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椎間盤是連接兩個相鄰的

椎間盤是連接兩個相鄰的

發布時間:2020-03-18 10:17:19

1、名詞解釋椎間盤

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分為中央部的髓核,富於彈性的膠狀物質;周圍部的纖維環,由多層纖維軟骨環按同心圓排列。頸腰部纖維環前厚後薄,髓核易向後外側脫出,突入椎管或椎間孔,壓迫脊髓或脊神經——椎間盤脫出症。椎間盤突出可使用健身操進行康復治療。
中醫學名
椎間盤
所屬科室
外科 - 骨科
發病部位
腰椎頸椎
主要症狀
疼痛,麻木
多發群體
中年人,老年人
是否進入醫保

2、椎間盤共有多少塊?

椎間盤是連接相鄰兩個椎體的纖維軟骨盤(第1及第2頸椎之間的除外),成人有23個椎間盤。

3、連接相鄰兩個椎體的結構是椎間盤or前縱韌帶

椎間盤是連接兩個相鄰椎體的纖維軟骨盤 是椎間盤

4、椎間盤主要有哪幾種骨連接方式

骨與骨之間借纖維結締組織、軟骨和骨相連結,稱骨連結。按骨連結的連結形式的不同可分為直接連結和間接連結兩種。直接連結是指骨與骨之間借纖維結締組織或軟骨及骨直接相連,其連結之間無間隙,運動范圍極小或完全不能活動。根據連結組織不同,可分為纖維連結、軟骨連結和骨性結合3種類型。骨連結 (7張)(一)纖維連結纖維連結骨與骨之間借纖維結締組織相連,形成纖維連結。其間無間隙,連結比較牢固,一般無活動性或僅有少許活動,常有兩種連結形式。1.韌帶連結 連結兩骨的纖維結締組織比較長,呈條索狀或膜狀,富有彈性,稱為韌帶ligament或膜。如椎骨棘突之間的棘間韌帶,脛腓骨下端的脛腓骨間韌帶,前臂尺橈骨之間的骨間膜等。2.縫 兩骨之間借很薄的纖維結締組織(縫韌帶)相連,無活動性,這種連結往往隨年齡的增加,可出現結締組織骨化。如顱的冠狀縫、矢狀縫等。(二)軟骨連結骨與骨之間借軟骨相連,可緩沖震盪,可分兩種。1.透明軟骨結合 兩骨間借透明軟骨連結,常為暫時性的結合,是胚胎時軟軟骨連結骨骨骼的存留部分並作為所連結骨的增長區,如骺軟骨,蝶枕軟骨結合等。此種連結到一定年齡即骨化形成骨性結合。2.纖維軟骨結合 兩骨間借纖維軟骨連結,多位於人體中軸承受壓力之處,堅固性大而彈性低,如椎間盤、恥骨聯合等。(三)骨性結合骨性結合兩骨之間借骨組織相連,一般由纖維連結或透明軟骨結合骨化而成。骨性結合使兩骨融合為一塊,如長骨的干與骺的結合,各骶椎之間的結合等。

5、椎間盤是關節盤嗎,如果不是這兩個有什麼區別,請不要百度復制粘貼。

椎間盤是軀干骨處的,屬於直接連結的一種軟骨連結,而關節盤是間接連結(又稱關節)里的輔助結構,多分布於四肢骨中,關節盤是關節腔內的纖維軟骨

6、相鄰椎骨橫突之間的連接組織有哪些?相鄰椎骨之間只依賴韌帶和椎間盤

椎間盤、韌帶、橫突、椎體鉤、棘突、上下關節突、椎體、椎弓根、椎弓板、神經、動靜脈等等。

7、椎間盤的名詞解釋

椎間盤 [ zhuī jiān pán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 zhuī jiān pán ]
連接兩個相鄰椎體的纖維軟骨盤。盤中央為膠樣物質(髓核)。具有承受壓力、緩沖震盪沖擊、保護脊髓的作用。

8、解剖學試題及答案選擇第一題相鄰椎體之間的結構是什麼木

是椎間盤啊

9、椎體間的連結結構有哪些

椎體之間的連接由前、後縱韌帶和椎間盤構成。

前縱韌帶位於椎體的前面,上起枕骨的咽結節和寰椎前結節,下至S1~2,在其行程中借纖維束緊密附著於各椎體邊緣,但與椎體連接疏鬆。

後縱韌帶比較薄弱,位於椎體的後部,上起樞椎,下達骶骨,最上部延展為覆膜。

間盤即椎間纖維軟骨,除C1~2之間外,其他椎體之間包括L5與S1之間均有這種結構,因此成人的椎間盤總數為23個。

(9)椎間盤是連接兩個相鄰的擴展資料:

