行的。
頸椎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進行頸椎牽引往往需要連續的2~3周時間,不能間斷。醫院的牽引設備有限,病人又相對較多,經常要排隊等侯,若無其他特殊治療,勢必會影響工作,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
適合於家庭使用的牽引裝置並不復雜,可自製,亦可在醫療器械商店買到。現介紹兩種方法:
(1)將固定裝置及滑輪固定於門框橫楣等物體上。
(2)將牽引繩穿過滑輪,一端連接牽引弓及牽引吊帶,另一端連接牽引重物。
(3)可隨意選用沙袋、磚塊、鐵塊等易得物品作為牽引重物,放置一口袋內懸吊即可。
另一方法系用病人自身體重進行牽引,是傳統方法的改進型,為市售成套產品。將牽引裝置掛住,病人坐好後,將枕頜吊帶套住頭部,用手拉動牽引桿之繩索,齒輪即定向運動,且能自鎖。即可在齒輪和頭部之間的牽引繩上產生向上的牽引力,利用向上的拉力和病人自身的重力相對抗來達到頸椎牽引的目的。
當採用齒輪自鎖式牽引器進行牽引時,牽引力可隨時調整,以頸部無疼痛不適,頜面、耳、顳部無明顯壓迫感為宜。牽引結束時,如牽拉復位桿之繩索,齒輪自鎖即瞬時失效,牽引力忽然消失,會出現頸部不適感。比較舒適的方法是病人扶住坐椅站起,令牽引力逐漸減弱。
枕頜吊帶應柔軟,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能。當採用傳統裝置牽引時,牽引架的固定要可靠,牽引繩要結實耐磨。牽引重物距地面30cm左右,病人站立時重物可落在地上。 牽引重量從4kg開始,逐漸加大至10kg左右。每日牽引時間為20~40分鍾,10次為一療程。根據病情可連續牽引至2~3個療程。症狀隨治療緩解時,即說明牽引已見效。當症狀基本消失時,要再堅持牽引一段時間,鞏固療效,防止病情復發。
2、老爸得了腰椎間盤推出,現在每天疼的走不了路,只能靠吃止疼片來維持,怎麼辦,有沒有什麼好的葯活著辦法
腰椎間盤突岀最好的辦法是牽引,按床尾的尺寸自己製作一付牽引架子,用扁鐵做好後,到二手市場買二隻小滑輪,再買些棉紗繩,就可以了,我也有腰椎病,痛的時候牽兒天,平時有空牽牽,很管用的,我現在不痛了,有空就牽,到醫院去牽引麻煩又要花錢,如自己會做錢都不要花就能搞定,多吃止痛片對人體不好,
3、骨盆持續牽引法怎樣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骨盆持續牽引法是脊柱牽引中比較簡單安全的治療方法。患者卧硬板床,用骨盆牽引帶繞腰部固定,帶的左右兩側各連接一根牽引繩至床的足端,或用雙下肢皮牽引引出牽引繩,牽引繩通過滑輪後每側懸掛5 ~ 10kg 重物,床腳抬高10 ~ 15cm 以產生反牽引力。
牽引可24 小時不間斷,牽引重量可逐漸增加。一般卧床3 ~ 4 周,隨症狀好轉可允許每天少量起床活動,慢慢增加活動量,再鞏固療效2 ~ 3 個月。若不抬高床腳,則須固定上身,以對抗下肢的牽引力。
4、腰椎間盤突出養的好得多長時間才能全愈
牽引方法 一般選用骨盆牽引法較簡單安全,
住院治療或家庭治療都可以。患者卧硬板床, 用骨盆牽引帶饒腰部固定, 帶的左右兩側各連接一根牽引繩至床足端, 牽引繩通過滑輪後每側懸掛重物按病人體重的20 % ,床腳抬高10~15 cm以產生反牽引力(保持45 °角度為宜) 。每天牽引時間以病人的承受能力逐漸延長可24 h 間斷。
