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椎間盤突出影像診斷

椎間盤突出影像診斷

發布時間:2020-03-16 20:07:34

1、我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附CT影像,不太懂,請專家幫我看看嚴重否,該如何治療?

片子顯示椎間盤突出(中央型),還是比較厲害,椎管狹窄,片子上的小字看不清,隱約看L4/5椎間盤也有,L5/S1中央型突出,椎管狹窄,左邊的屁股有沒有症狀?!
建議:少站少坐,多躺卧硬床,加強腰背肌鍛煉。按時服葯。

2、腰椎間盤突出影像表現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影像學表現與康復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腰腿痛,肢體活動明顯受限,多發於青壯年,對社會勞動力的影響較大。醫學界一直沒有停止對新的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的追求,近年來象牽引整復術、膠原酶溶核術、激光減壓術、內窺鏡椎間盤切除術在臨床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這些效果的取得與我們針對每個病人的個性化康復護理模式是分不開的。在工作中我們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症狀與其影像學表現是密切相關的,針對患者不同的影像學表現施以不同的康復護理對患者的康復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1、腰椎間盤膨出 椎間盤膨出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病變纖維環沒有破裂,髓核沒有直接刺激神經根,纖維環向四周膨隆刺激到神經根而發生的一系列症狀。
1.1 臨床表現特點 發病緩,多有長時間的腰痛病史,腰部活動受限較輕,疼痛症狀較
輕,但下肢麻木酸脹重,與天氣變化有關,因此患者因長期疾病困擾情緒往往容易煩躁,又因活動受限不明顯,患者對該病的重視程度不夠,容易忽視腰部保護。
1.2 護理特點 做好心理護理,進行系統健康教育,告知其疾病特點,提高對該病的認
識,對過度焦慮的患者減輕其思想負擔;對重視不夠的患者應強調該病的發病原因以減少復發,尤其是年紀輕、工作壓力大的患者。腰圍固定,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負重及久坐,加強腰部功能鍛煉,可以行倒走、船形運動等力量要求較大的鍛煉。

2、腰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病變纖維環已經破裂,髓核突出直接刺激神經根產生一系列症狀。
2.1臨床表現特點 發病急,多有明顯的負重扭傷史或受涼史,腰部活動明顯受限,腰及下肢疼痛症狀較重,常處於被動體位,與天氣變化關系不明顯。
2.2 護理特點 在做好心理護理和系統健康教育的前提下,針對疼痛症狀較重的特點,給予止痛鎮靜葯物處理,可在腰下墊一3-5厘米厚的軟枕,以保持生理曲度,由受涼引起的患者可行火罐治療或寒痛樂局部外用。急性期避免功能鍛煉,勤翻身,避免褥瘡發生。飲食上由於腸道蠕動減少,消化功能減弱,注意少食油膩食品,多食蔬菜、水果等高纖維素食品,以免便秘加重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3、腰椎間盤脫出 椎間盤脫出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病變纖維環已經破裂,髓核脫出,直接刺激神經根或硬膜囊產生一系列症狀。
3.1臨床表現特點 發病或急或緩,常常有過椎間盤突出病史,在扭傷或受涼後突然加重,活動明顯受限,疼痛較重,有的伴有會陰部的麻木,甚至大小便障礙。
3.2 護理特點 本症患者痛苦大,思想負擔重,因此應著重進行心理輔導,減輕患者的思想負擔,最大程度取得患者對治療的配合。患者仰卧時可在膝下墊一軟枕,減小坐骨神經的張力。對有會陰部或下肢麻木的馬尾神經損傷症狀的患者可採用針灸治療,對有大小便障礙的患者注意清潔,避免尿路感染和褥瘡發生。

4、腰椎管狹窄 腰椎管狹窄在影像學上表現為腰椎的椎管因某些原因發生骨性或纖維性結構改變,導致椎管管腔變窄,卡壓了馬尾神經或神經根而產生的臨床癥候群。
4.1臨床表現特點 最有特徵的表現就是間歇性跛行逐漸發展到骶尾部、臀部及下肢痛。疼痛的特點多是脹痛、酸痛及行走後明顯的疲乏感,一般無腹壓增高時的放射痛。上述症狀在行走、站立或勞累時可加重,而休息時特別是在前傾坐位或蹲位時可明顯減輕或消失。
4.2 護理特點 本症患者在卧床休息時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但行走功能受限往往讓他們感到沮喪或困惑,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明白發病機理尤為重要。同時施以針灸、推拿治療,紅外線照射時間不宜超過20分鍾,以免熱量大量聚集,造成症狀加重。

