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椎間盤的特點不包括

椎間盤的特點不包括

發布時間:2020-03-16 03:46:42

1、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樣子有哪些特徵?

椎間盤突出症狀重的病人,因為疼痛,自然而然要採取一種保護性姿勢,樣子很特別:一側肩部聳起,臀部上撅,患側下肢跛行。脫去衣服,觀察病人的背腰部,可見正中的脊柱溝不像正常呈一條直線,而是帶有彎曲。病人向前,向兩側彎腰的活動幅度變小,或幾乎不能做這些活動,活動即會引起症狀加重。

疼痛一側的腰部常有明顯的壓痛點,最常見的位置在相當於大腸俞和關元俞的穴位。根據突出的部位不同而局限於其中一點或兩點。用拇指按壓這個點,可引起下肢的疼痛和麻木。

病程長者,可見疼痛一側的小腿肌肉萎縮,周徑變細。如果仔細檢查,用大頭針尖輕刺或用棉簽輕觸患側小腿及足部的皮膚,並與對側相對照,可以發現痛覺或觸覺減退。

另外一個簡單常用又頗有價值的檢查方法叫直腿抬高試驗。病人平卧在床上,膝關節保持伸直位慢慢抬高,一般人能抬高到與床面成80°~90°的角度,如抬高不到這個角度而發生坐骨神經痛,就是陽性,提示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坐骨神經的根部。需要說明的是,其他原因如病人年齡較大、關節活動度減少,直腿抬高就不一定能達到80°~90°。所以要與對側相對照。

2、L5/S1椎間盤突出【L5/S1椎間盤突出(中央型)】

您好!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是指腰椎纖維環破裂和髓核組織突出壓迫和刺激相應水平的一側和雙側腰骶神經根所引起的以腰腿疼痛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症。本病是多發生青壯年。腰痛是最早的表現,病變發展可出現經臀部並/或向下肢後方、小腿及足部放射痛。病情常反復發作,時輕時重,往往因勞累和受涼誘發,咳嗽或打噴嚏而加重,卧床休息會減輕,此現象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腿疼痛的特點。本病臨床表現結合CT或MRI影像可明確診斷。

目前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非手術療法,包括卧硬板床休息、腰背肌功能鍛煉、配戴腰圍、牽引、推拿、理療、封閉、針灸、拔火罐及中西葯物內服外用等。另一類是手術療法,即開刀切除突出的椎間盤,解除其對神經根的壓迫。此外,還有一類介入治療方法,如髓核化學溶解術,由醫生向突出的椎間盤內注射膠原酶,使髓核溶解,代替開刀,達到治療目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原則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強調綜合治療,急性期應以緩解神經根水腫和減輕疼痛為主,恢復期要加強腰腹部肌肉的功能訓練,避免受涼和重體力勞動,防止復發。

建議您目前休息一下,去當地正規醫院系統診療,關於如何保養,請進入我的網站查閱「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項」一文,祝健康快樂!

(眭承志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3、椎間盤的生物學特點有哪些?

當人體站立時,一個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比它上面的體重要大得多。Hachemson(1960 年)查出人在坐位時,一個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比軀乾重3 倍。人在跳躍時,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比人靜止時大兩倍,即為體重的6 倍。脊柱屈伸、側彎時,椎間盤一部分受到牽拉張力,另一部分受到擠壓。當軀干在骨盆上扭轉時,椎間盤還會受到剪力,所以脊柱屈曲加旋轉時,可使腰椎間盤同時受到張力、壓力和剪力的作用。

(1)正常椎間盤受到上面的壓力一般不會破裂,壓力加大常常引起軟骨板和椎體破裂或骨折。椎間盤的纖維環與椎板成30 度角,每層纖維環之間成120 度角,所以椎間盤承受較大壓力而不破裂。

(2)脊柱屈曲加旋轉時受力是損傷椎間盤的主要原因。正常椎間盤扭轉16 度才會發生損傷。

(3)實驗證明,要有260N/mm 的平面剪力才能使椎間盤破裂,而臨床上極少見到如此大的剪力。

(4)椎間盤內是半流體膠狀物,在密封下受力,只有變形而不變容量。正常椎間盤蠕動到最後變形,時間長則黏度彈性增高,吸收震盪力也較強。反之,退行性椎間盤的黏度彈性變化,也就失去吸收震盪的能力,也會失去把壓力平均分布至椎板及纖維環的能力。

(5)人在跳躍時,震盪力從腳傳到腦,基本上被椎體和椎間盤所吸收。體重輕的年輕人,滯後力大,即吸收震盪力強;體重大的和年齡大的人,其椎間盤滯後力就小。震盪力反復作用於同一個椎間盤,其滯後力就會變小,也就容易發生椎間盤破裂。因此有些特殊職業或工種的人,如汽車司機、騎摩托車者,椎間盤突出症發病率較高。

