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知識庫 > 脾濕怎麼調理

脾濕怎麼調理

發布時間:2021-01-30 00:08:29

1、脾濕怎麼辦

脾濕的原因

脾濕生痰型哮證(脾虛)[病因>由於脾失健運,飲食不化,水濕郁內,痰濁內生,上干於肺,致成哮喘.

脾濕症狀

飲食減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膩易腹瀉,常因飲食不當而誘發哮證.
神倦乏力,氣短懶言,語言低微,痰多質稠,舌質淡,苔薄膩或白膩,脈象細軟.

可分為寒濕和濕熱.其中寒濕困脾是指寒濕內盛,困阻脾陽脾失溫運,以納呆,腹脹,便溏,身重為主要表現的寒濕證候.其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滿,口膩納呆,欲嘔,口淡不渴,腹痛便溏,頭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體腫脹,或身目發黃,面色晦暗,或婦女白帶量多,舌體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濡緩或沉細.而濕熱蘊脾是指濕熱內蘊,脾濕健運,以腹脹,納呆,發熱,身重,便溏不爽為主要表現的濕熱證.其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悶,惡心欲嘔,口中粘膩,口渴不多飲,便溏不爽,小便短黃,肢體困重,或身熱不揚汗出熱不解,面目發黃色鮮明,或皮膚發癢,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脾濕的 調養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每天在足三里(膝關節髕骨下,髕骨韌帶外側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天樞(肚臍左右兩側各向兩旁大約2寸處),神闕(肚臍部位),氣海(腹部正中線肚臍以下大約1.5寸處),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中脘(臍上4寸,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之中點)等穴位用艾條熏灸直至皮膚發紅且微微發燙為止,此法最具成效,已有多人驗證,每日需時不長,最多30分鍾,不過一般人難以持之以恆,因為至少要三個月才小有成效。吃葯可吃參苓白術散(黨參9克、茯苓9克、白術9克、炙甘草3克、炒扁豆12克、山葯12克、薏苡仁12克、蓮肉9克、陳皮6克、砂仁3克、桔梗3克、大棗5枚),此方專治脾胃虛弱之證,每日一劑,分兩次飯後溫服,每月七副。另外飲食上多吃些溫性食物,少吃寒涼之品,每天注意休息,保證良好的睡眠,一年之後可徹底根除脾虛胃寒的毛病。

飲食

飲食:
竹筍西瓜皮鯉魚湯
竹筍西瓜皮鯉魚湯鮮甜可口,具健脾利水、祛濕降濁的功效,同時能適應於濕腳氣,症見足脛浮腫麻木,沉重無力,身重睏倦,小便短少,大便不暢.亦可用於多發性神經炎、血管神經性水腫、特發性水腫、慢性腎炎、高血壓、高血脂症、單純性肥胖等屬於濕濁內盛有上症者.
〔材料〕鯉魚一條、鮮竹筍500克、西瓜皮500克、眉豆60克、苡仁10克、紅棗3個、生薑3片.
此湯治症乃因濕濁蘊聚脾胃所致,治宜化脾之濕為主.湯中鮮竹筍性涼,味甘、微苦,其補益力雖遜,但清爽味美,更主要的是具有開膈消痰、通利2便之效,使痰濕穢濁之物從大、小2便排出,尤適於大便干硬量少者;西瓜皮性微寒,味甘、淡,功能利水輕身,配5竹筍既可增強其利水之力,又可保留其味道之甘美;生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功能清利濕熱、健脾利水;眉豆、鯉魚所含的蛋白質及維生素B1等均甚豐富,既能健脾利水,又可使湯品清香可口;生薑性溫味辛,既能辛散水氣,又可使竹筍之通利而不傷脾陽.
〔烹制〕竹筍削去硬殼和老皮後,切成片狀,用清水浸泡1日;眉豆、生苡仁及去核的紅棗水洗後,稍浸片刻;鯉魚宰後去鰓、內臟,不用去鱗,洗凈;西瓜皮切片狀後全部材料一起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亳升(約8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用文火煲約2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撈起鯉魚、眉豆、生苡仁拌入醬油亦可佐餐用,此湯品可供2-3人用

2、脾濕怎麼辦?

首先,夏季多濕是一種自然現象,是自然界陰陽轉化的一種正常偏性。「春溫夏熱秋清涼,冬氣冷冽令指長」。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類已經適應了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所以在暑濕季節,只要規律生活,濕邪不會給人造成多大的問題,隨著季節的變化,濕邪自然就會消退。

其次,部分人需要通過食療來去除體內的濕邪。對於濕熱邪氣如舌紅苔黃膩,頭腦不清醒,口粘、口苦,口渴不欲飲,大便粘滯不爽等症狀可以喝生薏米和綠豆粥,或吃西瓜;濕氣重的人則需要注意不要簡單祛濕,還有注意同時調理腸胃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對於濕邪嚴重的如舌淡苔白膩,頭蒙如裹,口不渴、脘痞、腹脹、四肢睏倦重濁、大便溏泄等症狀可以用葛奕湯,不但能去除濕熱和濕邪而且對健脾胃都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的濕邪通過食療不能緩解的話,需要到醫院就診。尤其是有消化道慢性疾病的人,夏季的濕邪阻遏了脾胃的運化功能後,如果誘發原有疾病加重更應盡快到醫院就診。



(2)脾濕怎麼調理擴展資料

脾濕病因:由於脾失健運,飲食不化,水濕郁內,痰濁內生,上干於肺,致成哮喘。

症狀:飲食減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膩易腹瀉,常因飲食不當而誘發哮證。神倦乏力,氣短懶言,語言低微,痰多質稠,舌質淡,苔薄膩或白膩,脈象細軟。

應適當多吃些薏米(可熬粥)、冬瓜、苦瓜、紅小豆類食物,以祛痰濕。每天用艾條熏足三里、天樞和神闕(肚臍部位)、中脘等穴位,直至皮膚發紅且微微發燙為止,每日半小時左右。此方法若持之以恆,效果將十分顯著。

3、脾濕怎麼調理呢?

