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瘰癧是什麼病?
您好:瘰癧來指發生於頸部自、腋下等處淋巴結之慢性感染疾患者。亦名鼠瘺、鼠瘡、老鼠瘡、九子瘡、鼠癧、走鼠瘡、螻蛄癧、延珠瘭、野瘭、串瘡等。《靈樞?寒熱》:「寒熱瘰癧,在於頸項者。」該病多因肺腎陰虛,肝氣久郁,虛火內灼,煉液為痰,或受風火邪毒侵擾,痰火結於頸
、項、腋、胯之間而成。古人認為小者為瘰,大者為癧。症見初起腫塊如豆,數目不等,皮色不變,推之能動,不熱不痛。繼則融合成塊,推之不移。後期可自潰,潰後膿汁稀薄,其中或夾有豆渣樣物質,此愈彼起,久不收口,可形成竇道或漏管。相當於淋巴結結核、慢性淋巴結炎等病。治法:初期宜疏肝解郁,軟堅化痰,用逍遙散合二陳湯加減或服消瘰丸。後期以滋補肝腎為主,用六味地黃丸加沙參、麥冬等。如屬風熱結毒,應以祛風清熱為主,佐以軟堅散結。服防風消毒飲。未潰者外用陽和解凝膏。已潰者可外用丹葯或生肌散。如有空腔或竇道者,可用千金散葯線以祛腐生肌,亦可手術將壞死部位切除。
2、『癤癰瘰癧 』 這四個字怎麼讀?它是一種什麼病?
癤(jiē)癰(yōng)瘰(luǒ)癧(lì)
一、癤
癤子,皮膚或皮下組織局部性的化膿性炎症。易發生於頭面部、頸和背部。
二、癰
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病原體是葡萄球菌,多發生在背部或項部,症狀是局部紅腫,形成硬塊,表面有許多膿皰,有時形成許多小孔,呈篩狀,非常疼痛,常引起發熱、寒戰等,嚴重時並發敗血症。
三、瘰
〔瘰癧〕俗稱鼠瘡。中醫病證名。指頸淋巴結結核。由結核桿菌侵入頸淋巴結而引起。一般在頸部、鎖骨上淋巴結出現單個或成串腫大,嚴重時化膿向外穿破,形成瘺管。
四、癧
1、見〔瘰癧〕俗稱鼠瘡。中醫病證名。指頸淋巴結結核。由結核桿菌侵入頸淋巴結而引起。一般在頸部、鎖骨上淋巴結出現單個或成串腫大,嚴重時化膿向外穿破,形成瘺管。
2、古又同「癩(lài)」。
(2)瘰癧是什麼病擴展資料
一、癤組詞:癤子、刺唬癤、疔毒瘡癤
例:刺唬癤 [ cì hǔ jiē ]
一種毒瘡。
二、癰組詞:癰疽、懸癰、癰氣、癰病、喉癰、養癰、熱癰、鶿癰、徙癰、外癰、腸癰、癰瘡、潰癰、吮癰
例:養癰[yǎng yōng]
養護毒癰。比喻姑息寬容壞人壞事。
三、瘰組詞:瘰癧、瘯瘰、瘰串、瘰癧、恫瘰、紅瘰疣螈
例:瘰串 [ luǒ chuàn ]
即瘰癧。
四、癧組詞:瘰癧、石癧、鬎癧、鬣癧、癧瘍、癧瘍風、提癧丹、瘰癧敷葯
例:石癧 [ shí lì ]
頸項部淋巴結腫大之堅硬如石者。
3、瘰癘是什麼病
頸項或腋窩的淋巴結結核,患處發生硬塊,潰爛後流膿,不易癒合.
