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椎間盤 > 頸椎間盤突出ct圖解

頸椎間盤突出ct圖解

發布時間:2020-03-14 04:51:34

1、CT報告能提示頸椎間盤突出有沒有壓迫骨髓嗎?

椎間盤突出多多少少都會壓迫骨髓
CT對於頸椎病的檢查局限比較大,多數病變是CT看不到的

2、頭暈,CT檢查頸椎間盤向後突出,附結果

好多人有這個病!不用擔心…不要做重力活…平時注意不要一個姿勢太久!推薦德國進口的馬栗樂

3、頸椎ct掃描有哪些

為了進一步確診,臨床上常常要求頸椎病患者拍攝頸椎的CT片。不少患者詢問:拍攝頸椎CT有什麼作用?為什麼不拍頸椎的X光片或者核磁共振片呢? 今天統一解答如下: 頸椎病CT檢查的臨床意義通常有5個: 一、觀察頸椎先天性的異常: 隨著核磁共振在脊柱外科的應用,CT檢查在脊柱外科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小,特別是在頸椎病的診斷方面已不是常規的檢查手段,其診斷價值遠遠低於「X線平片+核磁共振」的組合。 但是由於CT能觀察骨質和軟組織的結構,進一步明確脊椎的先天性畸形情況。CT對骨刺、韌帶鈣化、椎管狹窄等骨性病變顯示要比核磁共振清楚得多,因此在「X線平片+核磁共振」對上述情況仍然難以明確的情況下,申請CT檢查,可以更進一步提高診斷的准確性。 二、明確骨折和脫位: 椎弓骨折及骨折片突入椎管或椎間孔,在平片上容易漏診,而CT能明顯提示,可准確測量病變對椎管及椎間的侵犯程度。CT檢查還可以准確顯示寰椎的骨折。嚴重的脊椎外傷患者只需平卧於CT檢查台上,用橫段面掃描及多平面影象重建即可了解骨折和脫位的情況,避免過多地移動病人。 三、頸椎間盤突出症: CT能直接顯示突出的髓核及其對硬膜囊和神經根的壓迫程度。 四、頸椎椎管狹窄症: CT是診斷及定位椎管狹窄的較准確的方法,能測量椎管的各徑線及面積,觀察椎管形態,了解其骨和軟組織的情況,顯示椎管內受壓迫的程度。 五、排除腫瘤和炎症: 如果X線片證實的病灶,CT更能明確病變的范圍,椎體及附件的情況,病變是否侵犯了椎管及椎間孔,有無椎旁的腫塊,病變是否為侵蝕性,病變是多血管還是無血管,組織有無鈣化、壞死、囊性變等。對臨床懷疑有脊椎病變而平片陰性或可疑者,CT能明確提示有無骨質的異常。

4、CT顯示頸椎曲度變直,有沒有頸椎間盤突出

如果CT上沒有顯示突出那就是還沒有突出,但是曲度變直需要及時治療,可以用自然曲度托舉牽引恢復生理曲度

5、18,女生,頸椎間盤CT平掃: 頸椎曲度自然,序列規整。C3/4椎間盤向後不同程度突出

這是頸椎間盤突出。一般椎間盤突出以中老年人多發。年輕人出現椎間盤突出可能與急、慢性損傷有關。建議你不要長時間一個姿勢伏案工作或者學習,要實時的更換體位讓肌肉有一個休息的是間。祝你身體健康。

6、我有頸椎病很年了,以前X光檢查不出來,前年做了DR說是頸椎間盤突出,去年做CT說是頸椎間盤澎出,不

頸椎病沒有特效葯物,加強頸椎部分鍛煉和牽引,手術風險大效果不太理想,物理治療只能緩解,還是增加頸椎運動為好.
您好:引起頭暈頭痛說明已經壓迫到相應的血管神經,保守治療效果慢,手術風險大,安全性低,
建議採取現在臨床上多用的微創治療:不開刀,創傷小,恢復快,治癒後不易復發

