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麻手術的具體流程是怎麼樣的?
我上個月做的後顱窩減壓術。全麻。手術前一天,麻醉科大夫問了我一些問題,比如過敏史,得過什麼病,還有身高體重什麼的,後來問我需要不需要止疼泵,我竟然腦抽的說道:「不需要!」這一句不需要也給我術後帶來了巨大的麻煩!談話過後就是備皮。我手術的部位在後腦到頸椎,大約13厘米左右,師傅問我是全剃還是只剃後面,我想了想,反正都是40塊錢索性就都剃了吧。十五分鍾後我便以光頭形象示人了。
我的手術被安排在第二天下午的四點開始,當晚十點開始禁食禁水。一夜無話,次日凌晨起床口乾舌燥,只能用水反復漱口。中午時分聞著病房的飯菜香味還真有些餓了。沒辦法啊,不能吃不能喝的。好容易檢查到了下午四點。手術室大夫推著床來接我了。話說當時除了病號服,什麼都不讓穿,包括內科。所以我的病號服里是真空的。我躺到那張帶軲轆的小床上蓋上被子就被推到了手術室。磨砂玻璃門上寫著麻醉手術科,那個門是電動的,進去之後是個走廊,一邊是一個大廳,類似於前台似的。再往裡竟有個餐廳,估計是手術室大夫、護士吃飯休息的地方。沿著走廊到盡頭拐個彎竟還是走廊,但是走廊的兩側就是一間一間的手術室了。我被推到了一個寫著「十二號手術室等待區的地方停了下來。大夫說稍微等會兒......就走了。我這一等就是一個小時,不過溫度倒也合適,不冷不熱的,不知道是因為緊張還是什麼原因竟也不渴不餓了。再後來就是被推進真正的手術室了。在手術室里我只看到無影燈、手術台、麻醉機和靠在牆邊的一個櫃子。
下面就是手術過程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脫掉上衣!然後在我右手的靜脈和動脈埋了兩根針,但是具體做什麼用的我也不知道。反正動脈那個比較疼。但還能忍受。接著麻醉大夫給我帶了一個氧氣面罩說吸點氧吧。我知道應該是開始麻醉了。這個時候一個小護士跟我說把屁股抬起來,我照做了,她竟然把我的褲子脫了。還好我蓋著被子呢。我順便問了一句,是要插尿管嗎?我的主治大夫說,不著急等你睡著了再插。瞬間有種不好的感覺……這時麻醉大夫用手在我眼前比劃了一下說看這。剎那間我的眼皮就再也抬不起來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感覺有人拍我肩膀說:「醒醒!醒醒!」我強掙扎的睜開眼睛,發現我已經被推回病房了。我的天啊!剛才都發生了些什麼?!這時大夫讓我動動胳膊,動動腿,我勉強照做。但還是困的不行,又昏昏的睡去。
又過了不知道多長時間我逐漸蘇醒過來。這次是真醒明白了,發現我身上不僅有生命體征監護儀,還插著尿管。因為刀口劇烈的疼痛讓我無法入睡。只能通過呼叫器找護士要止疼葯......這時是凌晨一點整。就這樣我半睡半醒的熬過了術後的第一個晚上!
第二天上午我竟然可以喝些粥了。因為上午會輸液,里邊有些止疼的葯物,所以感覺還好些。不疼了也就又困了。一宿沒睡啊!但是到了晚上又開始疼了。眼看著病房裡其他的病人、家屬、護工都已經睡了,唯獨我還在值夜班......
次日天明,護士給我拔了尿管。並囑咐我多喝水。三個小時後,在頸托的保護下我可以下地活動了,與此同時也有了些許的尿意。一步一步的挪到了廁所。當尿液流出的那一剎那,我知道了刀口的疼痛都已經不叫事兒了!!!那個酸爽無法描繪。同病房的一個病友大哥管拔尿管後的第一泡尿叫做「撕心裂肺」。就這樣在四五泡尿過後,那種刺痛干逐漸消失。
由於我之前沒有要求使用止疼泵,脖子根本不敢動,導致頸椎肌肉僵硬,就像落枕的那種感覺。在還沒有拆線的情況下被大夫要求強制活動!沒辦法,照做就是了。起初脖子左右轉動的角度不超過10度。再到後來的15度,20度。就這樣過了一天又一天。在術後的第5天,我終於出院啦!回到自己的家,躺在自己的床上無比幸福!經過了這次大手術才發現:沒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事情了!
