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椎間盤源性腰痛吃什麼葯
椎間盤源性下腰痛的治療方法:
1、手術和微創治療:傳統的椎間盤摘除術,盤外髓核化學溶解術,激光間盤消融術,經皮間盤切吸術均不適用於椎間盤源性下腰痛的病人。
2、國外多用椎間盤內電熱凝髓核消融、纖維環成形術(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annuloplasty/nucleoplasty,IDET) 治療椎間盤源性下腰痛。據Joel saal和Jeff saal報道, 應用IDET一年隨訪,總有效率接近70%到80%。並發症非常少,椎間隙感染和神經損傷並發症低於1%,沒有嚴重並發症發生。要注意,多節段椎間盤退變和椎間盤狹窄的患者療效可能不滿意。
3、椎間盤內美藍注射術
4、椎體融合術
5、椎間盤置換術
6、臭氧髓核溶解術:最近國內採用臭氧髓核溶解術治療椎間盤源性下腰痛,報道總有效率可達76.6~81%。
2、醫學上把疼痛分為那幾個等級,分別舉些例子好嗎?
醫學上按照0~10級給疼痛程度定級:0級為無痛;0到3級為輕度疼痛;達到4級就會影響睡眠4到6為中度疼痛;達到7級會無法入睡;7級以上為重度疼痛;10級為劇痛。
例如:
1、針尖刺手背、用力鼓掌,約1~3級。
2、頭發被拉扯、錐子刺大腿,小於等於4級。
3、刀切到手、軟組織挫傷、扭傷等,約4~7級。
4、生產時,前期持續性的疼痛,2~3級,宮縮最厲害時,達到7~8級。
5、三度燒傷、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症、重度血管性頭痛、偏頭痛,8~9級。
6、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引發的神經痛、晚期腫瘤壓迫神經引發的癌性疼痛等,10級。
(2)椎間盤源性疼痛擴展資料
痛感的由來:
疼痛,是人的一種主觀感覺,因人而異,疼痛的感覺其實是通過神經末梢上的痛覺感受器產生的。當這個感受器受到刺激後,會通過脊髓將信號傳輸到大腦,人就會產生痛感。疼痛是人們求醫問葯的最常見原因。但因疼痛是人的主觀感覺,只能靠患者自訴,其他人才知。否則,他人難以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因此很難對它下個定義。
與此對應,人體中還有一個抗痛系統,這個系統不僅會通過神經發出抑制疼痛的信號,體液中還會分泌出內啡肽、強啡肽等物質。這些物質的作用類似於嗎啡,會幫助人體緩解疼痛的感覺。
疼痛類型:
醫生與神經學家大致將疼痛分為以下幾類:
1、劇痛是身體受傷引起的疼痛。它提醒大腦對潛在的傷害作出反應。它可能持續幾分鍾到六個月,直到傷害被治癒。
2、慢性疼痛在創傷痊癒後還要持續很長時間(在某些情況下,即使沒有創傷也可能存在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並不提醒身體做出反應,並且它往往延續六個月以上。
3、癌症(或惡性)疼痛與惡性腫瘤有關。腫瘤侵入健康組織,並且壓迫神經或血管,產生疼痛。癌症疼痛也可能與進入身體的治療處理有關。有些醫生將癌症疼痛歸入慢性疼痛。
疼痛等級評估方法:
醫學上關於疼痛程度目前有2種評估方法:
1、VAS法,即視覺模擬評分法,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具體是在紙上畫一條10cm的直線,兩端分別表明0和10,0代表無痛,10代表最劇烈的疼痛,讓患者根據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紙上畫。
2、VRS法,即語言描述評分法,具體方法是將疼痛劃分為4級:1)無痛、2)輕微疼痛、3)中度疼痛、4)劇烈疼痛,讓病人根據自身感受說出,這種方法病人容易理解,但不夠精確。
3、腰椎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導致的腰部疼痛有什麼區別?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
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
等一系列臨床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佔95%。
發病原因
● 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基本因素
髓核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含水量的降低,並可因失水引起椎節失穩、松動等小范圍的病理改變;纖維環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堅韌程度的降低。
● 損傷
長期反復的外力造成輕微損害,加重了退變的程度。
● 椎間盤自身解剖因素的弱點