脾濕會影響消化功能,容易出現疲倦乏力、食慾不振、大便溏稀、四肢冰涼的情形,甚至會造成水分滯留,形成水腫。事實上,現代人脾虛的很多,到了濕熱季節更會覺得渾身不舒服。要去濕熱、消水腫、減肥,可以多吃冬瓜、絲瓜、苦瓜、蓮子、紅豆、薏仁、山葯等去濕利尿的食物。尤其薏仁、紅豆則是清除體內濕氣的好幫手。薏仁可以去濕氣、消水腫,健脾益胃。紅豆也有利水消腫、健脾胃的效果。煮的時候多加點水,可把湯汁當水喝,薏仁紅豆粒則當飯吃,不僅健脾、祛濕,還可以養血(注意,煮水時紅豆別煮破)。而且又濕又熱的天氣最容易中暑了,要把體內的濕熱之氣排出, 一定要多喝好水,這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趕走濕氣的3種途徑。第一,補脾,脾胃好了運化水濕得利,濕氣自然代謝掉;第二,利水。通過作用於小腸經,利尿,把濕氣排走;三、打開汗腺,身體水濕也可以通過汗液排出(運動或者喝姜棗膏散寒除濕)。 

脾濕,濕氣重,宜吃烙餅,烙餅烤焦,水份蒸發了,雲濕氣,或者饅頭片烤焦黃。脾受傷,內濕,宜吃饅頭干,硬但好消化。不吃不代表健康,要吃對,小米粥,暖胃。鍛煉是為了身心放鬆,劇烈運動時一般肌肉會緊張,心情隨之緊張,鍛煉不會有效果。汗是津液,是營養,血氣不足加上運動揮汗如雨,只會更傷人。身體濕氣重,血液不夠,肺怕涼,所以影響肺,所以氣不夠用,所以會想要深呼吸或嘆氣。胃涼就會脹氣,應該多曬太陽,推拿肚子和背,吃地里長的食物,土豆,紅薯,小米粥等。治療方法:艾灸,拔罐,推拿。中脘穴:輕輕點,一點點滲透,會有點點疼。效果:修復血液
水分穴:推拿,養脾。

4、脾虛脾濕怎麼調理?

調理脾虛要勞逸結合
中醫認為「脾在志為思」,有「思慮傷脾」之說,思慮過多,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而出現食慾不振、脘腹脹悶、頭目眩暈等症狀。大家想必都曾有過思慮多了、食慾減退的現象。
脾的保養保健重點在於避免思慮過多,要勞逸結合。工作時就認真工作,工作之外要放鬆自己,不要再想工作中的問題。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要順其自然,不能做到的事不要強求。
調理脾虛要順應時節
中醫認為「脾與長夏相應」,長夏就是農歷六月,雨水較多,濕氣重。而脾的特性是喜燥而惡濕,所以長夏時要特別注意預防濕邪侵害人體。這個時間不要淋雨涉水,更不要吃較油膩的食物。但是也需要長期調節,德輔的常菋保茶溫脾散寒,和中緩急止。
穴位按摩趕走脾虛
①揉三陰交穴:左手拇指按壓三陰交穴(內踝尖上3寸,胚骨後緣處),左右旋按20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三陰交穴。
②按揉天樞穴:兩手放於腹部兩側,中指按壓天樞穴(臍旁開2寸處),按揉30次。
③揉隱白穴: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隱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內側),左右旋按20次;然後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足隱白穴。
④揉明陵泉穴:雙手扶於雙膝,用拇指按壓陰陵泉穴(脛骨內鍘下緣)旋轉揉20次。
⑤揉足三里穴:兩手拇指按壓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左右旋轉按壓30次。
⑥揉公孫穴: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的公孫穴(足內側,第一跟骨下緣),左右旋按20次;然後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足公孫穴。

5、脾濕怎麼治療

治療脾濕症狀的最好方法,其實就是用艾灸的方法,用艾灸天樞穴,就是在專肚臍左右兩側各向兩旁大屬約兩厘米處,神闕穴,氣海穴,這些穴位,都是在肚臍的周圍,只要找到正確穴位,艾灸肚臍對於治療脾濕症狀是有一定效果的,我也是脾虛脾濕寒體質,最近就是在用長生鶴艾條進行這些穴位的艾熏,卓有成效,有條件可以試試!

6、肝火旺,脾濕怎麼調理

保持規律作息,切不可長時間熬夜通宵,減少久坐的時間,多運動來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控制生活的次數,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7、怎樣治療脾濕?

你好,脾濕的症狀是飲食減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膩易腹瀉,常因飲食不當而誘發哮證專。神倦乏屬力,氣短懶言,語言低微,痰多質稠,舌質淡,苔薄膩或白膩,脈象細軟。治療當健脾胃化濕熱,所以這病症主要症狀就是這樣的,應該服用中葯湯葯治療。常用化濕葯主要有蒼術、藿香、厚朴、白豆蔻等,代表方劑有平胃散、藿香正氣散。望採納謝謝

與脾濕怎麼調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