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椎間盤左後突出0.6已經一年多了,椎間孔鏡手術和小開放手術哪種更好?
需要看具體影像學表現,不要輕易選擇手術,椎間孔鏡只適用於膨出、游離的椎間盤突出,伴有骨性狹窄、鈣化的病例不適用椎間孔鏡,相比小切口手術,椎間孔鏡優勢明顯,如果是單純的突出,建議椎間孔鏡,如果保守治療有效果,還是保守治療吧。
2、腰椎間盤突出,需要做椎間孔鏡嗎
是否手術需要看病情的程度,比如椎間盤突出比較嚴重,神經受壓比較厲害,腰腿痛比較嚴重,反復的發作,保守治療效果不好的話就建議考慮這個手術治療。
3、腰椎間孔鏡和椎間盤鏡以及開放手術相比有何區別?如何選擇?
腰腿痛是中國常見多發病,很少有成年人沒有受過腰痛的困擾,一部分人由於嚴重的腰痛或者伴隨下肢放射痛來醫院就診,經一系列檢查之後發現腰椎間盤突出一般情況下,開放手術是指在背部後方相應的手術部位切開3-5cm的皮膚切口,隨即深入切開背部肌肉,顯露出椎板,再用專門的器械將椎板咬一個小窗,顯露出椎管與神經,隨後進去把神經牽開,顯露出下面的突出椎間盤,再將椎間盤切除,最後逐層縫合組織,結束手術。整個手術在連續硬膜外麻醉(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下進行。椎間盤鏡手術其實就是縮小版的開放手術。它只需要2cm的切口,然後將一個工作管道放置到椎板表面,隨後的步驟與開放手術一樣:椎板開窗——牽開神經——切除椎間盤——縫合組織——結束手術。整個手術同樣在連續硬膜外麻醉(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下進行。椎間孔鏡手術有兩種入路,一種是從背部側方,一種和椎間盤鏡手術一樣,從背部後方。無論那種方式,都是以穿刺的方式直接進入椎間盤突出部位,逐步建立工作管道,通過這個直徑約為0.6cm的工作管道,放入同軸內窺鏡,在內鏡直視下觀察椎管內情況,取出突出的椎間盤組織。由於工作管道僅0.6cm直徑,所以手術切口也僅需要約0.6cm,基本保護了所有椎間盤外的組織,最大限度的減少了身體額外損傷。整個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即可。對於以上三種手術方式,可以簡單歸納如下(當然不適用於所有情況):1.開放手術基本可以被椎間盤鏡手術取代。因為兩者原理一樣,而後者創傷更小。2.如果可以選擇椎間孔鏡手術,就不選擇椎間盤鏡手術。因為椎間孔鏡手術的損傷還要遠小於椎間盤鏡手術,很多病人術後疼痛立刻消失並立即可以下地行走,椎間盤鏡手術後很少能達到這樣的條件。3.不是每一個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都可以做椎間孔鏡手術,有些突出伴鈣化,或者腰椎管嚴重狹窄的病人就不合適。具體情況需要醫生進行判斷。4.開放手術和椎間盤鏡手術可以將還沒有突出的椎間盤也切除一部分,這樣減少了椎間盤再突出發生的概率。椎間孔鏡手術由於管道細小,很難做到既切除突出椎間盤,又將未突出的椎間盤切除,所以突出復發率應該會略高於開放手術和椎間盤鏡手術。話說回來,椎間盤具備了重要生理功能,切除多了將導致椎間隙加速狹窄,腰椎老化提前出現,這是很多老年性腰痛的根源。所以到底切不切未突出的椎間盤,切多少,醫學界還沒有定論。我認為最理想的情況是將突出壓迫神經的椎間盤切掉,不壓迫神經的椎間盤則保留(哪怕在形態上,它也可能表現為輕微突出)。但這僅僅是理想,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總結一下前面的內容後,我個人的觀點是:盡量採用最小創傷的方法解決問題。能椎間孔鏡不椎間盤鏡,能椎間盤鏡不開放手術。只切引發症狀的突出椎間盤,如果從此痊癒,那是最好的結果;如果復發,則再次選擇最小創傷的方法進行手術(越微創的手術,重復實施對人體的影響越小),痊癒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如果無效,則升級為創傷較大的手術,直至取得相應的好的療效。
4、腰椎間盤突出做椎間孔鏡手術20天了,須要做鍛煉嗎
適當的運動有幫助。
5、我腰椎間盤突出做了椎間孔鏡手術已被兩個半月了還沒有
我也做過同樣手術。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卧床修養時間較長所致,還有腳趾麻痛等症狀。適量活動,不能急,至少要三個月以後才能消失。
6、腰椎間盤突出椎間孔鏡微創手術真的有用嗎
?
7、不開刀就可治療椎間盤突出 椎間孔鏡術手術適合椎管沒
國外權威論文指出腰突的手術要素之一就是馬尾神經受壓影響到大小便才做手術。雖然現在的手術技術很完美了。但在好的醫院也不能保證不復發,而且幾率很高,只是醫生沒說而已。所以忍忍調理下找找其他辦法一樣可以解決的,何必去白挨那一刀。治療腰突的辦法很多,多試幾種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先把症狀穩定了,在多鍛煉就不會復發了。
8、腰椎間盤突出做過椎間孔鏡手術是不是就不會再有疼痛的症狀出現是不是就好了
根據你的症狀,不太像腰椎間盤突出突出,請明確疼痛原因以後再行治療。
建議帶著片子到正規醫院就診。
因為一般來說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疼痛是以坐位及站立位明顯,平卧位緩解,行走或長時間行走加重,症狀多有下肢麻木。你的症狀倒是有點象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但骨質疏鬆疼痛又沒那麼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