腰部處理 急性期患者絕對卧床給予腰部墊一薄墊(最好用米裝成3~5 cm厚較適宜) , 維持腰椎的生理曲度, 保持病人有舒適感為好。同時結合溫熱療法, 給病人每天早晚牽引治療後紅外線頻譜照腰部,距離適當,溫度適宜,時間30 min~1 h 為宜,可促進局部組織血液循環,減輕水腫增加腰部血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恢復期在接受正規治療後的1 年內做好腰部護理, 是保證日後不反復發作的重要基礎。我們採取最簡便的方法是: 冬季卧床睡眠時利用自身穿的薄型毛衣圍在腰部。夏天睡涼席或空調房時可用毛巾被的角墊於腰部, 膝、腰保持一定的屈曲,這樣既能保持腰部生理曲線, 同時又能達到保暖, 使肌肉充分放鬆以利疾病徹底復。作業及行走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站立時腰背部要直立, 保持腰椎曲線平坦; 行走時身體重心的移動要保持平衡; 桌上作業時軀乾的前屈不靠脊柱而靠髖關節, 保持脊柱的伸展位; 低位置作業時, 一側腳向後腿, 用兩腳保持身體的平衡舉重物時把重物拿至身體重心線的附近, 用下肢伸展之力拿起; 搬運重物時, 將重物和上體的負荷落到兩腳間, 保持脊柱伸直,使之達到身體平衡。腰肌功能訓練待患者急性期治療後即可開始腰背肌鍛煉, 患者仰卧時利用頭枕部和兩足跟落地抬高腳部三點式訓練(此法一般適合男性) 。
青年腰椎間盤突出症適合物理康復治療(包括牽引、電療、磁療、紅外線中葯外敷等治療方法。), 且效果好。
下面是一些基本的常識:(你的情況是彈力型)
腰椎間盤突出綜合分型
彈力型:青壯年多見。常伴有跌、撲、閃、扭、等損傷史。發病急,腰痛明顯,持續,根性症狀明顯。從病理上來說,該型的椎間盤組織彈性較好,外層纖維環完整,突出物光滑。X線片示椎體間隙高度正常,CT顯示呈半球狀邊緣整齊的突出塊影,關節突關節、黃韌帶無異常改變。
退變失穩型:中年多見。病情特點:在慢性腰痛的基礎上突然出現下肢放射痛。輕微的腰部閃、扭動作卻可成為誘因。常在椎間盤已有明顯退變和小關節失穩的情況下發生,隨姿勢變更或卧床休息,臨床症狀可減輕,也可出現雙下肢交替串痛。X線征示患部椎間隙變窄,椎間軟骨板邊緣出現硬化,椎體前後緣移位等徵象。CT示椎間盤組織密度增高,向後突出,或呈不規則突出塊影,黃韌帶肥厚,小關節突增生。
增生狹窄型:中老年多見,是上述兩型的不良轉歸,或椎間盤和小關節退變晚期產生的椎管狹窄所致。臨床特點是既往有過載或慢性勞損史,腰腿痛持久,間歇性跛行,腰椎生理曲度改變較固定,此型以椎間盤局限性突出、鈣化等為病理特徵。X線平片、CT有典型的椎管狹窄或側隱窩狹窄徵象。
彈力型非手術治療效果好,特別是牽引治療,牽引可使椎間隙增加,髓核內壓降低,加之後縱韌帶的壓應力,促使髓核還納,有助於纖維環的修復,改變與神經根的位置關系,緩解或解除神經根壓迫症狀。退變失穩型牽引和扳旋可糾正失穩的椎體,糾正小差了的半脫位。增生狹窄型牽引和扳旋有松解粘連、活動關節和伸展肌肉的作用,但療效不滿意,此型多為年長或病程較長者,牽引和旋扳應注意不要用力過度,以免發生意外損傷。
近年來現代化辦公設備的普及和應用,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體育鍛煉的減少,一部分青壯年人常常感到腰痛、下肢痛。我們往往會想到這些人得了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症。椎間盤就是兩個椎骨之間的那部分結構,20歲以後椎間盤開始老化,在反復彎腰或長期坐位工作中,容易產生腰椎間盤突出,出現腰痛、坐骨神經痛,甚至大小便失禁、截癱,對生活、工作和勞動造成很大影響。
預防保健是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重要方法。注意姿勢,避免長期連續駕駛和坐位,經常變換姿勢。彎腰取物,最好採用屈髖、屈膝下蹲方式,加強腰背肌的鍛煉。使用腰圍,增加內在穩定性。總之減少積累損傷,有助於減少椎間盤突出的發生。