(6)椎間盤的疲勞容納度很小,有學者試驗脊椎前屈位的軸心壓力反復1000 次,可引起椎間盤破裂。完全破裂者都是其後方,一部分為椎間盤向雙側後外方突出,纖維環由內向外破裂,也有少部分向正後方破裂突出。這就可說明臨床上見到的雙側腰椎間盤突出症及中央型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原因。

(7)椎間盤的壓力測量:用腰椎穿刺針刺入第三、四腰椎之間,當手持20kg 重物站立時,椎間盤承受的壓力約三倍於此人的體重;當重物減到1/2 時(即10kg),而腰向前屈曲,其椎間盤所受壓力增加到19 倍於體重。反過來說,若人仰卧,椎間盤所受的壓力比站立位時減少50% ~ 80%,因此,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症者嚴格卧床休息,有利於疾病康復。

4、腰椎間盤突出早期有哪些特點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在早期會體現出什麼樣的症狀表現呢?您此時此刻是否就存在著這些症狀呢?下面一同來看看,腰椎間盤突出的早期症狀吧。 早期腰椎病人的症狀特點如下: 1、可表現在腰疼部位,多位於下腰部偏一側,腿疼多為一側,由臀部向遠端的放射性疼,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可伴有麻木感。 2、單側鞍區或一側小腿外側,足背外側或內側疼痛或麻木,或疼痛、麻木同時存在。 3、腰痛:多數表現為腰部持續性鈍痛、牽扯樣痛,久坐、久站時發作,平卧時減輕;另一種為突發的腰部痙攣樣劇痛,難以忍受,需卧床休息,此症多是椎間盤纖維破裂。 4、下肢發冷:突出椎間盤壓迫,或刺激椎旁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下肢血管壁收縮,出現下肢發冷、發涼、足背動脈減弱等現象。 5、在行走時疼痛加重,不能完全站直行走,多數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需用手扶腰部疼痛一側,咳嗽、打噴嚏或提重物時,疼痛會突然加重。 6、腰部以上在外傷之後,會出現腰部疼痛或單側下肢疼痛。 7、下肢放射性疼痛:患者多有坐骨神經痛,或先由臀部開始痛,當咳嗽、打噴嚏及用力大小便時,下肢傳電般的放射痛就會加重。此外,腿痛要重於腰背痛。 8、麻木:神經根,受到椎間盤突出部分的壓迫,血流不足,缺血缺氧,會在小腿或腳面出現疼痛、麻木等異常感覺。 朋友們不妨可以比較一下,現在的自己是否也存在著如上的症狀呢?

5、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

腰椎間盤突出有什麼特徵;
在腰間往下一個橫手指吧,正常是3~~~5節突出,剛開始是蠻痛,嚴重的睡覺和彎腰都疼。

6、頸椎間盤的特點是什麼?

第一頸椎與第二頸椎之間為寰樞關節,無椎間盤。從第二頸椎至第一胸椎共有六個椎間盤。每個椎間盤由纖維環、髓核和椎體的透明軟骨板所組成,纖維環前部厚,後部較薄,其上下纖維均由軟骨細胞與軟骨板相連,組成一個封閉的球樣體。不論外力從上下來,還是從左右來,它的體積均不變,壓力則平均地分配到各個方面。

7、椎間盤突出症的特點是什麼

腰腿痛是腰椎間突出壓迫神經引起,刺激下肢神經的結果。學習倒著走 穿好負跟鞋

2011年05月25日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盧素仙

■ 倒走是慢性、姿勢性腰痛和椎間盤突出的常規康復鍛煉方法,因效果良好簡便易行而備受推崇,但對於倒走的科學原理,人們的了解並不太多。

與其它運動相比,倒走的本質特徵,是人體重心向後移動,而重心是人體姿勢的決定性因素。脊柱在人體的後背側,只有重心也在後側,脊柱才會挺拔。大家可自我體驗,讓脊柱保持最挺拔的姿勢,重心一定是在腳跟的。倒走時重心向腳跟移動,脊柱趨於挺拔,身體前傾和腰椎曲度減小,既矯正了姿勢,又是鞏固性的康復鍛煉,而且是直接針對姿勢性腰痛的病因。

站立的時候也一樣,雙腳前腳掌踩一本厚書,只要讓腳跟低於腳掌,重心後移,就可以矯正姿勢。只是運用了外部的強制性力量,該方法在舞蹈形體訓練教學中,針對初學者較為常用。