2、全麻為什麼需要喚醒?喚醒全麻患者的操作應該是什麼樣的?
全麻未清醒前,病人處於意識喪失階段,為防止各種合並症或意外的發生,必須有專人守護,直至清醒為止。全麻後常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故未清醒前,保持呼吸道通暢是重中之重。以防止誤吸或者窒息。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採取物理刺激的方法促使病人蘇醒,比如拍打刺激等。以期病人盡快蘇醒,降低窒息等風險。此視頻中,護士擺放頭部體位偏向一側是為了防窒息。而患兒與成年人是有區別的,在患兒全身多處監護管線的情況下,拍打位置已剩下不多。所以輕拍面頰無疑是選擇之一,也比較敏感。應該是處於全麻蘇醒期的喚醒。當然我最初看到也認為護士手法欠妥!
3、手術中的全麻是怎樣操作的?
手術中的全麻是這樣操作:紮上液體,要開始手術時,在輸液管里加上適量的全麻葯即得;插管大概是導尿管吧;做手術時不痛苦,術後麻葯勁兒過去後第一是疼痛,第二是腸道反應[惡心,反胃,嘔吐];再就是插的尿管不適應,如總有想尿的感覺等;注意事項嗎,做那個科的手術,醫生護士會認真交待的,你遵醫囑就行。
4、豐胸全麻如何操作
豐胸的話按摩就可以了
5、全身麻醉病人的方法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
我們都知道,病人在動手術之前,麻醉師一般會根據需要對病人進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有人以為麻葯是近代才有的,其實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中國,著名的外科醫生華佗,就已經在使用全身麻醉病人的方法了。
6、手術全麻是什麼感覺? 一般用打針還是聞什麼的方式?
其實是不用打小針的,我那次全麻醫生先給我打個鹽水吊瓶,在通過管子把麻葯注射到身體里,具體怎麼操作的我忘了,全麻就是一開始身體有麻的感覺,接著一瞬間就睡著了。
7、全身麻醉是用什麽方法的…
036章.全麻技術
????第36章 全麻技術
????目前,麻醉醫生主要通過靜脈和/或呼吸道給葯來對病人實施全身麻醉。靜脈麻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前葉,但真正意義上的靜脈麻醉用葯是伴隨著Alexander Wood在1853年發明針管和注射器時出現的。吸入麻醉自William Mortron於1846年在美國麻省總院演示吸入乙醚麻醉以來,迄今已經有150多年歷史。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葯代學和葯效學認識的深入、新型麻醉葯的推陳出新、特別是給葯技術的進步,全身麻醉的實施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鑒於本書已有專門章節闡述麻醉葯理學及全身麻醉葯物,本章將簡要介紹相關概念而著重探討實施靜脈全身麻醉、吸入全身麻醉及復合麻醉的一些技術和方法。
????第1節 靜脈全麻技術
????靜脈全身麻醉是指將一種或幾種葯物經靜脈注入,通過血液循環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全身麻醉的方法。按照給葯方式的不同,靜脈麻醉可分為單次給葯法、分次給葯法和持續給葯法。由於受到自身一些局限性的影響,靜脈全身麻醉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但是80年代以來,隨著臨床葯理學研究方法的不斷改進,新的強效、短效靜脈麻醉葯的開發以及計算機化的靜脈自動給葯系統的問世,使靜脈麻醉得到極大的改善和發展。
????靜脈全麻的實施
