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兒急性中耳炎要怎麼治療?
小兒忽性中耳炎一般多是由於上呼吸道感染並發症繼發的,也有可能是夏天時經常游泳、洗版澡繼發的。它會表權現為耳朵劇烈的疼痛、發熱、聽力下降,臨床上,至於怎麼治療,一是看患兒的疼痛症狀到了什麼程度。另外看他的鼓膜,從急性中耳炎的鼓膜充血程度,是彌漫性充血還是單純出血,還是明顯看到中耳鼓膜往外凸出,中耳有張力比較高的分泌物。根據這些情況,如果疼痛不是很明顯,可以考慮口服抗生素,例如頭孢呋辛和頭孢克肟,再口服地塞米松片。密切觀察,如果症狀隨時間加重了,就是患兒通過口服葯物疼痛沒有減輕,這時也可以考慮靜脈用葯,就是點滴抗生素結合糖皮質激素,比如常用的頭孢噻肟、頭孢呋辛,配合糖皮質激素,例如氨溴索、沐舒坦一類,這是保守治療。也有明顯的看到鼓膜外凸,裡面張力比較高,膿液比較明顯。如果經過保守治療,沒有消退的現象,況且患兒持續疼痛、發熱,應該果斷的進行全麻下的鼓膜切開,將裡面的膿液引流出來,以免引起耳源性的顱內並發症,比如腦膜炎這種嚴重的並發症。
2、急性中耳炎怎麼治療?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有如下途徑:
(1)抗生素的應用:急性中耳炎主要致病菌為革蘭氏陽性球菌或流感嗜血桿菌,故一般選用青黴素或頭孢菌素類葯物有效。葯物使用至流膿停止後5~7天,以求徹底,故一般用葯時間為10~14天。早期取外耳道膿液作培養及敏感試驗,若治療效果不好,可根據此結果改用適宜的抗生素。
(2)局部用葯:先用3%雙氧水徹底清潔外耳道的膿液,再用抗生素溶液滴耳。抗生素溶液常用氯黴素、金黴素和復方新黴素等,局部用葯直至流膿停止。
(3)促進咽鼓管的引流,可用1%麻黃素溶液或復方麻黃素溶液滴鼻或噴鼻。
(4)手術治療。
①鼓膜穿刺術:分泌性中耳炎經保守的抗生素及滴鼻葯治療未愈者,穿刺部位宜在鼓膜緊張部的前下或後下象限。
②鼓膜置管術:經鼓膜多次穿刺不愈者或已形成慢性的分泌性中耳炎者可考慮作此手術。
③鼓膜切開術: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全身症狀嚴重,鼓膜未穿孔或雖已穿孔,但穿孔小而引流不暢時可作此手術。
④乳突鑿開術: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發展為乳突炎,用以上療法效果不好,且有發生並發症可能時,應行乳突鑿開術。
預防此病首先要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合理的飲食,加強營養,增強體質;冬季注意室內通風,適當的戶外活動;隨氣溫變化增減衣服。
兒童的急性中耳炎常與鼻部及咽部的慢性疾病有關,如腺樣體肥大,慢性扁桃體炎、慢性鼻炎及鼻竇炎等,應積極治療,必要時手術切除腺樣體及扁桃體。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經治療後常遺留鼓膜穿孔,此時應特別注意防止復發,一是預防上呼吸道感染;二是避免耳內進水。在洗臉、洗澡時要特別小心,一旦進水,就會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復發,為此,可用一較大棉球,外面塗上凡士林,堵塞患耳,洗澡後再取出。一般小的穿孔多數都能長好。
3、小兒急性中耳炎要怎麼治療
急性中耳炎並發面癱的病理至今還不明確,可能是由於感染和面神經管周圍的骨炎影響了面神經,或是由於細菌毒素造成面神經脫髓鞘病變,也可能是因血栓產生的梗死導致面神經缺血。
急性中耳炎而致的不完全面癱,在早期行鼓膜切開和應用足量抗生素後一般都能治癒,這一點已得到普遍認可。但對完全性面癱的治療方法各家意見不一。有的學者認為,當完全性面癱表現出一種或幾種預後不良的症狀,如淚液或唾液量減少,神經傳導異常,應即行面神經減壓;而另一些學者主張,在完全性面癱期只需行乳突根治術,只有對面神經功能遲遲不恢復的患者才做面神經減壓術。
英國國立兒童醫療中心收治10 例急性中耳炎所致的面癱,10 例中不完全性面癱8例,完全性面癱2例。前者經靜脈用廣譜抗生素及鼓膜切開術後,除1例9個月恢復外,均於1~ 60 天內完全恢復;後者經上述治療一周後因持續發熱及耳溢而行完壁式乳突根治術(未做面神經減壓),2例分別在3個月和7個半月後完全恢復。
對急性中耳炎而致的面癱,除了面神經受壓產生病變外,行手術減壓的必要性值得懷疑,特別是因血栓梗死而致的面癱,過多地分離,暴露水腫缺血的面神經,反而會使其受到進一步的損傷,認為用最保守的方法有效地處理面神經管周圍的炎症,徹底清除病灶,控制感染而不需行面神經減壓就能使面神經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復。
4、得了急性中耳炎怎麼辦
病情分析:
你好,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結構的炎性病變絕大多數為非特異性安排炎症。
指導意見:
建議您可以選擇正定協和醫院耳鼻喉科治療,祝您早日康復!
