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病毒性心肌炎,有什麼症狀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彌漫性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變。近年版來病毒性心肌炎權的相對發病率不斷增加。病情輕重不同,表現差異很大,嬰幼兒病情多較重,成年人多較輕,輕者可無明顯病狀,重者可並發嚴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急性期或亞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驅症狀,病人可有發熱、疲乏、多汗、心慌、氣急、心前區悶痛等。檢查可見期前收縮、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穀草轉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電圖、X線檢查有助於診斷。治療包括休息,改進心肌營養、控制心功能不全與糾正心律失常,防止繼發感染等。
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心肌炎是心肌發生的局限或彌漫性炎症,可原發於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有感染、理化因素、葯物等,最常見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又以腸道病毒,尤其是柯薩奇B病毒感染最多見。
【臨床表現】
1、 症狀:疲乏、發熱、胸悶、心悸、氣短、頭暈,嚴重者可出現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2、 體征:心率增快,與體溫升高不成比例,心界擴大,雜音改變,心律失常。
2、病毒性心肌炎是什麼?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因多種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心肌彌漫性或局限性炎症。近年來發病回率明顯上升,病答毒已成為心肌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病毒性心肌炎多見於兒童及青壯年,但老年患者亦不少見。
在病毒感染與心肌炎發病之間有一段潛伏期。幾乎各組病毒均可導致心肌炎,但以呼吸道和腸道病毒為多,其中最主要的病毒是柯薩奇病毒B,約佔全部心肌炎病毒的40%~45%,其次為埃可病毒及流感病毒。
3、什麼是病毒性心肌炎
【發病機理】 從動物實驗、臨床與病毒學、病理觀察,發現有以下二種機理: (一)病毒直接作用 實驗中將病毒注入血循環後可以心肌炎。以在急性期,主要在起病9天以內,病人或動物的心肌中可分離出病毒,病毒熒光抗體檢查結果陽性,或在電鏡檢查時發現病毒顆粒。病毒感染心肌細胞後產生溶細胞物質,使細胞溶解。 (二)免疫反應 實驗與人體病毒性心肌炎起病9天後心肌內已不能再找到病毒,但心肌炎變仍繼續;有些患者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狀輕微而心肌炎表現頗為嚴重;還有些患者心肌炎的症狀在病毒感染其他症狀開始一段時間以後方出現;有些患者的心肌中可能發現抗原抗體復合體。以上都提示免疫機制的存在。實驗中小鼠心肌細胞感染少量柯薩奇病毒,測得其細胞毒性不顯著;如加用同種免疫脾細胞,則細胞毒性增強;如預先用抗胸脾抗體及補體處理免疫脾細胞,則細胞毒性不增強;若預先以柯薩奇B抗體及補體處理免疫脾細胞,則細胞毒性增加;實驗說明病毒性心肌炎有細胞介導的免疫機制存在。研究還提示細胞毒性主要由T淋巴細胞所介導。臨床上,病毒性心肌炎遷延不愈者,E花環、淋巴細胞轉化率、補體C均較正常人為低,抗核抗體、抗心肌抗體、抗補體均較正常人的檢出率為高,說明病毒性心肌炎時免疫機能低下。最近發現病毒性心肌炎時自然殺傷細胞的活力與α干擾素也顯著低於正常,γ干擾素則高於正常,亦反映有細胞免疫失控。小鼠實驗性心肌炎給免疫抑制劑環孢黴素A後感染早期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高,感染1周後給葯則使死亡率降低。 以上資料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以病毒直接作用為主,以後則以免疫反應為主。 【病理改變】 病變范圍大小不一,可為彌漫性或局限性。隨病程發展可為急性或慢性。病變較重者肉眼見心肌非常鬆弛,呈灰色或黃色,心腔擴大。病變較輕者在大體檢查時無發現,僅在顯微鏡下有所發現而賴以診斷,而病理學檢查必須在多個部位切片,方使病變免於遺漏。在顯微鏡下,心肌纖維之間與血管四周的結締組織中可發現細胞浸潤,以單核細胞為主。心肌細胞可有變性、溶解或壞死。病變如在心包下區則可合並心包炎,成為病毒性心包心肌炎。病變可涉及心肌與間質,也可涉及心臟的起搏與傳導系統如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和束支,成為心律失常的發病基礎。病毒的毒力越強,病變范圍越廣。在實驗性心肌炎中,可見到心肌坯煞費苦心之後由纖維組織替代。 診斷 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必須建立在有心肌炎的證據和病毒感染的證據基礎上。