????由於沒有任何一種靜脈全麻葯能夠單一滿足手術的需要,因此臨床上的靜脈全麻往往是多種靜脈麻醉葯的復合使用,而全憑靜脈麻醉則是靜脈復合麻醉的一個經典代表。所謂"全憑靜脈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是指完全採用靜脈麻醉葯及其輔助葯來對病人實施麻醉的方法。此方法誘導迅速、麻醉過程平穩,無污染、蘇醒也較快,對於某些特殊的手術(如肺泡蛋白沉積症的肺灌洗手術)及一些存在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TIVA則極大的體現了其固有的優勢。TIVA的種類很多,但最為廣泛使用的是靜脈普魯卡因復合麻醉。Lundy最早於1940年將普魯卡因滴入靜脈進行全身麻醉,在此後的半個世紀里靜脈普魯卡因復合麻醉應用非常普遍。我國在全麻中應用普魯卡因開始於1950年,即便是目前靜脈普魯卡因復合麻醉由於操作方便、適應范圍廣尤其費用低廉而仍舊經常在基層醫院使用。但是隨著靜脈麻醉葯物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異丙酚和TCI的出現賦予了TIVA以嶄新的意義,而普魯卡因復合麻醉正逐漸淡出歷史舞台
????(二)麻醉誘導
????靜脈麻醉誘導適合多數常規麻醉情況(包括吸入性全身麻醉),這特別適合需要快速誘導的病人。
????可以利用單次靜脈注射麻醉葯物來實現,也可利用TCI技術來完成靜脈麻醉的誘導。在手術麻醉所產生的各種刺激中,氣管插管要高於普通的外科手術,因而麻醉誘導所需要的血葯濃度可能會大於術中麻醉維持所需的血葯濃度。靜注的首劑量可以根據前述負荷劑量公式CTVd峰效應計算,同時還應兼顧病人的實際情況。麻醉醫生還熟悉所用葯物的峰效時間,這對於麻醉誘導非常重要。例如,異丙酚和芬太尼的峰效時間分別為2.2和3.6分鍾,如果按合理的順序並以適當的間隔注入芬太尼和異丙酚,則能在兩葯峰效應時進行氣管插管從而最大程度的減輕插管時的應激反應。否則,則有可能出現插管時高血壓,插管後由於葯物的峰效應出現低血壓。利用TCI技術實施靜脈誘導時應注意根據病人的個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靶濃度。單獨應用異丙酚使50%病人意識消失的靶濃度僅為3.4μg/ml,至5.7μg/ml時則可完成麻醉誘導。聯合應用阿片類葯物時,上述濃度還可以降低,但如果低於0.8μg/ml,則難以保證足夠的麻醉深度。誘導時病人意識消失所需時間隨著所選擇的靶濃度的增高而減少。
????此外,利用靜脈麻醉來實施麻醉誘導時還應注意到靜脈麻醉本身的一些特點。首先應強調個體化原則。葯物的選擇和劑量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調整,如體重、年齡、循環狀況、術前用葯等。如果估計到病人可能有異常反應,可先預注負荷劑量的10~20%,以觀察病人的反應。如果很小的實驗劑量,病人的意識或呼吸循環系統就出現了明顯改變,則應該考慮減少原先所計算出的負荷劑量。觀察病人對實驗劑量的反應,應等待足夠時間以免出現假陰性結果。其次,對於老年病人或循環時間較慢的病人(如休克、低血容量及心血管疾病等)用葯量應減少,且注射應緩慢速度,同時密切監測心血管系統的變化。最後,誘導時一些麻醉葯的注射可能會引起局部疼痛,術前或誘導前給予阿片類葯或所注射的靜脈全麻葯里混入利多卡因可以減少疼痛的發生。
(三)麻醉維持
????利用麻醉葯靜脈連續滴入或泵入來維持病人的麻醉,需要包括兩方面的劑量,即從中央室消除的葯物劑量V1k10CT;並且加上向外周室轉運的葯物劑量CTV1(k10+k13e-k31t+k12e-k21t),顯然這樣的計算過於復雜。如果參考Cp50數據,並根據手術刺激強度及每個病人具體情況來調節靜脈麻醉葯的輸注速率,也可以提供相對合理的麻醉維持血葯濃度。利用TCI技術,通過靶濃度的設定,可以更加精確和方便的達到上述目的。但此時,麻醉醫生應該注意到,由於傷害刺激在術中並非一成不變,因此應根據具體情況(手術的大小、刺激的程度及病人的反應等)選擇合適的靶濃度。此外還應強調,預先的主動調節靶濃度以適應即將出現的強刺激比等到出現傷害刺激後才去被動調節其效果要好得多。