中醫指結核菌侵入淋巴結,發生核塊的病,多在頸部。俗稱「癧子頸」,有些地區稱「老鼠瘡」。
4、瘰癧是什麼病
瘰癧,是一種慢性感染病,發病大多數為兒童和青年人。往往由於病人身體虛弱,結核桿菌乘虛從口腔、鼻咽部侵入所致。
中醫學認為感受風溫痰毒而發。慢性因氣郁虛芳所致。俗稱「瘍串」、「鼠瘡」。
本病由於悲怒憂思,情志不遂,致肝鬱化火,煉液為痰,痰火互結,或因肝腎陰精虧損,虛火內動,灼津為痰,痰火結聚於筋脈而不去,致使筋脈拘急而發。
本病分為急、慢二類。本病起病緩慢,初期多無明顯全身症狀
,體溫也不高。至引起病人注意時,已於頸部一側或兩側出現腫大的淋巴結,多發生在胸鎖乳突肌前後緣和頜下部。最初,淋巴結如豆大或小指頭大不等,互相分離,按之堅實、推之可動,不覺疼痛,皮色不變,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中期淋巴結逐漸增大,淋巴結周圍發生慢性炎症,使淋巴結互相之間與周圍組織及皮膚發生粘連,這時推之不動,呈串珠狀,疼痛加重。病情繼續發展,淋巴結發生乾酪性壞死變性、液化,成為寒性膿腫
,局部有波動感。皮色漸轉暗紅,可發生破潰而不易癒合的潰瘍或瘺管,流出稀薄米湯樣或夾有豆腐渣樣的膿液
。常有潮熱、消瘦、咳嗽、盜汗、頭昏、失眠、厭食等症狀。取發病部位循經取穴,用瀉法。
頸部瘰癧穴位:臂臑 肩井 百勞
項部瘰癧穴位:翳風 支溝 足臨泣
腋部瘰癧穴位:天井 少海 陽輔
5、癭瘤、瘰癧是什麼病
癭瘤gall,cecidium 癭(瘤) gall,cecidium 指由於其他生物的寄生,極少是由於共生所引起的植物體異常發育或異常生長的部分。主要由於寄生生物的代謝物質引起寄主細胞的異常生長(分裂、肥大、分化),有時也由於局部組織的崩潰而形成。過去,僅僅注意到癭瘤是由昆蟲所造成的(蟲癭)。但Thomas(1873)把它的定義擴大了。癭有時與焦油等致瘤物質造成的植物腫瘤(plant tumor)或細菌寄生所引起的炎症不易區分,但一般地說癭瘤組織生存期比較長,與其原組織的壽命幾乎無大差異,所以是可以區別開來的。根據寄主種類可分為動物癭(Zoocecidium;德Zoocecidie)與植物癭(phy-tocecidium;德Phytocecidie)二種,前者除線蟲、蜱蟎類外,昆蟲佔多數,後者除細菌外其他菌類也不少。與根瘤菌的共生而形成的豆科植物的根瘤也屬於此類。 1.中醫病名。生在皮膚﹑肌肉﹑筋骨等處的腫塊。癭多生於頸部﹐皮寬不急﹐按之較軟﹐始終不潰;瘤遍體可生﹐腫塊界限分明﹐按之較硬﹐可能潰破。因發病情況不同﹐而有五癭(筋癭﹑血癭﹑肉癭﹑氣癭﹑石癭)﹑六瘤(筋瘤﹑血瘤﹑肉瘤﹑氣瘤﹑骨瘤﹑脂瘤)之稱。亦專指癭。 2.指蟲癭。 詞語分開解釋: -------------------------------------------------------------------------------- 癭: 癭(癭) yǐng 中醫指多因郁怒憂思過度,氣郁痰凝血瘀結於頸部,或生活在山區與水中缺碘有關的病。 詳細>> 瘤: 瘤 liú 身體組織增殖生成的贅生物,多由刺激或微生物寄生而起:瘤子。肉瘤。腫瘤。根瘤。瘤胃
6、什麼叫瘰癧?謝謝
瘰癧又稱老鼠瘡復,生於頸部的制一種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頸部皮肉間可捫及大小不等的核塊,互相串連,其中小者稱瘰,大者稱癧,統稱瘰癧,俗稱癧子頸。多見於青少年及原有結核病者,好發於頸部、耳後,也有的纏繞頸項,延及鎖骨上窩、胸部和腋下。
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淋巴結核,多是由於結核桿菌侵入頸部所引起的特異性感染,嚴重時可潰破流膿。該病早期並無明顯症狀,病情發展後可有全身症狀如疲乏、食慾不振、消瘦、低熱等,還有病變器官的局部症狀。
(6)瘰癧是什麼病擴展資料:
病因病機
瘰癧發病情況多由三焦、肝、膽等經風熱氣毒蘊結而成,肝腎兩經氣血虧損,虛火內動所致,可分為急性、慢性兩類。急性多因外感風熱、內蘊痰毒而發;慢性多因氣郁、虛傷而發。該病常憤怒忿郁,謀慮不遂,精神頹靡。
結核桿菌可通過淋巴或血行途徑感染頸部淋巴結,鼻咽部、口腔、喉部結核多通過黏膜下淋巴迴流感染到淋巴結,肺部結核則可通過血行或淋巴途徑感染淋巴結。而民間醫者常說此病發病原因:病人由於常和家人或鄰里之生氣過多,脾氣暴躁引起。
7、癭瘤與瘰癧有什麼區別
1、症狀不同
癭瘤:以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癌常見。臨床表現為頸部腫塊,壓迫症狀。甲狀腺惡性腫瘤可侵犯周圍組織引起聲嘶、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症狀,還可導致頸部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
瘰癧:在頸部皮肉間可捫及大小不等的核塊,互相串連,其中小者稱瘰,大者稱癧,統稱瘰癧,俗稱癧子頸。多見於青少年及原有結核病者,好發於頸部、耳後,也有的纏繞頸項,延及鎖骨上窩、胸部和腋下。
2、病因不同
癭瘤:常因碘缺乏、對甲狀腺素需求量增高、甲狀腺合成和分泌障礙;性別,遺傳因素,射線照射,促甲狀腺激素過度刺激等引起的疾病。
瘰癧:多是由於結核桿菌侵入頸部所引起的特異性感染。
(7)瘰癧是什麼病擴展資料:
瘰癧的臨床表現
1、初期
頸部核塊如黃豆大小,一個或數個,可同時出現或相繼發生,皮色不變,質稍硬,表面光滑,不熱不痛,推之能活動。
2、中期
核塊漸增大,與表皮粘連,有時數個核塊互相融合成大的腫塊,推之不能活動,疼痛。當進一步化膿時,則表麵皮膚轉成暗紅色,微熱,按之有輕微波動感。
3、後期
已化膿的腫塊經切開或自行破潰後,流出清稀膿水,夾有敗絮狀物質,瘡口呈潛行性管腔(表麵皮膚較薄,皮下有向周圍延伸的空腔),瘡口肉色灰白,四周皮膚紫黯,並可以形成竇道。如果膿水轉稠,肉芽變成鮮紅色,表示即將癒合。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癭瘤
網路-瘰癧
8、瘰癧的症狀是什麼?