椎間盤在成年之後逐漸缺乏血液循環,修復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礎上,某種可導致椎間盤所承受壓力突然升高的誘發因素,即可能使彈性較差的髓核穿過已變得不太堅韌的纖維環,造成髓核突出。
● 遺傳因素
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家族性發病的報道,有色人種本症發病率低。
● 腰骶先天異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體畸形、小關節畸形和關節突不對稱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應力發生改變,從而構成椎間盤內壓升高和易發生退變和損傷。
症狀描述
① 腰痛
是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由於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經竇椎神經而產生下腰部感應痛,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
② 下肢放射痛
雖
然高位腰椎間盤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經痛,但臨床少見,不足5%。絕大多數患者是腰4~5、腰5~骶1間隙突出,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典
型坐骨神經痛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僅極少數中央型
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現為雙下肢症狀。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間盤產生化學物質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應使神經根發生化學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壓
迫或牽張已有炎症的神經根,使其靜脈迴流受阻,進一步加重水腫,使得對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壓的神經根缺血。上述三種因素相互關連,互為加重因素。
③ 馬尾神經症狀
向正後方突出的髓核或脫垂、游離椎間盤組織壓迫馬尾神經,其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臨床上少見。
診斷鑒別
√ 腰椎X線平片
單純X線平片不能直接反應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但X線片上有時可見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增生等退行性改變,是一種間接的提示,部分患者可以有脊柱偏斜、脊柱側凸。此外,X線平片可以發現有無結核、腫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鑒別診斷意義。
√ CT檢查
可較清楚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態和神經根、硬脊膜囊受壓移位的情況,同時可顯示椎板及黃韌帶肥厚、小關節增生肥大、椎管及側隱窩狹窄等情況,對本病有較大的診斷價值,目前已普遍採用。
√ 磁共振(MRI)檢查
MRI
無放射性損害,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MRI可以全面地觀察腰椎間盤是否病變,並通過不同層面的矢狀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間盤的橫切位影像,清
晰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形態及其與硬膜囊、神經根等周圍組織的關系,另外可鑒別是否存在椎管內其他佔位性病變。但對於突出的椎間盤是否鈣化的顯示不如CT檢
查。
√ 其他
電生理檢查(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與誘發電位)可協助確定神經損害的范圍及程度,觀察治療效果。實驗室檢查主要用於排除一些疾病,起到鑒別診斷作用。
易混淆病症及注意事項
發育性腰椎椎管狹窄症:本病可與腰椎間盤突(脫)出症伴發(約佔50%以上)。本病的基本症狀雖與後者有相似之處,但其主要特點是三大臨床症狀:
● 間
歇性跛行:即由於步行引起椎管內相應椎節缺血性神經根炎,以致出現明顯的下肢跛行、疼痛及麻木等症狀,稍許蹲下休息即可重新再行走;之後再次發作,又需再
次休息方可繼續行走。如此反復發作,並有間歇期,故稱為「間歇性跛行」,在腰椎間盤突出症合並本病時可同時發生。單純腰椎間盤突出症雖有時也可出現相類似
現象,但其休息後僅稍許緩解,難以完全消失。