????麻醉維持時應強調聯合用葯。完善的麻醉在確保病人生命體征穩定前提下,至少應該做到的意識消失、鎮痛完全、肌肉鬆弛以及自主神經反射的抑制。為了實現這四個目的,顯然但靠某一類麻醉葯是行不通的,這就需要麻醉葯的聯合使用。聯合用葯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體現每類葯物的葯理作用,而且還可減少各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這也是"平衡麻醉"所倡導的原則。完善的靜脈全身麻醉主要涉及到三大類葯:一是靜脈全麻葯,如異丙酚、咪唑安定等;二是麻醉性鎮痛葯,如芬太尼、度冷丁等阿片類葯物;三是骨骼肌鬆弛葯,如去極化肌松葯琥珀膽鹼及非去極化肌松葯維庫溴銨、泮庫溴銨等。
????聯合用葯時各成分的調節。靜脈全麻葯合用時可產生明顯的協同作用(如異丙酚與咪唑安定),這就要求每種葯物的用量應小於單獨使用時的達到同樣效應的劑量。阿片類葯物之間也能產生類似的協同作用,但程度非常小,這可能跟它們都作用於阿片受體有關。應用較低濃度的阿片類葯物(類似於術後鎮痛),可以明顯減少維持麻醉所需的異氟醚和異丙酚濃度。但是當阿片類葯物濃度升高至一定程度(如芬太尼3~4ng/ml)時,其減少異氟醚或異丙酚用葯量的能力降低。此之謂阿片類葯物麻醉作用的封頂效應(ceiling effect)。這就提示在聯合用葯時,如果芬太尼濃度低於3~4ng/ml,可以通過增加鎮痛葯物或劑量來保證足夠的麻醉深度,反之,則最好增加鎮靜催眠葯的劑量。維持鎮靜葯與阿片葯合理的血葯濃度比值,不僅有利於確保麻醉過程的平穩,還能使病人得到最快的恢復。以異丙酚與芬太尼聯合應用的互相影響為例。輸注60分鍾時異丙酚及芬太尼的最佳血葯濃度為3.42μg/ml及1.26ng/ml,停葯後可在最短時間12.4分鍾清醒。偏離這種最佳濃度比例,如異丙酚及芬太尼分別維持在9μg/ml及0.36 ng/ml,雖然也可以達到滿意的麻醉深度,但恢復時間卻大為延長,達17.8分鍾。同樣當芬太尼濃度增加,而異丙酚濃度降低時病人的蘇醒時間也會延長。當異丙酚與芬太尼實行最佳血葯濃度比例時,在不同持續輸注點停止後,從麻醉狀態到病人清醒,效應室異丙酚濃度降低50~55%,而芬太尼僅降低13~20%。正因為效應室異丙酚濃度減低比芬太尼快,清醒的恢復主要取決於異丙酚濃度的降低。所以麻醉維持中如果需要臨時加深麻醉,以增加異丙酚濃度為宜。Vuyk根據葯效學之間的互相作用,研究了異丙酚和阿片葯物手工輸注之間的最佳配伍方式(既維持合適的麻醉深度有保持良好的蘇醒過程)
????(四)麻醉恢復
????靜脈麻醉後,病人蘇醒時間與中央室(血漿)麻醉葯的濃度密切相關。對於單次注入的葯物,其血葯濃度的降低主要取決於葯物的分布半衰期和清除半衰期。如硫噴妥鈉,單次注入後由於其快速地自中央室向外周室分布,血葯濃度從高峰很快下降,但是較慢的清除半衰期及葯物從外周室向中央室的再分布,使得其血葯濃度在較長時間仍維持於較高水平,這也是硫噴妥鈉不適合靜脈麻醉維持的原因。按等效劑量單次注入給葯,恢復快慢的順序為:異丙酚、依託咪酯、硫噴妥鈉、咪唑安定、氯胺酮。
????對於較長時間持續輸注麻醉葯物,其血葯濃度下降的快慢則不僅取決於分布半衰期和清除半衰期,還與其外周室是否遲鈍有關。長時間輸注,外周室葯物已經逐漸充滿並不斷向血漿中釋放,這就是考慮外周室會影響到病人蘇醒的原因。在長時間應用後,異丙酚比硫噴妥鈉的臨床恢復快,不僅是因為異丙酚的清除半衰期遠小於硫噴妥鈉,而且是前者存在容量巨大且遲鈍的周邊室。顯然要考慮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才能估計病人的蘇醒時間對於臨床麻醉工作仍顯得有些復雜,引入靜脈麻醉葯物的持續輸注即時半衰期概念將使問題得到簡單化。葯物的持續輸注即時半衰期越小,其血葯濃度下降也就越快,病人蘇醒也就越迅速。一個具有較長清除半衰期的靜脈麻醉葯物可能具有較短的持續輸注即時半衰期。可見,葯物在體內消除一半與血葯濃度(或中央室葯物濃度)下降一半的含義並不相同,這一點對於估計病人的蘇醒時間非常重要。結合靜脈麻醉葯的即時血葯濃度(如TCI時的靶濃度)以及病人清醒時可以耐受該葯的濃度,再根據持續輸注即時半衰期便可估計病人的蘇醒時間。