5、急性中耳炎要怎麼治療?
急性中耳炎的表現及頭痛有何特點
耳痛是急性中耳炎早期的臨床症狀。患者耳痛劇烈,然一旦鼓膜穿孔或切開引流後,疼痛即減。其次是耳聾、耳鳴、眩暈這些症狀早期均被耳痛所掩蓋,容易被忽視。全身症狀因患者抵抗力和感染細菌的毒力而不同,常有畏寒、發熱、身不適及食慾不振。
頭痛特點表現為發病初期劇烈耳痛在先,然後向患耳同側的顳頂枕部放射,引起難以忍受的半側頭痛。直到鼓膜穿孔、膿汁溢出後,鼓室內壓力下降,耳痛立刻緩解,頭痛也隨之減輕或消失。
中耳炎治療中葯中醫
A.分泌性中耳炎
??[治法]:祛痰利濕,活血化瘀
法夏10
雲苓15
薏苡仁20
香附10
辛荑花10
柴胡10
金銀花10
川芎等中葯。
??
[加減]:
(1)中耳積液,加澤瀉10
車前子10
白芷10
(2)如有肝膽濕熱,加龍膽草15
大青葉10
?
B.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
[治法]:解毒排膿,清熱利濕
金銀花20
連翹15
蒲公英20
野菊花15
桔梗10
白芷10
柴胡10
梔子等中葯。
??
[加減]:
(1)耳痛劇烈,加皂角刺12
山甲10
(2)耳內膿液呈粘稠狀,加薏苡仁20
雲苓15
中耳炎治療和預防
(一)治療原則:
急性中耳炎
(1)中西結合;(2)內服抗生素和外用抗生素結合;(3)聯合用兩種抗生素;(4)交替應用抗生素防止形成耐葯性;(5)自覺症狀體征好了再堅持用5~8天;(6)中葯應用清熱解毒中葯方如五味消毒飲等;(7)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感冒,鼻炎,鼻竇炎,鼻咽炎,扁桃體炎等;(8)保持引流膿渡通暢。
6、中耳炎要怎麼治療?
中耳炎分為兩種,一是化膿性中耳炎,一是非化膿性中耳炎。化膿性中耳炎又叫害耳底。它是由於細菌引起的中耳腔感染、鼓膜穿孔。多由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外耳道細菌感染而引起。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中耳炎可有發熱、耳劇烈疼痛、一旦鼓膜穿孔後,壓力減輕而疼痛隨這消失。慢性中耳炎由於急性期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而轉為慢性,反復發作流膿,遷延不愈,時間長了可能造成並發症,如顱內並發症、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等;顱外並發症如面癱、迷路炎等。
根據你的描述應該是外耳道炎;外耳道炎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稱外耳道炎癤;另一類為外耳道皮膚的彌漫性炎症,又稱彌漫性外耳道炎。臨床表現:外耳道癤時耳痛劇烈,張口咀嚼時加重,並可放射擊至同側頭部。多感全身不適,體溫或可微升。當腫脹嚴重堵塞外耳道時,可有耳鳴及吸力減退。檢查有耳廓牽引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軟骨部皮膚有局限性紅腫。紅腫成熟破潰後,外耳道內積膿流出耳外,此時耳痛減輕。外耳道後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後溝及乳突區紅腫,應注意與急性乳突炎鑒別。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發熱較明顯,無耳廓牽拉痛,而有乳突部壓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顯充血,膿液較多;X
線乳突攝片示乳突氣房混濁或有骨質破壞。彌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現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檢查亦有耳廓牽拉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皮膚彌漫性紅腫,外耳道壁上可積聚分泌物,外耳道腔變窄,耳周淋巴結腫痛。慢性者耳發癢,少量滲出物。外耳道皮膚增厚、皸裂、脫屑,分泌物積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狹窄。
外耳道炎的處理原則為:控制感染,清潔局部,去除痂皮,促使乾燥。急性期,全身可應用抗生素如甲烯土黴素0
5g,口服,每日3次,以控制感染。耳痛劇烈者可服用鎮痛劑如去痛片,每次1~2片。局部治療可用5%~8%醋酸鋁小紗條敷塞外耳道,並囑患者每隔3~4小時自行滴入上述葯液,每天更換紗條,有收斂消炎作用,可促使乾燥。或用2%~5%硝酸銀液塗布;或用四環素可的松軟膏、紅黴素軟膏、皮炎平軟膏塗敷局部。中葯可用耳炎靈小紗條濕敷局部,促使癒合。慢性期,局部用皮炎平軟膏塗敷或中葯耳炎靈小紗條濕敷效果較好;若外耳道增厚、粗糙,可用中葯紫歸油(紫草、當歸各等份,麻油適量,葯入油中煎炸,待葯成黑黃色時,下火,候涼備用。功用活血潤肌,消腫止癢,適用於外耳道炎、外耳濕疹之局部皮膚粗糙、增厚者)塗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