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知識庫 > 濕毒怎麼治

濕毒怎麼治

發布時間:2021-03-13 08:30:52

1、濕疹怎麼治才能根治

你好,一般情況下,濕疹的出現和過敏有著一定的關系。當你患上濕疹過後,可以通過查找過敏原從而有效的控制濕疹的發作,建議患者及時去正規的專科醫院進行檢查,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葯治療,還可以結合外塗葯霜治療。另外,在平時的生活中,飲食必須注意清淡,並且要保持好的情緒。

2、皮膚濕毒怎麼治療

別擔心,濕疹患者很容易發生葯物過敏,所以使用一種新外用葯時,必須從低濃度開始,逐漸加大濃度,每次塗葯需薄厚均勻一致,同時密切觀察皮疹變化和用葯後的反應,如果有不適請及時就診;一種外用葯物治療有效,不要頻繁更換葯物的品種和劑量。中葯治療濕疹也有一定的效果,可選擇芷源堂濕疹膏。不著急的。

3、體內濕毒怎樣治療效果好

傳統醫學認為,夏秋之交熱而多雨,濕氣較重。濕邪過盛可致病。濕邪傷人有內外之分,外濕多由氣候潮濕,坐卧濕地而致病;內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濕。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郁悶、脘腹脹滿、惡心欲吐、食慾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症狀。為預防、減輕濕邪傷人,必須重視護脾。只有脾胃陽氣振奮,才能有效抵抗濕邪的侵襲。 因此,在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居室和工作場所的通風;涉水及淋雨後應及時將身體擦乾並更衣;陰天水涼時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裡長時間浸泡,以防外濕入侵肌表傷人。為防內濕,切勿過量食生冷瓜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及暴食。此外,用蓮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濕之品適量煮粥食用,可護脾胃,祛濕氣。 數千年前中醫就提到氣候環境變化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其中「濕」被視為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此外,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造成濕留體內 以中醫而言,會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葯材,做為祛濕法寶。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隨身佩帶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氣候回暖、細菌病毒號發的五月端午,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藍、石菖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氣飲水之意。 現代葯學也發現,這些芳香植物確有抗病毒功效,如被製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葯甘姜如同慢墩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中醫教你除身體的濕 但要真正去體內濕氣,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下手。中醫提供以下方法,讓你輕松除去身體濁重濕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 第1招 勤運動 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 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第3招 避環境的濕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滿意請採納

4、濕毒怎麼能治癒啊?