日常要注意以下幾點:
1,睡覺時不可俯著睡,枕頭不可以過高,過硬或過平.
2,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緊急剎車等.
3,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風寒吹襲.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潮濕阻礙皮膚蒸發.
4,積極治療局部感染和其他疾病.
5,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埋頭苦幹時,也可間斷地做肩頸部的運動

7、頸椎的CT診斷報告很嚇人,請求高手解釋下

這樣的年齡.這樣的病.屬於相對嚴重.脊椎多處紊亂增生.5年以上.脊椎紊亂.沒有有效扶正發展成的.有效扶正.才能減輕病情.控制發展

8、頸椎ct c34c45c56c67椎間盤向後突出0.15,椎管有效矢狀徑約1.0,硬膜囊受壓,椎體邊緣可見增生

仔細閱讀了你給的影響報告,我的分析:患者從第三頸椎到第七頸椎都有不同程度的椎間盤突出並伴有骨質增生,從而導致臂叢神經壓迫,出現左肩胛疼痛,左肩臂疼痛及功能障礙。
治療:頸椎病也算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了,單純的中醫方劑是沒有辦法或達到理想效果的。 現在對於椎突的治療主要的還是「牽引」加手法理療,是突出的椎間盤回位,這種方法效果也是因人而異,是骨科常用的保守治療方法,整體效果還是不錯;如果有手術的條件的話(這需要和醫生溝通詢問是否有手術的指針以及自身狀況允許),手術治療是好的方法,效果也是最明顯的。

9、頸椎ct檢查c3c4椎間盤突出怎麼治

你好,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及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病變所致脊髓、神經、血管損傷而表現的相應症狀和體征,40歲以上多見,男性多於女性,屬中醫「項痹」范疇。
病理分型:1,頸型:枕頸部痛,頸活動受限,頸肌僵硬,有相應壓痛點。X線顯示:頸椎在病變節段改變;2,神經根型:頸椎伴上肢放射痛,頸後伸時加重,受壓神經根皮膚節段分布區感覺減弱,腱反射減弱,肌萎縮,活動受限。X線顯示:椎體增生,鉤椎關節增生明顯,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3,脊髓型:椎動脈型:頭痛眩暈,耳鳴,耳聾,視物不清,有體位性猝倒,頸椎側彎後伸時症狀加重,CT顯示左右橫突孔大小不對稱,一側相對狹窄,橫突間距變小,鉤椎關節增生;4,交感神經型:眼臉無力,視力模糊,頭痛,頭暈,枕頸痛,CT顯示色椎增生,椎間孔變狹窄,頸椎有不同程度錯位,椎動脈有受壓影響。治療意見:中醫療法,外貼骨炎撥毒膏葯,內服骨炎系列骨炎太寶膠囊、骨炎太寶丸中成葯,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補腎壯骨、通經活絡等功效,外加牽引、推拿按摩、理療等康復治療,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注意平卧硬板床,低枕,保暖,不宜長期底頭勞作,牽引、推拿按摩、要適度否則可能加生病情。

10、頸椎CT的片窗怎麼看

平片可以觀察頸椎整個的生理曲度,是否還正常,也可以粗略的看椎骨是否有硬化、增生,但不能看椎間盤的病變。
CT檢查可以進一步觀察骨質增生的形態、程度,顯示骨性椎管情況,看韌帶是否增厚、骨化,椎間盤突出的程度、方向。
MRI可以全面了解椎間盤內部病變,也可以在和CT不同的斷面上觀察髓核突出情況,對後面椎管的壓迫情況,以決定是否有手術的必要,並且能看出是否存在椎管的其他佔位性病變。
所以,明白了?三種作用是互補的。一般醫生都會先照一張頸椎平片,再建議CT,如果病情嚴重,有手術的可能,就一定要照MRI。頸椎平片沒事,就說明骨質還沒什麼問題,所以醫生建議照CT,看骨質細微結構和椎間盤和骨性椎管。

與頸椎間盤突出ct圖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