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蛋白1+是什麼意思?
尿蛋白1+提示有腎臟的損害。比較常見的疾病有慢性腎炎、早期的糖尿病腎專病和高血壓屬腎病,還有IgA腎病等引起,建議用戶到醫院進一步檢查進行診治。
尿蛋白1+是尿液中蛋白質含量是0.2-1.0g。超過150mg,為輕度的尿蛋白,生理性可自行恢復,病理性尿蛋白1+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如運動、發熱等情況也會引起尿蛋白1+,不需要任何診治,若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就要進一步檢查。
(1)蛋白尿是什麼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需要控制鹽的攝入量,腎炎用戶大多合並水腫、高血壓,鹽攝入過多會加重水腫,加重高血壓,增加腎臟的負擔,不利於腎臟的恢復。建議每天鹽的攝入量小於3g,包括食鹽,也包括調味品中鹽的含量。
2、對於腎炎用戶,如果水腫比較明顯,需要控制液體的攝入量,包括喝的水、稀飯、飲料,也包括食物中的水分,比如蔬菜、饅頭、水果。建議腎炎患者低優質蛋白飲食,因為機體並不需要攝入過多蛋白,反而會增加代謝廢物。
3、優質蛋白主要是動物蛋白,包括肉、蛋、奶,動物蛋白一般佔一天總攝入蛋白的一半左右,因為過多攝入植物蛋白不僅不能維持機體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反而會增加尿素氮等代謝廢物。
2、尿檢尿蛋白+/-是什麼意思
一般如果患者的尿常規提示尿蛋白加減號,一般患者的病情是不嚴重的。需要區分患者是否為回功能性答蛋白尿,例如如果患者處於長時間精神緊張或者嚴重受寒、高熱、重體力勞動、充血性心衰或者進食一些高蛋白飲食後,也有可能會出現尿蛋白加減號。一般去除病因後尿蛋白會迅速消失;有可能見於一些胡桃夾現象引起的體位性蛋白尿,是由於主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擠壓左腎靜脈所引起的。
另外要尿蛋白加減號還有可能是隱匿性腎小球腎炎或者是繼發性腎小球疾病詞,需要去正規綜合性醫院腎內科就診,需要完善相關化驗檢查評估病情,從而能夠得到更針對性的治療;飲食上應注意低鹽、低脂、優質蛋白飲食,盡量避免腎毒性葯物,避免感冒等。
3、什麼是蛋白尿?
正常人每日濾過的原尿達180
升之多,但經過腎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後濃縮排出的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約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測不出來的。
蛋白尿並非都是病態,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稱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現於健康人的暫時性蛋白尿。多見於青年人,在劇烈運動、發熱、高溫、受寒、精神緊張等因素影響下,腎血管痙攣或充血,導致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強而使蛋白大量「漏網」。正常孕婦尿中蛋白可輕度增加,這與體位和腎流量加大、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有關。功能性蛋白尿在誘因解除後蛋白尿會自行消失。故又稱可逆性蛋白尿或一過性蛋白尿。
尿中有無蛋白,含有蛋白量的多少,有一個簡便粗略的檢驗方法:將尿液煮沸即止,尿液中可出現白色混濁,加5%醋酸5~10滴再煮沸,如混濁消失,說明尿中無蛋白,尿蛋白定性試驗陰性;如混濁不消失反而增加,呈絮狀沉澱或凝塊,則尿蛋白定性試驗為陽性。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體某個系統或臟器發生病變所致的尿液持續出現蛋白。一般24小時尿蛋白量超過150毫克。常見於三種情況:
腎小球性蛋白尿:
因各種原因所致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損傷(如免疫損害),使負荷減少或喪失,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高。較多的血漿蛋白濾過後,超出了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導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腎炎、狼瘡性腎病、糖尿病腎病等。
腎小管性蛋白尿:腎小管發生病變或腎小管功能缺陷時,對蛋白重吸收減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導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腎小管酸中毒、鎮痛葯引起的腎病、抗生素的腎毒表現等。
溢出性蛋白尿(也稱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熱到40℃時混濁,60℃時凝固,達100
℃時溶解。見於多發生骨髓瘤、原發性澱粉樣變、巨球蛋白血症等。
4、蛋白尿是什麼意思啊?什麼情況下會出現蛋白尿?