胸悶、心悸常可提示心臟波及,心臟擴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為心臟明顯受損的表現,心電圖上ST-T改變與異位心律或傳導障礙反映心肌病變的存在。病毒感染的證據有以下各點:①有發熱、腹瀉或流感症狀,發生後不久出現心臟症狀或心電圖變化。②血清病毒中和抗體測定陽性結果,由於柯薩奇B病毒最為常見,通常檢測此組病毒的中和抗體,在起病早期和2~4周各取血標本一次,如二次抗體效價示4倍上升或其中一次≥1∶640,可作為近期感染該病毒的依據。③咽、肛拭病毒分離,如陽性有輔助意義,有些正常人也可陽性,其意義須與陽性中和抗體測定結果相結合。④用聚合酶鏈反應法從糞便、血清或心肌組織中檢出病毒RNA。⑤心肌活檢:從取得的活組織作病毒檢測,病毒學檢查對心肌炎的診斷有幫助。 (一)在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病毒感染後1~3周內或急性期中出現心臟表現,如嚴重乏力(心排血量降低)、第一心音明顯減弱、舒張期奔馬律、心包摩擦音、心臟擴大、充血性盡力衰竭或阿-斯綜合征等。 (二)上述感染後1~3周內或與發病同時新出現的各種心律失常和(或)心電圖異常而在未服抗心律失常葯物前出現下列心電圖改變者: 1.房室傳導阻滯、竇房阻滯或束支傳導阻滯。 2.2個以上導聯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5mV,或多個導聯S-T段異常抬高或有異常Q波。 3.多源、成對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動過速、持續或非持續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心房或心室撲動、顫動。 4.2個以上以R波為主的導聯T波倒置、平坦或降低<R波的1/10。 5.頻發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 注:具有1~3任何一項即可診斷;具有4或5,以及無明顯病毒感染史者必須具有以下指標之一,以助診斷: 1.有下列病原學依據之一: ⑴第2份血清中同型病毒抗體滴度較第1份血清升高4倍(2份血清應相隔2周以上)或一次抗體效價≥640者為陽性,320者為可疑(如以1∶32為基礎者則宜以≥256為陽性,128為可疑陽性,根據不同實驗室標准作決定)。 ⑵病毒特異性IgM≥1∶320者為陽性(按各實驗室診斷標准,但需在嚴格質控條件下)。上述⑴、⑵如同時有同種病毒基因陽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⑶單有血中腸道病毒核酸陽性,可能為其它腸道病毒感染。 ⑷從心內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測出腸道病毒或其他病毒基因片段。 2.左室收縮功能減弱(經無創或有創檢查證實)。 3.病程早期有CK、CK-MB、AST、LDH增高,並在急性期中有動態變化。如有條件可進行血清心臟肌鈣蛋白I或肌鈣蛋白T、肌凝蛋白輕鏈或重鏈測定。 (三)對尚難明確診斷者可長期隨訪。在有條件時可作心內膜心肌活檢進行病毒基因檢測及病理學檢查。] 在考慮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時,應除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二尖瓣脫垂綜合征及影響心肌的其他疾患如風濕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結締組織病、代謝性疾病以及克山病(克山病地區)等。如有條件必需進行上述任何一項病原學檢查。 治療 少數病毒感染如麻疹、脊髓炎病毒等可以通過預防接種而達到預防的目的。 心肌炎的治療針對兩方面: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 對原發病毒感染,近年來提出用干擾素或干擾素誘導劑預防和治療心肌炎。一些中草葯如板藍根、連翹、大青葉、虎杖等初步實驗研究認為可能對病毒感染有效。 心肌炎患者應卧床休息,進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心力衰竭應及時控制,但應用洋地黃類葯時須謹慎,從小劑量開始,擴血管葯和利尿葯也可應用。早搏頻繁,或有快速心律失常者用抗心律失常葯。如因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快速室性心律或竇房結損害而引起昏厥或低血壓,則需用電起搏或電復律,多數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借起搏器渡過急性期後得到恢復。 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可使嚴重心肌炎的心力衰竭好轉,嚴重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減輕或消除,其作用可能是通過抑制心肌炎的炎症和水腫、消除變態反應、減輕毒素的作用。實驗中激素抑制干擾素的合成和釋放、加速病毒增殖,引起感染加重,故目前認為一般患者不必應用,尤其是發病最初10天內。但臨床實踐證明,對重症患者,激素仍宜應用,以渡過危重時期。對經其他方法治療效果不佳者、或免疫反應強烈者,在發病後10天至1月內,也可考慮應用激素。對一般心肌炎患者,應用激素,環孢素等作免疫抑制治療未證明有益。 