有些年輕的,初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可採用保守治療,包括卧床休息,持續牽引、理療、推拿、按摩,硬膜外封閉,髓核化學溶解法。
對已確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經嚴格非手術治療無效,或馬尾神經受壓者,可考慮開窗髓核摘除術,顯微內鏡下髓核摘除術,椎間盤置換術。
5、上班族怎麼預防腰間盤突出
1、正確用腰。在搬、抬重物時,要做好准備姿勢,避免力量在腰部集中。
2、避免長時間彎腰工作。長時間彎腰可致腰肌勞損,繼而發展為脊柱的勞損蛻變。
3、腰扭傷、勞損患者要早期正規治療,防止發展為腰椎間盤突出。
4、避免睡太軟或太硬的床。床太軟太硬都不能使腰肌充分放鬆,久之易出現腰肌勞損。避免久坐和久站,久坐、久站後要注意活動腰部,進行工間操、課間操是很好的方法。
5、堅持體育鍛煉,應注意腰肌和腹肌的力量練習,腰、腹肌力量強則腰椎的穩定性就好,能起到保護腰椎的作用,減緩脊柱蛻變的進程。
6、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
7、一旦出現腰腿不適,早期檢查、早期發現,可使用腰椎骨fang世醫貼。
6、腰椎牽引可以治療腰椎突出嗎
腰椎間盤突出是比較常見疾病,如果是輕度的突出問題不大,輕度的腰椎間盤退出引起的症狀也不會太嚴重,不會影響生活,嚴重的就會導致腰直不起來,使不上勁。
7、腰間盤突出
人們每天都處在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每天干著過多的勞動體力活,或者整天坐於辦公室里,就很有可能會患上腰椎間盤突出。現在很多的人都把腰椎間盤突出作為是一種職業病。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腰腿疼痛,人們千萬不要忽視或輕視腰腿痛等症狀。尤其是那些腰椎間盤突出高發的群體一定要做好預防。 在辦公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桌椅,要適合自己的身體和工作習慣,椅子相對要低一點,桌子高一點,椅子避免用有滑輪的轉椅,因為坐在轉椅上伏案工作,腰部要付出一定的力量來維持椅子的穩定,更易引起疲勞。最好選擇帶靠背且靠背下面有突起的座椅,使腰椎保持前屈體位。椅子離桌子 距離要近,腳下可以放張墊腳的矮凳,這樣能緩解久坐的疲勞。正確的坐姿應該是直腰含胸,避免躬腰伏在桌子上。 現在工作的壓力確實是很大,使得很多的上班族廢寢忘食的工作,從而忽視鍛煉和自己的健康。為了更好的預防腰間盤突出症,大家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坐著時間久了就要起來活動活動,注意保護自己的腰椎。很多辦公室都有空調,空調可使工作環境涼爽 ,也可以使腰部受涼,尤其是有慢性腰痛或有過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人,更應該注意。最容易受涼的時候 是開著空調睡覺,第二天起床後腰痛就會加重。另外,應避免睡很軟的床墊,睡硬板床最好。推薦閱讀:哪些疾病會引起腰疼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方法 腰椎間盤突出的保守治療方法有哪些? 腰椎間盤突出有哪些症狀表現?如何診斷與治療? 長春骨傷醫院特開設專家在線咨詢服務,由權威專家在線為您解答相關疾病問題,根據您的病情輕重給出更專業的就醫指導和治療方案,節省您不必要的費用,把握最佳治療時機,以免病情加重,引發不良後果。
請採納。
8、洛陽市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得邱氏懸壺坐診的地方怎麼走?
