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常用的止咳化痰葯?
清肺葯
前胡:4.5~9克。微寒,適用於外感初起,風熱咳嗽,有降氣祛痰之功。
牛蒡子:4.5~9克。微寒,雖止咳化痰、疏散風熱、消除咽癢痛效甚佳,但便溏者不宜用。
貝母:4.5~9克。微寒,象貝母宜於外感咳嗽,川貝母宜於內傷咳嗽,有潤肺清火、化燥痰的功效。但川貝母不宜於外感咳嗽早期,恐抑遏排痰。
蟬衣:3~6克。微寒,用於風熱咳嗽,對音啞有效。
白前:4.5~9克。微寒,用於痰多,肺氣壅塞不利的咳嗽。
桑白皮:4.5~9克。甘寒,用於肺熱咳嗽。因其可瀉肺利水,故亦可用於利尿消腫。
枇杷葉:6~12克。苦平,用於清肅肺胃之熱而治熱咳喘急,清胃熱而止嘔。須刷毛包煎。
溫肺葯
杏仁:4.~9克。微溫,苦杏仁化痰,潤腸,並可平喘,用以治實證咳嗽。甜杏仁偏於滋養,多用於虛證咳嗽。
紫菀:4.5~9克。微溫,祛痰,兼用於肺虛久咳,有清肺之功。
款冬花:4.5~9克。微溫,降氣平喘,常與紫菀合用。
旋復花:4.5~9克。微溫,降氣,化痰,平喘,兼能平噫氣嘔逆。須包煎。
化痰葯
蘇子:4.5~9克。微溫,化痰,定喘。
萊菔子:4.5~9克。微溫,一切咳嗽因痰屬實者都可用,並可寬中消食。
半夏:4.5~9克。性溫,專治濕痰,並能鎮咳止嘔,和胃安神,用途甚廣。
桔梗:2.4~6克。微溫,清咽祛痰排膿,並能載葯上行,宣利肺氣。
天竹黃:3~9克。微寒,為涼性化痰葯,常用於痰熱驚搐,中風痰壅。
鎮咳葯
百部:4.5~9克。微寒,潤肺止咳,若用於外感新咳者,須配以宣肺解表葯,且有殺蟲作用。
五味子:1.5~4.5克。微溫,因為它的酸性有收澀之功,對表裡無邪,屬肺腎虛寒的病人更宜,還可斂汗、止瀉、治遺精等。
2、請問化痰和祛痰的葯有什麼區別?
兩者葯物的區別如下:
1、兩者作用機理不同
化痰是指通過葯物的作用將比較稠厚的痰液變稀薄,易於排出體外。
祛痰則是利用葯物的作用來加速氣管粘膜的纖毛運動來達到排痰的目的。
2、主要葯物不同
化痰指祛除痰濁的一種治法。適用於痰而導致的多種上疾患。常用葯物如半夏、陳皮、茯苓、貝母等。
祛痰的葯物有:氯化銨、愈創甘油醚、羧甲司坦、鹽酸溴己新、乙醯半胱氨酸、鹽酸氨溴索片、二母寧嗽丸、理肺口服液、橘紅片、百合固金丸、氨溴特羅口服溶液。
3、葯物作用方式不同
化痰常用方法:
(1)霧化吸入。如氨溴索或溴已新霧化吸入。
(2)口服葯物。如溴已新、鮮竹瀝。
(3)靜脈輸液。如氨溴索、痰熱清。
化痰常常配合使痰液容易引流的其它方法:如震動排痰儀器、拍背、吸痰。
祛痰常用方法:
(1)惡心性和刺激性祛痰葯:如氯化銨、愈創甘油醚屬惡心性祛痰葯,口服後可刺激胃黏膜,引起輕度惡心,反射性地促進呼吸道腺體的分泌增加,從而使黏痰稀釋便於咯出。
(2)痰液溶解劑:如乙醯半胱氨酸,可分解痰液中的黏性成分,使痰液液化,黏滯性降低而易咯出。
(3)黏液調節劑:如鹽酸溴己新和羧甲司坦,作用於氣管和支氣管的黏液產生細胞,使分泌物黏滯性降低,痰液變稀而易咯出。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化痰
網路-祛痰葯
3、化痰葯有哪些?
可選用祛痰劑:
如復方甘草合劑、10%氯化胺溶液、吐根糖漿、敵咳糖漿等
鮮竹瀝水、復方竹瀝水、痰咳凈、復方川貝枇杷止咳糖漿
4、化痰葯有什麼種類及功效?
蘇子:copy4.5~9克。微溫,化痰,定喘。
萊菔子:4.5~9克。微溫,一切咳嗽因痰屬實者都可用,並可寬中消食。
半夏:4.5~9克。性溫,專治濕痰,並能鎮咳止嘔,和胃安神,用途甚廣。
桔梗:2.4~6克。微溫,清咽祛痰排膿,並能載葯上行,宣利肺氣。
天竹黃:3~9克。微寒,為涼性化痰葯,常用於痰熱驚搐,中風痰壅。
5、化痰葯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化痰來的中成葯:1、鮮竹自瀝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2、復方竹瀝水(祛痰靈):每日3次,每次2支。3、痰咳凈:每日3次,每次1匙。可選祛痰劑如復方甘草合劑、10%氯化胺溶液、吐根糖漿、敵咳糖漿等。