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葯要怎樣煎才正確?
中葯的煎煮劑叫中葯湯劑,中葯的煎法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葯物的功效。
中葯的煎煮過程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煎煮時使用的容器、用水、入葯和火候四個環節。
1.容器。煎葯的容器多用陶器,一般以砂罐最好,盡量不要用金屬器皿,以防中葯中的化學成分與金屬活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影響葯效。
2.用水。水必須潔凈,一般可用清澈的河水、自來水、泉水或井水。應盡可能的注意水質的優良。煎葯前先用適量的水在容器內浸泡均勻,用水量以水面高出葯面2厘米為度。第二或第三煎所加的水只需與葯面持平。給小兒煎葯時水量一般應少些,煎煮時間稍長些,盡可能使葯汁濃稠,以使不因小兒服葯量較少而影響葯效。
3.入葯。貝殼、甲殼、化石、礦物葯應該單獨先煎,某些芳香性葯物需待其他葯物煮沸後加入。某些貴重葯物,如人參是另外煎的,後與湯液合並服用;一些貴重細料粉末葯物,如三七粉不入湯煎,多用湯葯分次沖服;膠質葯物,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另行烊化後,沖入煎成的湯葯服用;個別葯物如芒硝,放入煎成的湯葯中烊化後服用。
4.火候。分為「武火」與「文火」。火候的運用與控制,主要取決於葯物的性味與質地。一般而言,解表發汗,通便驅邪,治療急性病的中葯宜用武火,且時間宜短,一般用武火煮沸後,繼續煮10分鍾左右即可。治療慢性病虛弱症的補養葯宜用文火,且煎煮時間宜適當延長,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全葯力。
2、中葯先煎怎麼煎
煎中葯最好用砂鍋、砂壺或搪瓷鍋,忌用鐵鍋。砂鍋受熱均勻,不會使中葯的有效成分起化學變化而降低葯效。一劑中葯是由多味葯物配起來的,每味葯的性能各不相同,凡註明:
1.「先煎」者要先煎15分鍾,再加入其他葯。
2.「後下」者要在葯煎好以前5~10分鍾放入。
3.「包煎」者要用布袋包好再放入鍋內同煎。
4.「溶化」者則置於煎好的葯液中稍加文火使其溶解。
5.「沖服」的葯是用煎好的葯液送服。
煎頭煎葯時,加冷水超過葯面1~2橫指,浸泡半小時,其有效成分易於煎出。用大火煎沸後,再用小火煎20~30分鍾,濾渣備用。
煎二煎葯時水量要少些,沸後再煎15~20分鍾。
葯品質地堅實者要多煎5~10分鍾。
滋補葯可煎煮40~60分鍾。
清熱解表葯應少煎5~10分鍾。
頭煎和二煎葯液的量,以共計一茶杯左右為宜,混合後分兩次服用。
3、中葯怎麼煎才好
煎葯以砂鍋瓦罐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銅鐵鍋
煎葯用水以水質新鮮潔凈為好
先將葯材冷水浸泡30-60分鍾,用水量以高出葯面為度。
煎煮時間和火候根據葯物性能而定,一般來講,解表葯,清熱葯宜武火煎煮,時間宜短,煮沸後煎3-5分鍾即可;補養葯需用文火慢煎,時間宜長,煮沸後再煎30-60分鍾。另外還有些葯物需要先煎後下另煎包煎泡服沖服溶化煎湯代水等特殊煎法,遵醫囑即可。
一般煎兩次,第二煎加水量為第一煎的1/3-1/2,兩次煎液混合後分兩次服用
「一副葯服用三次,但是第三次葯很淡了,應該怎麼樣會更好呢葯效」
你的一副葯醫生說是一副喝一天還是一副喝一天半,有一副喝一天半這種情況的
如果一付葯喝一天,一天喝三次,是一付葯煎三次,三次煎液混合後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如果一付葯喝一天半喝三次,是一付葯煎三次,三次煎液混合後,分三次服完,早上一次,晚上一次,第二天早上再喝一次,這樣子
不要弄錯了,會影響服葯效果的
4、中醫中,中葯怎麼煎?
