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知識庫 > 面攤怎麼治療

面攤怎麼治療

發布時間:2021-04-08 03:30:02

1、面癱的最佳治療方法

面癱這個疾病,用中醫葯物、按摩、理療、針灸等方法促進炎症消退、水腫減輕以及神經功能恢復,經過一段時間,面癱會慢慢回復的。

2、面癱怎麼治療呢?

面癱怎麼治療呢?作為臨床較多的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面癱的治療方法,是要根回據你是由答什麼原因引起的面癱,然後根據引起的原因再去治療。
例如引起面癱的原因有「感冒」「吹空調吹風扇」「身體免疫力下降」「病毒的感染」「臉部受了冷風的刺激」「臉上受了外傷」「長期熬夜身體不佳」這都是導致面癱的原因。針對不同病人的情況,一般採用中醫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中醫溫和不會讓臉部受到二次刺激,且在中醫辯證論治的基礎上,通過調動人體的經絡,達到扶正、行氣活血、通絡驅痹的作用,從而使神經細胞活躍、加快血液循環、提高免疫機能,促進對神經細胞組織的修復、調節神經系統功能、修復受損神經,初步控制病情,讓患者的症狀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並達到逐漸好轉的目的,都是非常不錯的。

3、面攤怎樣治療

您的病情已經了解,建議:點擊此處參考我的文章《面癱的治療體會》最後祝你早日恢復健康!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人民醫院-康復科-鄭成慰副主任醫師

4、面癱怎麼治療?

1面癱的表現發病前多有面部受涼、吹風、外感或勞累史,數小時或1~3天症狀達到高峰,病初可伴耳後乳突區、耳內或下頜角疼痛

2.一側面部表情肌癱瘓,多表現為一側閉目不全、口角歪斜、鼓腮漏氣,食物滯留於患側齒頰之間

3.可伴有味覺喪失,唾液減少,聽覺過敏,患側乳突部疼痛,耳郭和外耳道感覺減退,外耳道或鼓膜皰疹為什麼會出現面癱

西醫學考慮患者因病毒感染或自主神經功能不穩等引起面神經管及周圍組織的炎症、水腫、缺血,或局部營養血管痙攣導致組織水腫,使面神經受壓出現炎性變化

中醫學考慮患者因受風受寒,勞作過度,機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外不固,風寒或風熱乘虛而入面部經絡,致氣血痹阻,經筋功能失調,筋肉失於約束,出現僻針灸如何治療面癱

針灸通過穴位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全身新陳代謝,從而減輕面神經炎症水腫,促進面癱恢復,提高治癒率,防治並發症。一般患面癱5-7天後(急性期過後)即可進行針灸治療約70%患者可完全恢復,20%部分恢復,10%恢復不佳。針灸能起到活血通絡、疏調經筋的作用,臨床上主要取陽白、四白、顴髎、頰車、地倉、翳風、合谷等穴位。年輕患者預後好,老年患者伴乳突疼痛或合並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預後較差面癱的護理

1.面癱患者外出時應該佩戴口罩,避免受風

2.有眼瞼閉合不全的患者建議晚上睡覺時佩戴眼罩,預防結膜炎

3.患者可嚼口香糖鍛煉面部肌肉

5、面攤怎麼治療效果好

手術和針灸吧,我的一個朋友也是面癱,不過現在好了,症狀不是很明顯。

6、面攤怎樣治療效果好

建議早期多注意局部保暖,使用抗病毒葯物以及營養神經葯物治療,一周後,可以考慮針灸,按摩等治療

7、面癱應該怎樣治療?

面癱是一種預後良好的疾病,大多數在起病後1~3周經治療逐漸恢復,除個別病例,最遲2個月左右完全康復,不留後遺症。治療效果是否理想和恢復的遲早,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治療能否及時。專家們認為,起病後一周內是治療的最佳時機。當然,在及時治療的前提下,還需要正確合理的綜合措施。

首先,要採用葯物治療,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環、消腫,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具體說,多數醫生主張急性期盡早使用一個療程(10~14天)的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潑尼松;同時給予維生素B1、B12、地巴唑、三磷酸腺苷(ATP)等。另外,要注意保護眼角膜,因為面癱瘓側常不能正常閉眼和瞬目,使角膜長時間暴露而被感染,故睡眠時要用眼罩和眼葯膏加以防護。

其次,在葯物治療同時可配合理療。具體是在急性期接受超短波透熱療法、紅外線照射療法;恢復期可接受碘離子透入療法或針刺療法,患者在家裡可自行做局部熱敷。

最後,還要重視早期功能鍛煉。具體說,患者可以自己對著鏡子做皺眉、抬額、閉眼、露齒、鼓腮、吹口哨等動作,配合面部肌肉按摩,對促進和加快康復有積極作用。

8、面攤怎麼治快好

病情分析: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痹,亨特綜合症),俗稱"面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限制。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針灸治療(一)取穴 主穴:地倉、水溝、顴?、四白、太陽、絲竹空、翳風、睛明。 配穴:合谷、內庭。 (二)治法 每次選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據透刺之兩穴間距離選針。並以針尖到達止穴後再刺入0.3寸左右為宜。進針時,宜迅速點刺破皮,然後慢慢送針,不可提插捻轉,針身與皮膚成10~15度交角,針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貼附在皮膚上,感覺針尖和針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淺。最佳者應將針身置於肌纖維之間,但不可過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顫法,使得氣明顯後留針。均留針20~30分鍾。在留針期間行針1~2次,施捻轉法,平補平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
在急性期應當適當休息,注意麵部的持續保暖。外出時可戴口罩,睡眠時勿靠近窗邊,以免再受風寒。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臉,避免直吹冷風,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2、局部護理
急性期患側面部用濕熱毛巾外敷,水溫50-60度,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鍾,並於早晚自行按摩患側,按摩用力應輕柔、適度、持續、穩重、部位準確。患者可對鏡進行自我表情動作訓練:進行皺眉、閉眼、吹口哨、示齒等運動,每日2-3次,每次3-10分鍾。
3、營養支持
飲食應營養豐富,選擇易消化的食物、禁煙戒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4、葯物應用
遵醫囑服用葯物,如服用潑尼松者要嚴格按醫囑執行,不得隨意增減葯量,並注意觀察有無胃腸道等副作用。避免在此期行創傷性大、刺激性強的治療,易減輕對患側肌及神經的損害。出現咽部感染時應遵醫囑口服抗生素治療。
5、眼部護理
由於眼瞼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長期外露,易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因此減少用眼動作。在睡覺或外出時應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鏡,並用抗生素滴眼,眼膏塗眼,以保護角膜及預防眼部感染。
6、口腔護理
進食後要及時漱口清除患側頰齒間的食物殘渣
7、心理護理
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心情,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於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後遺症,要根據患者的心理特徵,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患者情緒穩定,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

與面攤怎麼治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