這也給康復醫學帶來了啟示,鞋也具有地基功能,於是負跟矯形鞋便應運而生,簡稱「負跟鞋」,特點是鞋底前高後低。強制人體重心後移,矯正姿勢,這又與倒走鍛煉的原理完全相同,只是更安全,更容易堅持,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使用,就可以起到替代倒走的作用,最初使用的幾天,腳跟會有輕微的壓痛感,說明是重心明顯後移了,這是倒走不容易達到的效果。負跟鞋最初的研究,也正是替代倒走鍛煉。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負跟鞋品種逐漸增多。也出現了一些頗為牽強的產品,比如負跟拖鞋,雖然也是前高後低,但由於不利於行走且腳跟易滑動,容易導致前足和全身的緊張,不可能具有矯正姿勢的作用。專業的矯形鞋均不考慮拖鞋的形式,作為矯正人體重心位置、替代倒走的負跟鞋,要求更高。鑒別的方法也簡單,試驗一下該產品是否能夠輕松倒走,不利於倒走的,自然也就不具有替代倒走的作用。

負跟鞋的鞋底還需要有自外向內的保護性傾斜,避免踝關節損傷(崴腳)。正常人腳的壓力都偏向外側,所以鞋底外側磨損總比內側嚴重。負跟鞋強制重心後移至腳跟,會加劇這種壓力的外偏現象,而腳跟的跟骨又是圓形的,穩定性差,就很容易崴腳,所以鞋底外側必須適度加高,以減輕足底外側壓力,增強穩定性,避免損傷。這個安全性措施,也有利於雙腿內收,保持好的姿勢。

使用負跟鞋日常站立行走,足以替代倒走。它排除了倒走的安全性問題,也容易堅持,但容易運動過量,所以要特別控制行走速度,須緩步行走。在腰痛症狀不明顯的鞏固期,康復感覺可能也不明顯,會誤以為沒起作用,其實鞏固期的自我感覺都是這樣,不必大幅增加運動強度,矯正姿勢需要保持溫和鍛煉,能感到足跟輕微壓痛即可。鞏固期是必須的,尤其是對於椎間盤突出患者,要盡可能避免復發。這些原則與倒走鍛煉完全相同。

8、從結構特點上說明椎間盤突出可能發生的途徑

什麼意思?如果是說什麼情況可以發生椎間盤突出的話,首先椎間盤是椎體之間一個彈性組織,由外層纖維環和內層充滿膠原和水分的髓核,以及上下軟骨終板組成,可以想像為一個豆沙包,起緩沖壓力的作用。椎間盤突出是一種退變表現,就相當於人老了會有皺紋一樣,通俗的說就是椎間盤老化了,當退變(老化)到一定程度,外圍纖維環破裂或椎間盤受到突發巨大壓力或長久較重負荷,就像擠壓一個豆沙包一樣,裡面的餡就會往外跑,造成椎間盤突出,由於後方就是神經脊髓,通常會引起一些神經症狀,發生在腰椎常見的就是腳麻、下肢放射痛等。
椎間盤突出只是椎間盤退變的一種表現,不代表椎間盤突出症,沒有壓迫到脊髓神經,沒有臨床症狀的話,不必太過於擔心。

9、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有哪些?

腰椎間盤突出的病發不論年齡,所以現在很多老年人也會患上腰椎間盤突出。而且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不是很明顯,那麼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都有哪些呢?下面來為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一:腰痛和一側下肢放射痛是該病的主要症狀。腰痛常發生於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時發生;大多有外傷史,也可無明確之誘因。疼痛具有以下特點:1、放射痛沿坐骨神經傳導,直達小腿外側、足背或足趾。如為腰3-4間隙突出,因腰4神經根受壓迫,產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2、一切使腦脊液壓力增高的動作,如咳嗽、噴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3、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減輕。卧床體位:多數患者採用側卧位,並屈曲患肢;個別嚴重病例在各種體位均疼痛,只能屈髖屈膝跪在床上以緩解症狀。合並腰椎管狹窄者,常有間歇性跛行。 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二:脊柱活動受限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使腰肌呈保護性緊張,可發生於單側或雙側。由於腰肌緊張,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後伸活動受限制,前屈或後伸時可出現向一側下肢的放射痛。側彎受限往往只有一側,據此可與腰椎結核或腫瘤鑒別。 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三:腰部壓痛伴放射痛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患側棘突旁有局限的壓痛點,並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 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的特點四:脊柱側彎畸形:主彎在下腰部,前屈時更為明顯。側彎的方向取決於突出髓核與神經根的關系:如突出位於神經根的前方,軀干一般向患側彎。左:髓核突出位於神經根內前方,脊柱向患側彎,如向健側的彎則疼痛加劇。右:髓核突出位於神經根外前方,脊柱向健側彎,如向患側的彎則疼痛加劇。

與椎間盤的特點不包括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