唐略:煎服中葯的18項注意
熬中葯是一門學問。很多東西,是醫生必須告訴你但沒有時間和耐心仔細跟你講的;很多東西是病人想問又不敢問的。我今將其羅列如下,如法熬葯、服葯,葯效翻倍。
這是迄今最全、最細、最正宗的煎服中葯法則,要轉載哦,功德無量!
(1)現在多數葯店都有代煎服務,一般取葯後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取到熬好的葯液,每劑兩包,回家放到冰箱里,隨時取用,非常方便。但除非實在沒有時間、沒有條件,中葯最好還是自己熬。因為熬葯有很多細節,葯房代煎不一定給你細致操作。
(2)熬葯的程序:
A.先將群葯用冷水浸泡30分鍾。需要先煎或後下的葯無須浸泡。
B.頭煎:先用大火煮開,再用文火煮10-40分鍾,啟鍋濾汁。後下葯無須浸泡,註明「後下幾分鍾」,則在頭煎的最後幾分鍾放下鍋。
C.二煎:在頭煎葯渣中加水,再次大火煮開,再用文火煮與頭煎同樣的時間,然後啟鍋濾汁。
D.將兩次煎出的葯汁混合,裝入保溫瓶,每日分2-3次喝完。
(3)熬葯用陶瓷器皿,避免接觸金屬器物。因為大多數葯物都是草木,而金克木,金屬器皿往往能改變草木葯物的性質。而土生萬物,陶瓷器皿屬土。
(4)每次熬葯的水量由自己控制,保證兩次濾出的葯汁共有500-600毫升(約一啤酒瓶)左右即可。每一煎加水要一次加足,不要邊熬邊加水。
(5)需要先煎的葯:主要是金石礦物、骨骼、甲介類,需要提前單煎,然後再與群葯同煎,以保證其有效成分充分被熬出來。一般來說,龜板、鱉甲需先煎40分鍾;磁石、代赭石、龍骨、牡蠣、石決明、珍珠母、瓦楞子等需先煎20分鍾,石膏需先煎15分鍾。還有的葯,須久煎以去其毒性,如麻黃需先煎,去沫,一般是先煎15分鍾左右,再將煮出來的泡沫去掉。附子也要先煎,熬到沒有麻味為止。一般來說,少量用附子時候,先煎30-40分鍾即可,如果是大量用附子(多於15克),就必須先煎2小時,保證葯性下沉,否則,後患無窮。
(6)需要後下的葯:芳香辛散類葯,久煮易失效的葯,在煎煮過程中要後下。一般來說,鉤藤在頭煎最後7分鍾下,藿香、佩蘭、綠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紫蘇、砂仁、肉桂、天竺黃等在頭煎最後5分鍾下,薄荷在頭煎最後三分鍾下,魚腥草在頭煎最後2分鍾下。二煎的時候,後下葯一起煮即可。還有的葯,有時候需要後下,有時候不需要後下,比如,大黃,如果要用來通便,則宜後下,如果不用來通便,則不後下。
(7)熬葯的時間,指煮開後用文火慢煮的那段時間,一般是10-40分鍾。一般來說,走上焦的葯,如治感冒、肺部疾病的葯,不宜久煮,一般文火煮10-15分鍾即可起鍋。走下焦的葯,尤其是養腎、滋補類葯,需要久煮,宜用文火熬40分鍾左右。其餘文火煮20分鍾即可。總體來講,葯熬的時間越長,其性越往下沉,葯力越往下走,熬葯的時候可根據病位掌握熬葯時間。
(8)熬葯的時間一定要掐准。很多人熬葯熬忘了,導致久煮,這樣非常影響療效。還有人熬葯忘了時間,把葯熬糊了,再加水以圖補救,這是熬葯的大忌,因為此時,葯性已經變了,這一劑葯已經熬廢了,不能再喝了。