瘰癧(淋巴結核)抄以頸部為最常見,頸部淋巴結核還可合並縱隔肺門部、腋窩部、腹股溝部淋巴結核。因此,這里以頸部淋巴結核為例敘述淋巴結核臨床表現。
一般生於頸部一側或雙側,輕者推之可動,腫塊形態各異,小如花生米,大如拳頭[腫塊生於頸耳下血脈處並不可動搖者,多屬危症也],更有甚者頸部成串而生,結核累累。多數患者經長時間治療,但腫塊始終無法消散。瘰癧多發生於少陽和陽明兩大經脈,全身其它地方亦可發生,但症狀不如頸上的來勢兇猛。若因陳失治,久則破潰肉腐,膿血淋漓。
傳統黑膏葯消癧貼由鱉甲、黃芪、當歸、五味子、乳香、沒葯等多味中葯材精細配伍,其效專力宏,滲透腠理,直達病灶,對難纏的瘰癧症狀有奇效。
此方採用純天然中葯熬制而成,葯物的有效成分相對集中,並迅速作用於肌表,進而直達病灶,其葯性溫和,無副作用,能有效針對瘰癧病症。
9、癘症在古代是什麼病
一、癘(lì),是一個漢字,基本意思是:
⑴即癘氣。又稱疫癘之氣、毒氣、異氣、戾氣或雜氣。為具有強烈傳染性的致病邪氣。《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厲大至,民善暴死。」
⑵指某些烈性傳染病。
⑶專指麻風病。與癩同。
二、癘
⑴即癘氣。又稱疫癘之氣、毒氣、異氣、戾氣或雜氣。為具有強烈傳染性的致病邪氣。《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厲大至,民善暴死。」
⑵指某些烈性傳染病。
⑶專指麻風病。與癩同。《素問·風論》:「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素問·脈要精微論》:「脈風成為癘。」王冰註:「然此則癩也。」
又,通癩,音賴 lai,亦稱癘風、大風、惡疾,指麻風病。
①《素問·風論》:「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
馬蒔《素問注證發微》:「癘,音賴。《長刺節論篇》雲:『病大風,骨節重,須眉墮,名曰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發眉生而止針。』此與此節相同,故錄之。」
日本·丹波元簡《素問識》:「滑雲:『……胕、腐同。此段當為: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癘者,有榮衛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簡按:此未知果是否,錄以存一說。《長刺節論》雲:『病大風,骨節重,須眉墮,名曰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發眉生而止針。』又《四時氣》篇雲:『癘氣者,素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無食他食。』並與此節相同。曰大風,曰癘氣,即癘之謂耳。」
10、瘰癧是什麼病
瘰癧又來稱老鼠瘡,生於頸部的一種感源染性外科疾病。
在頸部皮肉間可捫及大小不等的核塊,互相串連,其中小者稱瘰,大者稱癧,統稱瘰癧,俗稱癧子頸。多見於青少年及原有結核病者,好發於頸部、耳後,也有的纏繞頸項,延及鎖骨上窩、胸部和腋下。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淋巴結核,多是由於結核桿菌侵入頸部所引起的特異性感染,嚴重時可潰破流膿。該病早期並無明顯症狀,病情發展後可有全身症狀如疲乏、食慾不振、消瘦、低熱等,還有病變器官的局部症狀。
http://ke.baidu.com/view/163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