5退行性改變及側隱窩狹窄 退行性改變在影像學上表現為骨贅的形成和骨密度的降低,骨贅在側隱窩位置又造成側隱窩的狹窄,從而刺激神經根引起神經根水腫而產生一系列症狀。
5.1臨床表現特點 以腰部酸痛不適伴有患側下肢的放射痛為主,病史較長的患者因神經根水腫減輕,表現為腰及下肢的酸痛不適,受涼、勞累後及陰雨天加重,休息得暖後緩解。往往時輕時重,纏綿難愈,臨床比較多見。
5.2 護理特點 本症患者可選用推拿針灸治療,配合紅外線照射。建議患者在症狀許可的前提下多參加康復功能鍛煉,加強局部肌肉力量,避免受涼及扭傷,注意飲食多樣化,適當補充鈣質或多食含鈣高的食物,如:小魚、牛奶、乾酪、酸奶、芝麻、蘿卜條、葉類蔬菜、 海藻類等。

6發育變異 發育變異在影像學上表現為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骶椎隱裂、椎弓崩解等,這些發育變異引起的腰骶椎結構的異常,使患者腰骶部的受力結構發生變化,活動度、負重能力都低於正常人,因此這些變異往往成為患者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重要原因。
6.1臨床表現特點 除腰椎間盤突出症常見的症狀外,該症患者常有長期的腰部疼痛不適,活動度輕度受限,少年時常有遺尿病史。椎弓崩解的患者常伴有腰椎滑脫。
6.2 護理特點 對本症患者首先應進行有效的系統健康教育,讓患者明白發育變異是一種先天疾患,造成的後果僅僅是比正常人負重及運動功能弱,以減輕患者的顧慮,積極配合治療。囑患者加強功能鍛煉,提高腰骶部軟組織的代償功能。伴有腰椎滑脫的患者應正確佩帶腰圍,防止因長期不當佩帶引起腰部肌肉力量減弱和活動功能下降。注意腰背部及下肢的保暖,冬季可鋪電熱毯保暖,夏天避免睡過涼的竹席,在空調卧室內可選用腰部系帶的長袍睡衣。

體會
通過臨床護理實踐,逐步加強對腰椎間盤突出症不同影像學表現的理解和認識,根據每種表現的不同特點,辨症施護,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和病情表現,使患者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牽引、葯物、針灸、理療、康復等不同的方法,盡快康復,並減少復發率是提高我們護理工作質量的保證。

3、懂的朋友幫忙看下這張醫學影像學診斷報告書,有沒有腰椎間盤 突出?

胸椎明顯側彎畸形,腰椎看不見,片子太小也沒辦法看

4、4,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的影像學檢查有什麼用

可以告訴你,突出的情況,有沒有壓迫神經,有沒有到達手術的指針

5、MRI和CT兩種檢查方式在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中均各自有哪些優勢?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常見且多發的疾病。目前,該病的診斷方法主要包括影像檢查、

體檢和臨床症狀推斷等。磁共振成像和計算機斷層成像是當今[最常用的成像方法。臨床上,磁共振成像檢查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診斷具有靈敏度好、特異性高的優點,能夠簡單直接地獲得脊髓和脊柱的成像圖像,從而全面觀察患者的游離髓核,獲得完整直觀的成像圖像。

。同時,磁共振成像在軟組織檢查中具有高解析度,能有效顯示患者脊髓、硬膜囊和神經根受壓的間接徵象,還能仔細檢測舒默結節及其位置和數量[5]。然而,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中,CT成像具有較高的解析度

,能有效顯示患者病變的位置、程度、大小和方向,能直接觀察患者是否有韌帶、纖維環和髓核等空氣積聚和鈣化,並能直接反映患者椎體和小關節的骨結構,從而有效評估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病情。然而,CT檢查也有一定的缺陷。如果僅執行水平軸掃描,掃描范圍之外的游離髓核可能被忽略,並且諸如神經和脊髓等軟組織的密度解析度相對不足,因此顯著增加了誤診和漏診的概率

不論是MRT還是CT的結果檢測出來都是比較權威的,MRT和CT針對不同的檢測在不同的方面都具有其在這方面的優勢檢測,如果對MRT和CT的檢測結果有質疑,那麼可以去和專家了解MRT和CT的結果。

6、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影像學檢查分為哪幾類?

