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需要通過消化系統各個器官的協調合作來完成的。
我們日常所吃的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除了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質、脂肪和糖類都是復雜的大分子有機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須先在消化道內經過分解,分解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才能通過消化道的黏膜進入血液,送到身體各處供組織細胞利用。食物在消化道內的這種分解過程稱為「消化」。食物經過消化後,通過消化管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叫「吸收」。消化和吸收是兩個緊密相連的過程。
消化又包括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機械性消化是通過消化管壁肌肉的收縮活動,將食物磨碎,使食物與消化液充分混合,並使消化了的食物成分與消化管壁緊密接觸而便於吸收,使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由消化道末端排出體外。
化學性消化是通過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對食物進行化學分解,使之成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在正常情況下,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是同時進行、互相配合的。
2、什麼是消化
消化(digestion)是機體通過消化管的運動和消化腺分泌物的酶解作用,使大塊的、分子結構復雜的食物,分解為能被吸收的、分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化學物質的過程。其中,通過機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塊變成小塊,稱為機械消化;通過消化酶的作用,把大分子變成小分子,稱為化學消化。
3、消化是什麼意思
動物或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變成可以被機體吸收養料的過程;食物中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等大分子物質,在消化酶作用下轉變成能溶於水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亦比喻掌握和吸收知識。
4、什麼是消化和吸收?
消化:動物或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變成可以被機體吸收養料的過程;食物中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等大分子物質,在消化酶作用下轉變成能溶於水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亦比喻掌握和吸收知識。
吸收:物體把外界的某些物質吸到內部,正常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水都是經過消化道吸收進入人體的接納、接受,機體從環境中攝取營養物質到體內的過程。
(4)什麼是消化擴展資料:
在消化過程中,消化系統各部分的活動是緊密聯系、相互協調的。如消化管運動增強時,消化液的分泌也增加,使消化和吸收得以正常進行。又如食物在口腔內咀嚼時,就反射性地引起胃、小腸運動和分泌的加強,為接納和消化食物作準備。消化系統各部分的協調,是在中樞神經系統控制下,通過神經和體液兩種機制的調節實現的。
5、消化,是什麼意思
動物或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變成可以被肌體吸收養料的過程;食物中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等大分子物質,在消化酶作用下轉變成能溶於水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亦比喻掌握和吸收知識。
6、什麼是消化系統
食物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混合物。其中所含的營養素,只有水、無機鹽和某些維生素等能夠直接被人體吸收。而蛋白質、脂肪、多糖類,這些物質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必須先在消化管內進行分解,將結構復雜的大分子物質變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才能被人休吸收。通常把食物在消化管內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稱為消化。食物的消化包括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兩個過程。機械性消化是指消化管的活動,對食物進行機械性磨碎並與消化液混合和推動食糜前進;化學性消化是指靠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對食物進行化學性分解,將食物中營養成分變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消化後的營養成分通過消化管壁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叫做吸收。消化和吸收這兩個生理過程正常進行,對於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從事各種活動所需營養的供給,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與吸收是通過消化系統來完成的,消化系統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人體的消化管,既是食物通過的管道,又是食物消化,吸收的場所。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直腸、肛門等組成。消化腺有唾液腺(包括腮下腺、領下腺、舌下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等。
7、什麼是消化,什麼是吸收
消化
消化(digestion)是機體通過消化管的運動和消化腺分泌物的酶解作用,使大塊的、分子結構復雜的食物,分解為能被吸收的、分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化學物質的過程。消化有利於營養物質通過消化管粘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吸收,從而為機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消化過程包括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前者指通過消化管壁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如口腔的咀嚼,胃、腸的蠕動等)把大塊食物磨碎;後者指各種消化酶將分子結構復雜的食物,水解為分子結構簡單的營養素,如將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脂肪水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多糖水解為葡萄糖等。消化可分為細胞內消化和細胞外消化。單細胞動物如草履蟲攝入的食物在細胞內被各種水解酶分解,稱為細胞內消化。多細胞動物的食物由消化管的口端攝入在消化管中消化叫做細胞外消化。細胞外消化可以消化大量的和化學組成較復雜的食物,因而具有更高的效率。但即使在高等動物(如人)的體內,仍部分保留著細胞內消化,如白細胞吞噬體內異物並在細胞內把異物溶解等。
機體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素的結構總稱消化系統。消化系統分為消化管和消化腺兩大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和肛門等各段;消化腺則有唾液腺、胃腺、小腸腺、胰腺和肝臟等。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素和排出食物殘渣。此外,消化粘膜上皮製造和釋放多種內分泌激素和肽類,與神經系統一起共同調節消化系統的活動和體內的代謝過程。
消化系統的進化
在動物進化過程中,消化系統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原生動物的消化與營養方式有3種:①光合營養,如眼蟲體內有色素體,能通過光合作用獲取營養,而沒有特殊的消化器官;③滲透性營養(腐生性營養)。通過體表滲透,直接吸收周圍環境中呈溶解狀態的物質,也沒有分化的消化器官;③吞噬營養,大部分原生動物能直接吞食固體的食物顆粒,並在細胞內形成食物泡。食物泡與細胞內的溶酶體融合後,各種水解酶遂將食物消化。有些原生動物,如草履蟲,其細胞內具有胞口、胞咽、食物泡和胞肛等細胞器。腔腸動物內胚層細胞所圍成的原腸腔即其消化腔。這種消化腔有口,沒有肛門,消化後的食物殘渣也由口排出。這種消化系統稱為不完全消化系統。腔腸動物兼有細胞內和細胞外消化兩種形式,如水螅,以觸手捕捉食物後,經過口送入消化腔,在消化腔內由腺細胞分泌酶(主要是蛋白質分解酶)進行細胞外消化,經消化後形成的一些食物顆粒,再由內皮肌細胞吞入,進行細胞內消化。
8、什麼是消化生理?
