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知識庫 > 濕熱病怎麼治療

濕熱病怎麼治療

發布時間:2021-02-01 23:21:26

1、身體有濕熱如何治療

陰虛火旺。濕熱粘滯,祛除不易,方法就是滋陰降火利水滲濕。可以用茯苓薏米冬瓜等利水滲濕之物煮粥熬飯日日食之,另以玉竹麥冬等代茶飲日日啜飲而滋陰降火。

2、濕熱症怎麼治療?

濕熱及症狀
一年中,除春夏秋冬四季外,中醫還有「長夏」一說,即夏末初秋、眼下高溫酷暑季節這段時間。
高溫酷熱後,接連陰雨綿綿,人體極易感受外來濕邪的侵襲,出現渾身無力、舌苔濁膩、脾胃不合、食慾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惡心等,中醫稱此為「夏日傷寒」或濕熱病。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
溫病的一種,表面發熱、頭痛、尿黃而短、身重而痛、苔黃膩。易引發黃疸、膀胱炎、痢疾等病症。
濕熱是濕邪化熱內蘊會煩熱,口苦,胸痞,黃疸,小便短赤,濕疹,要清熱燥濕,利水,利膽,可多吃細米,白蘿卜,馬蹄,白菜這些清熱利水的食物。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此外,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3、濕熱症怎麼辦?

根據你的情況,我看你有濕熱內停,外感表熱症,首先要清熱,然後才可以祛濕專,通常濕熱住於大腸,因此你屬可以先買一些減肥茶,要喝了能輕微拉肚子的那種,即可以清表熱,又可以去除大腸的濕熱,同時每天用大棗三顆,金銀花三克,枸杞三克,制首烏三片泡茶喝,可以滋陰補齊,因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中醫中的陰就是指血,陽指的就是氣,上述的方子既滋陰,又補氣,且方便
3333333333333333333

4、濕熱是什麼病

一、濕重熱輕
`證候:無身熱或身熱不揚,頭重肢困,胸悶脘痞,胃納呆、腹脹腸鳴、甚或惡心嘔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飲,小便微黃,大便稀溏,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脈濡緩或濡滑。
病機:住處卑濕,水中作勞,汗出當風,濕衣裹身,濕邪客體;肺氣失宣,腎陽不足,脾虛運化失司生濕,三焦氣化不利等導致水濕過剩。濕漸化熱,乃濕中蘊熱,熱輕濕重之證。濕為陰邪,故無身熱或身熱不揚;濕性凝滯,濕濁內阻,氣機不暢,所以見頭重肢困,胸悶脘痞等症;而濕濁困阻也會反過來困阻脾胃,則脾胃運化失常,故有胃納呆、腹脹腸鳴、甚或惡心嘔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飲,小便微黃,大便稀溏;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脈濡緩或濡滑等,也是熱輕濕重的徵象。
治法:淡滲利濕,芳香化濁,佐以清熱。
方葯:三仁湯加減或茵陳五苓散加減。
二、濕熱並重
證候:神疲乏力,頭重身困,胸悶脘痞,兩肋隱痛,腰部脹痛,惡心嘔吐,胃納呆,口渴不欲飲或喜熱飲,發熱汗出不解,小便短黃,大便溏而粘滯不爽,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
病機:清濕欠早,久必郁熱,化熱入里。里熱轉盛,故小便短少黃赤,發熱漸高,但不隨汗出而解;口渴為熱盛之故,但濕邪中阻,故雖渴而不欲多飲;惡心嘔吐,胸悶脘痞,胃納獃等症,是濕熱郁阻於脾胃之故;大便溏而粘滯不爽,色黃如醬,是濕熱膠結大腸;濕熱相搏,腰絡不利,故腰部脹痛,伴有熱感;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等,均是濕熱並重的表現。
治法要注意二點:
一是該證型中見大便溏而粘滯不爽,色黃如醬,是濕熱膠結大腸,與脾胃虛寒之大便溏的治則治法截然不同,醫者切不可以認為是腹瀉,錯誤地用止瀉的方法去治療,而應該「通因通用」,用理氣化濕、瀉熱通腑法治療,直至大便不溏而且成形(這是濕熱已清的標志)為止。本證大便溏與脾胃虛寒之大便溏的鑒別點主要是:本證之大便溏必兼粘滯不爽,即大便雖溏但難以排出排凈,且多兼有肛門灼熱感、口苦口乾、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等熱象。脾胃虛寒之大便溏則毫無粘滯不爽之感,且多兼有口淡不渴、面色蒼白、形寒肢冷、完谷不化、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而遲等中陽虛衰表現。
二是治療濕熱俱盛證型大便溏雖用理氣化濕、瀉熱通腑法治療,但在臨床運用上還主要採用「輕法頻下」法,多選方精葯輕的枳實導滯湯《重訂通俗傷寒論》。此方每味葯的劑量均很少,這是因為本證糸濕熱積滯膠結於胃腸道所致,難以一次攻下即可奏效,住往需要連續多次攻下,所以不可以大劑量猛下,而應該以輕劑多次緩下,即所謂的「輕法頻下」。
附枳實導滯湯葯物組成:
生大黃(酒洗)、檳榔、川厚朴、連翹各5克,黃連2克、木通3克、枳實6克、神曲、紫草、山楂肉各10克,生甘草2克。
方義:方中以大黃瀉熱通腑,川厚朴、枳實、檳榔理氣化濕,山楂肉、六神曲消食導滯和中;黃連、連翹、紫草清熱解毒;木通清熱利濕,導濕熱從小便而出。
三、熱重濕輕
證候:發熱,汗出,口渴欲飲,惡心嘔吐,納呆,兩脅脹痛,身重頭昏,心煩心悸,或胸悶氣促,脘痞腹脹,小便短赤,大便干結,舌質紅,舌苔黃厚膩,脈滑數。
病機:長夏之際,濕熱熏蒸,侵入人體,與濕相搏;過食肥甘,飲酒太多,釀生濕熱;素體陽盛,或有伏火,感受濕邪,郁而不達,蘊結濕熱;素體陽虛濕盛,或感受疫毒,或五志化火,濕遏熱伏,或體濕誤服溫燥葯,使熱毒更盛,達營入血,濕邪郁久不得除而生熱;如是誤治失治,濕熱性類的疾病大多會轉變為熱重濕輕。若熱盛於陽明胃,故口渴欲飲,濕阻於太陰脾,則,惡心嘔吐,納呆、脘痞腹脹。脾胃濕熱若熏蒸於肝膽,則易患黃疸(陽黃);熱熾灼液,故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舌苔黃厚膩,脈滑數等,也為濕熱俱盛之證。
治法:清熱解毒為主,佐以祛濕化濁,調和脾胃。參考用方可選用茵陳蒿湯加減化裁。
以上僅介紹了濕熱證的大致辨證分型和其基本治則治法,但就該證的證型之間區分要點、用葯注意事項及許多疾病常見於濕熱證具體證侯與治則治法和濕熱證的同類證和疑以證鑒別又再作了進一步的探討,茲分述如下:。