促進心肌代謝的葯物,如三磷酸腺苷、輔酶A、肌苷、環化腺苷酸、細胞色素C等在治療中可能有輔助作用,一般可選用三磷酸腺苷10~20mg,或輔酶A50u,或肌苷200~400mg,或環化腺苷酸20~40mg,或細胞色素C15mg肌肉注射,2~3次/d。近年來輔酶Q10也用於治療心肌炎,口服20~60mg3次/d。提高免疫功能的葯,近年來發現黃芪對提高免疫功能及改善心功能有益,口服或注射均可,也可用免疫核糖核酸每周皮注射6mg或胸腺素10mg,每天一次肌注,也可用轉移因子、干擾素治療。 預後 大多數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後痊癒,不遺留任何症狀或體征。極少數患者在急性期因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部分患者經過數周或數月後病情趨地穩定,但有一定程度的心臟擴大、心動能減退、心律失常或心電圖變化,此種情況歷久不變,大致為急性期後心肌疤痕形成,成為後遺症。還有部分患者由於急性期後炎症持續,轉為慢性心肌炎,逐漸出現進行性心臟擴大、心功能減退、心律失常,經過數年或一、二十年後死於上述各並發症。各階段的時間劃分比較難定,一般可以6個月以內為急性期,6月至1年為恢復期,1年以上為慢性期。急性期不明確的慢性患者與心肌病難區分,據當前認識與已有證據,有一部分心肌病是由心肌炎演變而來。
4、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狀是什麼?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體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異間質性炎症。病毒性心肌炎可呈局限性或彌散性,病程可以是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狀取決於病變的廣泛程度與部位。病毒性心肌炎嚴重者可致猝死,輕者幾無症狀。
病毒性心肌炎症狀在發病前1 ~ 3 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消化道感染和其他病毒性疾病,包括水痘、腮腺炎、麻疹、肝炎等,臨床表現有發熱、咽疼、咳嗽,腹瀉等以及其他病毒感染疾病的一些症狀。
病毒性心肌炎症狀主要有乏力、蒼白、多汗、心悸、氣短、胸悶、頭暈、心前區痛、暈厥、驚厥等。
輕型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狀表現:輕型者可無明顯自覺症狀,有症狀者表現為疲乏無力、精神弱,食慾不振等,或有輕微的心悸、胸悶、憋氣、氣短,體檢時面色稍蒼白、咽部充血、心動過速或過緩或心律不齊。
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狀表現:除有輕型心肌炎所表現的臨床症狀外,多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起病較急、疲勞無力較突出,頭暈、心悸、胸悶及氣短、多汗、面色蒼白明顯,類似心絞痛,少數有腹痛,關節痛及肌痛。患著可有煩躁不安,有時呼吸急促、手足發涼。
心動過速、過緩或不齊、心音低鈍,心尖部聽到吹風樣收縮期雜音,合並心包炎時可聽到心包摩擦音。肝臟可有不同程度增大,有疼痛。
重型病毒性心肌炎症狀表現:多呈暴發型,起病急驟,數小時至1 ~ 2 天內出現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其體征表現,包括下面幾點:
(1)心臟方面:病毒性心肌炎輕者心臟不擴大,一般有暫時性擴大,不久即恢復。心臟擴大顯著反映心肌炎廣泛而嚴重。
(2)心率方面:病毒性心肌炎心率增速與體溫不相稱,或心率異常緩慢,均為心肌炎的可疑徵象。
(3)心音方面:病毒性心肌炎心尖區第一音可減低或分裂,心音可呈胎心樣。心包摩擦音的出現反映有心包炎存在。
(4)雜音方面:心尖區可能有收縮期吹風樣雜音或舒張期雜音,前者為發熱、貧血、心腔擴大所致,後者因左室擴大造成的相對性二尖瓣狹窄。雜音響度都不超過三級,心肌炎好轉後即消失。
(5)心律方面:極常見,各種心律失常都可出現,以房性與室性早搏最常見,其次為房室傳導阻滯。此外,心房顫動、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均可出現。心律失常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
(6)心力衰竭:重症彌漫性心肌炎患者可出現急性心力衰竭,屬於心肌泵血功能衰竭,左右心同時發生衰竭,引起心排血量過低,故除一般心力衰竭表現外,還易合並心源性休克。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無論是輕、中、重型患者,只要能及時發覺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狀,及時就醫或及時搶救,大部分都能較快好轉。
5、什麼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體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異間質性炎症。可呈局專限性屬或彌漫性;病程可以是急性、亞急性或慢性。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數可完全恢復正常,很少發生猝死,一些慢性發展的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演變為心肌病。部分患者在心肌疤痕明顯形成後,留有後遺症表現:一定程度的心臟擴大、心功能減退、心律失常或心電圖持續異常。