請對照以下解決。
正常人每日濾過的原尿達180升之多,但經過腎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後濃縮排出的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約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測不出來的。
蛋白尿並非都是病態,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稱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現於健康人的暫時性蛋白尿。多見於青年人,在劇烈運動、發熱、高溫、受寒、精神緊張等因素影響下,腎血管痙攣或充血,導致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強而使蛋白大量「漏網」。正常孕婦尿中蛋白可輕度增加,這與體位和腎流量加大、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有關。功能性蛋白尿在誘因解除後蛋白尿會自行消失。故又稱可逆性蛋白尿或一過性蛋白尿。
尿中有無蛋白,含有蛋白量的多少,有一個簡便粗略的檢驗方法:將尿液煮沸即止,尿液中可出現白色混濁,加5%醋酸5~10滴再煮沸,如混濁消失,說明尿中無蛋白,尿蛋白定性試驗陰性;如混濁不消失反而增加,呈絮狀沉澱或凝塊,則尿蛋白定性試驗為陽性。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體某個系統或臟器發生病變所致的尿液持續出現蛋白。一般24小時尿蛋白量超過150毫克。常見於三種情況:
腎小球性蛋白尿:
因各種原因所致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損傷(如免疫損害),使負荷減少或喪失,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高。較多的血漿蛋白濾過後,超出了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導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腎炎、狼瘡性腎病、糖尿病腎病等。
腎小管性蛋白尿:腎小管發生病變或腎小管功能缺陷時,對蛋白重吸收減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導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腎小管酸中毒、鎮痛葯引起的腎病、抗生素的腎毒表現等。
溢出性蛋白尿(也稱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熱到40℃時混濁,60℃時凝固,達100℃時溶解。見於多發生骨髓瘤、原發性澱粉樣變、巨球蛋白血症等。
5、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什麼呢
蛋白尿見於很多腎臟疾病,是腎功能出現損害的一種主要表現,但病種不同,產生蛋白尿的原因也就有所區分,因此,我們要想更好的根治腎病,因病對症治療是關鍵,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引發蛋白尿的原因有哪些?
1.腎小球性蛋白尿
腎小球性蛋白尿是由於腎小球濾過膜對血漿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是臨床最多見的類型。見於多種原發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是由於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損傷破壞了濾過膜的完整性;或由於濾過膜電荷屏障作用減弱而致。
2.腎小管性蛋白尿
在正常情況下經腎小球濾出的中小分子蛋白質,幾乎全被腎小管重吸收。當腎小管疾病時,蛋白質重吸收受障礙,小分子蛋白質就會從尿中排出,包括β2-微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等。由於血液中小分子蛋白質濃度很低,故此類病人尿蛋白總量一般不超過2g,有時僅10mg,也可以蛋白尿存在。
3.溢出性蛋白尿
在某些疾病中,血中小分子蛋白濃度增加,如本周氏蛋白、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等:若濾液中濃度超過腎吸收閾限,就可以排出,見於骨髓瘤、血管內溶血性疾病。
4.組織性蛋白尿
組織遭受破壞後可以釋放胞質中各種酶及蛋白質,若分子量小,腎小球濾液中濃度超過腎小管吸收閾限,就則可自尿中排出。該項蛋白液可以直接從腎小管排出,如癌胚抗原——aFP、溶菌酶、腎小管基膜抗原等。
6、什麼是蛋白尿?
蛋白尿是由於人體血液中的蛋白流失到尿液中,蛋白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患者版多因為排泄或吸收出現權問題導致蛋白尿的出現。蛋白尿常見於腎炎患者和腫瘤患者。
蛋白尿是慢性腎病的典型症狀,蛋白尿的形成原因與腎小球的屏障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如果是以下項中其中的某一項導致出現蛋白尿,建議去做深入的檢查。
假性蛋白尿常見於以下情況:
1丶尿中混入血液、膿液、炎症或腫瘤分泌物以及月經血、白帶等,常規蛋白尿定性檢查均可呈陽性反應。這種尿的沉渣中可見到多量紅細胞、白細胞和扁平上皮細胞,而無管型,將尿離心沉澱或過濾後,蛋白定性檢查會明顯減少甚至轉為陰性;
2丶尿液長時間放置或冷卻後,可析出鹽類結晶,使尿呈白色混濁,易誤認為蛋白尿,但加溫或加少許醋酸後能使混濁尿轉清,以助區別;
3丶尿中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或下尿道炎症分泌物等,尿蛋白反應可呈陽性。此情況,病人有下尿路或前列腺疾病的表現,尿沉渣可找到精子、較多扁平上皮細胞等,可作區別;
4丶淋巴尿,含蛋白較少,不一定呈乳糜狀;
5丶有些葯物如利福平、山道年等從尿中排出時,可使尿色混濁類似蛋白尿,但蛋白定性反應陰性。
參考資料網路—蛋白尿
7、尿蛋白是什麼
當腎小來球,腎小管發生病變源時,如各期腎炎,腎病以及高血壓發生腎動脈硬化時,均可出現蛋白尿;各種細菌性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敗血症等亦可出現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腎結石,多囊腎,腎澱粉樣變性以及休克,嚴重肌肉損傷,發熱,黃疸,甲狀腺功能亢進,溶血性貧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現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