????良好的恢復除了迅速,還應沒有副作用,並尚存足夠的鎮痛作用。異丙酚恢復期副作用最少。氯胺酮及依託咪酯麻醉後,蘇醒期常出現躁動,咪唑安定可以較好地減少這些副作用,但使得恢復延遲。氟哌啶可能會增加惡夢的發生率。病人在恢復期出現躁動首先應該排除缺氧、二氧化碳蓄積、傷口痛及肌松葯殘余;如果使用了吸入麻醉葯還應考慮其洗出是否徹底。
????第2節 吸入全麻技術
????吸入麻醉是指揮發性麻醉葯或麻醉氣體經呼吸系統吸收入血,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的全身麻醉的方法。在麻醉史上吸入麻醉是應用最早的麻醉方法,而在今天吸入麻醉已經發展成為實施全身麻醉的主要方法。吸入麻醉葯在體內代謝、分解少,大部分以原形從肺排除體外,因此吸入麻醉具有較高的可控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按照流量大小和使用的迴路不同,吸入麻醉有不同的分類方式。鑒於本書已有專門章節進行相關闡述,本節只將涉及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而著重介紹低流量麻醉技術並簡介緊閉迴路麻醉的一些問題。
????五、吸入全麻的實施
????(一) 麻醉前處理
????與其它全身麻醉相同,主要包括病人身體與心理的准備,麻醉前評估、麻醉方法的選擇、及相應設備的准備和檢查,以及合理的麻醉前用葯。此外還應根據吸入麻醉誘導本身特點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及呼吸道上的准備。
????(二) 誘導
????分為濃度遞增慢誘導法和高濃度快誘導法。單純的吸入麻醉誘導適用於不宜用靜脈麻醉及不易保持靜脈開放的小兒等,對嗜酒者、體格強壯者不宜採用。
????慢誘導法是用左手將面罩固定於病人的口鼻部,右手輕握氣囊,吸氧去氮後打開揮發罐開始予以低濃度的吸入麻醉葯。麻醉葯的選擇以氟烷為最佳,也可選用其它吸入性麻醉葯。打開揮發罐至0.25%,讓病人深呼吸,每3~4次增加吸入麻醉葯濃度0.5%,直至1MAC。如果需要可以插入口咽或鼻咽通氣導管,以維持呼吸道通常,同時檢測病人對刺激的反應,如果反應消失,可通知手術醫生准備手術。麻醉開始後靜脈擴張,應盡可能早的建立靜脈通道。這種濃度遞增的慢誘導方法可以使麻醉誘導較平穩,但誘導時間的延長增加了興奮期出現意外的可能。
????高濃度快誘導法是先用面罩吸純氧6L/min去氮3分鍾,然後吸入高濃度麻醉葯如5%安氟醚,讓病人深呼吸1~2次後改吸中等濃度麻醉葯如3%安氟醚,直至外科麻醉期。可行氣管插管,實施輔助或控制呼吸。誘導中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否則可致胃擴張,影響呼吸,並易導致誤吸。
????此外,還有作者推薦採用Mepleson E或F型或Bain迴路,以減少迴路內容積對輸出麻醉葯的稀釋作用。
????(三) 維持
????麻醉誘導完成後即進入麻醉的維持階段。此期間應滿足手術要求,維持病人無痛,無意識,肌肉鬆弛及器官功能正常,應急反應得到抑制,水、電解質及酸鹼保持平衡,血液丟失得到及時補充。平穩的麻醉要求了解手術操作步驟,掌握麻醉葯物的葯理學特性,能提前3~5分鍾預測手術刺激,以及時調整麻醉深度。如果為控制呼吸,氣管插管後應立即給予肌松葯,同時可吸入65%N2O、35%O2及0.8~1.2MAC揮發性麻醉葯。目前低流量吸入麻醉是維持麻醉的主要方法。術中應根據手術特點,術前用葯情況以及病人對麻醉和手術刺激的反應來調節麻醉深度。在不改變病人的分鍾通氣量時,改變麻醉深度主要是通過調節揮發罐開啟濃度和增加新鮮氣流量來實現。MAC常用來判斷吸入麻醉的深度,1.3MAC相當於ED95水平。
