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濕氣重吃什麼葯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濕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濕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里除了燥濕,還有利濕、化濕、滲濕等對付濕邪的方法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 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復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里應外合,糾纏不清!所以應對濕氣重最好的中葯配方就是德埔的時清草茶,內部趕走頑固濕氣,不再復發。那麼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呢?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實在不願意觀察大便,吐出舌頭觀察一下黃中帶膩,那是體內有濕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厲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也能判斷他體內濕氣很重。中醫里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乾的襯衫似的那麼別扭。
2、濕氣重吃什麼葯好些呢
1 祛除體內的濕氣,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葯」。可用中葯濕清草茶調理去走內身體濕氣。還有就容這兩個葯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的。一是薏米,一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干凈後放在鍋裡面加水熬。熬好後就是去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熬薏米紅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講究的。薏米很硬,紅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鍋里一直熬,大概熬一個多小時還不爛,很浪費火或者電,而且搞不好還會把水燒干,造成糊底。方法有兩種:
2 第一種方法是在鍋里加進去足夠的水,燒開後熄火,讓薏米和紅豆在鍋里悶半個小時,再開火,燒開後再悶半個小時,紅豆粥就煮成了。
3 第二種方法更簡單,就是把現在家裡不常用的保溫瓶洗干凈,把薏米和紅豆放在裡面,再倒進去開水,塞緊瓶頭悶著,每天晚上這樣弄好,早晨起來就是粥了,正好當早餐喝。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節省能源的,不用再熬了。
4 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還有三陰交,陰凌泉都很有用,最好用艾灸)。
3、體內濕氣太重吃什麼葯比較好
現在人們工作壓力大、久坐,熬夜,攝入熱量過多,運動少,再加上夏天氣溫高,雨水增多,空氣濕度大等,都會容易導致身體脾虛濕氣大,身體濕氣嚴重將不利於健康,這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薏米,不錯,薏米是葯食兩用食材,薏米不但富含優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質元素和維生素,還具有消除體內濕氣、清熱、強健脾胃、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功效。
紅豆,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等多種功效,尤其擅長利水祛濕,它和薏米結合一起食用,做成薏米紅豆粥,祛濕效果事半功倍,所以,紅豆薏米粥,也是大家比較公認的祛濕、消除體內水腫的養生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薏米性質偏涼,不適合長期食用,尤其體質偏寒的人,長期食用生薏米會對身體健康不利,所以,如果長期食用薏米最好炒熟,就是用炒鍋,小火慢炒,炒到顏色微微發黃即可。
下面介紹紅豆薏米粥的製作方法,同時粥里還加了蓮子,蓮子有清心安神、健脾益腎的作用,不但給這款粥增加了營養,同時保健效果也更強了。
【熟薏米紅豆蓮子粥】
所需食材:薏米100克、紅豆80克、蓮子50克、糯米50克。
製作過程:
1、首先把薏米淘洗干凈,倒入一口乾凈無水的炒鍋中微火慢炒,期間要用鏟子不停翻拌,防止薏米炒糊,當看到薏米由亮白色逐漸轉至微黃時即可關火,盛出備用。為了每次用時方便,一次可以多炒些,密封玻璃缸保存。
2、電飯煲預約。因為薏米和紅豆雖然澱粉含量比較高,但其質地都比較堅硬,難於煮熟,也不易糊化,為了增加粥的口感,我少加了些糯米。把糯米、紅豆、蓮子三種食材洗凈,和薏米混合,一起倒入電飯煲中,接著添加純凈水,水的量可根據家裡人口數決定。
蓋上電飯煲的蓋子,插上電源,選擇八寶粥模式,調好預約時間即可。
第二天一鍋香噴噴的薏米紅豆蓮子粥就熬好了,非常簡單。尤其早晚喝一碗這樣綿密濃稠的粥,不僅補充了身體流失的水分,還能起到健脾、除濕、美容養顏、消除體內水腫、抵抗疾病等保健作用。
以上是我對「身體濕氣嚴重不利於健康,食用什麼可以有效去濕氣?」個人見解,希望對您有幫助,感謝您的閱讀。
4、濕氣重吃什麼葯排濕
傳統醫學認為,夏秋之交熱而多雨,濕氣較重。濕邪過盛可致病。濕邪傷人有內外之分,外濕多由氣候潮濕,坐卧濕地而致病;內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濕。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郁悶、脘腹脹滿、惡心欲吐、食慾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症狀。為預防、減輕濕邪傷人,必須重視護脾。只有脾胃陽氣振奮,才能有效抵抗濕邪的侵襲。
因此,在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居室和工作場所的通風;涉水及淋雨後應及時將身體擦乾並更衣;陰天水涼時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裡長時間浸泡,以防外濕入侵肌表傷人。為防內濕,切勿過量食生冷瓜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及暴食。此外,用蓮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濕之品適量煮粥食用,可護脾胃,祛濕氣。
數千年前中醫就提到氣候環境變化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其中「濕」被視為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此外,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造成濕留體內
以中醫而言,會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葯材,做為祛濕法寶。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隨身佩帶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氣候回暖、細菌病毒號發的五月端午,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藍、石菖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氣飲水之意。
現代葯學也發現,這些芳香植物確有抗病毒功效,如被製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葯甘姜如同慢墩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中醫教你除身體的濕
但要真正去體內濕氣,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下手。中醫提供以下方法,讓你輕松除去身體濁重濕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
5、濕氣重的人怎麼排濕吃什麼葯
對於人體濕氣比較重的朋友來說,那麼排濕最好的食物應該是薏米,薏米對於去除身體濕氣效果是非常可觀的,想要通過薏米來排濕的話,我建議大家可以利用薏米加上紅小豆和赤小豆煮一些粥,這種粥叫紅豆薏米粥,可以幫助我們順利的去除身體當中的濕氣,我們可以每天服用一些,大概三個月到半年左右,身體的濕氣就會被排除干凈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身體有燥熱的情況產生的話,那麼建議不要吃薏米,因為這個時候吃薏米會讓我們身體的這種情況加重,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當中想要去除身體當中的濕氣的話,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吃生冷的食物
首先第1點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我們經常吃一些生冷的食物的話,那麼我們身體當中的濕氣就會不斷的積聚,當積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引發某些疾病,所以我建議大家盡量不要吃一些生冷的食物,比如說在夏天吃一些冷飲或者冰鎮的水果等等,都屬於生冷的食物。
2、不要長期待在潮濕的環境中
如果我們學習或工作的地方是潮濕的環境的話,那麼我建議大家應該盡量擺脫這種環境,因為長時間生活在潮濕的環境當中,會讓我們的身體濕氣不斷的加重,所以正常情況下,我們應該快速遠離這個環境,當然,如果實在需要的話我們也可以做好防護措施。
3、保持合理的運動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加速心跳,促進血液循環,提升人體代謝的頻率,強化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功能,對於預防多種疾病都有著很好的效果,而且由於自身代謝頻率增加,身體可以慢慢的向外排出多餘的濕氣,因此合理的運動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