如果您到他那看腰椎間盤突出,我建議
開車去,是讓朋友開車帶著你去,或者坐硬卧。
9、患腰椎間盤突出症後 能否用手敲打患處
調節枕頭的高度,便可使長期困擾你的肩酸之苦消失無蹤
我們的背骨由頸椎、胸椎、腰椎構成,但這些骨頭並不是像棍子一樣直線連接起來的。頸椎前彎(向前方凸起),胸椎後彎(向後方凸起),腰椎朝向旁。所以從側面看,整個身體呈舒緩的S狀曲線。這種自然的彎曲被稱作生理彎曲,生理彎曲的大小因人而異。
圓背(我們平時說的水蛇腰)的人,胸椎後彎曲度大,整個背骨呈C字狀。圓背的人肩膀總是很僵硬,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其姿勢本身給肩部肌肉帶來不自然的緊張,而另一個原因可以說是晚上睡覺時的枕頭高度不夠,從而助長了肩膀的酸痛感。
背骨彎曲度符合正常生理彎曲的人,睡眠時為保持這一彎曲,應將枕頭的高度放在8~10厘米左右,正好能埋住頭部。但是,圓背的人因其胸椎的後彎使頸椎的前彎加強,睡覺時若用這種高度的枕頭會使顎部上抬,很難受。因此很多駝背的人,都習慣在晚上睡覺時,把手放在後腦勺上枕著手睡。
每天晚上都持續手放在後腦勺上枕著這一姿勢,會給頸部周圍的肌肉造成巨大負擔,其結果反而會加強因圓背本身而引起的肩膀酸痛。若能將枕頭稍稍調高,放在10~12厘米,那麼肩部的酸痛感就會減輕許多。
老年人因生理彎曲逐漸消失,所以多呈現平背。平背的人反而應該用比8厘米再稍低一些的枕頭,這樣會睡得很舒服,對消除肩部酸痛自然也有幫助。
此外,喜歡側著睡覺的人,應選擇比圓背的人更高一些的枕頭。因為側卧時,頭部為自然地壓住頸椎,需要比肩幅(從後脖頸到肩頭的寬度)稍高一些的高度。
除枕頭的高度之外,注意枕頭的硬度對防止肩膀酸痛也很有效。
雖然鴨絨或海綿的枕心枕起來會很舒服,但實際上,由於頭部在枕頭上無法固定,總是活動,反而會給頸部造成負擔,使頸部肌肉在睡眠期間處於十分緊張的狀態,這不僅不能通過睡眠來消除肩酸、疲勞,反而還會使其惡化。
肩膀容易酸痛的人,應選擇有一定硬度並能固定頭部的蕎麥皮枕心。枕稍有硬度的枕頭,不僅能緩解頸部肌肉的疲勞,同時對位於頸部的穴位也起到了按壓的作用。
請重新選擇一個適合自己、使用舒適的枕頭吧。
一天"打坐"20分鍾,可有效治療因運動不足所引起的肩膀酸痛
人到一定年齡後,保持身體正確姿勢的肌肉開始衰竭,身體容易變形。但最近有些年輕人,也因為運動不足,站著和坐著時,姿勢歪歪斜斜。這種歪斜的姿勢,看起來整個身體顯得很輕松,實際上後背、肩膀、脖頸的肌肉發生偏斜,處於不自然的緊張狀態。這種習慣會導致慢性肩酸、腰痛,像小老頭兒一樣的年輕人也會越來越多。
保持正確姿勢最重要的肌肉在腰背部和腹部。人的脊椎,最自然的姿勢就是由骨盆向上呈舒緩的S狀。而這些肌肉有承受重力、保持S狀彎曲的作用,所以又被稱作"抗重力肌"。運動不足,肌肉得不到使用,肌肉便會逐漸衰竭,變弱變瘦。因而,鍛煉對矯正歪斜姿勢的抗重力肌肉、防止其衰老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將介紹幾種方法,當然,並沒有必要做太激烈的活動。另外,有許多中老年人為防止運動不足,天天參加長距離或其他體育活動,反而弄得腰酸背痛,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不希望大家做太過激烈的運動。其實平時在家就可進行抗重力肌的訓練,只要每天晚上睡覺前,"打坐"20分鍾就可以了。
打坐時,脊椎能夠得到伸展,保持最自然的狀態。上下伸腰伸背,會使脊椎骨上的脊柱起立肌、擴背肌和腹肌等抗重力肌處於均衡的緊張狀態。所以,打坐這種靜止運動對訓練抗重力肌,使肌肉保持持續緊張狀態,是非常有效果的。