去濕毒配方
若以濕毒為主,有肝區隱痛、上腹部悶脹、食慾下降、口淡、大便稀溏、舌苔白厚或膩等表現,主要目的是去濕解毒護肝。可用野生靈芝10克,白術 10克,豬瘦肉50克,煲湯飲用。或用生薏仁100克,淮山葯20克,炒扁豆20克,鮮雞腳100~150克,煲湯飲用。
若以熱毒為主者,有肝區疼痛、口苦口乾、腹脹、倦怠乏力、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苔黃厚等表現,此時,主要目的是清熱解毒護肝。可用:
①鮮馬齒莧頭及根250克,鮮車前草120克,加適量黃糖,煲湯飲用;
②用鮮田基黃120克(干品30~60克),鮮雞蛋一個(蛋熟後去殼再煎20分鍾),煲湯食用;
③夏枯草30克,鮮茅根50克,煲水加適量冰糖,代茶飲用。
若見消瘦、神疲乏力、兩肋疼痛、面色滯暗、食慾差、大便爛、腹脹、舌苔有齒印者,此為肝鬱脾虛的表現,宜疏肝解郁健脾。可用:
①雞骨草60克,紅棗10枚(去核),煲湯水飲用;
②用赤小豆150克,玫瑰花10克,活鯽魚250克,將鯽魚去腸雜,煮湯,飲用或食用;
③用鮮田基黃100克,鮮雞蛋2隻(雞蛋煮熟去蛋殼),橘餅15克,三種食品共煮湯,中途把雞蛋去蛋殼後再煮,煮好後喝湯食蛋及橘餅。
若見頭暈目脹、耳鳴、口苦舌干、失眠多夢、五心煩熱、腰酸腿軟、肝區痛、大便干結、小便黃短、舌紅少苔者,此為肝腎陰虛表現,宜滋養肝腎。可用:
①鱉一隻(約重250克至500克左右),枸杞子25克,淮山30克,女貞子15克,陳皮絲2克,共煮湯。煮好後去諸葯調味,飲湯食鱉,每日分2次飲用;
②用淮山葯25克,桂圓肉15克,鱉一隻(重約250克至500克),將鱉肉、鱉殼與淮山、圓肉放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後分次服用;
③用沙參30克,玉竹20克,百合25克,野水鴨一隻,先將野鴨去毛及腸臟,洗凈,然後4種食品共放瓦煲內加清水適量,煲湯飲用。可分2至3次飲用。
但有些乙肝患者沒有什麼症狀或者症狀輕微不易覺察,此時,重點應放在健脾養肝方面。可用:
①西洋參30克,豬瘦肉150克,共放瓦煲內煲湯飲用;
②用淮山葯20克,芡實30克,杞子15克,泥鰍魚250克,先將泥鰍魚去腸臟洗凈,輕微煎一下,然後共放瓦鍋內煲湯飲用;
③用鮮蘑菇100克,豬瘦肉100克,加清水適量煲湯,調味飲用。選擇湯料還應注意季節的特點,尤其春夏二季。
春季時節,春雨綿綿,整個大地都處在一片春濕之中。此時濕邪極易傷害人體,出現倦怠、精神不振、易疲勞、食慾欠佳之不良反應,對肝臟的升發條達功能極為不利。此時,宜去濕健脾護肝。可用:
①玉米須60克,鮮蚌肉200克,加清水適量,煲湯飲用;
②白眉豆100克,生薏仁100克,鮮鯽魚250克(去腸臟),煲湯食用;
③烏龜約500克(宰殺去內臟、頭和爪連龜甲同用),鮮土茯苓500克,將土茯苓洗凈切小塊放入砂鍋內先熬一小時,然後放入龜再熬3小時以上。調味吃龜肉,飲湯。
夏季時節,則烈日炎炎,雨水充沛,濕熱並重,對消化系統的肝、脾、胃、腸,影響極大。此時,又宜濕熱並清,強肝健脾,和胃適腸。可用:
①鮮茅根50克至100克,生苡仁100克,鮮冬瓜(連皮)500克至1000克,煲湯飲用;
②木棉花30克至50克,生苡仁100克;鮮馬蹄150克,白砂糖適量,煲水飲用;
③夏枯草12克,綿茵陳15克,菊花12克,銀花15克,雞蛋花15克,砂糖適量,煲水飲用。
(1)泥瞅豆腐湯。
鮮豆腐100克、泥瞅數條。將泥瞅放盆中養1—2日後取出,宰洗干凈,切成3.3—厘米長段,與豆腐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煮至爛熟,吃泥鍬豆腐喝湯,每日1次,每次1小碗。用於急慢性黃疽型肝炎,對轉氨酶高者有降低作用。
(2)雞骨草蜜棗豬肉堡。
雞骨草30克、蜜棗7。8枚、瘦豬肉100克。加水適量煎煮,食鹽小量調味,去渣,喝湯吃肉,每日1劑。本方具有清濕熱、解毒、退黃、扶正護肝之功效。適用於急慢性肝炎濕熱明顯者。
(3)田基黃蜜棗豬肝煲。
田基黃30克蜜棗7—8枚豬肝100克。將豬肝切成片,用清水適量煎煮,加食鹽少量,去渣飲湯食豬肝,有清熱去濕,散淤解毒,扶正護肝之功。適用於急慢性肝炎濕熱證明顯者。
(4)茅根豬肉。
瘦豬肉250克、茅根250克,將茅根洗凈放在鍋中。加水煮沸,去渣,然後放入切成片的瘦豬肉,煮湯。肉煮熟後加入調味品,吃肉喝湯,每日2次,每次1小碗。適用於急性病毒性肝炎。希望對你有幫助,早點康復,望採納..

5、濕毒瘙癢,怎麼治?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症反應。主要表現為紅斑、丘疹、水泡、滲出、色素沉著等症狀。
注意以下幾點:
避免洗澡水過熱,雖然會暫時起到止癢作用,但是這是不可取的。清洗患處的時候,不能用鹼性比較強的肥皂。
衣著宜寬松,以減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纖及毛織品直接接觸皮膚,還有勤換洗貼身衣物。
飲食上避免吃海腥發物及腥辣食物,如酒、煙、羊肉、牛肉、魚、蝦等食品,最好保持清淡的飲食,多吃水果蔬菜。

6、濕毒怎麼醫治

?

7、濕毒怎麼治好?運動有效嗎?

濕氣,首先表現在胃腸道變化如便溏、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而後出現身體虛弱、面色蒼白、沒有食慾、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精神不振、頭暈目眩、失眠健忘、食慾不振等諸多不適。
濕氣最典型的特徵是什麼?1.舌頭:舌苔厚膩或者舌體胖大邊緣有鋸齒。2.大便:溏稀不成形,甚至便秘。
濕氣表現及解讀
(1)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那麼,不用看舌頭,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斷他體內濕氣很重。詞典里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乾的襯衫似的那麼別扭。。
(2)刷牙時注意舌苔的變化。
舌頭的變化是脾的外在表現。健康的舌頭表面應為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非常干凈。如果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同時,在秋季,脾濕的人也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
(3)如廁時還應檢查宿便的情況。
什麼樣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黃色的,圓柱體;香蕉形的,很通暢」。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
(3)如果不便於觀察馬桶,也可以觀察手紙。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乾凈了。但體內有濕的人,一張手紙是不夠用的,得三到五張才能擦乾凈。
(4)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濕氣粘膩性讓大便粘在腸子上,被腸子吸收,而不讓它排出體外。這樣,糞毒入血,而一般的診斷往往治標不治本,而不明白根源在於體內的濕氣,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5)脾虛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嚴重時會出現下肢水腫起疹子等問題!

與濕毒怎麼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