(9)一般的葯物煎煮兩次就可以了。在以下情況下,也可以煎煮三次:
A.第三次煎煮出來的葯液,就比較淡了,味淡入脾,三煎葯物有健脾之功,對於脾虛者很適宜。
B.內含龜板等貴重且養陰的葯材,可以煎第三次,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
C.用於皮膚病的內服葯,第三煎的葯液可以用來外洗。
D.有些特殊的病種所配的方劑,需要用上一劑葯的第三煎葯液代水來煎下一劑葯。這就要遵醫囑而定。
(10)需要另煎的葯:很多貴重葯需要另煎,以免跟群葯同煎造成浪費,如人參、西洋參、藏紅花、蛤蟆油等。另煎葯液跟群葯煎出的葯液混合服用。
(11)需要包煎的葯:如滑石、米糠、旋復花、茅花、密蒙花、蒲黃、五靈脂等,它們本身或所帶的毛容易引起葯液渾濁,需要包煎;車前子容易沉底,粘附於葯罐,導致糊底,也要包煎。一般用紗布包裹。包煎葯需要同群葯一同浸泡。
(12)需要沖服的葯:很多貴重葯物及用量極少的粉劑葯物,需要另行沖服。即在服葯時用葯液沖服。如麝香、三七粉、硃砂、川貝粉、珍珠粉、蘇合香、安息香、琥珀、柿霜、血竭、熊膽、牛黃、冰片等。
(13)需要烊兌的葯物:膠類及糖類葯物,需要先烊化,再兌入葯液,一同服用。如:阿膠、龜板膠、鹿角膠、虎骨膠、蜂蜜、飴糖等。烊化的方法,一般採取隔水蒸,將葯物放在一個小碗里,加水少許,再將小碗座在沸水中加熱,不久小碗中的葯物即烊化。
(14)服葯的時間,一般來說,如果病位在上部,葯宜於飯後服用,這樣飯把葯頂在上面;病位在下部,葯宜於飯前服用,這樣飯能把葯很快往下壓。如果沒有明顯的病位,可在兩頓飯之間服葯。有些方子比較特殊,比如雞鳴散,要在早上雞鳴時分服用,這就要具體遵醫囑而定。
(15)現在市場上有免煎劑,是從葯物中提煉出來的有效成分,只需要將其沖服就可以了。但由於生產廠家不同,業界尚無免煎劑的工藝標准和質量標准可依,免煎劑難免良莠不齊。所以,在實在沒有時間和條件熬葯的情況下,免煎劑是可以用的,但只要有了時間和條件,還是用標準的中葯飲片熬制更好。
(16)不要喝隔夜葯。中葯一般都是每天一劑,當天的葯當天熬,當天熬的葯當天喝,不要使葯液隔夜。有人喜歡頭天晚上把葯熬好,第二天喝,這是不妥的。最好起早把葯熬好,當天服用。
(17)有人喝葯喜歡放糖,以緩解苦味,這是不可取的。因為糖也是一味葯,而且不同的糖作用還不一樣,比如:白糖性平,滋陰收斂;紅糖性溫,能活血;冰糖甘寒生津。葯液加入糖後,等於在原來的方子里又加進去了一味葯,方子就變了。
(18)葯渣的處理:按傳統民俗,葯渣最好倒在路上,取「對路」之意。按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路,「銅山西崩,洛鍾東應」,因為鑄洛鍾所用之銅是從西邊的銅山采來的,兩者之間仍有冥冥的聯系,所以銅山崩時洛鍾會有響動。人喝下去的葯液跟葯渣本是一體,它們雖然分開但仍有聯系,所以,不要把葯渣倒在下水道或垃圾堆里,這樣也會影響葯效。這一條,雖無現代科學依據,但這是中醫前傳後教的東西。奉勸諸位遵循!(文/唐略)
5、中葯怎麼煎?