X線攝片檢查可以解決多數骨科疾病的診斷需要,是骨科常用的輔助檢查之一。

對脊柱而言,X線片可以顯示脊柱的形態結構,是否存在有退行性變、程度如何,是否有病理性破壞,范圍有多大等等。但是單獨求助於放射線檢查來確定腰腿痛患者的病因,卻是遠遠不夠的,還是要依靠臨床檢查才行。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影像學檢查,包括有腰椎平片、各種造影及斷層,以及電子計算機斷層攝片(即CT)和近來才興起的核磁共振技術(即MRI)。

醫生為腰腿痛患者進行臨床檢查後,往往會根據需要為患者作腰椎的X線檢查,其中以攝腰椎平片為最多見,這也是目前最為常用的輔助檢查之一。拍攝腰椎平片並不能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症,但拍攝腰椎平片對於排除腰椎結核、原發性腫瘤及轉移癌等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換句話說對於腰腿痛的鑒別診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造影檢查是利用碘劑或空氣作為對比劑,注入蛛網膜下腔或硬膜外腔後照X線片,以顯示其中病變的檢查法。造影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損害。體層攝影又稱為斷層攝影,是利用X線球管和膠片的協調移動,有目的地使身體某一平面結構顯影的攝片方法。它可以逐層顯示平片攝影所不能顯示的細小病變和因骨影重疊而顯示不清的結構。

目前在我國一些大中城市中,電子計算機橫斷掃描(即CT),已經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它對於測定椎管的形態和管徑有重要的價值。尤其是對於椎管狹窄症的診斷優於其他各種檢查方法,對於指導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治療方案也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即MRI)是一種無傷害性的多平面成像檢查方法,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的准確率要高於CT 檢查。其影像清晰,且一般不需造影劑,亦無放射危害,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高效檢查方法。但其設備昂貴,檢查費用也很高,相對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若要進一步推廣是有一定難度的。

7、腰椎間盤突出 磁共振還是CT

要想明確到底是腰椎間盤突出還是錯位做CT就完全可以,

但是如若確診是腰椎間盤突後,醫生可能還會讓你再做核磁。

CT主要針對硬體檢查較好,一般用於骨折檢查。

核磁則對軟體例如「髓核」「神經」的檢查更權威。

兩種檢查的側重點略有不同

8、CT影像診斷:L5-S1椎間盤突出(脫出?)

椎間盤突出(脫出型)。現在患者下肢症狀明顯嗎(小腿的憋、麻、脹)?有沒有出現過大小腿的抽筋樣疼痛?

膨出,突出、脫出
膨出最輕,脫出最重
做ct無法確診脫出,拍MR可以(核磁共振),這個較貴。如果是脫出,也分兩種情況,如果患者症狀嚴重,晝夜疼痛,下不了床,一般建議手術治療。
如果不是特別嚴重,也可以採用保守治療。這個也要看患者的經濟能力。

9、我的核磁共振影像診斷為:腰椎MR平掃:1.L4/5椎間盤突出(左側後)。2.L5/S1椎間盤輕度向後突出。求助。

「L4/5,L5/S1椎間隙變窄,相應平面蛛網膜下腔受壓,形成弧形壓跡,T1WI示L4/5,L5/S1椎間盤向後緣呈錘樣突出,壓迫脊髓,橫斷面示L4/5椎間盤後緣局限向側後突出壓迫硬膜囊,L5/S1椎間盤輕度向後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典型表現。
你才20歲,可以考慮行腰椎牽引,如果效果不佳,可以行介入臭氧融核術,總之由於你比較年輕,建議不要首先考慮切開手術治療。

10、有沒有腰椎專家能解釋下一個影像學診斷: 腰椎退行性變,L2/3、L3/4椎間盤膨出,L4/5、L5/S1椎間盤突出

L就是腰的意思。一共有5個。。。。每2個相鄰的椎體中間就有椎間盤。

腰2、3和腰3、4膨出不要緊,一般和你的症狀沒關系,不需要處理。

主要就是腰45和腰5骶1了。開始可以保守治療,卧床休息,牽引,吃葯等等。

如果保守治療無效,病程時間長,反復發作,可以採取手術治療的。

與椎間盤突出影像診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