????盡管吸入麻醉葯本身就產生肌松作用,但為了獲得滿足重大手術的完善肌松,往往需要靜脈給予肌松劑,以避免為增強肌松作用而單純增加吸入濃度引起的循環抑制。揮發性麻醉葯可明顯增強非去極化肌松葯的神經阻滯作用,二者合用時應注意減少肌松葯的用量。
????(四) 蘇醒及恢復
????(四) 蘇醒及恢復
????吸入麻醉病人的蘇醒過程與誘導過程相反,可以看作是吸入麻醉葯的洗出(washout)過程。由於迴路內氣體的低流量,無法迅速把麻醉葯洗出,因此在手術結束時應比高流量麻醉更早關閉揮發罐,N2OλB/G值很低,可以晚些停用。整個手術操作結束後,用高流量純氧來快速沖洗病人及迴路里的殘余麻醉葯。當肺泡內吸入麻醉葯濃度降到0.4MAC時,約95%的病人能夠按醫生指令睜眼。吸入麻醉葯洗出越干凈越有利於蘇醒過程的平穩和病人的恢復,過多的殘余不僅可能導致病人煩躁、嘔吐,甚至抑制清醒狀況和呼吸。在洗出吸入性麻醉葯時,靜脈可給予一定的止痛葯來增加病人對氣管導管的耐受,以有利於吸入葯的盡早排出,同時還可減輕拔管時的應激反應。
????第3節 靜脈-吸入復合麻醉
????單純的靜脈復合麻醉及吸入麻醉葯復合麻醉已經在本章一、二節予以闡述,因此本節著重在於講述靜脈-吸入復合麻醉。對病人同時或先後實施靜脈全麻技術和吸入全麻技術的麻醉方法稱之為靜脈-吸入復合麻醉技術,簡稱靜吸復合麻醉。其方法多種多樣,如靜脈麻醉誘導,吸入麻醉維持;或吸入麻醉誘導,靜脈麻醉維持;或者靜吸復合誘導,靜吸復合維持。由於靜脈麻醉起效快,誘導平穩,而吸入麻醉易於管理,麻醉深淺易於控制,因此靜脈麻醉誘導後採取吸入麻醉或靜吸復合麻醉維持在臨床麻醉工作中佔主要地位。
8、全麻為什麼需要喚醒?喚醒全麻患者的操作應該是什麼樣的?
全麻未清醒前,病人處於意識喪失階段,為防止各種合並症或意外的發生,必須有專人守護,直至清醒為止。全麻後常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故未清醒前,保持呼吸道通暢是重中之重。以防止誤吸或者窒息。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採取物理刺激的方法促使病人蘇醒,比如拍打刺激等。以期病人盡快蘇醒,降低窒息等風險。此視頻中,護士擺放頭部體位偏向一側是為了防窒息。而患兒與成年人是有區別的,在患兒全身多處監護管線的情況下,拍打位置已剩下不多。所以輕拍面頰無疑是選擇之一,也比較敏感。應該是處於全麻蘇醒期的喚醒。當然我最初看到也認為護士手法欠妥.不過,有網友指出報道的畫面中護士手拍面頰監控視頻被剪接加速播放造成護士粗暴假象
9、做手術,打全麻!是用什麼給病人呼吸?帶罩的那種?還是插管?
通常我們說的「全麻」,是指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因為很多全麻葯物會影響呼吸,需要給病人插管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但全麻並不等同於氣管插管全麻,後者只是其中一種而已。還有一種全麻是保留自主呼吸的全麻,通常適合於比較短小的手術,手術中患者接受的也是全身麻醉,但麻醉醫生會根據葯量和種類,盡量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這時候就需要面罩吸氧來保持供氧,或者在患者失去意識的情況下置入一種叫「喉罩」的特殊導管來保證氣道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