5、濕熱怎麼治療?

濕熱

溫病的一種,表面發熱、頭痛、尿黃而短、身重而痛、苔黃膩。易引發黃疸、膀胱炎、痢疾等病症。
濕熱是濕邪化熱內蘊會 煩熱,口苦,胸痞,黃疸,小便短赤,濕疹,要清熱燥濕,利水,利膽,可多吃細米,白蘿卜,馬蹄,白菜這些清熱利水的食物。
-------------------------------------------------------------------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此外,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6、濕熱是什麼病,怎麼辦,治療葯物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專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屬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7、濕熱是什麼病?有什麼症狀..該怎麼治癒?

濕熱是中醫講的證,不是病名。中醫是辯證用葯的,濕熱的治療原則回是燥濕清熱,當然也要根據答濕熱的程度,是濕重還是熱重,調整用葯的比例,一般是治濕為主,濕去熱自孤。症狀主要有身體困重,腹脹、腹痛腹瀉乏力,舌苔白膩,小便黃赤,可以伴隨口苦,失眠、頭暈、惡心、白帶多而黃等。又分濕困肝膽、濕困脾胃、濕熱下注等幾類。常見的急性胃腸炎、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肝膽疾病、急性盆腔炎等有不少屬於濕熱。

8、身體濕熱怎麼治療

病情分析:
你好,根據描述你的情況是身體濕熱
意見建議:
建議: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葛根芩連湯。

9、濕熱怎麼治療

濕熱,是熱與濕同抄時侵犯人體,襲或同時存在體內的病理變化,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可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濕熱證的常見臨床表現:發熱、身熱不揚,頭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黃而短,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濕熱流注關節則謂濕熱痹證,侵犯臟腑時,可出現脾胃濕熱(濕熱蘊脾)、肝膽濕熱、膀胱濕熱、腸道濕熱等證。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治療以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則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瘡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與濕熱病怎麼治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