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椎間盤造影護理

椎間盤造影護理

發布時間:2020-03-25 22:22:38

1、腰椎間盤造影術費用大概多少

這個呢,你還是到正規的醫院做檢查吧,不是很貴
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佔95%。
所有呢也不要太擔心了。

2、何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髓核化學溶解療法?

椎間盤內的軟骨黏液蛋白質會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逐漸緩慢地演變成膠原或纖維組織,而髓核化學溶解療法正是通過在椎間盤內注入某種葯物,來促進這種生理過程的發生,使髓核分解、變小,解除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的壓迫。它不同於一般的非手術治療,是近年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十分獨特的一種方法。

到目前為止在髓核化學溶解療法中被採用的葯物主要有木瓜凝乳蛋白酶和膠原酶,這兩種酶對椎間盤組織都有很強的選擇性,其中木瓜凝乳蛋白酶能迅速減少髓核的水溶性蛋白質的分子量及黏稠度,使之溶解,而膠原酶則能溶解髓核和纖維環。它們對椎間盤以外的組織,如後縱韌帶、椎體及軟骨都沒有什麼影響。

治療前,可將地塞米松5mg 溶於50%葡萄糖溶液60ml 中靜脈注射,以預防可能發生的過敏反應。治療中,在X線造影定位下將適量葯物注入病變椎間隙即可。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間隙存在突出,則可將葯物分散注入多個椎間隙。注射葯物後,應囑患者立刻平卧休息並給予密切觀察,這主要是為了及時發現和處理過敏反應。

患者可能感到腰痛並持續2 ~ 3 天,但術後第2 天即可下地活動。

治療後1 ~ 6 周即可恢復一般工作,3 個月後可從事重體力勞動。

3、腰椎間盤突出確定,現出現症狀符合坐骨神經痛,還用作脊髓造影嗎?

一般情況下是不用的,只要做核磁就可以了,不用做脊髓造影,多數腰間盤突出症的患者,通過保守治療是可以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

4、椎間盤內紊亂怎麼治療

可以點穴、按摩治療,到推拿科看一看。

5、冠脈造影術後觀察與護理

冠心病是常見病。其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葯物治療、內科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對於冠心病的治療,心血管界有一個規矩叫「能吃葯的不放支架,能放支架的不做搭橋」。

這里,放支架就屬於內科介入手術的一種治療方法,是由心臟內科大夫在血管內進行操作,在X線下通過造影劑顯影進行的。介入治療創傷小,從外表看只有局部一個小的穿刺點。而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經典途徑是醫生通過穿刺患者下肢的股動脈進行手術。

近年來,經上肢的橈動脈介入治療異軍突起,成為冠狀動脈診斷及治療的另一種入路方式。該方法因血管並發症少、術後止血壓迫方便,所以患者可以走著離開手術室。這種方法也可以解決伴有嚴重慢性腰肌損傷或腰椎間盤突出病人,不能耐受長時間卧床以及不能卧位排尿而術後需插導尿管並需家屬陪護病人的生活難題。

中國有1.43億老年人,其中11%患老年性疾病且為多臟器疾病,手術的並發症風險高,卧床時間稍長就容易出現靜脈血栓,嚴重者引起肺動脈栓塞甚至猝死,所以老年冠心病的診治,採用經上肢的橈動脈介入方法更安全。

由於上肢的動脈相對細小,手術難度相對較大,所以經橈動脈介入治療需要嚴格的規范化操作流程,醫生需要更多的技巧、更長的學習曲線。可以說經橈動脈途徑介入治療是把方便留給了患者,而把困難留給了醫生自己。病人不需要輪椅或平車推出手術室,可以自行走出手術室,無需24小時卧床,減輕患者痛苦和家屬照顧,也無需使用近4000元的縫合器,大大減少術後並發症的發生,若病人冠狀動脈造影正常,當天或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住院費用明顯降低。而且經股動脈途徑常規需要2根造影導管進行手術,而經橈動脈途徑常規只需1根導管就可以,為病人節省費用,也節約醫療資源。