● 主客觀矛盾:指此類患者主訴很多,而在體檢時由於檢前候診時的休息而使神經根缺血性神經根炎症狀消失,以致無陽性發現。此與腰椎間盤突出時出現的持續性根性症狀及體征明顯不同。
● 腰後伸受限,但可前屈:由於腰後伸時使腰椎椎管內有效間隙更加減小而使症狀加重,並引起疼痛,因此,患者腰部後伸受限,並喜歡採取能使椎管內容積增大的前屈位。由於這一原因,患者可騎自行車,但難以步行。此與腰椎間盤突出症者明顯不同。
以上幾點一般足以鑒別,對個別不典型或是伴發者,可採用其他輔助檢查手段,包括磁共振及CT檢查等加以判定。
① 坐骨神經盆腔出口狹窄症
此為引起坐骨神經乾性痛的常見病,且多見於因腰痛而行重手法推拿術後者,因此易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相混淆,需鑒別(但有時二者可伴存)。本病的主要特點是:
● 壓痛點:位於坐骨神經自盆腔穿出的部位,即「環跳」穴,並沿坐骨神經向下放射達足底部。有時「腘點」與「腓點」亦伴有壓痛。
● 下肢內旋試驗:雙下肢內旋時可使坐骨神經出口部肌群處於緊張狀態,以致該出口處狹窄加劇而引起坐骨神經放射痛。腰椎間盤突出症時則無此現象。
● 感覺障礙:本病時表現為范圍較廣的多根性感覺異常,並多累及足底出現麻木感等。而腰椎間盤突出症時,則以單根性感覺障礙為主。
● 其他:本病時屈頸試驗陰性,腰部多無陽性體征。對個別鑒別困難者可行其他特殊檢查。 因梨狀肌本身病變所致的梨狀肌癥候群較少見,且症狀與本病相似,不另述。
② 馬尾部腫瘤
為臨床上易與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症相混淆的疾患,且後果嚴重,應注意鑒別。二者共同的症狀特點是:多根性或馬尾神經損害,雙下肢及膀胱、直腸症狀,腰部劇痛及活動障礙等。但馬尾部腫瘤時的以下特點可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相鑒別。
● 腰痛:呈持續性劇痛,夜間尤甚,甚至非用強鎮痛葯而不能使患者入眠;而腰椎間盤突出症者平卧休息後即腰痛緩解,且夜間多明顯減輕。
● 病程:多呈進行性,雖經各種治療仍無法緩解或停止進展。
● 腰椎穿刺:多顯示蛛網膜下隙呈完全性阻塞,腦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以及潘氏試驗陽性等。
● 其他:必要時可行磁共振或CTM等檢查確診及判定病變定位;對有手術指征者,可行椎管探查術。
③ 腰段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
由於腰椎穿刺、蛛網膜下隙阻滯及脊髓造影的廣泛應用,本病近年來已非少見,且其病變差別較大,可引起各種症狀而易與多種腰部疾患相混淆。如粘連位於脊神經根處,則可引起與椎間盤突出症完全相似的症狀,在鑒別時應注意本病的以下特點:
● 病史:多有腰椎穿刺等病史。
● 疼痛:多呈持續性,且逐漸加劇。
● 體征:屈頸試驗多為陰性,直腿抬高試驗可陽性,但抬舉受限范圍小。
● X線平片:有碘油造影史者,可於X線平片上發現燭淚狀陰影或囊性陰影。 本病可繼發於椎間盤突出症後,尤其是病程長者,應注意。
④ 下腰椎不穩症
為老年者的多發病,尤以女性為多。本病特點如下:
● 根性症狀:雖常伴有,但多屬根性刺激症狀。站立及步行時出現,平卧或休息後即緩解或消失,體檢時多無陽性體征發現。
● 體型:以肥胖及瘦弱兩類體型者多發。
● X線平片:動力性平片可顯示椎節不穩及滑脫征(故本病又稱為「假性脊柱滑脫」)。
● 其他:屈頸試驗、直腿抬高試驗等多屬陰性。
⑤ 腰椎增生性(肥大性)脊椎炎
亦屬需鑒別的常見病之一。本病特點為:
● 年齡:患者多系55歲以上的老年人,而腰椎間盤突出症則以中青年患者多見。
● 腰痛:晨起時出現,活動後即消失或減輕,勞累後又復現。
● 腰部活動:呈僵硬狀,但仍可任意活動,無劇痛。
● X線平片:顯示典型退變性改變。本病不難鑒別,一般勿需特殊檢查。
⑥ 一般性盆腔疾患
為中年以上婦女的常見病,包括附件炎、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致使盆腔內壓力增高,刺激或壓迫盆腔內骶叢而出現多乾性症狀。其特點如下:
● 性別:90%以上病例見於中年以後女性。
● 症狀:系多個神經干受累症狀,其中尤以坐骨神經干、股神經干及股外側皮神經干為多見,陰部內神經及閉孔神經亦可受累及。
● 盆腔檢查:對女性患者應請婦產科進行內診檢查以確定有無婦產科疾患。
● X線平片:患者易伴發髂骨緻密性骨炎等疾患,應注意觀察。
⑦ 盆腔腫瘤
雖屬於腹部外科疾患,但骨科亦常可遇到,尤其是壓迫坐骨神經時易與本病混淆。其特點與前者相似。
● 症狀:以多乾性神經症狀為主。
● 體征:於盆腔內(肛門指診等)可觸及腫塊。
● 其他:清潔灌腸後拍片或做鋇劑灌腸檢查以確定腫塊部位。必要時行B型超聲、CT或MRI等檢查。
症狀危害症狀
√ 腰椎間盤突出主要壓迫脊神經和馬尾神經,出現腰以下的疼痛,麻木,下肢酸軟無力等症狀,影響到患者正常的生活。
√ 嚴重者可出現間歇性跛行,腰部側彎,足下垂,肌肉萎縮,力量減弱,甚至會陰部麻木,剌痛,排便,排尿無力,性功能障礙等。
--------來自 自測用葯
4、椎間盤源性腰痛是怎麼回事?