(一)食物的消化
1.食物在口腔內的消化 消化過程是從口腔開始的。食物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很短,一般只有15~20秒。
口腔內唾液腺的分泌液總稱為唾液,每日分泌量1~1.5L,pH接近中性。唾液可以濕潤、清潔口腔和溶解食物;唾液中含唾液澱粉酶可分解澱粉為麥芽糖,唾液中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殺菌作用。
口腔通過咀嚼運動可磨碎食物,並使食物與唾液混合形成食團以便於吞咽。
口腔內消化不僅完成對食物的初步機械性和化學性消化,它還可反射性地引起胃、胰、肝、膽等的活動,為以後的消化准備有利條件。
2.食物在胃內的消化 胃的容量一般為1~2L,具有暫時貯存食物的功能。食物入胃後,受到胃液的化學性消化和胃壁肌肉的機械性消化。
(1)化學性消化(chemicaldigestion)純凈的胃液是一種無色,pH為0.9~1.5的酸性液體,正常成人每日分泌的胃液量約為1.5~2.5L,胃液的成分主要有鹽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內因子等。
①鹽酸:由壁細胞分泌。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並為胃蛋白酶提供適宜的作用環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性而易於水解;殺死進入胃內的細菌,使胃和小腸維持相對無菌的狀態;刺激胰液、膽汁和小腸液的分泌;有助於小腸對鈣和鐵的吸收。
②胃蛋白酶原:由主細胞合成並分泌。在鹽酸的作用下,被激活為胃蛋白酶,後者在酸性條件下可將蛋白質水解為和腖。
③黏液: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細胞、胃底腺的頸黏液細胞、賁門腺和幽門腺分泌,化學成分為黏蛋白。一方面它可潤滑食物、防止食團中粗糙成分的機械性損傷,另一方面它與表面上皮細胞分泌的HCO3-一起構成「黏液-HCO3-屏障」,能防止鹽酸和胃蛋白酶對胃黏膜細胞的損傷,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④內因子:由壁細胞分泌,它與維生素B12結合,防止消化液對維生素B12的破壞,促進其在回腸內的吸收。
(2)機械性消化(mechanicaldigestion)胃的運動對其生理功能的完成也有重要意義。其運動形式及功能包括:
①緊張性收縮:胃壁平滑肌經常處於一定強度的收縮狀態,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狀、位置和胃內壓,利於胃液滲入食團中及胃內容物的排出;還是胃其他運動形式有效進行的基礎。
②容受性舒張:進食後食物對口、咽、食道等處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體平滑肌舒張,稱為容受性舒張。它能使胃更好地完成容受和貯存食物的功能。
③蠕動:是起始於胃的中部向幽門方向推進的收縮環,食物入胃後5分鍾即開始出現,頻率約為3次/分。其功能為:磨碎胃內的食團,使其與胃液充分混合而形成食糜;並將食糜逐步推入十二指腸,從而將食物推進到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3.食物在小腸內的消化食糜由胃進入十二指腸後,開始了小腸內的消化。小腸內的消化是整個消化過程的最重要階段,在這里,食糜受到胰液、膽汁和小腸液的化學性消化,小腸運動的機械性消化。
食物在小腸內停留的時間,一般為3~8小時。
(1)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胰液含有大量的水分、無機物(主要為碳酸氫鹽和各種離子)及多種消化酶。水和無機物主要由小導管的上皮細胞分泌,消化酶主要由腺泡細胞分泌。HCO3-的作用主要是中和進入十二指腸內的胃酸,防止其對黏膜的損傷,HCO3-還可為腸內各種消化酶提供適宜的pH環境。消化酶包括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等。胰蛋白酶原被腸致活酶激活轉變為胰蛋白酶。後者進一步激活為糜蛋白酶,也能使胰蛋白酶原活化。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都能水解蛋白質為多肽,它們同時消化蛋白質時,產物為小肽和氨基酸。胰澱粉酶可將澱粉水解為麥芽糖,經麥芽糖酶消化為葡萄糖。胰澱粉酶、膽固醇酯酶和磷脂酶統稱為胰脂酶,可分別水解三醯甘油、膽固醇酯和磷脂。核酸酶水解DNA和RNA。
(2)膽汁的作用及腸肝循環:膽汁的主要成分為膽鹽、卵磷脂、膽固醇等,它們作為乳化劑使脂肪乳化成微滴,使脂肪酶能有效地消化脂肪。膽鹽還可與脂肪消化產物及脂溶性維生素一起形成混合微膠粒,幫助它們的吸收。所以,膽汁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進入十二脂腸內的膽鹽約有95%左右在回腸被重吸收入血,並經門靜脈回到肝臟,被肝細胞重新分泌出來。這一過程稱為膽鹽的腸肝循環。
(3)小腸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小腸黏膜中的腸腺分泌小腸液。
小腸液是一種pH約為7.6的弱鹼性液體,成人每日分泌量約1~3L。
小腸液的主要成分為粘蛋白、脫落的腸上皮細胞、白細胞、腸上皮分泌的免疫球蛋白、HCO3-和腸致活酶。主要作用包括:①稀釋消化產物,以利於吸收的進行;②為營養物質的吸收提供媒介;③腸致活酶為腸腺分泌,可激活胰蛋白酶原;④十二指腸的腸腺分泌較多的HCO3-,中和胃酸。
9、消化的定義是什麼?
食物在消化管內經過物理的、化學的和微生物的作用,使它們轉變成可溶的、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才能被吸收利用,這一轉變過程稱為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