6、脊髓損傷的護理要注意什麼

建議:臨床上,有不少疾病,可使脊髓某一節段急性或慢性橫貫性損害,出現四肢癱或截癱,病情復雜。因此,特別要注意防止並發症的發生。(一)防褥瘡應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在骶部、踝部、肩胛部等易受壓部位加橡皮氣圈或厚軟墊。每日進行按摩和肢體被動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每2-3小時翻身一次,經常察看受壓部位。如有皮膚發紅,用75%酒精輕擦後,塗以百多邦軟膏。(二)防尿路感染脊髓損傷患者由於長期導尿或有殘余尿者,易導致尿路感染,持續性導尿者,需加閉合式沖洗引流裝置,用1∶1000呋喃西林沖洗液250毫升或慶大黴素16萬單位加入250毫升生理鹽水中,每天沖洗膀胱1-2次。急性期可持續放尿,以預防尿路感染和防止膀胱過度充盈;急性期後,應每3-4小時放尿一次,以訓練膀胱功能,防止膀胱攣縮。未置導尿管者,應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潔,可用3%雙氧水或膚陰潔洗液塗擦外陰部及尿道口,每日數次。有尿路感染者應及時選用有效抗生素予以控制。值得一提的是,要鼓勵患者多喝開水,起到機械性沖刷尿道和促進代謝產物排出的作用。(三)防呼吸道感染長期卧床,尤其是頸段脊髓損傷者,呼吸肌無力,痰不易咳出,易發生肺炎。應鼓勵患者將痰咳出,經常變換體位,注意保暖。(四)防曲屈性痙攣 頸胸脊髓損傷患者易發生屈肌張力增高,出現痙攣性癱瘓。長期不動可肌萎縮,關節僵硬,故應避免癱瘓肢體長期固定於內收和半屈位,要在膝部下面放置枕頭等。早期作肢體的被動運動、推拿、按摩等,減少對癱瘓肢體的傷害性刺激,如被褥上皺折、潮濕等。

7、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非手術治療的目錄

第1章 腰骶區應用解剖
第一節 椎體
第二節 椎骨連接
第三節 韌帶
第四節 椎管及其內容物
第五節 腰神經根管
第六節 骶區
第七節 腰脊柱的筋膜和肌肉
第八節 腰脊柱曲度
第2章 腰椎生物力學和退行性變
第一節 腰椎的運動學
第二節 腰椎生物力學特性和退行性變
第三節 腰椎間盤的力學特性和退行性變
第四節 小關節的力學性能和退行性變
第五節 腰椎韌帶的力學性能和退行性變
第六節 腰部肌肉的力學性能和退行性變
第七節 脊髓的生物力學
第八節 周圍神經的生物力學
第九節 腰椎生物力學的有限元分析
第十節 腰椎退行性變的評定
第十一節 腰椎間盤突出的分型
第3章 臨床檢查
第一節 流行病學特徵
第二節 根性神經痛
第三節 症狀與體征
第四節 特殊類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
第五節 臨床評定
第4章 影像學診斷
第一節 平片
第二節 腰椎CT
第三節 磁共振成像
第四節 造影
第5章 神經電生理學檢查
第一節 神經生理學基礎
第二節 肌電圖
第三節 誘發電位
第6章 鑒別診斷
第一節 先天性疾病
第二節 損傷性疾病
第三節 退變性疾病
第四節 炎症性疾病
第五節 腫瘤性疾病
第六節 其他
第7章 腰椎牽引
第8章 物理治療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低頻電療法
第三節 中頻電療法
第四節 高頻電療法
第五節 紅外線療法
第六節 磁療法
第七節 石蠟療法
第八節 水療法
第9章 經皮阻滯療法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硬脊膜外隙阻滯
第三節 骶管阻滯
第四節 椎旁阻滯
第五節 腰椎問孔阻滯
第六節 腰大肌肌溝阻滯
第七節 側隱窩阻滯
第10章 微創介入治療
第一節 髓核化學溶解療法
第二節 經皮腰椎間盤切除術
第三節 經皮激光椎問盤減壓術
第四節 內鏡下椎問盤切除術
第五節 其他內鏡輔助技術
第11章 推拿治療
第一節 常用推拿手法
第二節 推拿治療原則
第三節 推拿治療方法
第12章 西方手法治療
第一節 Maitland手法治療
第二節 麥肯基診斷治療技術
第13章 針灸療法
第一節 治療作用
第二節 辨證和腧穴解剖學基礎
第三節 常用針刺方法
第四節 灸法
第五節 小針刀療法
第六節 腰椎間盤突出症分型治療
第14章 運動療法
第一節 運動療法的基礎研究
第二節 運動體操
第三節 休息
第15章 葯物療法
第一節 治療原則
第二節 西葯療法
第三節 中葯療法
第四節 總結
第16章 非手術療法的護理
第一節 非手術療法護理總論
第二節 手法復位護理
第三節 牽引復位護理
第四節 經皮穿刺腰椎間盤切吸術的護理
第五節 經椎板顯微內鏡椎間盤切除術的護理
第六節 經皮穿刺激光腰椎間盤減壓術的護理
第七節 經皮穿刺鈥激光燒灼腰椎間盤術的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症非手術治療》自1998年6月第1版出版後,深受讀者的歡迎,於2001年6月出版了第2版,2006年2月出版了第3版,累計9次印刷,印數超過15000冊。與前3版相比,第4版在保持原3版特色的基礎上更加突出了實用性。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常見病和多發病,其主要症狀是腰腿痛,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影響。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方法大體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據統計,85%~90%的腰椎問盤突出的患者經積極的非手術治療都可獲得滿意的恢復。非手術治療方法眾多,大多相對安全,但是臨床上也有因掌握不好適應證、禁忌證及治療方法不當,而使原有病情加重或發生意外損傷的情況,因此非手術治療也要規范化。
本書共分16章,從腰骶區的解剖、椎間盤的退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及體徵到各種治療方法,為康復醫學科、骨科、理療科及相關科室的醫務人員提供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基礎理論和常用非手術治療技術。同時,考慮到廣大患者對了解腰椎間盤突出症相關知識和治療方法的迫切需要,我們介紹了各種治療方法的治療方案和注意事項,並在運動療法和西方療法章節中以圖示的方法,介紹了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常用的腰椎醫療體操和正確的生活姿勢,以便指導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治療、康復及預防。