椎間盤的功能:

1.椎間盤不但是椎體間主要的堅強連系與支持結構,同時也是脊柱運動和吸收震盪的主要結構,起著「彈性墊」的作用。

2.能承受身體的重力,將施加於脊柱的力吸收並重新分布。椎間盤能保護和控制脊柱各種活動,有平衡緩沖外力的作用。

3.椎間盤受到壓縮或牽引後,能很快恢復原來形狀。

4.正常椎間盤髓核各方面的壓力均相等,中心重力可使椎間盤向各方向膨出。

參考資料:

椎體連接-網路

10、腰椎間盤的形態構造怎樣?

腰椎間盤由透明軟骨(也叫軟骨終板)、纖維環和髓核三部分構成,纖維環由堅硬的密膠質纖維形成,圍以髓核。

透明軟骨板即椎體的上、下軟骨面,在解剖上屬於椎體各部分,但臨床上與椎間盤病變密切,可視為椎間盤的一部分。透明軟骨板作為髓核的上、下界,與相鄰椎體分開。在椎骨發生過程中,椎體的上、下面各有一次級骨化中心,其周圍雖然成骨,形成骺環,但其中心仍一直保留為軟骨,5 歲以前椎體上下的骨骺和骨體相融合,軟骨板的大小和形狀與上下相連的椎體相當,椎體上下無血管的軟骨板如同膝髖關節的關節軟骨,可以承受壓力保護椎體,防止椎骨遭受壓力,只要軟骨板保持完整,椎體就不會因壓力而發生吸收現象,軟骨板還可視作半滲透膜,在滲透壓下,水分可以擴散至無血液的椎間盤。

纖維環在上下透明軟骨板的周圍有一圈堅強的纖維組織,由膠原纖維及纖維軟骨組成,成為纖維環,是椎間盤的最主要維持負重的組織,與上下軟骨板和脊柱前、後縱韌帶緊密相連,纖維環作同心層排列,各纖維的方向彼此交錯,猶如肋間內外肌排列一樣。相鄰兩層之間借黏合劑樣物質相連,纖維環的前部及外側部較後部約寬一倍,後部各層較窄,層次少,相鄰層的纖維接近平行,連接的物質較少,最內層的纖維與髓核的細胞間基質相融合,無明顯界限,成人纖維環由一系列板層構成,形成不完全的環,每個板層的纖維在兩個椎體間斜行,並以一定角度(30 ~ 60 度),越過鄰近板層的纖維,有的甚至垂直。纖維環相鄰纖維層的交叉排列,可能與髓核對其所施內部壓力有關,短纖維較長纖維更易遭受巨大的壓力,不利於兩椎骨間的運動,可引起放射狀撕裂,纖維環連接相鄰兩椎體,使脊柱在運動時作為一個整體,纖維環甚為堅固,緊密附著於軟骨終板上,保持脊柱的穩定性,脊柱外傷時,必須有巨大力量,使纖維環廣泛撕裂,才能引起椎體間脫位,纖維環的特殊排列方向,使相鄰椎體可以有輕度活動,但運動到一定限度時,纖維環緊張,又起節制的作用,限制旋轉運動。

髓核在出生時比較大而軟,位於椎間盤的中央不接觸椎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髓核位置有變化,椎體後面的發育較前面為快,因此至成年時髓核位於椎間盤偏後,髓核是一種富有彈韌性半液體的膠狀物質,約占椎間盤切面的50% ~ 60%,髓核由軟骨樣細胞組成,分散於細胞間基質,其中有分化較差,不太緻密的膠原纖維網覆以多糖蛋白質復合物,這個多糖,硫酸軟骨素由於其羥基能使髓核與水分結合,細胞間基質形成三維乳膠體系統。髓核含有85%的水分及退化的脊索殘余,髓核一般位於纖維環的中部,較偏後,並不絕對中心。髓核隨外界的壓力而改變其位置及形狀,其位置在不同椎有所不同,如在頸椎即靠前。髓核的形成由周圍的纖維環及上下軟骨板所固定,它為同質的基質,原纖維結構無一定排列。

與椎間盤是連接兩個相鄰的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