先把中葯清水沖洗一下,然後放入砂鍋內,放入清水適量,用溫火煎,煎至到一碗水即可
6、中葯怎樣煎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中葯是把葯材先放入涼水中泡15分鍾,讓後再煎煮30分鍾,即可!當然,如果有需要先煎的,就要先煎,如果需要後下的就要後下,這個一般比較少!
7、中葯怎麼煎最好
煎葯以砂鍋瓦罐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銅鐵鍋
煎葯用水以水質新鮮潔凈為好
先將葯材冷水浸泡30-60分鍾,用水量以高出葯面為度。
煎煮時間和火候根據葯物性能而定,一般來講,解表葯,清熱葯宜武火煎煮,時間宜短,煮沸後煎3-5分鍾即可;補養葯需用文火慢煎,時間宜長,煮沸後再煎30-60分鍾。另外還有些葯物需要先煎後下另煎包煎泡服沖服溶化煎湯代水等特殊煎法,遵醫囑即可。
一般煎兩次,第二煎加水量為第一煎的1/3-1/2,兩次煎液混合後分兩次服用
「一副葯服用三次,但是第三次葯很淡了,應該怎麼樣會更好呢葯效」
你的一副葯醫生說是一副喝一天還是一副喝一天半,有一副喝一天半這種情況的
如果一付葯喝一天,一天喝三次,是一付葯煎三次,三次煎液混合後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如果一付葯喝一天半喝三次,是一付葯煎三次,三次煎液混合後,分三次服完,早上一次,晚上一次,第二天早上再喝一次,這樣子
不要弄錯了,會影響服葯效果的
8、中葯怎麼煎
●煎葯器具
最好是用砂鍋,不易發生化學變化,忌用鐵鍋,因為鐵鍋煎煮會發生沉澱,降低溶解度,甚至會引起化學變化,產生副作用。
●煎葯用水
以水質純凈為原則,如自來水、井水或蒸餾水浸泡葯物(不能用熱水或開水),用水量以浸過葯物一寸左右為宜(第一次由於葯物浸泡的緣故用水量要適當增加,用水約1200毫升;二次、三次煎煮用水量應適當減少,約800毫升即可)。
●煎葯火候
宜先武後文,即開始用大火,煎沸後用小火。
●煎葯方法
將葯物放入容器內,加冷水浸泡0.5~1小時後再煮(中葯煎煮前浸泡既有利於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又可以縮短煎煮時間,避免由於煎煮時間過長,有效成分被破壞;花、葉類葯物浸泡半小時即可,根莖及礦石類葯浸泡1小時為宜),煮沸後要再煎煮20分鍾;一劑中葯連續煎煮3次,然後將煎「煮」得的葯液混勻後服用。
●服用方法
飯前15-20分鍾溫服(或在上午10點左右、下午4點左右、晚上10點左右,半空腹狀態下溫服),中葯液口服的溫度最好在35-40度,一般一天服3次,一劑中葯分2天服完。
9、中葯怎麼煎湯?
中葯用砂鍋來熬制,忌用鐵的器皿,把葯倒在砂鍋裡面加水,水離葯面1到3公分,先把它泡製半個小時以上,然後加大火燒開,普通的中葯一般要大火燒開以後打到小火熬半個小時,如果是治療感冒的表徵的中葯,只要煎一刻鍾左右就可以。
中葯我們一般用砂鍋來熬制,忌用鐵的器皿,把配好的中葯拿回家倒在砂鍋裡面,然後加水,一般水離葯面1到3公分,或者老百姓講的用三碗水熬一碗葯也行。
先把它泡製半個小時以上,然後加大火燒開,普通的中葯一般要大火燒開以後打到小火熬半個小時,如果是治療感冒的表徵的中葯,一般只要煎一刻鍾左右就可以,如果是一些滋補的葯,可以煎到40分鍾50分鍾左右。
另外還有一些先煎和後下的葯,先煎的葯一定要是放在火上先熬20分鍾左右,然後再把其它葯放進去,後下的葯是在葯燒開了以後,最後5分鍾放進去,然後一起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