8、胸椎間盤突出的臨床表現

( 1 )疼痛:是最為常見的首發症狀,根據突出的類型和節段,疼痛可為腰痛、胸壁痛或一側、兩側下肢痛。咳嗽、打噴嚏或活動增加均可致使疼痛症狀加重;休息後上述症狀可減輕。也可發生不典型的根性放射性疼痛,如 T11 、 12 間盤突出可產生腹股溝及睾丸疼痛。 易與髖部及腎疾患相混淆。中胸段胸椎間盤突出症可表現為胸痛或腹痛。 T1 、 2 椎間盤突出 可引起頸痛、上肢痛及 Horner 綜合症,也需與頸椎病相鑒別。
( 2 )感覺障礙:尤其是麻木,也是最常見的首發症狀之一。
( 3 )肌力減退和括約肌功能障礙也時有發生。
據統計,患者就診時 30% 患者主訴有排尿功能障礙(其中 18% 同時伴有二便功能障礙), 60% 的患者主訴有運動和感覺障礙。 盡管 X 線平片可顯示椎間盤鈣化,但對本病的診斷多無幫助。造影 CT ( CTM )可准確的顯示脊髓壓迫的情況,但缺點在於需要多節段地進行橫斷掃描且為有創性檢 查。 MRI 檢查的優勢在於該檢查本身無創,其矢狀面和橫斷面圖像可更加精確地進行定位和評估脊髓受壓的程度;此外, MRI 檢查還有助於發現多發的椎間盤突出而無需進行多節段橫斷掃描,且有助於與其他一些神經源性腫瘤相鑒別。

9、何謂椎間盤造影術?

椎間盤造影術是通過將造影劑直接注入髓核來診斷椎間盤有無破裂、突出等病理改變的一種方法。

其具體操作方法是:首先要進行髓核穿刺。一般多採用經硬脊膜穿刺法和經硬脊膜外穿刺法。其中經硬脊膜穿刺法因穿刺針經硬脊膜外腔進入椎間盤,故不會損傷蛛網膜,有損傷小的優點,但其操作較經硬脊膜法要相對困難一些。

選擇上述穿刺入路之一,以一枝22 號長針(約12cm)穿刺入纖維環。注意在針尖穿入纖維環時可有穿橡皮的感覺,再進針時則阻力減小。確定穿刺位置准確無誤後,拔出針芯,改換27 號針,以22 號針的針管內刺入纖維環內,然後拍攝X線片確定穿刺針的位置。如位置滿意則注入50% 造影劑(常用泛影葡胺或醋碘苯酸鈉)0.5 ~ 1.5ml。椎間盤纖維環未破裂時可容納造影劑約0.5ml,故在正常的椎間盤中所能注入的造影劑量往往不能超過1ml,且阻力非常大,在纖維環破裂者,推注時阻力較小,往往是注入造影劑1.5ml 後阻力仍不大。但應注意不要注射過多的造影劑,以免漏入椎管內,造成疼痛及顯影混亂。

與椎間盤造影護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