6、什麼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copy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變,屬於感染性心肌疾病。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約有5%患者發生心肌炎,也可散在發病。臨床表現輕重不同。根據典型的前驅感染病史;相應的臨床表現;心電圖、心肌損傷標志物、超聲心動顯示的心肌損傷證據考慮該診斷,確診有賴於心內膜心肌活檢。目前無特異性治療方法,治療主要針對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大多數患者經適當治療後痊癒,極少數患者在急性期因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剋死亡。部分患者可演變為擴張型心肌病。
7、什麼是病毒性心肌炎?嚴重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體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異間質性炎版症。可呈局限性或彌漫權性;病程可以是急性、亞急性或慢性。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數可完全恢復正常,很少發生猝死,一些慢性發展的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演變為心肌病。部分患者在心肌疤痕明顯形成後,留有後遺症表現:一定程度的心臟擴大、心功能減退、心律失常或心電圖持續異常。
大多數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後痊癒,不遺留任何症狀或體征。極少數患者在急性期因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部分患者經過數周或數月後病情趨地穩定,但有一定程度的心臟擴大、心動能減退、心律失常或心電圖變化,此種情況歷久不變,大致為急性期後心肌疤痕形成,成為後遺症。還有部分患者由於急性期後炎症持續,轉為慢性心肌炎,逐漸出現進行性心臟擴大、心功能減退、心律失常,經過數年或一、二十年後死於上述各並發症。各階段的時間劃分比較難定,一般可以6個月以內為急性期,6月至1年為恢復期,1年以上為慢性期。急性期不明確的慢性患者與心肌病難區分,據當前認識與已有證據,有一部分心肌病是由心肌炎演變而來。
8、病毒性心肌炎是什麼
病毒性心肌炎系病毒感染致全身多系統受累,其中以侵犯心臟尤為突出的一組專臨床綜合征。心肌炎常是全身性的屬一部分。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病多數與消化道、呼吸道的病毒感染有關,臨床表現主要有心悸、氣促、心前區不適及乏力。大部分患者經適當治療可得以完全恢復,少部分患者可轉為慢性心肌炎,最終發展為非特異性擴張型心肌病。本病可見於各年齡組,正常成人可能發病率為5%,兒童更高,是兒童和青年猝死的重要原因。
9、什麼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分型與分期?
根據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臨床表現,本病大致可分以下7 型:
①隱匿型:無自覺症狀,因健康檢查見心臟擴大或心電圖異常而發現,或因意外事件死亡屍檢中發現。
②猝死型:多為局灶型心肌炎,症狀隱匿,多因突然發生心室顫動、心臟停搏而死亡。本型是青少年最常見猝死原因。
③心律失常型:常以心悸為主要症狀,多為頻發性前期收縮,以室性期前收縮多見,可呈二、三聯律,也可出現Ⅰ~Ⅲ度房室傳導阻滯。
④心力衰竭型:此型心肌損害多較彌漫而嚴重,心臟常明顯擴大,可表現為左、右心或全心衰竭,臨床上尤以左心衰竭多見,部分急性左心衰竭並胸痛,檢查有血清酶學改變,心電圖也可出現病理性Q 波,可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本型常並發心包炎。
⑤暴發型:常在病毒感染後數天內出現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嚴重心律失常,病死率高。
⑥慢性心肌炎:表現為病情遷延反復,時輕時重,呈慢性過程,常伴進行性心臟擴大和心力衰竭,每因感冒或病毒感染而加重,也可在病程中猝死。但多數經數年至數十年後因心功能不全致死。本型有時與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難以鑒別。
⑦後遺症型:患者心肌炎雖已基本痊癒,但可遺留不同程度心律失常或心悸等症狀。
根據病情變化和病程長短,病毒性心肌炎可分為4 期:
①急性期:新近發病,臨床症狀明顯而多變,病程多在6 個月以內。
②恢復期:臨床症狀和心電圖改變等逐漸好轉,但尚未痊癒,病程一般在6 個月以上。
③慢性期:部分患者臨床症狀、心電圖、X 線、酶學等檢查呈病情反復或遷延不愈,實驗室檢查有病情活動的表現,病程多在1年以上。
④後遺症期:患心肌炎時間久,臨床已無明顯症狀,但遺留較穩定的心電圖異常,如室性期前收縮、房室或束支傳導阻滯、交界區心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