也許有些平時不愛運動、膝關節僵硬的人,一聽到打坐兩個字就發怵。打坐的方法,基本上是將兩條腿相互交疊在一起的"全盤腿法",但是膝蓋硬的人,完全可以採取"半盤腿法"姿勢,即將一隻腳搭在另一側的大腿上。對於訓練抗重力肌,這種半跏趺坐姿勢就已經十分的效果了。打坐時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是呼吸。打坐時的呼吸法是腹式呼吸--呼氣時間是吸氣時間的3倍。1、2吸氣,3、4、5、6、7、8將氣息含於丹田,再緩緩呼出。
這種腹式呼吸,能讓大胸肌、肋骨拳肌、腹肌、橫隔膜等被稱為呼吸肌的肌肉群得到充分的伸展,並有調整自律神經的作用。
精神抑鬱及激素分泌失調等是由自律神經紊亂所引起的,而"打坐"對這種因自律神經紊亂所引起的肩膀酸痛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全盤腿法
右腳搭於左腿,左腳搭於右腿之上,後背挺直,肩部放鬆。右手放於左手下,手指交疊。兩大拇指放一二條水平線上。1、2時吸氣,3、4、5、6、7、8時緩緩舒氣
·半盤腿法
姿勢、呼吸法與"全盤腿法時相同,但兩腿並不交叉,一隻腳搭在另一側大腿上即可。如照片所示,當右腳搭在左腳上時,左腿腳掌心應貼於右腿里側,並努力不使右膝蓋翹起
養成自己動手拿"高處"東西的習慣,可預防老年肩痛症
患有老年肩痛症的人的肩膀,有時候會像閃了腰一樣,因日常的一些小動作而引發嚴重的不適。最典型的就是,有時想要拿書架或櫃子上的東西時,一伸手,肩膀就會像觸電一樣突然劇痛無比,而且一連好幾天,胳膊都抬不起來。
一旦患上老年肩痛症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了,而且就算治好了,也很容易留下後遺症,所以預防就顯得相當重要。但是,不能因為這種症狀經常在伸胳膊時發作,就百般小心,完全不做類似的動作了。相反地,正是因為胳膊的肌肉經常得不到鍛煉,已經失去了靈活性,所以偶爾活動一下,就會給肩關節造成很大的負擔,導致肩部酸痛。因此,如能平時養成自己拿放在高處東西的習慣,就會起到防治肩膀酸痛的作用。
與此同時,在這里我還要向大家介紹幾種幾高處伸展手臂的動作。
面壁而立,胳膊伸高,手掌心貼在牆上,上體輕輕向後曲,使體重落在手掌上。然後將另一手輕輕握拳,並用拳心一側的拳頭沿上胸部至腋下,有節奏地輕柔敲打10至20下。
左右手交換,並以同樣要領敲打另一側肌肉。敲打時關鍵是輕柔並保證次數,給予適度的刺激即可。這種刺激方法可放鬆肩關節四周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所以若能每日堅持,不但可預防老年肩痛症,對治療慢性肩膀酸痛也非常有效。(胳膊抬高,手掌心貼在牆上,上體輕輕向後曲,使體重落在手掌上。另一手輕輕握拳,並用掌心一側的拳頭沿上胸部至腋下,有節奏地輕柔敲打10~20下,不但可預防老年肩痛症,對治療慢性肩膀酸疼也非常有效)
到中年,容易得「五十肩」。意思明顯,就是接近50歲的人,肩膀開始「生銹」,毛病接踵而來。「五十肩」也叫「冰凍肩」或「冷凝肩」,醫學名稱是肩關節周圍炎,是指肩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肌肉、肌腱、滑囊、關節囊等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廣泛慢性炎症反應。多為單側發病。五十肩是一種自愈性疾病,其自然病程1~2年,有時減輕之後又加重,然後再減輕。