大多數的腰間盤突出症都有下肢的放射性麻木疼痛,有些病人甚至可以沒有腰痛;而椎間盤源性腰痛主要以腰痛為主,可伴有下肢疼痛,大多不過膝關節以下。腰間盤源性腰痛的發病機制現在還沒有研究得很清楚。目前認為,在腰椎間盤的纖維環表面也有神經末稍(如竇椎神經)的分布。因此腰椎間盤退變、變性後,其纖維環相互分離形成裂隙或斷裂後,可以刺激分布在腰椎間盤的纖維環表面的神經末稍,引起腰痛;腰椎間盤進一步退變後,椎間盤內的髓核膨出或者輕微突出後,也可以進一步刺激椎間盤纖維環表面的神經末稍,引起腰痛;同時,椎間盤突出後局部炎症反應產生的某些炎症性化學物質也可刺激這些神經末稍引起腰痛。另外這些末梢神經與脊神經根相同,有可能引起下肢疼痛。
5、腰總疼是怎麼回事阿?
那麼長時間了,應該考慮是椎間盤源性痛,建議去醫院疼痛科打一下封閉,我有兩個病號和你症狀差不多,但是比你重點,他們還放射到大腿外側,做CT,MRI表現不重,稍有一點椎間盤突出,我給他們打的封閉效果很好,就在腰椎小關節突上打,疼痛科大夫都知道!
求採納
6、椎間盤內紊亂怎麼治療
可以點穴、按摩治療,到推拿科看一看。
7、疼痛是什麼概念?
疼痛
疼痛(pain)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它包括傷害性刺激作用於機體所引起的痛感覺,以及機體對傷害性刺激的痛反應(軀體運動性反應和/或內臟植物性反應,常伴隨有強烈的情緒色彩)。
痛覺可作為機體受到傷害的一種警告,引起機體一系列防禦性保護反應。但另一方面,疼痛作為報警也有其局限性(如癌症等出現疼痛時,已為時太晚)。而某些長期的劇烈疼痛,對機體已成為一種難以忍受的折磨。因此,鎮痛(analgesia)是醫務工作者面臨的重要任務。
人們在研究疼痛時,通常採用測定痛閾(pain threshold)的方法。痛閾又可分為痛感覺閾和痛反應閾。因此在研究痛覺時需要採用多指標進行綜合性研究。另外還可記錄傷害性刺激引起的神經活動的電變化。
痛與鎮痛的神經生物學研究,近三十年來有了非常迅速的發展。在我國,有關針刺鎮痛(acupuncture analgesia)神經機制的研究也促進了痛覺生理研究的深入發展,並具有良好的國際影響。
目前根據發展現狀涉及疼痛診療項目可分為:
1、急性疼痛:軟組織及關節急性損傷疼痛,手術後疼痛,產科疼痛,急性帶狀皰疹疼痛,痛風;
2、慢性疼痛:軟組織及關節勞損性或退變疼痛,椎間盤源性疼痛,神經源性疼痛;
3、頑固性疼痛:三叉神經痛,皰疹後遺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症;
4、癌性疼痛:晚期腫瘤痛,腫瘤轉移痛;
5、特殊疼痛類:血栓性脈管炎,頑固性心絞痛,特發性胸腹痛;
6、相關學科疾病:早期視網膜血管栓塞,突發性耳聾,血管痙攣性疾病等。
疼痛程度的分類
1. 微痛 似痛非痛,常與其它感覺復合出現。如癢、酸麻、沉重、不適感等。
2. 輕痛 疼痛局限,痛反應出現。
3. 甚痛 疼痛較著,疼反應強烈。
4. 劇痛 疼痛難忍,痛反應強烈。
疼痛性質的分類
1. 鈍痛、酸痛、脹痛、悶痛。
2. 銳痛、刺痛、切割痛、灼痛、絞痛。
疼痛形式的分類
1. 鑽頂樣痛。
2. 暴裂樣痛。
3. 跳動樣痛。
4. 撕裂樣痛。
5. 牽拉樣痛。
6. 壓扎樣痛。
8、腰椎間盤源性腰痛貼膏葯有效果嗎
正午陽光遠紅外理療貼(椎間盤頸椎部位)
9、什麼是腰椎間盤源性疼痛?
請問腿上有症狀嗎?如果是壓迫神經根腿上會有發麻、脹痛等感覺。建議做針灸、推拿治療,不要放棄,不然會發展很嚴重的,一定要找專業的醫師。
腰椎病不會引起頸椎痛脖子酸,那是你的頸椎也有問題,中葯講:寒性收引。所以才會吹出風就感到僵硬。
10、椎間盤源性腰痛做微創效果好嗎?
可以暫時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