五十肩起病緩慢,病程冗長,初起時為輕度肩痛,尤以夜間為甚,睡覺時常因患肩怕壓而取特定卧位,翻身困難,影響入睡。後逐漸加重,肩部各方向活動均受限制,肩關節僵硬、稍一活動即引起劇烈疼痛。疼痛可以向頸、耳、上臂、前臂和手部放散。日常生活中如梳頭、洗臉、端碗用筷以及穿衣提褲等動作均受影響,病重時生活不能自理。日久者可見患肢肌肉萎縮,患肩比健肩略高聳、短窄,肩周有壓痛點。局部肌肉粗鈍變硬,肩關節活動范圍明顯受限,甚至不能活動。
治療五十肩,可用理療、針灸、推拿按摩、服用鎮痛消炎類葯物。但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不懈地進行自我功能鍛煉,疼痛會逐漸減輕而活動逐漸增大,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1)搖膀子鍛煉法:健手撐腰,患側手、腕、肘關節伸直,呈車輪狀搖膀數10次,每日2次。(2)繩索過滑車鍛煉法:在天花板或房檐下裝一滑輪,用一根繩索穿過滑輪,兩手分別握住繩子的兩端,作上下牽拉運動20~30次,每日2次.(3)手指爬牆鍛煉法:面對牆壁站立,用患側手指沿牆壁徐徐上爬至最大限度,在牆上做一標記,重復鍛煉時力爭超過這一標記。反復鍛煉,逐步增加高度,使患肩活動度加大,恢復功能。(4)上舉屈肘鍛煉法:患者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握一木棍上舉,以健肢帶動患肢,然後屈肘、上舉,再屈肘、再上舉。反復進行數十次,每日鍛煉兩遍。(5)健手牽拉患臂鍛煉法:患者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後背相握,用力將患臂向健側、向上牽拉,幅度由小到大,反復數十次。每日鍛煉兩遍。
注意事項:(1)如果病人無明顯原因感到肩部疼痛、不適,活動受限,應及時到醫院請專科醫生檢查確診,以便排除其它疾病。(2)按摩治療是一項有效的治療方法,貴在堅持,動作由輕到重,不能急於求成,急性期需待症狀緩解後再施以手法。(3)康復措施中幾項鍛煉方法,不要求一次完成,可交替進行。每個動作都要認真去做,每次感到肩部發熱、疼痛,但可忍受為宜。(4)動作活動范圍以健側為標准,逐漸增大,最後達到與健側活動范圍相同的程度。(5)可根據個人的情況,適當鍛煉,以不勞累為度,以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為限。(6)治療期間肩部注意保溫,避免負重。
中葯及偏方
(1)取:透骨草25克,川烏、草烏、紅花、防風、土蟲、地龍、川芎各15克,蜂房2個。放半臉盆(鋁鍋)水,加一付葯煮開後,即可以氣熏患處。邊加熱邊熏十分鍾,撤火降溫後,用毛巾或白布洗敷患部20分鍾。洗敷時切忌在傷處用力移動,以免擦傷皮膚,洗敷後,慎避風寒。如果氣熏不方便,可單用洗敷。每日熏洗l~2次,一付葯可連用5天。
(2)取:白芍、陳皮各15克,柴胡、當歸、清半夏、羌活、桂枝、白芥子、附片、秦艽、雲苓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以白酒作引,於早晚飯後分兩次服。
10、我是腰椎間盤突出並部分髓核脫出壓迫神經,走路疼痛困難,原做個腰椎間盤突出手術。
如果時間很久不見好轉只能手術的 否則時間久了會引起神經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